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讨论:投票/存档1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我讨厌投票

举行投票决定是完全未经讨论的。

投票一点也不Wiki,它只是一种多数专政(tyranny of the majority)。Wikipedia从来处事都是以寻求共识(consensus)为目标。更何况现时中文Wikipedia的经常参与者不出十个,硬要投票也不会有代表性。为何不尝试以理服人,寻求共识呢?

共识不是透过投票来达成的。投票这工具太方便易用了,更令它变得可怕。我不想看到中文Wikipedia以后有任何决定,参与者都懒得寻求共识,而只用投票来决定──那与我所认识的Wikipedia精神相差太远了。 --Lorenzarius 2003年7月29日 12:12 (UTC)

看来我是心太急了?--Shizhao 2003年7月29日 12:33 (UTC)

以理服人,何时才能达成共识呢?总有人有不同的意见--Shizhao 2003年7月29日 12:37 (UTC)

不如将投票完全形式化如何?即,投票本身不具有决定意义,只适用于表达一种对个人观点的简明统计。然后由不同派别派出人来对问题分别阐述讨论,进而进行下一轮正式投票。如此类推,直到完全达成共识为止(类似于美国的陪审团制度)。zhouxiao 19:27 2005年1月14日 (UTC)

就按大家比较熟悉的称呼来吧,

当然为了严格起见,如果李世民是唐太宗,那么李隆基最好是唐玄宗,而不要唐明皇。这样比较统一。

Interlanguege links

  • Please correct if necessary:
  1. de:Wikipedia:Meinungsbilder en:Wikipedia:Current surveys es:Wikipedia:Votaciones fr:Wikipédia:Prise de décision ja:Wikipedia:现在行われている投票 nl:Wikipedia:Stemlokaal pt:Wikipedia:Votações ro:Wikipedia:Sondaje ru:Википедия:Опросы sv:Wikipedia:Aktuella omröstningar
  2. en:Wikipedia:Survey guidelines ja:Wikipedia:投票の指针 zh:Wikipedia:投票
  • I removed links to zh:投票 without Wikipedia: from interlanguace chain #1. Thanks for your help in advance! Best regards Gangleri | Th | T 10:28 2005年3月21日 (UTC)

关于用图标投票

移动自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

关于用图标投票以前曾经有过讨论,参见,当时没有异议就把模板删除了。但是我现在觉得图标投票还是很有好处的,很显眼,通过图形和颜色能够比较清楚现实支持和反对的意见,况且删除投票和新条目推荐投票目前没有统一的文字,希望能够恢复这些模板并使用之。--用心阁(对话页) 09:10 2005年12月8日 (UTC)

我觉得中文也很显眼。现在看来User:ROC的理由也很充分,目前我不知道为什么用代理打开一个Wiki的网页非常的慢,为打开整个互助客栈我刷新了5遍不止。 Wikicommons我都不敢上了……现在我认为不仅应当顾及网速较慢的用户,也应该考虑一下是不是顾及一下投票人本身的意见?--学习第一|有事找我:P 12:07 2005年12月8日 (UTC)
对颜色的反应和对文字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况且现在支持和反对的用语没有统一。如果是因为用图像文件导致加载速度慢的话,可否考虑下面的替代方案。--用心阁(对话页) 12:59 2005年12月8日 (UTC)
    • (+)支持
    • (-)反对
    • (=)中立
这的确是个折衷的办法,对于网路速度受限者不会造成太多伤害(相对于使用图片),而对于色盲或其他辨色障碍者(好像约15%人口)也提供了文字。但我认为投票删除这些地方,更重要的是道理阐明,形成大体共识,而不是统计票数;应用此类模板会不会容易误导结论?而在通常是简单票数决定的地方(例如管理员投票),则都开有“赞同”、“反对”、“中立”等不同投票区;这些地方,此类模板的优点就不明显。--roc (talk) 07:12 2005年12月13日 (UTC)
后面可以写理由啊,只不过是想让投票内容在一大堆理由注释辩驳中显得醒目一点。除了管理员投票,授奖投票,还有删除投票,新条目推荐投票, 特色条目评选投票,特色图片评选投票, 这些地方用不同的颜色标明立场还是有需求的。 --用心阁 08:12 2005年12月13日 (UTC)
使用这个的最大好处是可以让一些看不懂中文的用户,可以明白我们对某些事件的立场。这是我承担Steward工作以来的一个最大的感受之一:因为一些语言版本评选出的管理员需要Steward授予权限,但是个别语言版本的评选页面由于所有的Steward看不懂该语言,而迟迟不能授予权限。这种情况一般我们要求是否可以增加一个英文的备注。也有一些语言版本使用用心阁的这种方法,真的非常直观,一看就能明白。有一次我为某个语言版本提出撤销管理员进行取消权限操作,虽然看不懂该语言,但是凭大多数语言版本习惯做法来判断,取消了一些管理员权限。结果后来被反应把事情弄颠倒了,该取消权限的没有取消,不该取消权限的却被我取消了。因此我认为使用一个简单直观的做法是非常有用的--百無一用是書生 () 00:56 2005年12月16日 (UTC)
能否增加“赞成”、“同意”等说法?因为“支持”并非台湾在表达意见时的惯用语。--百楽兔10:54 2005年12月23日 (UTC)
增加{{Agree}},{{赞成}}和{{赞成}}如下:
(+)赞成
欢迎使用--用心阁(对话页) 03:33 2005年12月28日 (UTC)

