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社會運動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社會運動

社會運動(英語:Social movement)是由個體社會群體鬆散組織為了實現推動、執行、抵制、阻止或撤消社會變革變化,而用體制外的策略,來改變現有體制的一種政治現象行動與集體。社會運動被描述為“組織結構和戰略,這些結構和戰略可能使被壓迫人口能夠提出有效的挑戰,並抵抗更強大和更有優勢的精英”。某些觀點認為,非營利機構非政府組織,有其社會責任存在,單單有著善意,不代表這組織能負起社會責任,而近來對非政府組織的社會責任的關注也在增加。

精選條目

荃葵青遊行是2019年8月25日的一次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遊行,於香港荃灣區葵青區舉行,起點位於葵涌運動場,途經葵福路楊屋道等道路,終點位於荃灣公園。遊行由荃葵青遊行籌備小組籌備,遊行申請人為林啟康,統籌人為余藝明。因應遊行及集會所演變的衝突,人群管理特別用途車(水炮車)於當日首次出動,並於一小時內兩度射水。

遊行集會最終提早結束,而遊行被香港警察(下稱「警方」)清場後,有示威者轉至曾發生疑似白衣人襲擊事件的二陂坊一帶破壞麻雀館等商鋪,並與數名警員爆發衝突,警方事後證實有軍裝警員開槍,是首次在處理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時開真槍。警方在遊行當晚也拘捕了一名12歲嶺南衡怡紀念中學升中一男童,他成為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中當時年紀最小的被捕人士。

是次遊行集會引起了多方分別對警方執法示威者破壞的爭議。多個港鐵站和巴士路綫因應是次遊行集會而暫停服務,而港鐵關閉車站的做法也引起了爭議。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的部分康樂設施也因應是次遊行集會而提早關閉。

精選傳記

小馬丁·路德·金恩(英語:Martin Luther King, Jr.,1929年1月15日—1968年4月4日)是一位美國牧師、社會運動者、人權主義者和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領袖,也是1964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他主張以非暴力的公民抗命方法爭取非裔美國人基本權利,而成為美國進步主義英语Progressivism in the United States的象徵。

身為一位浸信會牧師,金在他職業生涯早期就已開始投入民權運動,曾領導1955年聯合抵制蒙哥馬利公車運動,並在1957年協助建立南方基督教領袖會議英语Southern Christian Leadership Conference(SCLC)。擔任SCLC首任主席期間,金曾在1962年於喬治亞州奧爾巴尼發起反種族隔離抗爭,但以失敗告終。不過,他在阿拉巴馬州伯明罕組織的非暴力抗議行動則成為全美新聞焦點,與粗暴的警方恰成對比。1963年,金發起「向華盛頓進軍」行動,在林肯紀念堂前發表《我有一個夢》演講,成為美國歷史上最負名望的演說家。1964年10月14日,諾貝爾委員會因小馬丁·路德·金長期以非暴力方法追求種族平等理想而授予他諾貝爾和平獎。1965年,他與SCLC共同組織「由塞爾瑪向蒙哥馬利進軍英语Selma to Montgomery marches」行動;隔年又將民權運動往北擴散至芝加哥。1968年4月4日,馬丁·路德·金遭人暗殺。在其過世後,金過世後,1977年,美國總統傑拉爾德·福特向他追贈總統自由勳章;2004年,美國國會決議向金追贈國會金質獎章,兩者都是美國平民最高榮譽。

精選圖片

法國浪漫主義畫家德拉克羅瓦的畫作《自由引導人民》(法語:La Liberté guidant le peuple),以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為主題。

Photo credit: Eugène Delacroix

歡迎參與

條目請求:
需要擴充或翻譯的條目:
需要專家關注

相關主題

維基媒體

进入以下维基媒体计划可获取更多相关信息:

刷新服务器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