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
張九齡 | |||||||||||
---|---|---|---|---|---|---|---|---|---|---|---|
诗人 | |||||||||||
朝代 | 唐 | ||||||||||
姓名 | 張九齡 | ||||||||||
字 | 子壽 | ||||||||||
族裔 | 汉族 | ||||||||||
通稱 | 張曲江 | ||||||||||
出生 | 唐高宗儀鳳三年 678 年 | ||||||||||
逝世 | 唐玄宗開元二十八年六月五日 740年(63歲) 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區) | ||||||||||
墓葬 | 羅源洞 (今韶關市北郊羅源洞山麓) | ||||||||||
| |||||||||||
著作 | |||||||||||
《感遇》《幽人歸獨臥》《滯慮洗孤清》《持此謝高鳥》《因之傳遠情》《日夕懷空意》《人誰感至精》《飛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誠》《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春江晚景》《賦得自君之出矣》《西江夜行》《答陸澧》《照鏡見白髮》《歸燕詩》《送韋城李少府》《湖口望廬山瀑布泉》《秋晚登樓望南江入始興郡路》《奉和聖制送尚書燕國公赴朔方》《和姚令公哭李尚書乂》 | |||||||||||
张九龄(678年—740年6月5日),字子壽,一名博物[1],韶州曲江人(今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區)。唐代唯一由嶺南書生进身的宰相[2]、诗人。卒谥文献。人称“张曲江”。有《张曲江集》。
生平
[编辑]張九齡為西汉留侯張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張華十四世孙,原籍河北[註 1]。父张弘愈,官至索卢县丞、知新州等州事,后以九龄贵,赠太常卿、广州都督。张九龄自幼聪敏,七岁知属文。十三岁时(690年),王方庆接替被杀的广州都督路元睿,途经韶州,见到他的文章后,大为叹赏[4]。
武曌长安二年(702年)擢进士,最初担任调秘书省校书郎,因“谤议上闻”退职返乡。
703年,前鳳閣舍人張說忤旨配流欽州[5],途经曲江,与张九龄通族谱[6],敘為昭穆[7][註 2],从此张九龄自称范阳张氏,其祖先张守礼出自东漢司空張皓、西晉司空張華[註 3],是其曾祖张君政任韶州别驾死任上才家于曲江的[3],但死后则称西汉留侯张良、西晉司空張華之后[10],而其弟張九皋则称西汉张良、张安世之后[11]。其高门的身份并不被当时的大部分人承认,包括唐玄宗[12][13]。
713年,应“道侔伊吕科”举,中高第,为左拾遗。722年,张说拜相,举荐张九龄为司勋员外郎,723年,张说再荐张九龄为中书舍人,封曲江县男。725年,党争失利,张说罢相,十几人受牵连,包括张九龄。张九龄因此转太常少卿,出为冀州刺史。以母老在乡,改为洪州都督。俄转桂州都督,仍充岭南道按察使。
张说卒后,731年3月,玄宗召拜九龄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732年,为工部侍郎。733年5月,检校中书侍郎。其年秋,丁母丧归乡里。12月,起复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734年,迁中书令,集贤院令知院事兼修国史。曾劾安禄山野心,提醒玄宗注意[14]。735年3月,加金紫光禄大夫,累封始兴县子。
736年秋八月天长节,玄宗生日,群臣皆獻珍罕,獨張九齡上事鑑十章以伸諷諫,號「千秋金鑑錄」,帝甚嘉美。張九齡提拔王維為右拾遺,盧象為左補闕。由于李林甫、牛仙客等人结党,张九龄失去唐玄宗的信任,改任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在主政期间,张九龄主张不循资格用人,为人好名不好利,敢于谏言,不避利害。