投票的提议

移动自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

近来发现有一些投票其实不需要见习编辑资格,我造了一个Invoting 模板,希望可以让新来的维基人也能有投票的权利。当然,较具争议性或较重要的投票,如:Wikipedia:删除投票和请求Wikipedia:新条目推荐Wikipedia:条目评选则保留使用Invoting 模板。


原来的Template:Invoting

投票
投票
投票/存檔1”正在进行投票,欢迎您提供意见并参与投票。投票者只能投一票及需留下签名并须至少为维基见习编辑,但原作者不在此限。也欢迎您参与其他进行中的投票。投票完结后请移除此模版,到Wikipedia:投票中改变投票状态并将条目加上[[Category:已完成的投票]] 。

建议新加的Template:Invoting public

投票
投票
投票/存檔1”正在进行投票,欢迎您提供意见并参与投票。投票者只能投一票及需留下签名并须至少为注册用户。也欢迎您参与其他进行中的投票。投票完结后请移除此模版,到Wikipedia:投票中改变投票状态并将条目加上[[Category:已完成的投票]] 。

另外,如实行将对Wikipedia:投票页面作修改。--Stewart~恶龙 (讲讲讲!) 18:43 2006年3月24日 (UTC)

其实原先的{{Invoting}}模板是否已经经过讨论,便加上需要“维基见习编辑”的资格呢?,请参阅这里。--Shinjiman 01:50 2006年3月25日 (UTC)
是根据Wikipedia:投票#投票的指导方针的。--Stewart~恶龙 (讲讲讲!) 20:11 2006年3月25日 (UTC)
建议投票模板恢复提示大家这里有投票的功能,具体投票规则如何,资格如何确定还是参见投票页的说明把。--用心阁(对话页) 07:29 2006年3月26日 (UTC)

原始简单的Template:Invoting

投票
投票
投票/存檔1”正在进行投票,欢迎您提出意见并参与投票。也欢迎您参与其他进行中的投票

{{{1}}}



那你是建议恢复到像上面的未更新前模样吗??
若真的要回退,我也不能反对...不过我从不知道改善模板也是要经过大家的讨论的...--Stewart~恶龙 (讲讲讲!) 19:52 2006年3月26日 (UTC)
我已经回退,因为不同地方的投票人资格是不一样的。对于模板的修改如果增加了一些内容当然要提请讨论,如果只是修正格式,就不需要。参见该模板讨论页。--用心阁(对话页) 05:18 2006年3月27日 (UTC)
那至少需是注册用户吧?! “因为不同地方的投票人资格是不一样的”所以我提议分2个模版...有问题吗?!--Stewart~恶龙 (讲讲讲!) 11:53 2006年3月27日 (UTC)
以下移動自:Template talk:Invoting

投票人资格

不要加入投票人资格的内容,不同的投票要求不同的资格。如删除投票的投票资格为:

一个用户的投票在下列条件下应该认为有效:
* 在投票前已经至少参与维基计划一个星期;
* 至少进行过25次非细微修改的编辑
页面的最初作者不需要满足上述要求,但是只能投一票。

