跳转到内容

臺中市人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范玄麟留言 | 贡献2024年4月5日 (五) 12:33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臺中市人口指標
概況
 年齡層 比例  
總人口
2,845,909 (100%)
0~14歲
386,597 (13.58%)
15~64歲
2,021,944 (71.05%)
65歲以上
404,949 (14.23%)
1,381,978
(男人口數)
1,440,565
(女人口數)
目前處於高齡社會
性別比95.93%
扶養比39.15%
 - 扶幼比19.12%
 - 扶老比20.03%
老化指數104.75%
戶人口量2.7412人/戶
人口密度1,284.89 (人/km2)
為台灣戶人口量最高的直轄市,在全國直轄市與縣市之中排行第四高,次於連江縣金門縣彰化縣
2021年5月,臺中市老年人口超越幼年人口,老化指數破百;同年7月,老年人口比例突破14%,進入高齡社會。
上述資料時間為2021年12月,來源:臺中市政府民政局[1]

臺中市臺灣第二大城,為臺中都會區的核心。根據民政局統計,臺中市目前的總人口數為2,849,578人。[2]

人口消長

历史人口
年份人口±%
1960 903,556—    
1966 1,084,795+20.1%
1970 1,234,043+13.8%
1975 1,408,444+14.1%
1980 1,606,603+14.1%
1985 1,817,125+13.1%
1990 2,019,959+11.2%
1995 2,257,950+11.8%
2000 2,460,098+9.0%
2005 2,587,828+5.2%
2010 2,648,419+2.3%
2015 2,744,445+3.6%
2020 2,820,787+2.8%
來源: 縣市人口按性別及五齡組. 內政部戶政司. [2021-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6). 
內政部統計月報-縣市現住人口. 內政部. [2021-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3). 
臺中市各區人口密度圖(2019年)
2024年臺中市每月人口變化
月份 人口 消長
臺中市人口變化圖表
1 2,847,264 +1,355
2 2,848,370 +1,106
3 2,849,578 +1,208
4
5 '
6
7
8
9
10
11
12
累積年度增減:+3,669
本年人口約已成長0.129%

各區人口明細

以下行政區依郵遞區號排列:

區名 面積
(km²)
下轄
里數
下轄
鄰數
人口數 人口
消長
人口密度
(人/km²)
郵遞區號 地理分區
中區 0.8803 8 195 17,885 +52 20,094 400 市區[3]
東區 9.2855 17 404 77,094 +107 8,140 401 市區
南區 6.8101 22 608 127,076 +61 18,503 402 市區
西區 5.7042 25 608 113,835 +73 19,764 403 市區
北區 6.9376 36 842 143,907 -73 20,744 404 市區
北屯區 62.7034 42 934 305,879 +519 4,635 406 市區
西屯區 39.8467 39 1,006 235,915 +155 5,794 407 市區
南屯區 31.2578 25 597 182,831 +279 5,655 408 市區
太平區 120.7473 39 714 198,591 +118 1,620 411 屯區
大里區 28.8759 27 767 212,517 -17 7,350 412 屯區
霧峰區 98.0779 20 353 63,665 -91 658 413 屯區
烏日區 43.4032 16 281 80,355 -13 1,779 414 屯區
豐原區 41.1845 36 737 163,855 -14 3,999 420 山線
后里區 58.9439 18 263 53,520 -19 915 421 山線
石岡區 18.2105 10 109 14,057 -21 791 422 山線
東勢區 117.4065 25 343 47,297 -43 411 423 山線
和平區 1037.8192 8 115 10,754 -27 10 424 山線
原住民區
新社區 68.8874 13 174 23,033 -8 343 426 山線
潭子區 25.8497 16 318 109,007 -4 4,227 427 山線
大雅區 32.4109 15 359 95,680 +2 2,947 428 山線
神岡區 35.0445 16 280 64,262 -44 1,850 429 山線
大肚區 37.0024 17 298 55,943 +26 1,525 432 海線
沙鹿區 40.4604 21 412 99,165 +155 2,373 433 海線
龍井區 38.0377 16 290 78,509 +33 2,049 434 海線
梧棲區 16.6049 14 342 61,361 +102 3,584 435 海線
清水區 64.1709 32 496 89,910 +8 1,377 436 海線
大甲區 58.5192 29 376 74,641 -45 1,290 437 海線
外埔區 42.4098 11 187 31,039 -50 744 438 海線
大安區 27.4045 12 110 17,995 -15 674 439 海線
臺中市 2214.8968 625 12,524 2,849,578 +1,208 1,278
  • 人口消長計算方式為本月人口減去上月人口,負值以紅字表示,正值以藍字表示,沒有增長以綠字表示
  • 資料時間:2024年3月;來源:臺中市政府民政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地理分區參考:臺中市區域計畫(正式公告版)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各區人口成長情形:
    • 高度成長:北區、東區、北屯、南屯、西屯、太平、烏日、沙鹿
    • 穩定成長:南區、大里、梧棲、清水、龍井、潭子、大雅、豐原、神岡、后里
    • 不穩定增減:中區、西區、大甲
    • 成長停滯:大肚
    • 輕度流失:霧峰、石岡、和平
    • 高度流失:外埔、東勢、新社、大安

