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圣若瑟教区中学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澳门专题 (获评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澳门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澳门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未评级未评  根据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尚未接受评级。
 未知  根据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基督教专题 (获评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基督教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基督教相关条目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未评级未评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尚未接受评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工作组图标
本条目由天主教工作小组提供支持。
学校专题 (获评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学校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学校(不含高等院校)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未评级未评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尚未接受评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新条目推荐[编辑]

~移动自Wikipedia:新条目推荐/候选~(最后修订
~移动完毕~天上的云彩 云端对话 2007年9月17日 (一) 00:15 (UTC)[回复]

名称问题[编辑]

其实呢,如果是从幼稚园开始就读圣若瑟的话,会很不习惯称校本部为第六校。只不过后来第六校这个名称越来越普遍罢了。--HeiChon 18:08 2006年2月24日 (UTC)

据某些老师的说法,第六校算是比较正式且常用的名称。Brighten 18:31 2006年2月24日 (UTC)

说到清楚,相信没有太多人比我更了解了。我还未读书已经在四校四围走了。因为我妈是四校教师,而且父母都是圣若瑟属下云龙舞社的成员,跟罗玉成很熟。我细细个时叫罗玉成做阿公XD。第六校这个名称是因为在青洲的校舍是第六间注册的学校,“第六校”应该在政府公文内先使用。当年学校内部比较习惯校本部的叫法,毕竟校长、重要部门以及中学部都在这里。后来第六校的叫法越来越普遍,可能因为太多学生从别的小学转过来,而同时不少从小就读圣若瑟的学生转往其他学校。--HeiChon 18:47 2006年2月24日 (UTC)

请问125.31.2.200 更动的资料来源为何?而新增加的资料与原本的有不少重复...希望可以修正一下Brighten

分拆(第一次)讨论[编辑]

我加进了‎圣若瑟教区中学校本部‎圣若瑟教区中学第一校‎圣若瑟教区中学第二、三校‎圣若瑟教区中学第四校圣若瑟教区中学第五校‎圣若瑟教区中学英文部,希望有助他人了解各校部,大家认为是怎样?另外,我想把圣若瑟教区中学内容简化,因各校部有其历史,不希望这单一条目冗长。sdee19:55 2006年8月5日 (HKT)

我觉得没有必要把各校部分开为不同的条目,因为学校只有一间,我认为可以把各校部的资料、历史加在本条目之内。但第五校可以考虑分为另一条目。 另外,本条目的连结过多,各文字连结只应出现一次,其后的文字无需加上连结。Brighten 07:40 2006年8月6日 (UTC)

If Compound, the history patr will be so long. So far, i want to say that is i will keep on editing the topics, those all topics are not finish yet. Such as the branch of principle, they are not the same to each other with the same year. Therefore, how to slove this problem? Moreover, this editing methods are according to a memorize anniversary outlet in 1991. That is why i seperate them into one by one. In the other hand, CDSJ htis topic will keep on having some history but with big events. For the details of the history will be edited to the own branch (e.g. CDSJ1). That is why i edit like that. Finally, i am welcome for any comments and ideas, welcome for your sharing to edit all of them into the best way. 。sdee05:03 2006年8月7日 (HKT)

连结的问题[编辑]

现时的内部链接过多,请修改之 请参考[1] “不要设置太多连结。 ●超过10%的文字被加上连结; ●条目内连结数比行数还多; ●同一条目内重复连结(如果是重要的连结,尽管前文已有,后文也可重复设置); ●超过10%的连结指向不存在的条目;或 ●无缘无故的为低价值的项目加上连结,例如1995年、1980年代、20世纪。 ” brighten 18:42 2006年8月20日 (UTC)

校长为同一人,但以前并非同一人担任校长一职;另外,各校部的历史均不一样。那么,是否应新增各校部的条目呢?----sdee 2006年8月21日 (HKT)

sdee18164之对话[编辑]

有关圣若瑟教区中学的条目,我感到无奈及无助,因为有些人刻意把条目删去。其实,在澳门圣若瑟教区中学只是澳门居民所说的一个通称;根据学校及澳门教育暨青年局的立案,圣若瑟教区中学分为第一校、第二、三校、第四校、第五校、校本部(第六校)、英文部及夜间部。基于上述因由及各校部有不同的历史,因此,我在本(8)月初开始局部地进行修改及增加各校部的条目以至完善,但一开始已经被他人破坏修改,及后更不日删去各校部的条目,以致不能修改。那么,我有什么办法为维基修改至完善? --sdee 2006年8月19日 05:26 (HKT)

对于此条目的现况,的确比先前简化了很多。但请不要为此灰心!首先请你接受维基是容许不同人士的编写的,正因此原因带来了中立与充实的条目。但由于不同人士的处理方式及对条目的认识,却容易出现分歧与冲突。很欣赏你遇到此情况,懂得向其他人求教……的确,与其发起无谓的编辑战,不如想想如何求同存异。本人的意见有下列意见:
  1. 我见到简化你的历史内容的是一位澳门维基人User:Brighten,有没有先了解他修改的原因呢?不妨先通过User talk:Brighten与他讨论一下,了解其原因与你的观点理据。
  2. 既然你的依据是“根据学校及澳门教育暨青年局的立案”,何不利用此为注解参考?你有据所依,别人就无理由无故推翻你的内容。
  3. 或许你可以将每校的历史放在该分校条目,再在目录设立“相关条目”,那些对条目有兴趣的人就可以延伸阅读,更了解其历史背景了。
本人诚望能给你一点帮助,希望你继续努力建设有质量的条目。--18164 01:43 2006年8月19日 (UTC)

