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多塞号战列舰
历史 | |
---|---|
法国 | |
舰名 | 孔多塞号(Condorcet) |
舰名出处 | 马奎斯·德·孔多塞 |
建造者 | 圣纳泽尔罗亚尔阿特利耶和尚提耶造船厂 |
动工日 | 1907年8月23日 |
下水日 | 1909年8月20日 |
服役日 | 1911年7月25日 |
重新归类 | 1925年时重新归类为训练舰 |
除籍日 | 1931年 |
结局 | 1944年8月被德军凿沉。 |
技术数据 | |
舰级 | 丹东级战列舰 |
排水量 |
|
全长 | 144.9米(475英尺5英寸) |
全宽 | 25.8米(84英尺8英寸) |
吃水 | 9.2米(30英尺2英寸) |
动力输出 | |
动力来源 | |
速度 | 19节(35千米每小时;22英里每小时) |
乘员 | 681名 |
武器装备 |
|
装甲 |
孔多塞号战列舰(法语:Condorcet)是6艘丹东级战列舰中第2艘建造的军舰。本舰以法国启蒙运动时期政治与数学家马奎斯·德·孔多塞侯爵命名,于1907年8月23日在圣纳泽尔罗亚尔阿特利耶和尚提耶造船厂放置龙骨,并在1911年7月25日于法国海军服役。舰上的主要武器为4门305毫米45倍径1906年型主炮,这些主炮配置于2座双联装炮塔内。尽管孔多塞号在1907年8月开始建造,然而以全装重型火炮(All-Big-Gun)设计概念建造的无畏号战列舰在1906年12月时即服役于英国皇家海军,这使得本舰及其同型舰在建造时即沦为二流战列舰。
当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8月爆发时,孔多塞号曾于西第中海海域尝试搜寻德舰格本号与布雷斯劳号,但最后无功而返。几个月后,孔多塞号随英法联军舰队航往亚得里亚海,并在安提瓦里海战中,协助联军击沉奥匈帝国海军的泽塔号防护巡洋舰。随后孔多塞号巡航在奥特朗托海峡与达达尼尔海峡,阻止同盟国舰队突破地中海防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孔多塞号曾于1923年至1925年间经历改装工程,随后转为训练舰,1931年时又转为兵营舰。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6艘丹东级战列舰中仅剩孔多塞号仍幸存着。1942年11月,德军在安东行动中成功缴获孔多塞号,并当作兵营舰来安置德国水兵。1944年,孔多塞号被盟军空袭重创,随后被德军凿沉,直至战后才被打捞上岸,并在1949年拆解完毕。
设计
[编辑]孔多塞号战列舰是第二艘建造的丹东级战列舰,属于法国1906年海军扩张计划之一[1],本舰于1907年8月23日在圣纳泽尔罗亚尔阿特利耶和尚提耶造船厂放置龙骨,1909年8月20日时下水。经历4年的建造时间后,终于在1911年7月25日正式服役。[2]其全长146.6米(481英尺0英寸)、舷宽25.8米(84英尺8英寸)、满载时吃水深度9.2米(30英尺2英寸)、满载排水量19,736公吨(19,424长吨;21,755短吨)、舰上可容纳681名人员。孔多塞号的推进系统由4组帕森式蒸汽涡轮发动机与26台尼克劳斯(Niclausse)式锅炉组成,可为舰艇提供22,500匹轴马力(16,800千瓦特),使本舰的航速可达19节(35千米每小时;22英里每小时)左右。[1]不过在海试时,孔多塞号的最高航速曾达到19.7节(36.5千米每小时;22.7英里每小时)过。[3]在出航时,舰上可携带2,027公吨(1,995长吨;2,234短吨)的燃煤,供给舰艇在10节(19千米每小时;12英里每小时)航速下,可到达3,370英里(2,930海里)远的巡航半径。[1]
武器配置上,孔多塞号的主要武器由4门305毫米45倍径1906年型主炮组成,这些主炮配置于2座双联装炮塔内,而这2座炮塔分别安装在前甲板与后甲板的船艛建筑上方。次要武器方面,12门240毫米50倍径1902年型主炮配置在6座双联装炮塔内,每边船侧分别各安装3座炮塔。16门75毫米(3.0英寸)口径施耐德1908年型火炮与10门哈其开斯47毫米(1.9英寸)口径火炮构成舰上防御敌鱼雷艇的重要武器;另在船体水线下区域配有2组450毫米(17.7英寸)口径鱼雷管。本舰的水线装甲带厚度为270毫米(10.6英寸),主炮与司令塔侧面由300毫米(11.8英寸)厚的装甲保护。[1]
