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巴布亞領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巴布亞領地
1883年—1975年
綠色: 巴布亞領地 淺綠色: 昆士蘭殖民地 (1883年吞併巴布亞) 深灰色: 其他大英帝國殖民地
綠色: 巴布亞領地
淺綠色: 昆士蘭殖民地 (1883年吞併巴布亞)
深灰色: 其他大英帝國殖民地
地位昆士蘭殖民地附屬地 (1883–1884)
英國保護國 (1884–1888)
英國殖民地 (1888–1902)
澳大利亞海外領地 (1902–1975)
首都莫爾斯比港
常用語言英語 (官方)
巴布亞皮欽語
希里莫圖語 (當地通用語)
巴布亞諸語言
南島語系
君主 
• 1883-1901
維多利亞女王
• 1952-1975
伊麗莎白二世
總督英語List of colonial governors of Papua New Guinea 
• 1884-1885
彼得·斯克拉奇利英語Peter Scratchley
• 1908-1940
休伯特·默里英語Hubert Murray
• 1945-1949
傑克·基思·默里英語Jack Keith Murray
歷史 
• 建立
1883年
• 終結
1975年
貨幣澳大利亞鎊
前身
繼承
昆士蘭殖民地
巴布亞和新幾內亞領地

巴布亞領地(英語:Territory of Papua)是1883年至1975年間,英國於新幾內亞島東南部的領地。1883年,昆士蘭殖民地英語Colony of Queensland政府為大英帝國吞併了這片領土[1],英國政府拒絕批准這次吞併,但在1884年宣布在該領土上設立一個保護國,稱為「英屬新幾內亞」。英國吞併整個領土的確切日期尚不清楚,《1905年巴布亞法案》指出此事發生在1888年9月4日左右[2]。1902年3月18日,該領土被交由澳大利亞聯邦管轄[3],接受決議由聯邦議會通過,以巴布亞的名稱接受了該領土[2]

1949年,新幾內亞領地和巴布亞領地建立了名為巴布亞和新幾內亞領地的行政聯盟[4]。該行政聯盟在1971年改名為巴布亞新幾內亞[5]。儘管巴布亞領地是行政聯盟的一部分,但其始終保持着不同的法律地位和身份:巴布亞領地是王室領地,而新幾內亞領地最初是國際聯盟託管地,後來是聯合國託管領土。這種法律和政治上的區別一直保持到1975年巴布亞新幾內亞獨立為止。

巴布亞組成今日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南部地區,並包含領地的首都莫爾茲比港,其後來成為獨立國家的首都。

歷史

[編輯]

背景

[編輯]

考古證據表明,人類至少在60,000年前就到達了新幾內亞,這些美拉尼西亞人發展了石質工具和農業。在南太平洋航行的葡萄牙西班牙航海家於16世紀初進入了新幾內亞水域,在1526–1527年間,葡萄牙探險家豪爾赫·德·梅內塞斯英語Jorge de Meneses(Don Jorge de Meneses)來到了主要島嶼「巴布亞」。1545年,西班牙探險家奧爾蒂斯·德·雷特斯英語Yñigo Ortiz de Retez(Yñigo Ortiz de Retez)將該島命名為「新幾內亞」,原因是他認為該島的居民與非洲幾內亞地區沿岸的居民很像。在被這些歐洲探險者發現後的幾個世紀中,巴布亞島內陸地區的探索都很少[6]

吞併

[編輯]

1883年,昆士蘭地區總理托馬斯·麥克維爾萊爵士英語Thomas McIlwraith(Thomas McIlwraith)命令星期四島治安官亨利·切斯特英語Henry Chester(Henry Chester)以英國政府的名義前往莫爾茲比港併吞並新幾內亞及鄰近的島嶼。切斯特於1883年4月4日宣布這一宣言,但英國政府否決了這一行動。

1884年11月6日,在澳大利亞殖民地承諾提供財政支持之後,該領地成為英國的保護國

1888年9月4日,它與一些鄰近的島嶼一起被英國併入,稱「英屬新幾內亞」。

今日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北部地區從1884年開始受到德意志帝國的商業控制,並在1899年由德國政府直接統治,其在當時是德屬新幾內亞殖民地的大部分地區,被稱為威廉一世之地英語Kaiser-Wilhelmsland

1902年,巴布亞有效地移交給了英國新的自治領澳大利亞。隨着《1905年巴布亞法案》的通過,該地區正式更名為巴布亞領地,1906年澳大利亞對當地的行政管理正式建立。