四大分區人口消長

中區是臺中市最早開發的地區,惟近年市況老化、新市區興起,造成人口嚴重外流
西屯區因市地重劃、大量建設興建,吸引大量人口遷入

臺中市可分為四大地區(市區、山線、海線、屯區)。由於臺中市各地區發展狀況有差異,使得人口成長狀態不同,在此將四大地區再做細分:

四大分區 次分區 行政區名
市區 舊市區 中區、東區、南區、西區、北區
新市區 北屯區、西屯區、南屯區
屯區 太平區、大里區、霧峰區、烏日區
山線 山線 后里區、豐原區、潭子區、大雅區、神岡區
山城 石岡區、東勢區、新社區、和平區
海線 大甲 大甲區、大安區、外埔區
中港 沙鹿區、梧棲區、清水區、龍井區、大肚區

市區方面,新市區因重劃區持續拓展、大型建設陸續完成,吸引大量人口遷入,三區人口皆呈顯著增加。舊市區部分,南區由於交通日漸便利而人口穩定成長[4];東區因鐵路高架化後交通阻隔消失,並隨著閒置土地重新開發,大型建設陸續進駐,帶動人口有微幅成長[5];中區、西區、北區等傳統商業核心地區,因市況老化多為減少狀態,其中又以中區為人口衰退最嚴重。

屯區由於受到臺中市區都市擴張影響,人口成長相當快速,尤其太平區有上千戶的社會住宅基地,以及土地的大量開發,是臺中市近年人口增加快速的地區。[6]

山線以山線地區人口較有增長,山城地區長年呈流失狀態,但近年山線地區人口成長有逐漸轉為衰退的趨勢。潭子區境內設有潭子加工區,以及預計2021年完工的「聚興產業園區」,預計可創造近千個就業機會,加上台商回流,受惠就業機會多。且交通聯外道路加快到位,吸引不少建商在此推案,該區人口成長相當有機會[7];東側山城除和平區人口增減變化不穩定以外,其餘三區皆呈嚴重人口流失的現象。

海線以中港地區為主要成長地區。海線房價基期低,加上三井OUTLET進駐讓濱海地區生活機能增強,有愈來愈多購屋族往梧棲區、清水區移動[6];沙鹿區因最接近市區,就業與生活皆相對便利,吸引不少人口遷入[8];大甲地區因距離市區遙遠,且地理環境風頭水尾,導致當地發展不易,人口不斷外移。

