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底斯山脉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0年12月8日) |
29°49′57″N 84°36′35″E / 29.83250°N 84.60972°E
冈底斯山脉 | |
---|---|
最高点 | |
山峰 | 羅波峰 (冷不岗日)(西藏仲巴县-萨嘎县) |
海拔 | 7,095米(23,278英尺) |
坐标 | 29°49′57″N 84°36′35″E / 29.83250°N 84.60972°E |
地理 | |
国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州或邦 | 西藏 |
冈底斯山脉(藏語:གངས་ཏི་སེ,威利转写:gangs ti se,THL:Gangtise,藏语拼音:Gangdisê)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山脉,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以北并与平行。冈底斯山脉是呈西北-东南走向的弧形山脉,全长约1600公里,西起喀喇昆仑山脉东南部的萨色尔山脊(北纬34°15′,东经78°20′),东延伸至纳木错西南(约北纬29°20′,东经89°10′),東接念青唐古拉山。[1]
冈底斯山脉西段山体宽约60~70公里,由西向东山体渐宽,东段宽达1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最高峰为为仲巴县东北-萨嘎县西北的冷不岗日,即罗波峰,海拔7095米。冈底斯山脉是青藏高原南北重要地理界线,北侧是气候寒冷干燥的羌塘高原,羌塘高原大部分是荒漠的无人区或牧区,南侧是相对温暖凉爽的藏南谷地,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经冈底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有河谷平地和湖盆谷地,如拉萨河河谷平地。草场辽阔,耕地集中,为西藏自治区人口集中,农牧业发达的地域。冈底斯山南北侧均为地震活动带,近40年间多次发生六级以上地震。
冈底斯山脉是众多大河发源地,山脉北峰流出的森格藏布(狮泉河)是印度河正源,西面朗钦藏布(象泉河)是印度萨特累季河,源于喜马拉雅山与冈底斯山间的达却藏布(马泉河)是雅鲁藏布江的发源地,印度部分称布拉马普特拉河,发源于南面喜马拉雅山的马甲藏布(孔雀河)是恒河的支流格拉河。
名称
[编辑]冈底斯:藏语“冈”(標準藏語:གངས)、梵语“底斯”(梵語:तुषार),在各自的语言中都是“雪”的意思[2],“冈底斯”引申为“大雪山”。
在藏传佛教及西藏传统典籍中,“冈底斯(山)”或“底斯”常特指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冈底斯山脉第二高峰(海拔6638米,常被称作主峰)的冈仁波齐峰(梵文称 Kailāsa “該拉瑟”(古譯“雞羅娑”)/ Kailash“凯拉什”)。[3]
地质地理
[编辑]白垩纪中期冈底斯山脉开始隆起,中晚始新世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相撞、挤压、断裂与褶皱上升形成山脉主体。
冈底斯山脉南侧气候温凉稍干燥,以亚高山草原为主。北侧气候严寒干燥,以高山草原为主。
宗教文化含义
[编辑]主峰(冈底斯山脉第二高峰,海拔6638米)冈仁波齊屹立于冈底斯山脉西段群山之中。冈仁波齊藏语中意为“雪山珍宝”,是本教、印度教、耆那教、藏传佛教共同的圣山,各宗教世界观/宇宙观的“世界中心”。[3]出于对信仰的尊重,至今无人登顶。
其南面30多公里处的圣湖玛旁雍错位居西藏三大神山圣湖之首。雅鲁藏布江的源头马泉河、印度河的源头狮泉河、印度河的支流象泉河均发源于冈仁波齐峰这一地区。
在宗教含义上,“转山”——围绕冈仁波齐峰外围走一圈,能消除恶业、积累福德。特别是藏历马年的时候,转山行走一圈(约50公里)等于平常年份转山13圈的功德,因而聚集了藏区及南亚的大量信徒转山,宁可累死途中亦不足惜。
近年来修建环山公路的计划受到了文化人士的批评,被认为是煞风景之举。
参考文献
[编辑]- ^ 中国的山脉. 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 2007-04-24 [2013-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 ^ 王尧; 陈庆英. 西藏历史文化辞典. 2017: 95–96. ISBN 978-7-223-04208-6. OCLC 1124281835 (中文).
- ^ 3.0 3.1 Jansen Wong 《冈仁波齐转山朝圣指南(3.0.1版)——为文化旅行者、朝圣者而写》. 2021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