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中华民国/人物专栏/存档
- 注意事项
陆中桂(1868年9月30日—1895年11月7日),字献香,号皓东,清末革命家,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出生于上海,与孙中山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友,并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运动。1895年,陆皓东参与筹组香港兴中会,并于同年10月策划广州起义但失败遭到拘捕,后于11月7日遭清政府处死,成为第一位受难的革命党人。他在策划广州起义时所亲手绘制的“青天白日旗”,成为日后中国国民党的党旗;同盟会士以青天白日旗为基底设计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后来被国民政府选用为中华民国国旗并沿用迄今。
2011年7月6日
[编辑]黄兴(1874年10月25日—1916年10月31日),原名轸,改名兴,字克强,一字廑午,号庆午、竞武。革命时期化名李有庆、张守正、冈本、今村长藏等。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高塘乡(今湖南省长沙县黄兴镇凉塘)人。中华民国开国元勋;辛亥革命时期,以字黄克强闻名当时,与孙中山常被时人以“孙黄”并称。去世后受民国元老尊以国葬于湖南长沙岳麓山。著作有《黄克强先生全集》、《黄兴集》、《黄兴未刊电稿》及《黄克强先生书翰墨绩》刊行。
2011年5月2日
[编辑]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年3月22日),字钝初,号渔父,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生于湖南省桃源县。其为清末主要革命团体华兴会与同盟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并主导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成立,间接促成了武昌起义的成功。中华民国建立后,宋教仁担任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大力推广宪政理念,为当时第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老北站)遭枪击,22日不治身亡,终年31岁。
2011年3月25日
[编辑]陈诚(1898年1月4日—1965年3月5日),字辞修,浙江青田人。中华民国陆军(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历任台湾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中华民国副总统等职。陈诚主政台湾期间,在民生、军事、经济各方面皆有政绩,对稳定国民党政府在台统治作用甚大,让台湾民众称呼其为“陈诚伯”。陈诚是蒋中正的亲信,也是自黄埔成立后蒋中正执政的心腹之一,有“小委员长”之称。国民革命军内部由陈诚领导的派系亦有土木系之称。
2010年9月20日
[编辑]陈其美(1878年1月17日卯时—1916年5月18日),字英士,浙江吴兴人。中华民国早期政治人物,青帮代表人物,于辛亥革命初期与黄兴同为孙中山的左右股肱,后遭暗杀身亡。弟陈其采,字蔼士。兄陈其业,字勤士。陈其业有两子,陈果夫及陈立夫,二人由陈其美引介于蒋中正,与蒋中正关系密切,后来兄弟俱成为国民党内大员,主管党务,被广称为CC系。陈其美与蒋中正关系密切,为蒋中正结义之兄,将蒋中正引荐于孙中山。孙中山高度赞扬陈英士是“革命首功之臣”。
2009年6月6日
[编辑]孙立人(1900年12月8日—1990年11月19日),字抚民,号仲能,中华民国陆军将领,安徽省庐江县金牛镇山南人,为一抗日名将。
抗日战争时期,孙立人领导国军参加抗日战争各大战役,后在中国远征军立下打通中印公路等重大战功。国共内战爆发后,孙立人在1946年率国民革命军新一军在中国东北与中国共产党林彪部队激战,进而取得四平、长春、德惠,逼近时中共领导高层所在之哈尔滨。但之后因与长官杜聿明不睦,遭蒋中正调离东北。中华民国政府于1949年败退至台湾后,1950年3月,孙晋升陆军总司令,致力于国军现代化事业。适逢当时援助中华民国政府的美国要求由美国托管台湾的传闻甚嚣尘上,而孙立人是少数与美方人士较为亲近的将领,因此受到政府高层严重怀疑。但迁台初期的国民党政府为争取美援,仍重用孙立人以取信美国。数年后,蒋中正将孙立人调离陆军总司令职务,转任总统府参军长。该职属于仪式性职务,完全脱离军队日常业务。1955年,孙立人被控以涉嫌参与郭廷亮匪谍案,企图利用阅兵场合胁迫当局,遭政府当局撤职软禁,1956年6月被迫迁居至台中,后仍遭国民党政府软禁,直至逝世前才获得平反。
2009年5月1日
[编辑]张灵甫(1903年8月20日—1947年5月16日),原名钟麟,字灵甫,西安城郊东大村人,中国国民革命军将领。国民革命军“王牌”“模范师”整编七十四师中将师长。1926年加入西北军,参加北伐,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1939年3月,参加南昌会战,右腿中炮弹负重伤,不顾医生再治疗一月可以痊愈的劝阻提前归队,带伤参加长沙会战, 从此留下残疾,被称为“跛腿将军”。后提升为旅长、副师长、师长、74军副军长。1943年常德之战,张灵甫亲率突击队救援常德,迫使日军退出,蒋介石誉为“模范军人”。1944年5月开始的长衡会战中,受上级保存实力的影响,未建战功,被调至陆军大学学习。1945年4月,湖南芷江保卫战(雪峰山战役)大获全胜,被称为“常胜将军”,获三等宝鼎勋章,获美国金质自由奖章,升任74师中将师长。阵亡于国共内战期间的孟良崮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