2021年臺中市地理分區每月人口消長
分區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年度增減
市區 人口 1,177,468 1,178,079 1,178,432 1,178,363 1,178,000 1,177,838 1,177,153 1,176,731 1,176,016 1,175,415 1,174,749 1,174,265 總計
消長 +309 +611 +353 −69 −363 −162 −685 −422 −715 −601 −666 −484 −2,894
山線 人口 589,352 589,184 588,765 588,464 588,311 588,071 587,735 587,278 586,696 586,380 586,010 585,591 總計
消長 −287 −168 −419 −301 −153 −240 −336 −457 −582 −316 −370 −419 −4,048
海線 人口 504,383 504,414 504,257 504,202 504,076 504,221 504,281 504,317 504,037 503,992 504,000 503,921 總計
消長 +69 +31 −157 −55 −126 +145 +60 +36 −280 −45 +8 −79 −393
屯區 人口 549,740 549,787 549,868 549,950 549,727 549,800 549,912 549,813 549,644 549,690 549,663 549,713 總計
消長 +65 +47 +81 +82 −223 +73 +112 −99 −169 +46 −27 +50 +38
  1. 人口消長計算方式為該月人口減去上月人口,正值以紅字表示,負值以藍字表示,持平以綠字表示
市區
山線
海線
屯區


歷年人口變化

1981年至今臺中市人口變化[9]