737年,太子李瑛被废。同年,张九龄因所举荐的监察御史周子谅触怒玄宗被杀,被贬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召孟浩然於幕府。
738年,封始興縣伯。740年春,以“归拜墓”名义辞官,农历五月七日(6月5日)在家乡曲江病逝,享年63岁[15][16],赠荆州大都督,谥曰文献。归葬罗源洞。
家庭
[编辑]弟弟
[编辑]夫人
[编辑]- 董韶容,董彻曾孙女,唐玄宗董贵妃的族人,开元二十五年四月廿六日在长安病故,葬于长安董氏家族墓地[17]
- 谭氏(681年~757年),循州司马谭诲之女,麥鐵杖五世外孫女。年七十七卒,与张九龄同茔异穴。[來源請求]
子孙
[编辑]- 长子:张拯,右贊善大夫
- 孙:张藏器,河南府寿安尉、長水丞
- 曾孙:张敦慶,袁州司倉參軍
- 玄孙:张景新,乡贡进士
- 五世孙:张涓,嶺南觀察衙推
- 六世孙:张千壽
- 六世孙:张皓,仁化令
- 七世孙:张譔
- 八世孫:張澄真
- 七世孙:张譔
- 六世孙:张諷、张謠、张詣
- 五世孙:张鄖,湖南鹽鐵判官
- 六世孙:张鈞
- 七世孙:张偉,二子:张珝、张珙。珙二子:张文璉、张文智
- 六世孙:张道興
- 七世孙:张繼,生张綰
- 七世孙:张太玄
- 六世孙:张起,端州司戶參軍
- 七世孙:张維,四子:张贄、张○、张嗣宗、张居賀
- 七世孙:张縉,六子:张貴英、张再英、张仲英、张萬英、张韶英、张可英
- 六世孙:张鈞
- 五世孙:张涓,嶺南觀察衙推
- 曾孙:张景重,洪州都督府參軍
- 五世孙:张○,歸善令
- 六世孙:张廷傑
- 七世孙:张涉,二子:张璲、张璀。璲二子:张光敏、张光濟。璀生张文範
- 七世孙:张渥,生张琇,琇生张元吉
- 七世孙:张淪,三子:张琮、张瓊、张璨。琮二子:张乾用、张利用。瓊二子:张克柔、张克已。璨生张榮
- 七世孙:张沼,二子:张珽、张瑀。珽二子:张隆、张鉉。瑀生张亨
- 七世孙:张洪,二子:张珣、张瑛。珣生张克從。瑛四子:张錫、张祐、张休、张鑄
- 六世孙:张廷傑
- 五世孙:张燿,樂昌令
- 六世孙:张瞻,湞陽丞
- 七世孙:张文達
- 七世孙:张文曜,三子:张威、张騫、张和。威生张怡,騫生张士衡
- 七世孙:张子軒,監東太倉,三子:张允恭、张允明、张化璘。允恭生张廉,允明生张士調
- 六世孙:张瞻,湞陽丞
- 五世孙:张○,歸善令
- 玄孙:张景新,乡贡进士
- 曾孙:张敦慶,袁州司倉參軍
- 孙:张藏器,河南府寿安尉、長水丞
文学
[编辑]七岁知属文,有文名,張說稱他“後出詞人之冠”。有诗《感遇》12首,名列《唐詩三百首》第一首,和陳子昂的《感遇》38首相提並論,其中「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一联,更是他高洁情操的写照。另外,張九齡的五言律詩情緻深婉,如:《望月怀远》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唱絕千古。
开元四年(716年),张九龄辞官返回家乡供养母亲,途中看到家乡父老翻越南岭山脉十分艰难,决心打通南岭,改善进出岭南的交通。于是上奏玄宗,提出凿山修路,得到了允许。开凿梅关通道的工程非常艰巨,所开凿的道路也就是现在距离南雄市区北面约30公里的梅岭顶部的梅关驿道。
张九龄墓
[编辑]张九龄的墓地在今韶关市北郊罗源洞山麓,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广东省具有代表性的唐代大墓。1960年7月因被过度盗扰而被发掘。墓室为砖室结构。墓前祠堂的对联有多副,如「當年唐室無雙士,自古南天第一人」。
张九龄墓志
[编辑]唐故尚书右丞相、赠荆州大都督、始兴公阴堂志铭并序太中大夫、守中书侍郎、集贤院学士、东海县开国男徐安贞撰。公姓张氏,讳九龄。其先范阳人,四代祖因官居此地。公诞受正性,体於自然,五行之气均,九德之美具,才位所底,不亦宜欤。盖所阙者降年之数不延,苍生之望未足耳。源以秀才。没赠都督,历任典诏翰,居连率,自中书令而迁端右,凡十八徙焉。序乎官次,存乎事迹,列於中原之碑,备诸良史之笔矣。公之生岁六十有三,以开元廿八年五月七日薨,廿九年三月三日迁窆於此。韶江环浸,浈山隐起,形胜之地,灵域在焉,神其安之,用永终古。呜呼!嗣子拯号诉罔逮,而谋远图,刻他山之石,志於玄室,人非谷变,知我公之墓於斯。铭曰:龟筮从兮宅其吉,山盘踞兮土坚实;呜呼相国君之墓,与气运而齐毕。