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澳大利亞派遣2000人的澳大利亞海軍和軍事遠征軍英語Australian Naval and Military Expeditionary Force在1914年9月11日登陸後占領了威廉一世之地。1919年,《凡爾賽條約》正式確定了澳大利亞對新幾內亞領地的接管。

第二次世界大戰

[編輯]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不久,新幾內亞島就被日本攻占。巴布亞領地是其中受到影響最小的地區,西巴布亞(即當時的荷屬新幾內亞)以及新幾內亞領地(前德屬新幾內亞)的大部分地區被占領,而巴布亞領地因其靠西的地理位置以及幾乎無法越過的歐文斯坦利山脈而免於被攻占。在戰爭期間,巴布亞領地及新幾內亞領地的民政管理暫停實行戒嚴

1942年,新幾內亞戰役在新幾內亞領地的新不列顛島新愛爾蘭島爆發,該領地的首府拉包爾當年1月22-23日被日軍攻占,日軍隨後在此地建立了主要基地,並從此地繼續登陸新幾內亞,向莫爾茲比港和澳大利亞進攻。日軍最初想通過海上入侵攻占莫爾茲比港,但在5月的珊瑚海海戰中被美國海軍及澳大利亞海軍所阻止,隨後日軍試圖通過科科達小徑英語Kokoda Track在陸上從北部進攻。自1942年7月起,一些澳大利亞後備營在崎嶇的歐文斯坦利山脈地區為抵抗日軍的進攻而進行了頑強的後衛作戰英語Rearguard,他們中的不少人非常年輕且未經訓練。這些非正規軍因大量人員傷亡而幾近崩潰,在巴布亞當地護工以及醫療助理的支持下堅持到當年8月下旬,等來了從地中海戰場撤回的澳大利亞第二皇家部隊英語Second Australian Imperial Force中的正規軍的支援。

1942年9月初,日本海軍陸戰隊襲擊了位於米爾恩灣英語Milne Bay,接近巴布亞東端戰略性的澳大利亞皇家空軍基地,但被澳軍擊退,此次的米爾恩灣戰役英語Battle of Milne Bay標誌着日本陸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首次徹底失敗的戰役。1943-44年在巴布亞領地及新幾內亞領地開展的攻勢是澳大利亞武裝部隊所執行過的最大規模的關聯行動。此次行動的行動最高指揮官為美國五星上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同時澳大利亞陸軍元帥托馬斯·布萊梅(Thomas Blamey)直接參與計劃,行動基本上由莫爾茲比港新幾內亞部隊總部的工作人員指揮。此後澳大利亞軍隊與日本第18軍持續在新幾內亞領地進行激烈的作戰,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為止。

行政與新幾內亞的統一

[編輯]

二戰結束後,按照《1949年巴布亞與新幾內亞法案》,巴布亞領地及新幾內亞領地合併為巴布亞和新幾內亞領地。但是出於澳大利亞國籍法英語Australian nationality law的目的,兩個領地之間保持了區別,當中僅有巴布亞領地居民具澳洲公民身份。該法案規定了立法委員會(成立於1951年),司法組織,公共服務機構和地方政府體系。

澳大利亞外部領土部長英語Minister for Infrastructure, Transport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安德魯·皮考克英語Andrew Peacock(Andrew Peacock)時期,該領地於1972年實行自治。1975年9月15日,在惠特拉姆任期英語Whitlam Government內,根據《1975年巴布亞新幾內亞獨立法案》,該領地獨立為巴布亞新幾內亞

參考資料

[編輯]
  1. ^ Kenneth Roberts-Wray. Commonwealth and Colonial Law. F.A. Praeger. 1966: 897. 
  2. ^ 2.0 2.1 Kenneth Roberts-Wray. Commonwealth and Colonial Law. F.A. Praeger. 1966: 132. 
  3. ^ Kenneth Roberts-Wray. Commonwealth and Colonial Law. F.A. Praeger. 1966: 132. On March 18, 1902 Letters Patent [S.R.O & S.I. Rev. II, 1096] made for the purposes of section 122 of the Australian Constitution, placed the territory under the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4. ^ Papua and New Guinea. No. 9 of 1949 (PDF). austlii.edu.au.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1-13). 
  5. ^ Papua New Guinea Act 1971. www.legislation.gov.au.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31). 
  6. ^ Papua New Guinea. 2009-2017.state.gov.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