--用心阁(对话页) 05:13 2006年3月27日 (UTC)

这个除了wikipedia:投票外,是根据?!^o^Stewart~恶龙->讲! 09:39 2006年3月29日 (UTC)
删除守则吧,另外管理员投票的投票资格也不一样。--用心阁(对话页) 10:18 2006年3月29日 (UTC)
根据Wikipedia:删除守则历史Wikipedia:当前调查(wikipedia:投票)的历史,终于找到了有分歧的地方!就是User:vipuser将原来2个页面相同的准则换成见习编辑的资格要求。但是两个准则相差不是这么的大。见下:
见习编辑的要求
* 参与时间:7天以上
* 编辑次数:50次以上
因此,我认为应该统一标准而不是使用两套相重标准。模板的功能也是为指引维基人和方便他们找到相关的页面和帮助吧!^o^Stewart~恶龙->讲! 12:06 2006年3月30日 (UTC)

此条目中的投票人资格与各个投票区通用的标签{{invoting|常}}互相矛盾。双重标准会导致中立性受到影响。—Pagan (留言) 2008年2月1日 (五) 07:37 (UTC)

很高兴对应模板已被作出相应更改。但建议把“同等资格者”解释明白点。—Pagan (留言) 2008年2月6日 (三) 05:39 (UTC)

提议投票讨论实施高德温法则

在欧洲语言版本的维基,如果某用户指责别的用户是纳粹分子、法西斯分子、共产党分子等,或者指其言论是纳粹宣传、共产宣传等,则会被管理员认为违背了高德温法则,会立即查封该用户,因为这不属于条目内容的讨论,而是给别的用户贴上政治标签,加以人身攻击。鉴于中文维基也有个别用户这样进行人身攻击,请求参考其他语言维基的这种管理模式,对于用以下政治标签攻击其他用户的个别用户予以查封:

  • 纳粹、法西斯、共产党、汉奸、台独分子、卖台、反中乱港……

步坦协同

投票权与编辑贡献的联系

from 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

泅水大象提出一个有意思的想法,如果把投票权的大小和投票人的编辑贡献,比如编辑数量、编辑质量联系在一起,会怎么样?我个人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想法,对勤劳的人更公平。--travel 12:50 2006年5月18日 (UTC)

  • 请给出“泅水大象”提出的想法的链接。
  • 现在有些投票已经对新人和ip用户进行限制:这只是为了防止破坏和马甲。
  • 让投票的份量用“投票人的编辑贡献”进行加权的倾向性太大了。对勤劳的人的鼓励可能导致对知识的不公平。
--Isnow 13:42 2006年5月18日 (UTC)
赞同Isnow,维基应该尽量避免特权。--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13:58 2006年5月18日 (UTC)
如果真有这种投票的话我一定第一个投反对票!而且,因为我编辑次数多星星也多,所以投一票就可以抵销一堆人的意见...ccc...拜托,先前那个只是说说好玩顺便讽刺一下那些在制度话题上玩耍太久,却没真的对百科内容有太多贡献的人。维基百科的终极目的只是编辑一本资讯最完善正确的百科全书,任何无法帮助达成这目标的提议都只是浪费时间,请别花太多时间在这方面打转!--泅水大象 讦谯☎ 14:15 2006年5月18日 (UTC)

泅水大象的原话在上面关于"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民主的百科全书"的讨论中,写于12:40 2006年5月18日 (UTC):"突然想到如果以贡献条目水准与数量来作为投票权的权重,一定会很有趣"因为与原讨论议题有些偏离,我在这里就新开了一个。--travel 14:16 2006年5月18日 (UTC)

哦,原来你只是"说说好玩顺便讽刺一下"而已啊。了解。以前在海岸线的讨论中你也这么干过,不是第一次了。--travel 14:19 2006年5月18日 (UTC)

