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陶履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陶履卓(16世纪—17世纪),岸生𬭚菴浙江绍兴府会稽县[1]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生平

[编辑]

崇祯十五年(1642年),陶履卓中式壬午科应天乡试举人,次年(1643年)联捷进士,获授行人,奉诏到广东安抚,平反冤狱数百人,捐俸填补欠税数万,广东人拥道泣送他并立祠和肖像祭祀。

南京弘光朝廷失陷,他和柯夏卿王自超聂慎行沈光融马晋胤翁明英金维宁周懋宜周甲莹何坚华光宇翁朝元台州具表迎立鲁王朱以海监国,历任吏部考功司员外郎翰林院检讨编修知制诰,乞终养父亲陶祖龄而回乡;父亲去世后,更孝顺母亲王氏。清顺治九年(南明永历六年,1652年),清廷追查杨崑起事,陶履卓受到牵连,被捕问罪,不久获免,母亲随即去世,陶履卓为母营葬后亦患上重病,死前对其子陶觐说:“我多次遭患难不死,因为祖母尚在,如今无憾。”[1][2]

著作

[编辑]

有《孝经解》、《安雅堂集》、《人子要言》等著作传世。

引用

[编辑]
  1. ^ 1.0 1.1 康熙《会稽县志·卷二十三·人物志二》:陶履卓,字岸生,号𬭚菴,承学孙,崇祯壬午举于南雍,癸未以易经魁南宫,称易名家。授行人,奉诏安抚粤东,比绣衣使者;谳死囚为雪冤者数百人,捐除夙逋以数万计,粤人拥道泣送,构祠立象。寻改翰林编修,知制诰,乞终养父祖龄,卒积忧悲痛,母王氏曲承意旨;及母逝,发声尽哀,流血数斗,肢体几毁,营葬毕遂遘疾。将卒之日,谓其子觐曰:“吾屡遭患难不死者,以祖母在也,今无憾矣。”所著有《孝经解》、《安雅堂集》、《人子要言》,行文有矩法,坚秀酷似河东,平日持身训世,一本孝友而城府洞彻,且好施予,阴德尤丰。
  2. ^ 钱海岳《南明史·卷七十八·列传第五十四》:杭州降,(柯夏卿)与陶履卓、王自超、聂慎行、沈光融、马晋胤、翁明英、金维宁、周懋宜、周甲莹、何坚、华光宇、翁朝元具表迎鲁王监国台州……履卓,字岸生,会稽人。崇祯十六年进士授行人,安抚广东,雪冤狱数百人,捐夙逋数万计。历考功员外郎、简讨,迁编修,知制诰,终养归。后以杨崑事连,被逮免。母殁泣血,葬毕卒。

参考文献

[编辑]
  • 康熙《会稽县志》·卷二十三·人物志二
  • 钱海岳南明史》·卷七十八·列传第五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