战时改装
[编辑]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孔多塞号舰艇前方2座240毫米(9.4英寸)口径炮塔的顶部加装75毫米(3.0英寸)口径防空炮[4];为了确保能施放风筝式气球,主桅杆高度于1918年期间改低;240毫米(9.4英寸)口径火炮的仰角也在这次改装中提高,使射程半径能达到18,000米(20,000码)。[1]
服役历程
[编辑]一次大战前
[编辑]孔多塞号于1906年12月26日在圣纳泽尔罗亚尔阿特利耶和尚提耶造船厂开始建造[3][5],不过直至1907年8月23日才放置龙骨。[6]本舰于1909年8月20日下水,1911年7月25日时正式服役。[2]服役初期,孔多塞号被分派至法国地中海舰队第1分舰队第1总队。1913年5月至6月期间,孔多塞号随驻扎在普罗旺斯与突尼斯的法军舰队进行联合军演[7],随后于1913年6月7日参与法国总统雷蒙·普恩加莱的海上阅兵典礼。[4]1913年10月至12月期间,孔多塞号随第1总队巡回地中海东部海域,并于1914年5月参与在地中海举行的大规模舰队演习。[7]
一次大战期间
[编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孔多塞号随韦尼奥号与孤拔号一同于巴利阿里群岛附近海域搜寻德舰格本号与布雷斯劳号,但最后无功而返。1914年8月9日,孔多塞号奉命在西西里海峡巡航,阻止德舰从西边突破协约国的地中海防线。[8]为了阻止奥匈帝国海军,海军中将奥古斯丁·布韦·德·拉佩雷尔于8月16日将孔多塞号纳入英法联军舰队,并指挥舰队直接前往亚得里亚海。联军舰队后来遇到正在巴尔执行封锁黑山王国任务的奥匈帝国海军舰艇泽塔号防护巡洋舰与乌兰号驱逐舰,遂爆发安提瓦里海战。在这场海战中,泽塔号遭遇联军舰队集体炮轰而沉没,但成功地让乌兰号逃脱。随后,孔多塞号参加数次在亚得里亚海域的海上袭击任务,接着前往爱奥尼亚群岛海域巡逻。从1914年12月到1916年期间,本舰前往科孚岛支援奥特朗托封锁线。[3]为了确保希腊王国能默许协约国部队在马其顿的军事行动,孔多塞号于1916年12月1日参与十一月事件并前往雅典支援联军。[9]紧接着,孔多塞号转往穆兹罗斯,并驻防该地至1917年9月为止;这段期间,本舰的主要任务为阻止企图突破地中海防线的德舰戈本号。离开穆兹罗斯后,孔多塞号于1918年5月转调第1分舰队第2总队,接着再度驻扎于穆兹罗斯,并在战争结束前一直留守在该地。[3]
一次大战后
[编辑]1918年12月6日至1919年3月2日期间,孔多塞号代表法国前往阜姆,监督巴尔干区域处理南斯拉夫问题。随后,孔多塞号被分派至海峡分舰队。1923年至1924年期间,孔多塞号进行改装升级作业[9],主要改装项目包括加强水下防护措施[1]、船艉4座75毫米(3.0英寸)口径防空炮被移除等。改装完成后,孔多塞号与狄德罗号、伏尔泰号一同编至土伦的训练舰队,接下来驻扎过鱼雷学校和电子学校等。为了提供训练,本舰后甲板左舷安装一座鱼雷管供学员使用。1931年时,孔多塞号已有部分武装被解除,并转为废船;舰上的螺旋桨也于1939年拆除。[9]著名的法国水下探险家及水肺发明人雅克-伊夫·库斯托曾于1936年登上本舰认识潜水先驱之一菲利普·泰莱芝,并在他的开导下进行人生中第一次潜水活动。[10]
达喀尔战役期间,黎塞留号战列舰380毫米(15英寸)口径主炮发生后膛爆炸意外,事后推测可能是炮弹推进剂造成的。为了确认这项推论,孔多塞号于1941年4月被拖到海上进行测试作业。测试期间,使用同样推进剂的炮弹几乎都成功地从本舰船艉的主炮射击出去,从而证实后膛爆炸意外与推进剂无关。同年7月,本舰修改内装,并转往信号、广播及电工学校担任训练任务。舰上烟囱被移除,原区域改放置无线电设备供学生们训练用。[9]改装完没多久后,孔多塞号在准备离开干坞时,不小心与相邻的光荣号潜艇相撞,造成本舰一部分船体受损,并同时淹没一间隔舱,导致本舰必须再回到干坞重新修理。[11]