就是怕人看不懂是讲笑所以故意把那段话用括弧括起来,没想到还是有人误会,如果造成各位理解上的困扰,在此致歉。但是我认为在维基百科这里制度就是要力求简便可行,任何繁冗效益不彰的规则都是该反对的!--泅水大象 讦谯☎ 14:56 2006年5月18日 (UTC)
我也蛮赞同泅水大象的,对我来说,现有的规章就让我觉得太繁多,实在令人一个头两个大。简便可行就可,有争议就进行沟通对话解决才有乐趣,必须照章办事的无聊工作就交给任劳任怨的管理员去做,辛苦你们拉!Sangye 16:23 2006年5月18日 (UTC)
最开始你可没有明确说那只是个笑话啊。使用了括号就表示里面的内容是笑话了吗?对不起,本人孤陋寡闻,以前从来不知道括号还有这么一项功能啊!(是台湾流行的用法吗?)该有的规章还是要有! --travel 15:08 2006年5月18日 (UTC)
大象和旅行两位在讥讽么?:) zzz....很困 "Press" my name and Wake me up inside 17:20 2006年5月18日 (UTC)
To Travel君:象式幽默法是用括弧来产生笑果,如果看不出来也无妨,只是表示您我不同道不适合一起说笑,但并不致于影响对维基百科整体的贡献机会,所以这部分跳过别再去深究吧吧!我要强调的重点是过度的繁文缛节只是种无意义的官僚态度,对于整体百科全书的改善并没有多大帮助,若说在维基百科这里有谁能比别人高尚更值得尊敬,作品贡献多协助编务常的人就是这里的英雄(不过说真的,吵到最后我也很好奇如果真的全部的管理员都重新改选,除了少数几个失踪许久没再出没的之外,名单会有多少变动?)--泅水大象 讦谯☎ 18:25 2006年5月18日 (UTC)
阅。--travel 14:15 2006年5月19日 (UTC)
象式幽默法我明白,我那个问题其实是反问。另外这个议题其实一开始大家已经明了背后的含义。大家议事论事,专对个人的讥讽的新议题大可不必。zzz....很困 "Press" my name and Wake me up inside 20:50 2006年5月18日 (UTC)
PS.虽然不太重要,不过上面那段话是回给Travel兄的(已补上收件人名称),我对Ktsquare兄的理解力很有信心!--泅水大象 讦谯☎ 03:00 2006年5月19日 (UTC)
这里是百科全书,不是论坛民主试验田。最近这种完全无助于条目增加的讨论已经够多了。--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4:27 2006年5月19日 (UTC)
那什么是百科全书?百科全书四个字在维基中仅仅是个条目,不是维基人共同达成的的方针或政策。--^-^夏目の雪^-^(魔咒aP@P@) 11:12 2006年5月22日 (UTC)

投票的举办

在维基媒体中,当有争议和疑惑时,应以“讨论”来达到群体群体共识,为首要解决目的的首要方法,投票是万不得已而为之的动作。虽然如此,以目前中文维基媒体社群活动的状况来看,还是有必要制定一个投票的流程,让大家有依据可循。

依据维基媒体Wikipedia:共识的方针,过去值得作为讨论+投票过程的范例包括Wikipedia:投票/非中文重定向页面和其投票后的“议事程序的意见及说明”(←请往页面下方卷动)。分析此一讨论过程,基本要素包含:提出讨论的起因→行政事项(投票时程等规划)→进行讨论→若达成共识则不需进行投票,未达成共识时,依不同讨论制定各方案→选项方案的讨论和整理→方案决定→进行投票

应注意的事项:

  • 投票发起人应为行政中立者,不宜参与投票过程。
  • 讨论宜在互助客栈等相关分类页中进行,在进入投票流程后,在投票页应附上讨论过程供投票者参考。
  • 依讨论不同方面或结果制定方案,并开放一段时间的方案意见发表、修改、或舍弃。
  • 方案制定后,进入投票,投票过程中,应禁止开放讨论。

关于各流程的时间、行政规定等细则部分,欢迎大家讨论。--KJ(悄悄话) 03:23 2006年9月5日 (UTC)