我之前已经向他请示了,并依照了设立“相关条目”和“注解”了,只是他修改了我的修改及删去各校部的条目。因此向你来帮忙。 --sdee 2006年8月20日 05:00 (HKT)

那你是否想本人尝试与User:Brighten了解,还是采纳本人的第三点“将每校的历史放在该分校条目”?--18164 07:59 2006年8月20日 (UTC)
开始比较明白你们间之争议,其中你们的分歧是“第五校与一二三四六校是两个独立个体,行政、财政皆独立,校长亦不同,因此我认为把第五校另作条目是适当的。”另外,sdee写的历史变成了简史……(希望没理解错)。依我之见,澳门教育暨青年局的立案不可不理,因这是合法的。问题只是如何顾及实际运作与立案的差异。有两点可给你们参考:
1.为圣若瑟教区中学第五校开辟一条目,并在内容指出其独立之处与圣若瑟教区中学一二三四六校之关系。
2.在圣若瑟教区中学条目的历史部分略提圣若瑟教区中学第五校,并指出其独立之处,并指参阅圣若瑟教区中学第五校的主条目。
依我看来,虽然“第五校与一二三四六校是两个独立个体”,但完全不提第五校……对不知底蕴的其他人来讲,好像有点不完整与奇怪。至于简史,最好可以变成条理分明的历史沿革便好了。小弟愚见若有不切合之处,敬请体谅。--18164 07:45 2006年8月21日 (UTC)
至于brighten所提到的连结问题,是根据维基的编辑指引,这方面他是对的。你我亦需要向他学习,细心阅读编辑指引。--18164 07:51 2006年8月21日 (UTC)

希望作一个沟通的桥粱,并采纳各下的第三点(将每个分校的历史切成各分校,单一条目,即每个分校有一个各自条目,并将圣若瑟教区中学这个“总条目”成为消其义页)----sdee 2006年8月20日 19:47 (HKT

我也是毕业于圣中,也明白你的论点。校长为同一人,但以前并非同一人担任校长一职;另外,各校部的历史均不一样。那么,是否应新增各校部的条目呢?)----sdee 2006年8月20日 19:47 (HKT)

本人认为将圣若瑟教区中学改成消其义页作用不大,反而利用此条目成为桥梁,将各分校之间的相互关系列明更好。正因为“各校部的历史均不一样”,新增各校部的条目便可集中该分校的发展,补充圣若瑟教区中学这桥梁之不足,这来得更好。--18164 10:15 2006年8月21日 (UTC)
为免出现再被移除的情况,请先说明你是否同意上述的提议呢? 请指明是否如此处理:
圣若瑟教区中学校本部 = 圣若瑟教区中学 (重定向圣若瑟教区中学
圣若瑟教区中学第一校(只记述该分校之资料)
圣若瑟教区中学第二校(只记述该分校之资料)
圣若瑟教区中学第三校(只记述该分校之资料)
圣若瑟教区中学第四校(只记述该分校之资料)
圣若瑟教区中学第五校(只记述该分校之资料)
圣若瑟教区中学第六校 = 圣若瑟教区中学英文部(只记述该分校之资料)
--18164 10:32 2006年8月21日 (UTC)
同意你的提议,也是我本身的做法。应处理方式:
重定向圣若瑟教区中学
圣若瑟教区中学 = 圣若瑟教区中学校本部 = 圣若瑟教区中学第六校
只记述该分校之资料
圣若瑟教区中学第一校
圣若瑟教区中学第二、三校
圣若瑟教区中学第四校
圣若瑟教区中学第五校
圣若瑟教区中学英文部
另外,我已有各校部的Informations, 不知何时能 edit? --sdee 2006年8月21日 (HKT)

谢谢SDEE之回应,但本人想等等brighten的意见。若有共悉,协作便以相得益彰!--18164 03:12 2006年8月22日 (UTC)

好。共悉是非常重要的。--sdee 2006年8月22日 (HKT)

因为最近都很忙,所以很久没有替此条目作管理,对于各编辑者的意见,这么久都没有回应,真的十分抱歉。 我觉得现在的校部条目分类方法可以接受。但第六校之外的校部条目都有欠完善。 对于此主条目,为何校歌会不见了?

教职员去向[编辑]

提议栅除教职员去向,条目是百科全书,不是学校士资讯版,不用如此仔细。〔如没有反对及理由,此星期后便会执行。〕--18164 02:40 2006年11月9日 (UTC)

那么栅除啦,我support。--Eu sou Portuguesa~ 10:49 2006年11月9日 (UTC)

著名校友[编辑]

在“著名校友”一栏中被他人破坏,希望各编辑既人编辑回好。另外可参考《七十五周年雅歌声》--agostinho 18:26 2007年1月16日 (UTC)

分拆(第二次)讨论[编辑]

由于本条目已作学校的历史等条目,然而圣若瑟教区中学校本部圣若瑟教区中学第六校)仍然连结于此有少少不当的。例如在历史部分的萌发期、催化期、休止期、复苏期、校舍变革期、调整期和合并期均和校本部无关的,因而本人第二次作出建议创建圣若瑟教区中学校本部的条目,现作为期10日的讨论,如无问题的话,本人将会在2007年12月2日创建“圣若瑟教区中学校本部”的条目以及有关连结的改动。—AG0ST1NH0 家彦新闻 (留言) 2007年11月21日 (三) 20:06 (UTC)[回复]

优良条目候选[编辑]

优良条目评选(第二次)[编辑]

~移动自Wikipedia:优良条目候选~(最后修订
移动完毕木木 (发呆中) 2008年8月21日 (四) 09:40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