年分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臺中市人口 607,238 621,566 636,406 655,196 674,936 695,562 715,107 730,376 746,780 761,802
臺中縣人口 1,044,058 1,071,310 1,094,776 1,120,499 1,142,189 1,161,025 1,183,490 1,210,475 1,230,869 1,258,157
人口總計 1,651,296 1,692,876 1,731,182 1,775,695 1,817,125 1,856,587 1,898,597 1,940,851 1,977,649 2,019,959
年分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臺中市人口 774,197 794,960 816,601 832,654 853,221 876,384 901,961 917,788 940,589 965,790
臺中縣人口 1,286,839 1,317,505 1,351,251 1,379,949 1,404,729 1,427,378 1,447,761 1,467,579 1,481,407 1,494,308
人口總計 2,061,036 2,112,465 2,167,852 2,212,603 2,257,950 2,303,762 2,349,722 2,385,367 2,421,996 2,460,098
年分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臺中市人口 983,694 996,706 1,009,387 1,021,292 1,032,778 1,044,392 1,055,898 1,066,128 1,073,635 1,082,299
臺中縣人口 1,502,274 1,511,789 1,520,376 1,527,040 1,533,442 1,543,436 1,550,896 1,557,944 1,562,126 1,566,120
人口總計 2,485,968 2,508,495 2,529,763 2,548,332 2,566,220 2,587,828 2,606,794 2,624,072 2,635,761 2,648,419
年分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臺中市人口 2,664,394 2,684,893 2,701,661 2,719,835 2,744,445 2,767,239 2,787,070 2,803,894 2,815,261 2,820,787
年分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2026年 2027年 2028年 2029年 2030年
臺中市人口 2,813,490 2,814,459
臺中市四大分區歷年人口變化(1981年-2022年)[9]
市區
年份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人口 607,238 621,566 636,406 655,196 674,936 695,562 715,107 730,376 746,780 761,802
增加量 +14,328 +14,840 +18,790 +19,740 +20,626 +19,545 +15,269 +16,404 +15,022
成長率 +2.360% +2.388% +2.953% +3.013% +3.056% +2.810% +2.135% +2.246% +2.012%
年份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人口 774,197 794,960 816,601 832,654 853,221 876,384 901,961 917,788 940,589 965,790
增加量 +12,395 +20,763 +21,641 +16,053 +20,567 +23,163 +25,577 +15,827 +22,801 +25,201
成長率 +1.627% +2.682% +2.722% +1.966% +2.470% +2.715% +2.918% +1.755% +2.484% +2.679%
年份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人口 983,694 996,706 1,009,387 1,021,292 1,032,778 1,044,392 1,055,898 1,066,128 1,073,635 1,082,299
增加量 +17,904 +13,012 +12,681 +11,905 +11,486 +11,614 +11,506 +10,230 +7,507 +8,664
成長率 +1.854% +1.323% +1.272% +1.179% +1.125% +1.125% +1.102% +0.969% +0.704% +0.807%
年份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人口 1,090,673 1,100,036 1,108,621 1,117,763 1,130,747 1,142,771 1,153,230 1,162,363 1,171,222 1,177,159
增加量 +8,374 +9,363 +8,585 +9,142 +12,984 +12,024 +10,459 +9,133 +8,859 +5,937
成長率 +0.774% +0.858% +0.780% +0.825% +1.162% +1.063% +0.915% +0.792% +0.762% +0.507%
年份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2026年 2027年 2028年 2029年 2030年
人口 1,174,265 1,179,184
增加量 -2,894 +4,919
成長率 -0.246% +0.419%
山線
年份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人口 427,238 435,305 441,479 448,213 454,335 459,374 465,231 471,941 477,821 485,768
增加量 +8,067 +6,174 +6,734 +6,122 +5,039 +5,857 +6,710 +5,880 +7,947
成長率 +1.888% +1.418% +1.525% +1.366% +1.109% +1.275% +1.442% +1.246% +1.663%
年份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人口 494,004 502,832 511,182 520,261 530,158 538,001 545,280 551,141 556,115 560,890
增加量 +8,236 +8,828 +8,350 +9,079 +9,897 +7,843 +7,279 +5,861 +4,974 +4,775
成長率 +1.695% +1.787% +1.661% +1.776% +1.902% +1.479% +1.353% +1.075% +0.902% +0.859%
年份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人口 563,680 567,716 570,736 571,527 572,360 574,597 576,501 578,268 579,137 579,394
增加量 +2,790 +4,036 +3,020 +791 +833 +2,237 +1,904 +1,767 +869 +257
成長率 +0.497% +0.716% +0.532% +0.139% +0.146% +0.391% +0.331% +0.307% +0.150% +0.044%
年份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人口 580,685 583,691 584,975 586,270 588,904 590,492 591,888 593,081 592,038 589,639
增加量 +1,291 +3,006 +1,284 +1,295 +2,634 +1,588 +1,396 +1,193 -1,043 -2,399
成長率 +0.223% +0.518% +0.220% +0.221% +0.449% +0.270% +0.236% +0.202% -0.176% -0.405%
年份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2026年 2027年 2028年 2029年 2030年
人口 585,591 581,538
增加量 -4,048 -4,053
成長率 -0.687% -0.692%
海線
年份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人口 359,098 366,694 373,397 379,637 384,245 388,733 393,510 399,260 403,844 410,796
增加量 +7,596 +6,703 +6,240 +4,608 +4,488 +4,777 +5,750 +4,584 +6,952
成長率 +2.115% +1.828% +1.671% +1.214% +1.168% +1.229% +1.461% +1.148% +1.721%
年份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人口 417,173 423,947 429,732 435,183 439,159 443,451 447,730 452,417 456,143 460,543
增加量 +6,377 +6,774 +5,785 +5,451 +3,976 +4,292 +4,279 +4,687 +3,726 +4,400
成長率 +1.552% +1.624% +1.365% +1.268% +0.914% +0.977% +0.965% +1.047% +0.824% +0.965%
年份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人口 462,815 465,472 467,762 470,264 472,722 476,063 478,411 480,565 482,265 483,361
增加量 +2,272 +2,657 +2,290 +2,502 +2,458 +3,341 +2,348 +2,154 +1,700 +1,096
成長率 +0.493% +0.574% +0.492% +0.535% +0.523% +0.707% +0.493% +0.450% +0.354% +0.227%
年份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人口 485,036 487,082 489,445 491,931 495,294 498,875 501,447 503,603 504,532 504,314
增加量 +1,675 +2,046 +2,363 +2,486 +3,363 +3,581 +2,572 +2,156 +929 -218
成長率 +0.347% +0.422% +0.485% +0.508% +0.684% +0.723% +0.516% +0.430% +0.184% -0.043%
年份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2026年 2027年 2028年 2029年 2030年
人口 503,921 504,044
增加量 -393 +123
成長率 -0.078% +0.024%
屯區
年份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人口 257,722 269,311 279,900 292,649 303,609 312,918 324,749 339,274 349,204 361,593
增加量 +11,589 +10,589 +12,749 +10,960 +9,309 +11,831 +14,525 +9,930 +12,389
成長率 +4.497% +3.932% +4.555% +3.745% +3.066% +3.781% +4.473% +2.927% +3.548%
年份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人口 375,662 390,726 410,337 424,505 435,412 445,926 454,751 464,021 469,149 472,875
增加量 +14,069 +15,064 +19,611 +14,168 +10,907 +10,514 +8,825 +9,270 +5,128 +3,726
成長率 +3.891% +4.010% +5.019% +3.453% +2.569% +2.415% +1.979% +2.038% +1.105% +0.794%
年份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人口 475,779 478,601 481,878 485,249 488,360 492,776 495,984 499,111 500,724 503,365
增加量 +2,904 +2,822 +3,277 +3,371 +3,111 +4,416 +3,208 +3,127 +1,613 +2,641
成長率 +0.614% +0.593% +0.685% +0.700% +0.641% +0.904% +0.651% +0.630% +0.323% +0.527%
年份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人口 508,000 514,084 518,620 523,871 529,500 535,101 540,505 544,847 547,469 549,675
增加量 +4,635 +6,084 +4,536 +5,251 +5,629 +5,601 +5,404 +4,342 +2,622 +2,206
成長率 +0.921% +1.198% +0.882% +1.012% +1.075% +1.058% +1.010% +0.803% +0.481% +0.403%
年份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2026年 2027年 2028年 2029年 2030年
人口 549,713 549,693
增加量 +38 -20
成長率 +0.007% -0.004%

