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中華民國
維基百科中華民國主題頁
歡 迎 蒞 臨 中 華 民 國 —— 亞 洲 歷 史 最 悠 久 的 民 主 共 和 國 !
![]() ![]() |
中華民國是位於亞洲東部的一個民主共和國,成立於西元1912年1月1日,是東亞第一個獲普遍承認的共和立憲制國家,同时亦是兩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勝國及聯合國五個主要創始會員國之一。其國旗訂為「青天白日滿地紅」,國花為梅花,官方曆法為民國紀年;國定語言為漢語(又稱為國語),文字則使用漢字(即繁体中文,亦稱為國字)。
中華民國因革命黨人在清宣統三年發動的辛亥革命而誕生。建國初期,初萌芽的民國體制曾遭受到兩次帝制復辟的挑戰,各地軍閥勢力群起並立,逐漸淪為北洋軍閥相互執政與爭奪政權的局面。民國十七年,中國國民黨領導的國民政府成功以北伐,在形式上統一全國,並實施訓政;但國家內憂外患不斷,民國廿六年至民國卅四年間更與日本全面爆發戰爭。對日戰爭勝利後,國民政府於民國卅六年頒布憲法,正式實施憲政;與此同時,與中國共產黨發動全面內戰,國民政府改組後的中華民國政府在內戰中失利,失去原立國基礎中國大陸的控制權,中國大陸則在中國共產黨之下另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至此形成臺灣海峽兩岸直至今日的長期分治及對立。
中華民國政府於民國卅八年底遷往臺北後,其實際管轄的領土僅餘臺灣、澎湖、金門、馬祖等地。為了清除共產勢力,中華民國政府在民國卅六年至民國八十年間實施動員戡亂,凍結憲政體制,並長期實施戒嚴,因此引發白色恐怖;民國六十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國際地位轉趨低落。但1950年代以來,中華民國政府以臺灣作為「復興基地」,全力發展經濟事業,使中華民國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創造舉世矚目的「臺灣奇蹟」。1980年代後期以來,由於國內反對派人士的長期抗爭、以及國際情勢的改變,中華民國政府逐步恢復憲政,並實施多項民主化和臺灣本土化措施,與中國大陸的關係和交流也逐漸改善。民國八十九年的第二次總統直選,更成功實現華人史上首次的政權和平轉移。
中華民國在政府遷臺前,全國劃分為35省(包括內地十八省、東北九省、塞北四省、西部三省和臺灣),西藏、蒙古等2個地方,以及海南1個特別行政區,共計38個一級行政區劃,並另以首都南京和11個大型都市為直轄市,面積廣達1141萬8174平方公里,外觀形狀呈一個「秋海棠」形。現今之實際統治領土(法定名稱為「自由地區」)則轄有臺灣、福建2省(已虛級化;轄區包含13縣、3市),以及臺北、新北、桃園、臺中、臺南、高雄等6直轄市,面積約為36,188平方公里;其中,臺北市為中央政府所在地。
特色條目
黃興(1874年10月25日-1916年10月31日),原名軫,改名興,字克強,一字廑午,號慶午、競武。革命時期化名李有庆、张守正、冈本、今村长藏等。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高塘乡(今长沙县黄興鎮涼塘)人。中華民國開國元勳;辛亥革命时期,以字黃克強聞名當時,與孫中山常被時人以「孫黃」並稱。1916年10月31日,黃興於上海去世。1917年4月15日,受民國元老尊以國葬於湖南长沙岳麓山。著作有《黃克強先生全集》、《黄興集》、《黄興未刊電稿》及《黃克強先生書翰墨績》刊行。
特色图片
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鄰,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中國國民黨新桂系首领,曾任中華民國首任副總統、代總統。廣西省桂林西鄉村出生,1910年參加同盟會。之後以軍人身分加入在廣州的護法陣營,並與白崇禧、黃紹竑合作,統一廣西,拥戴广州国民政府。北伐時,帶領廣西軍隊一路由湖南進攻至山海關。北伐以後十年期間,屢次發動和參與中原大戰等國民黨內戰,亦有苦心經營廣西。抗戰時,動員廣西將士抗日,指揮多次大戰,在台兒莊大捷中名震一時。1948年行憲後當選副總統。蔣中正下野後,李一度任代總統,欲以和談挽救民國政府未果。之後出走美國,後偕夫人郭德潔經瑞士回到中國大陸,文革期間病逝於北京。圖為蔣中正與李宗仁參加首任總統、副總統就職大典。在典禮上,李宗仁穿著掛滿勛章的軍服出席,但蔣中正穿著長袍馬褂的禮服出席,使得蔣李二人關係不合在當時已經檯面化。
