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年府
北大年 ปัตตานี | |
---|---|
府 | |
其他转写 | |
• 马来语 | Patani ڤطاني (爪夷文) |
地理位置 | |
坐标:6°51′54″N 101°15′05″E / 6.86500°N 101.25139°E | |
国家 | 泰国 |
首府 | 北大年 |
政府 | |
• 府尹 | Wiranan Phengchan (2016年10月起) |
面积 | |
• 总计 | 1,940.4 平方公里(749.2 平方英里) |
面积排名 | 第67名 |
人口(2014) | |
• 总计 | 686,186人 |
• 排名 | 第39名 |
• 密度 | 354人/平方公里(916人/平方英里) |
• 密度排名 | 第9名 |
时区 | ICT(UTC+7) |
ISO 3166码 | TH-94 |
北大年府[1](泰语:จังหวัดปัตตานี,皇家转写:Changwat Pattani,泰语发音:[t͡ɕāŋ.wàt pàt.tāː.nīː]; 爪夷文: ڤطاني, 发音:[ˈtːaniŋ], 马来语: Patani) ,泰国一级行政区划之一,位于泰国南部的东海岸。北大年之名来源于马来语“Patani”,意思是“这个海滩”。中文译名“北大年”(白话字:Pak-tāi-nî)来源于其福建话音译。
北大年府居住着大量穆斯林,是一个民族关系复杂的地区,经常发生骚乱和袭击事件。陶公府、也拉府以及北大年等三府原来是北大年苏丹国统辖之地,后被暹罗吞并,自此,马来穆斯林分离主义就没有停止过。为监控分离主义,泰国政府长期对泰南三府进行军事管制。
地理位置
[编辑]北大年府位于马来亚半岛上,北濒泰国湾,陆上接宋卡府、也拉府和陶公府。本府南部多山,北部则是平原。
名称由来
[编辑]府名Pattani源自马来语Patani(爪夷文: ڤتاني),在北大年马来语中意为“这个海滩”。(在标准马来语中应为Pantai ini)另一种说法是来自梵语pathini意为“处女女神”;Pathini也是狼牙脩建国者Merong Mahawangsa的女儿名字。[2]
历史渊源
[编辑]北大年府历史上曾是自立的北大年苏丹国,该国苏丹是马来苏丹的近亲。北大年苏丹国长期保存著高度自立,并向素可泰王国与大城王国进贡金银花。中国明朝文献称之为大泥。[3]
1767年大城王国遭缅甸攻击,王国首都沦陷后北大年苏丹曾宣布独立,但独立宣言并未受到泰王的承认,后来泰王拉玛一世即位之后旋即将北大年收归泰王国的直接统治之下。直到1909年英国与泰王国签订条约将原来北大年苏丹领地瓜分,六成归泰王国,四成并入了当时的英国殖民地马来亚。
长期以来,这种瓜分被当地马来民族所不满,并埋下了后世纠错不清的民族问题之根源,直至2004年民族矛盾终于激化。
人口宗教
[编辑]北大年府为泰国穆斯林人口占多数的四个府之一(其他三府分别是也拉府、那拉提瓦府和沙敦府), 2016年人口普查显示,穆斯林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7%。多数为马来裔。
府徽和府花
[编辑]本府的府徽上出示一门古炮,这门炮在十八世纪初由当时的华人官员林道干铸造于本府,但在1785年被运到泰国首都曼谷并放置于今天的泰国国防部门前。
府花是早年从中国传来此地的朱槿(学名为Hibiscus rosa-sinensis),府树是香坡垒(学名为Hopea odorata)。 |
行政和管理
[编辑]本府行政上被划分为12个县(ampoe),又进一步被划分为115个区(tambon)及629条村(muban)。
|
经济
[编辑]北大年府的六个地区位于泰国湾沿岸。截至 2019 年,北大年的渔业工人人数超过8万人。[5]北大年府是泰国农业部禁止拖网渔船和破坏性渔网在海岸线4海浬范围内唯一的府份,当地鱼类等海洋资源因此回升。[5]
尽管北大年府有许多观光名胜,但根据泰国旅游和体育部2018年的数据,北大年府是全国游客最少的府份,游客人数只有20,000-30,000人,其中大部分是泰国本国人。[6]
交通
[编辑]公路
[编辑]42号高速公路是北大年府的主要高速公路,附近有观光景点,连接多个地区。
43号高速公路是北大年府的次要高速公路,亚洲公路18号线(AH18)是42号高速公路和43号高速公路的一部分。
北大年的主要巴士站是北大年巴士总站,包括北大年-也拉转运站。
空运
[编辑]北大年府的飞机场为北大年机场,用来镇压泰国南部的叛乱事件,属于泰国皇家空军的空军机场,无民营航班。离北大年府最近的民营机场为那拉提瓦机场
铁道
[编辑]北大年府的主要火车站是北大年府火车站。
名胜古迹
[编辑]北大年府被称为拥有三大宗教信仰(佛教、伊斯兰教、中国民间信仰)[7] 之地方,这三种信仰在北大年都有礼拜场所:
注释
[编辑]- ^ 外交部领事事务局. (旅遊警示燈號:紅色)更新泰國南疆(陶公府、耶拉府、宋卡府、北大年府) 旅遊警示資訊. 外交部领事事务局. 2017-07-10 [2024-10-05].
- ^ {ms} Sejarah Malaysia - Asal Usul nama Sungai Petani. Sejarahmalaysia.pnm.my. [2012-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03).
- ^ 谭端,"泰政府与分离主义份子的和平曙光"[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udn全球观察,2013/03/01.
- ^ Pattani : Selamat Datang Ke Pattani (PDF). Songkhla: IQ Media. 2018: 16.
- ^ 5.0 5.1 Kongrut, Anchalee. From Pattani seas to Bangkok plates. Bangkok Post. 2 September 2019 [7 September 2019].
- ^ Laohavichai, Nakan. เมืองที่ไม่มีใครแล [Town that nobody cares]. Posttoday. 2019-01-11 [2020-01-01] (泰语).
- ^ 7.0 7.1 สุขสุดใจ 'ปัตตานี' สัมผัสของดีในแดนใต้ [Happiness "Pattani" experience the good things in the southern land]. Manager Online. 2016-03-07 [2019-01-15] (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