人口結構

勞動力狀況

根據臺中市政府勞工局統計,臺中市15歲以上勞動人口約為140.1萬,就業者人口約為134.7萬,勞動力參與率為59.14%。[10]

年齡

西區等較早開發的舊市區,因人口外流,導致人口老化問題浮現

臺中市人口平均年齡約為40歲,65歲以上人口占全市總人口數14.12%,為目前人口老化問題相對輕微的縣市,但是市內各區的人口結構因城鄉發展而有顯著差異。

  • 扶養比最高前三名分別為中區(61.45%)、東勢區(45.94%)、西區(45.75%);最低前三名分別為南區(35.04%)、潭子區(35.35%)、大雅區(35.60%)。
  • 扶老比最高前三名分別為中區(32.62%)、東勢區(31.31%)、新社區(29.52%);最低前三名分別為南屯區(14.77%)、大雅區(15.58%)、西屯區(16.59%)。
  • 扶幼比最高前三名分別為中區(28.82%)、沙鹿區(23.16%)、南屯區(21.65%);最低前三名分別為石岡區(13.31%)、大安區(13.59%)、新社區(14.42%)。
  • 老化指數最高前三名分別為東勢區(214.04%)、石岡區(213.96%)、新社區(204.73%);最低前三名分別為南屯區(68.22%)、沙鹿區(76.24%)、大雅區(77.80%)。

幼年人口比例以中區17.85%為全市最高,以石岡區9.38%為全市最低;壯年人口比例以南區74.05%為全市最高,以中區61.94%為全市最低;老年人口比例以東勢區21.45%為全市最高,以南屯區10.83%為全市最低。上述五區中,中區為全國壯年人口比例最低的三級行政區,南屯區則是全台灣除去原住民區的老年人口比例最低的市轄區。截至2021年8月底,臺中市共有4區處於超高齡社會,分別為東勢區、新社區、中區與石岡區。

此外,在全台所有市轄區的人口老化指數前20低排行中,臺中市更包攬其中8位[11],而和平區目前是全國老化問題最嚴重的山地原住民族地區,亦是全國第一個進入高齡社會的山地鄉(區)[12]。雖然市內大部分的行政區幼年比例受到臺灣少子化的影響而開始有逐年下降之勢,但內政部戶政司人口統計資料顯示,目前台中市18歲以下人口總數為全國第二多(第一多為新北市),而台中市18歲以下人口比例為全國第四高(第一~三高分別為新竹市、新竹縣、桃園市),因此,台中市為國內受少子化影響相對較少的縣市。[13]

臺中市人口金字塔(2020年12月)[13]
男性年齡女性
137 
100+
186 
1,139 
95-99
1,297 
4,952 
90-94
5,511 
9,435 
85-89
13,564 
17,568 
80-84
24,608 
25,537 
75-79
32,289 
43,255 
70-74
49,443 
73,238 
65-69
82,445 
87,647 
60-64
96,888 
99,321 
55-59
109,948 
101,318 
50-54
112,055 
98,997 
45-49
109,336 
119,176 
40-44
126,244 
116,569 
35-39
120,795 
101,866 
30-34
99,336 
104,199 
25-29
98,043 
99,377 
20-24
92,368 
76,666 
15-19
71,228 
66,530 
10-14
61,069 
74,520 
5-9
69,265 
63,989 
0-4
59,433 