纪念
[编辑]韶关市内原有纪念张九龄的风度楼,后因失火不存,原楼所在地被取名为风度路。路上临江建有曲江园,塑有张九龄半身胸像。
注釋
[编辑]參考文獻
[编辑]- ^ 後晉·劉昫,《舊唐書》(卷99):“張九齡,字子壽,一名博物。”
- ^ 苏东坡有《读张曲江公金鉴录有感》诗:“远溯渊源曲水东,犹存文献旧家风。江南作相何人始?岭表孤忠独我公。……”认为張是江南人作相第一人。檀萃在《楚庭稗珠录》稱《读张曲江公金鉴录有感》诗是丘濬的“作伪”。黄子高也在《学海堂二集》提出相同的看法。檀萃在《楚庭稗珠录》中又说:“至文庄《序》谓开元、天宝以前,南士未有科第相业显者,此亦不当。吴越、荆楚皆江南也,三代至唐难以悉数,而云自曲江始,此专美之言,而不自知其疏也。”
- ^ 3.0 3.1 唐·徐浩,《唐故金紫光禄大夫中书令舍人集贤院学士知院士修国史尚书右丞相荆州大都督府长史赠大都督上柱国始兴开国伯文献张公碑铭》:“曾祖讳君政,皇朝韶州别驾,终于官舍,因为土著姓。”但这个断句存在“著姓“是一个词的可能,一如“李太平公主李令月”的史料断句
- ^ 北宋·歐陽修等,《新唐书》(卷126):“十三以書幹廣州刺史王方慶,方慶嘆曰:‘是必致遠。’”
- ^ 《旧唐书張說传》
- ^ 北宋·歐陽修等,《新唐书》(卷126):“時張說為宰相,親重之,與通譜系,常曰:‘後出詞人之冠也。’”
- ^ 後晉·劉昫,《旧唐书》(卷99):“時張說為中書令,與九齡同姓,敘為昭穆,尤親重之,常謂人曰:‘後來詞人稱首也。’九齡既欣知己,亦依附焉。”
- ^ 北宋·歐陽修等,《新唐书》(卷126):“會張說謫嶺南,一見厚遇之。”
- ^ 唐张九龄《故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左丞相燕国公赠太师张公(張說)墓志铭(并序)》:“范阳方城人晋司空壮武公(張華)之裔孙。”
- ^ 唐·徐浩,《唐故金紫光禄大夫中书令舍人集贤院学士知院士修国史尚书右丞相荆州大都督府长史赠大都督上柱国始兴开国伯文献张公碑铭》:“其先范阳方城人。轩辕建国,弦孤受氏。良,位为帝师;华,才称王佐。”
- ^ 唐·萧昕,《唐银青光禄大夫岭南五府节度使经略采访处置等使摄御史中丞赐紫金金鱼袋殿中监南康县开国伯赠扬州大都督长史张公神道碑》:“留侯五世相韩,安世以七叶荣汉,特生闲气,钟美大贤。”
- ^ 《大唐新语》:“玄宗怒曰:‘卿以仙客(牛仙客)寒士嫌之耶?若是,卿岂有门籍?’九龄顿首曰:‘臣荒<左反右取>贱类,陛下过听,以文学用臣。...’”
- ^ 《旧唐书李林甫传》:“玄宗曰:‘卿以仙客无门籍耶?卿有何门阀?’九龄对曰:‘臣荒<?>微贱,仙客中华之士。...’”
- ^ 後晉·劉昫,《旧唐書》(卷99):“時范陽節度使張守珪以裨將安祿山討奚、契丹敗衄,執送京師,請行朝典。九齡奏劾曰:‘穰苴出軍,必誅莊賈;孫武教戰,亦斬宮嬪。守珪軍令必行,祿山不宜免死。’上特舍之。九齡奏曰:‘祿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請因罪戮之,冀絕後患。’上曰:‘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誤害忠良。’遂放歸籓。”
- ^ 據唐徐浩《文獻張公神道碑銘》“生歲六十有三,以開元廿八年五月薨”,新舊《唐書》作“開元二十八年病卒,年六十八”。
- ^ 徐安贞撰《唐故尚书右丞相赠荆州大都督始兴公阴堂志铭并序》:“公之生年六十有三,以開元廿八年五月七日薨,廿九年三月三日迁窆于此。”
- ^ 西安南郊发现唐玄宗董贵妃亲族董氏家族墓. 新华网. 2024-12-11.
延伸阅读
[编辑][在维基数据编辑]
參考書目
[编辑]- 《舊唐書·卷99·張九齡傳》
- 《新唐書·卷126·張九齡傳》
外部链接
[编辑]前任: 蕭嵩 |
唐朝右丞相 (非宰相) 736年—737年 |
繼任: 裴耀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