不应该限制“投票发起人应为行政中立者,不宜参与投票过程。”--百楽兔 03:32 2006年9月6日 (UTC)
可以解释一下为什么吗?不可避免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主观的立场,如果一个投票举办人没有投票权,在每个立案的制定和审核过程中,才会更为中立,如果投票举办人可以有投票权,容易发生将其他立案修改为让自己的立案更容易通过的情势。关于这点,如果不应该限制,也应该修改为“最后投票结果有同票数情形产生时,发起人才有投票权”。--KJ(悄悄话) 06:50 2006年9月6日 (UTC)
就议事角色而言,提案人不是主席,是关注议案的人,而不是维持议事程序的人,所以可以自由表达意见、参与讨论及表决,不应该限制其权利。就议事程序而言,任何与议者若对交付表决的内容,甚至是对表决的方式有异议,都可以在表决前提出,所以很难有提案人能够操纵议题的情形。--百楽兔 12:59 2006年9月6日 (UTC)
进入投票表决流程时,有一个主持人是比较恰当的,球员兼裁判是一种会让人垢病的做法,提案人如果不愿意担任主持整个流程进行的工作,可以请讨论中适合的人出任,或是另觅人选。在维基媒体中,以投票为目的发起的讨论不是一个合理的作法,会进入投票流程,必有一个无法达成双/多方共识的讨论,议题的发起人并不一定要担任投票的发起人,投票主持人和提案人两者分开,并不是难解决的事情。--KJ(悄悄话) 18:34 2006年9月6日 (UTC)

个人倾向KJ的意见,或许可以这样理解:

  • “提案人”是第一个发表意见的人,他有一个想法,提出来让大家讨论,如果能够达到共识,也就不需要投票了。没有共识的时候,自然就分成了几种意见。
  • 这时候需要一个“投票主持人”(建议提案人找一个没有发表过意见的人),整理一下几种意见,组织投票。

这可以避免提案人只为推销自己的想法而组织的投票。--Isnow 19:01 2006年9月6日 (UTC)

所以两位的意思是指需要一个主席。有主席是一件好事,有人愿意出任主席当然也就没问题,但如果没有的话要如何解决,这是实施前需要考虑的问题。--百楽兔 01:23 2006年9月7日 (UTC)

最近加上的投票的指导方针规条

首先看看最近(13:57 2006年11月21日 R.O.C 版本)加上的投票的指导方针规条

下面是一个在维基百科上进行投票的指导方针,这些方针并未有任何约束力。
#發起投票前必須已經進行充分的討論,投票的目的是尋求或確立多數共識,而不是簡單的投票或挑逗社群。
#任何投票必須先募得超過9位見習編輯或以上編者的連署,方可開始。傀儡用戶不得重複連署,否則重複票作廢,傀儡用戶將被永久封禁,主人帳戶也可由管理員判斷決定給予封禁。
#不具備上述條件的投票,將由行政員宣告終止或作廢。

我发觉有些问题,如下:

  1. 为甚么这些重大的指导方针规条没有经过讨论的?如有的话,请问在哪里呢?(已找到,在这里)为甚么这里都没有经过详细讨论,就实行有关建议呢?
  2. 为甚么这些指导方针未有任何约束力,而又不是中文维基百科的正式指引或方针,为甚会有由管理员/行政员执行的罚则?
  3. 为甚么任何投票必须先募得超过9位见习编辑或以上编者的连署才可以开始投票?
  4. 中文维基百科有很多的权力均要由维基人投票或是讨论后才执行,为甚么投票可以不经任何由维基人投票或是讨论,就可以行政员宣告终止或作废呢?

请有关的维基人回答 --Railhk0512 14:26 2006年11月21日 (UTC)

投票流程主持人的产生方式

投票开设的基本要求

from 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

中文维基百科的投票方针,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也不合维基百科之正常事业与工作的需要。在系统性检讨并整理这个问题前(配合Wikipedia:讨论Wikipedia:调查Wikipedia:征求意见之系统改革),我想略修一下投票方针中的那句“任何维基人都可以发起对任何主题的投票”,改为:

  1. 发起投票前必须已经进行充分的讨论,投票的目的是寻求或确立多数共识,而不是简单的投票或挑逗社群。
  2. 任何投票必须先募得超过9位见习编辑或以上编者的连署,方可开始。傀儡用户不得重复连署,否则重复票作废,傀儡用户将被永久封禁,主人帐户也可由管理员判断决定给予封禁。
  3. 不具备上述条件的投票,将由行政员宣告终止或作废。

基本上,就是:1. 要先经充分讨论,尝试借由对话等非投票方式解决问题的过程;2. 要有足够连署(跟投赞同或反对票无关;连署即承认投票,可以将来投赞同或反对)。若有意见,请不吝提出。谢谢。--roc (talk) 06:09 2006年11月21日 (UTC)