族群

1926年的普查統計中,257,800人籍貫為福建、64,300 人為廣東。(以移民時清朝明朝的區域劃分福建省廣東省。)

1926 年日本政府實施的臺中漢人籍貫統計[14][a]
省份/居民(千人) 福建
257.8
廣東
64.3
其他
2.2
州府/居民(千人) 泉州
122.2
漳州
121.4
汀州
5.0
龍巖
0.2
福州
6.7
興化
0.2
永春
2.1
潮州
31.0
嘉應
20.2
惠州
13.1
地區/居民(千人) 安溪
20.6
同安
40.2
三邑
61.4








 

 

 
閩客
南家
︻︻
 南
 靖
漳、
 平
 和
州、
 詔
 安
︼︼



 

 

 
閩客
南家
︻︻
龍 
巖汀
、 
漳州
平 
︼︼



 

 

 
















閩客
南家
︻︻
 豐
 順
潮、
 饒
 平
州、
 大
 埔
︼︼








閩客
南家
︻︻
潮 
州海
、 
漳陸
州 
︼︼



參見

註釋

  1. ^ 臺北新北福建人口的總和最多,臺南其次。
    苗栗最多廣東人口,新竹其次。
    高雄最多其他人口,臺南其次。
    臺北新北泉州人口的總和最多,臺南其次。
    臺南最多漳州人口,嘉義縣市、宜蘭其次。
    臺中最多潮州人口,新竹其次。
    苗栗最多嘉應人口,屏東其次。
    新竹最多惠州人口,桃園其次。
    臺北新北安溪人口的總和最多,臺南其次。
    臺北新北同安人口的總和最多,臺南其次。
    臺南最多三邑人口,彰化其次。三邑指泉州府的晉江、南安、惠安三縣。

參考文獻

  1. ^ 臺中市人口統計資料管理平台. [2021-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3). 
  2. ^ 臺中市人口管理統計平台. 臺中市政府民政局. [2023-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1). 
  3. ^ 臺中市區域計畫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臺中市政府
  4. ^ 庭毅. 鐵路高架化...台中南區房市受青睞 三年增5000人. SETN 三立新聞台. 2019-08-05 [2021-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5) (中文(臺灣)). 
  5. ^ 楊之瑜. 台中人口為何超越高雄?除了2大因素,住宅、產業和托育政策比一比.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2017-08-03 [2021-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5) (中文(臺灣)). 
  6. ^ 6.0 6.1 王鈞生. 台中人口成長10年新低 四大金區硬扛萬人. 蘋果新聞網 (蘋果日報). 2020-01-12 [2021-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0) (中文(臺灣)). 
  7. ^ 北台中首購新熱區 潭子區「轉大人」. Yahoo!奇摩房地產 (Yahoo!奇摩新聞). 2020-05-07 [2021-02-18] (中文(臺灣)). 
  8. ^ 王妙琴. 沙鹿人口成長 永益發初見推渡假宅. 工商時報 (中時新聞網). 2019-07-26 [2021-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6) (中文(臺灣)). 
  9. ^ 9.0 9.1 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內政部統計月報. 2020-02-10 [2021-06-14]. (原始内容 (XLS)存档于2021-06-08) (中文(臺灣)). 
  10. ^ 臺中市政府勞工局. [2021-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1). 
  11. ^ 包括:南屯、沙鹿、大雅、西屯、大里、梧棲、龍井、北屯,在這當中,南屯、沙鹿、大雅、西屯這4區更是居前10低。請參見臺灣行政區人口列表
  12. ^ 為什麼沒有一起變老?. [2021-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1). 
  13. ^ 13.0 13.1 人口統計資料. 內政部戶政司. [2021-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6). 
  14. ^ 台湾総督官房調査課 (编). 台灣在籍漢民族鄉貫別調查. 南洋協會臺灣支部. 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