民國人物誌
陆中桂(1868年9月30日-1895年11月7日),字献香,号皓东,清末革命家,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出生于上海,與孫中山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好友,並追隨孫中山從事革命運動。1895年,陸皓東參與籌組香港兴中会,並於同年10月策劃廣州起義但失敗遭到拘捕,後於11月7日遭清政府處死,成為第一位受難的革命黨人。他在策划广州起义时所亲手绘制的「青天白日旗」,成為日後中國國民黨的黨旗;同盟會士以青天白日旗為基底設計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後來被國民政府選用為中華民國國旗並沿用迄今。
你知道吗
中華民國史
- 民國肇建:湖北軍政府 |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 南京政府臨時內閣 | 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 國民黨 | 進步黨 | 二次革命 | 洪憲帝制 | 北洋軍閥 | 中華革命黨 | 廣州軍政府 | 護法運動 | 軍閥混戰
- 黃金十年:國民政府 | 國民政府建國大綱 | 訓政 | 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 | 五五憲草 | 中原大戰 | 中國1930年代 | 九一八事變 | 剿匪 | 安內攘外 | 一二八事變 | 新生活運動 | 西安事變 | 第二次國共合作
關聯主題
欢迎参与
你可以把下列用戶框加入用戶頁內:
{{User ZHMG}}
{{User traditional culture}}
计划扩充条目
- 三民主義相關條目的補充
- 辛亥革命、民國初期的歷史補充
-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時期歷史補充
- 中華民國教育及文化方面資料的補充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沿革中的红字部分
分类
- 主權機構 北洋政府 - 廣州軍政府 | 國民政府 | 中華民國政府
- 國家精神 三民主義 | 總理遺囑
- 國家象徵 中華民國國旗 | 中華民國國徽 | 中華民國國慶日 | 中華民國國歌 | 中華民國國花
- 國家榮譽 青天白日勳章 | 景星勳章 | 中华民国勋章奖章列表 | 青天白日勳章授勳人員列表 | 褒揚令
- 中央政府機關:國民大會 | 總統 - 副總統(總統府) | 行政院(行政部門) - 立法院 - 司法院(各級法院) - 考試院 - 監察院
- 行政區劃:省 - 直轄市( - 特別行政區 - 盟部 - 特別旗) | 縣 - 市( - 設治局 - 管理局 - 旗) | 鄉 - 鎮 - 縣轄市 - 區
- 憲法:臨時政府組織大綱 - 臨時約法( - 天壇憲草 - 袁記約法 - 曹錕憲法) - 訓政時期約法( - 五五憲草) - 中華民國憲法(臨時條款 - 憲法增修條文)
- 政黨:〈泛藍〉國民黨 - 親民黨 - 新黨 - 〈泛綠〉民進黨 - 台聯 - 〈其他〉無盟 - 紅黨 - 三社黨 - 更多...
- 選舉:總統 - 立法委員 - 地方公職人員
- 公民投票:全國性公投 - 地方性公投
- 外交關係:外交史 - 駐外機構 - 駐外代表處
- 國軍:陸軍 - 海軍 - 空軍 - 憲兵 - 海軍陸戰隊
- 早期武裝力量:民國軍閥(直系 - 皖系 - 奉系 - 新直系 - 晉系 - 滇系 - 桂系 - 粤系 - 黔系 - 湘系 - 川军 - 西北軍) - 國民革命軍( - 中國工農紅軍) - 國民政府軍
- 軍事院校:國防大學
維基導遊
维基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