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剑虹
沈剑虹 | |
---|---|
中华民国政治人物、外交官 |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出生 | 大清江苏省松江府宝山县(今上海市虹口区)沈家湾 | 1908年7月2日
逝世 | 2007年7月12日 中华民国台北市 | (99岁)
籍贯 | 上海市 |
国籍 | 大清(1908年-1911年) 中华民国(1912年-2007年) |
政党 | 中国国民党 |
学历
| |
经历
|
沈剑虹(1908年7月2日—2007年7月12日[1]),中华民国政治人物、外交官,末任中华民国驻美国大使,任内经历了联合国大会2758号决议、美国与中华民国断交。
生平
[编辑]早期背景
[编辑]1908年,沈剑虹生于上海苏州河北虹口沈家湾,父亲与友人合股开设砖瓦厂,收入不丰,筹措子女学费时有困难。读完光华附中后曾以翻译糊口,后靠在高中毕业,进入邮局工作的大哥资助,先就读沪江大学,再转学到北平燕京大学。曾在上海英文报大陆报服务,总主管是董显光。工作两年后,就读密苏里大学新闻研究院。
进入新闻圈
[编辑]1936年1月返华,经董显光介绍,进入由萧同兹主持之中央通讯社,担任英文部编译。1937年淞沪战争爆发前,奉调至上海分社工作,后至武汉中央宣传部国际宣传处,担任英文编撰科科长。1938年10月下旬,随处西撤于11月中旬至重庆。1939年与魏惟仪(魏景蒙之妹)结婚。1943年外放赴美主持国际宣传处驻金山办事处。1947年,国际宣传处改组为行政院新闻局,出掌主管国际宣传的第二处处长职。1948年12月,奉派前往香港行政院新闻局设立办事处。
短暂离开公职
[编辑]因中华民国政府迁广州、成都、台湾,新闻局解散,离开公职。先后在香港中国邮报、英文虎报、丽的呼声有线广播电台工作,先后七年,直到1956年。
总统府秘书
[编辑]1956年,经陶希圣介绍,出任总统府秘书,为蒋介石翻译《苏俄在中国》一书为英文。在工作上接待过多位访华的重要宾客,包括美国国务卿杜勒斯、美国总统艾森豪等人。
行政院新闻局长
[编辑]1961年出任新闻局长。
外交官生涯
[编辑]1966年出任中华民国驻澳大利亚大使。1968年回国任外交部次长,1971年出任驻美大使。
1971年夏天,沈剑虹赴美就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并与时任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的基辛格见面,当时基辛格曾当面表示美国绝对会坚定地支持中华民国。然而,基辛格在同年访问巴基斯坦时,以腹痛为名取消原定的公开活动,暗中前往北京与周恩来会面,秘密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的关系正常化,时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的沈剑虹完全不知情。在同年10月的联合国大会中,通过了“联合国大会2758号决议”: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2]
决议前时任中华民国外交部长的周书楷已宣布中华民国政府退出联合国。然而在纽约发生的这些重大事件,在华盛顿的沈剑虹全然不知情,他是通过电视才得知这些事件,显见当时中华民国政府与美国外交管道所发生的严重问题。
任职驻美大使
[编辑]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森访华,在上海签订上海公报,沈剑虹完全无能为力。随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美国双方之间进行了更多的交流,包括继任的美国总统杰拉尔德·福特访华、邓小平访美,对此,沈剑虹都只能概括承受。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利坚合众国正式建交;沈剑虹黯然地离开中华民国驻美大使馆,降下中华民国国旗,返回台北。他成为中华民国最后一位正式官衔为特命全权大使的驻美大使,而后驻美大使的职务由驻美代表取代。
总统府国策顾问
[编辑]荣誉
[编辑]中华民国勋章奖章
[编辑]著作
[编辑]参看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前任: 沈锜 |
行政院新闻局局长 1961年—1966年 |
继任: 魏景蒙 |
前任: 周书楷 |
中华民国驻美国大使 1971年—1979年 |
继任: 夏功权 中华民国驻美代表 |
中国驻美国大使 1971年—1979年 |
继任: 柴泽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国大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