1942年11月27日,德军执行安东行动准被抢夺停靠在土伦的维希法国舰队,维希法国人员虽准备以凿沉舰队做为回击,但因孔多塞号上仍有学员,所以本舰没被列入凿沉名单中。[9]德军占领土伦后,将孔多塞号当作兵营舰使用,不过本舰于1944年8月遭到盟军空袭而受损过重,迫使德军在空袭后不到1个月就将本舰凿沉。[1]舰上一部分的240毫米(9.4英寸)口径火炮被德军移除,后被用于比斯开湾吉伦特河口北岸的岸防炮阵地上。[12]1945年9月,孔多塞号残骸被打捞上岸,并在12月14日卖给拆船厂,直至1949年左右才拆解完毕。[9]
注释
[编辑]- ^ 1.0 1.1 1.2 1.3 1.4 1.5 1.6 Gardiner & Gray 1985,第196页.
- ^ 2.0 2.1 Silverstone 1984,第94页.
- ^ 3.0 3.1 3.2 3.3 Gille 1999,第120页.
- ^ 4.0 4.1 Meirat 1978,第5页.
- ^ 刘怡(2011年),第133页
- ^ 7.0 7.1 Gille 1999,第119页.
- ^ Gille 1999,第119–120页.
- ^ 9.0 9.1 9.2 9.3 9.4 9.5 Meirat 1978,第6页.
- ^ Cousteau 2010,第251页.
- ^ Huan 2004,第117页.
- ^ Battlefieldsww2.com.
参考来源
[编辑]书目
- Cousteau, Jean-Michel. My Father, the Captain: My Life With Jacques Cousteau. Washington, D.C.: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 2010. ISBN 978-1-42620683-2 (英语).
- Gardiner, Robert; Gray, Randal (编).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906–1921.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5. ISBN 0-85177-245-5 (英语).
- Gille, Eric. Cent ans de cuirassés français. Nantes: Marines. 1999. ISBN 2-909675-50-5 (法语).
- Meirat, Jean. French Battleships Vernigaud and Condorcet. F. P. D. S. Newsletter (Akron, Ohio: F. P. D. S.). 1978, VI (1): 5–6 (英语).
- Silverstone, Paul H. Directory of the World's Capital Ships. New York: Hippocrene Books. 1984. ISBN 0-88254-979-0 (英语).
- 刘怡. 戰艦崛起: 一戰世界各國主力艦全覽. 台北市: 知兵堂出版社. 2011. ISBN 4712070144046.
- Huan, Claude. Les Sous-marins français 1918-1945. Rennes: Marines Éditions. 2004. ISBN 978-2-915-37907-5. OCLC 55595422 (法语).
在线来源
- Naval Gun Battery Gironde “Mushel”. Battlefieldsww2.com. [2018-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4) (英语).
- Cuirassé CONDORCET Marine Nationale (PDF). Navires de la Grande Guerre. 2008-06-15 [2018-01-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10-19) (法语).
外部链接
[编辑]- CUIRASSE Dant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