联署要求也太高了点。如果投票只是为了简单统计人数或者达到简单的调查作用,并非下一个重大判定或决定,联署制度就会显得很笨拙了。--风不息 06:29 2006年11月21日 (UTC)
也许将投票分为两类:没有约束力的“调查”,以及具约束力的“公决”;前者可沿用现时的方针;后者则可使用较严谨的方针。 -- Kevinhksouth (Talk) 07:54 2006年11月21日 (UTC)
我觉得‘见习编辑’荣誉的要求不合理。因为有些用户是拒绝荣誉的,又或者到了这个网站一段长时间的用户构成不公平。--Shinjiman 10:00 2006年11月21日 (UTC)
我把那句改为“具备约束力的投票,必须先募得10位或更多符合见习编辑或以上资格的维基编者的连署发起,方可开始。”增加“具备约束力的”限定,以及“符合见习资格”(不管是否实际接受了荣誉,但其编辑量必须达到资格的要求),大家看怎样?我觉得具备约束力的,连署的门槛或许可以再高一些,到15位或更多;这样可以促进发起人在公告板及互助客栈宣传此项投票,并进行一定程度的预先讨论(很多投票可以是讨论过程中,大家中途决定采用投票方式完结讨论)。
关于不具约束力的调查,可能会需要在“简单容易”与“防止挑扰(troll)”之间寻得一个平衡,因为即便是一般的调查,也可以作为挑扰用的大坑,勾引很多人下跳陪著玩。或许可以定为3位或更多符合见习或以上资格的连署发起?--roc (talk) 17:31 2006年11月21日 (UTC)
对于投票资格,我也有同感。"见习编辑“的要求不如要求编辑次数和注册时间。次数和时间达到现在见习编辑的要求则自动拥有投票资格,而不一定要获得此荣誉。- Munford 00:31 2006年11月22日 (UTC)

荣誉、授权投票,对投票人都要做出限制

from 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

Wikipedia:申请成为行政员/Wrightbus为例,就出现了Jjws11月27日注册,然后就跑来投反对票的情况。这种反对票毫无道理,是对候选人的不尊重,如果有人恶搞的话,一个人就可以左右整个投票结果。建议增加对投票人的限制,例如{{Invoting}},规定至少要见习编辑才可以参加此投票,才可以确保投票的严肃性。并且要立即执行此规则。--farm (talk) 08:23 2006年11月28日 (UTC)

我觉得以编辑数和注册日数作判断是可以接受的,但以任何维基荣誉换取投票权则是一种完全不能接受的方式。另参阅Wikipedia talk:维基荣誉与奖励#有关投票与维基荣誉的关系。--Shinjiman 15:01 2006年11月28日 (UTC)
一早便应该有规定了,只有维基见习编辑具同等资格(编辑数及注册日数)的维基人才可投票。除了避免傀儡,也可确保投票者对维基百科及被投票的对象有一定认识。 -- Kevinhksouth (Talk) 15:37 2006年11月28日 (UTC)
维基见习编辑等效于:参与时间7天以上 + 编辑次数50次以上。--farm (talk) 00:26 2006年11月29日 (UTC)
“参与时间7天以上 + 编辑次数50次以上”这个门槛太低,开一个户口而达到这个要求实在太易。我觉得至少要设定为该投票发起前一个月就已经达到若干次编辑次数(次数多少可以斟酌,可用回50次)。我认为选特色条目和图片等可以宽限多些;选管理员/行政员应有一定要求和资格。-利用者:Sl 11:24 2006年11月29日 (UTC)
那么升一级吧:维基助理编辑或同等资格之维基人(参与时间30天以上 + 编辑次数250次以上),相信可解决以上的问题。一般到了这个级别,属于傀儡的可能性极低。 -- Kevinhksouth (Talk) 14:53 2006年11月29日 (UTC)
之前有讨论过门槛问题,反认为应该令设一个较低门槛要求的模板,就是只要是注册用户便可以参与投票的,如一些普通的意见调查。若果如此,可设立3种最低资格要求。不过要慎重考虑会不会影响投票人数或意欲就是,哪些应该严格要求要仔细列出。个人认为像方针投票或删除投票这一类应稍为严格。Stewart~恶龙 20:54 2006年11月29日 (UTC)
  • Farm: 若“一个人就可以左右整个投票结果”,则可知社群未达共识。--Hillgentleman | 21:53 2007年1月14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