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分工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勞動分工

分工是任何经济系统或组织中的任务分离,以便参与者可以专业化(specialisation)。个人、组织和国家被赋予或获得专门的能力,并形成组合或交易以利用除自己的能力之外的其他人的能力。专业能力可能包括设备或自然资源以及技能和培训,这些资产的组合通常很重要。例如,个人可以通过获取工具和有效使用它们的技能来实现专业化,就像组织可以通过获取专业设备和雇用或培训熟练的操作员来实现专业化一样。分工是贸易的动力,是经济相互依存的源泉。

从历史上看,劳动分工的增加与总产出和贸易的增长、资本主义的兴起以及工业化过程的日益复杂有关。在古代苏美(美索不达米亚)文化中已出现分工的概念和实施,其中一些城市的工作分配与贸易和经济相互依存度的增加相吻合。分工通常也提高了生产者和个体工人的生产力

新石器时代革命后,畜牧业和农业带来了更可靠和丰富的粮食供应,从而增加了人口并导致劳动力专业化,包括新的工匠、战士和精英阶层的发展。工业化进程和工业革命时代的工厂进一步推动了这种专业化。因此,许多古典经济学家以及一些机械工程师,如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都是分工的支持者。此外,让工人执行单一或有限的任务消除了培训工匠所需的长时间培训,取而代之的是薪水较低但生产力更高的非技术工人。[1]

分工是合作的一个要素,主要描述人与人之间分工的过程。在比喻意义上,该术语也适用于其他生物或系统的活动或行为。基于分工结构的例子有:

分工需要协调。分工导致个体行为者的互相依赖。分工创造效益。在人类的工业社会中,通过专业化的劳动分工非常明显并且不断多样化。

提高效率的因素

[编辑]

早在18世纪,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就已观察到分工对于手工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他将效率提高的原因归结于三点:

  • 熟练程度的增加。当一个工人单纯地重复同一道工序时,其对这道工序的熟练程度会大幅增加。表现为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 如果没有分工,由一道工序转为另一道工序时会损失时间,而分工避免了这中间的损失。
  • 由于对于工序的了解和熟练度的增加,更有效率的机械工具发明出来,从而提高了产量。

现代社会对于的产业链的分工更为细化专业化,从原料成品的生产更有效率。

参考资料

[编辑]
  1. ^ Rosenberg, Nathan. Exploring the Black Box: Technology, economics and history需要免费注册.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 25, 27–32, 37–8. ISBN 0-521-459559.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