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庐
22°29′50.63″N 114°08′58.59″E / 22.4973972°N 114.1496083°E
石庐(英语:Shek Lo)位于香港新界粉岭龙跃头崇谦堂东面,是香港华仁书院及九龙华仁书院创办人徐仁寿先生(1889-1981年2月19日)于1925年所建,徐先生的儿子是首位华人政府行政官徐家祥。石庐乃私人物业,并不对外开放供人参观。
结构
[编辑]楼高两层的石庐为中西合璧背山而建的建筑,屋前有宽阔的草坪,由于荒废多年,草坪长满野草及矮树。墙身、露台及石柱具有殖民地建筑物特色,但却采用中国传统的金字屋顶,以木梁及板条承托,并铺砌瓦片。石庐屋内的天井及房间布局与中国传统的民居相似。石庐正面矮墙有一半圆形砖墙,上面书有“石庐”字样的灰塑。
石庐与北区天主教历史
[编辑]在1930年代,徐仁寿先生曾借石庐予天主教社群举行弥撒,当时粉岭天主教徒可选择乘搭火车到大埔墟圣堂或到石庐参与弥撒。后来,新界西区司铎区鸿慈神父(Valva Didacus D'Ayala)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婚姻观念与天主教有异议,于是去信主教另觅土地兴建教堂,最后促成粉岭圣若瑟堂于1953年建成。[1]
存废问题
[编辑]前北区区议会主席邓国容于1996年以公司名义用3000万元买入石庐所属地皮,总楼面面积约16000平方呎,地皮一直未有发展。古物古迹办事处于2002年开始与业主洽商,建议将古屋用作龙跃头文物径的游客中心,古物古迹办事处负责维修。双方达成协定,业主可在石庐旁边兴建6间丁屋(楼面面积约12000平方呎)换取将石庐列为法定古迹。
由于石庐旁边土地属绿化地带及农业地,申请兴建丁屋须提交城市规划委员会审批,城规会于2002年尾批准有关申请。但地政总署指申请人为一间公司而非新界原居民,拒绝申请,石庐最终不能成为古迹,有关地皮现时正在市场放售。
石庐2005年被列为二级历史建筑,2011年改列为一级历史建筑。
参考资料
[编辑]- 《新界宗族文化之旅》,严瑞源编著,万里书店,ISBN:962-14-2936-6
- 粉岭石庐古屋或拆卸
- 在《徐家祥回忆录》里讲述有关石庐的章节(英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链接
[编辑]参考
[编辑]- ^ 粉岭圣若瑟堂《圣若瑟堂-粉岭60周年纪念特刊》(香港:2014)页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