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布吉納法索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布基納法索
Burkina Faso法語
格言:「團結、進步、公正」
(法語:Unité, Progrès, Justice
國歌:一夜》(Une Seule Nuit
首都
暨最大城市
瓦加杜古
官方語言法語
官方文字法語
族群
政治體制單一制
軍政府
法律體系大陸法系
政府共和國
易卜拉欣·特拉奧雷
• 總理
阿波里耐·基耶朗·德坦貝拉英語Apollinaire Joachim Kyélem de Tambèla
面積
• 總計
274,200[1]平方公里(第74名
• 水域率
0.1%
人口
• 2019年估計
20,056,000[1]第59名
• 密度
57.4/平方公里(第145名
GDPPPP2022年估計
• 總計
589.85億美元[2]第122名
• 人均
2,663美元[2]第170名
GDP(國際匯率)2022年估計
• 總計
196.21億美元[2]第128名
• 人均
885美元[2]第171名
貨幣西非法郎XOF
時區UTC+0
行駛方位靠右
電話區號+226
ISO 3166碼BF
家用電源電壓220 V
家用插座標準C、E
家用電源頻率50 Hz
中央銀行西非國家中央銀行
人類發展指數0.434[4](第182名)
基尼係數0.395(
互聯網頂級域.bf

布基納法索(法語:Burkina Faso)(在當地語言中意思是正人君子之國)是西非內陸國家,全部國土都位於撒哈拉沙漠南緣。舊稱上沃爾特(法語:Haute Volta),1984年8月改為現國名。首都瓦加杜古位於國土的正中央,是布基納法索最大城市,也是文化、經濟中心。布吉納法索為全球識字率最低的國家之一,只有約兩成三的國民識字。其為最不發達國家之一。

歷史

[編輯]
殺害托馬斯·桑卡拉後長期擔任總統的布萊斯·孔波雷
布吉納法索地圖

布吉納法索為西非文明古國,從3世紀到13世紀,在布拉(Bura)這個位於尼日爾和布基納法索西南部,存在記載的鐵器的布拉文化。如今境內約有60個不同部落,莫西人為國內主要種族,原名上伏塔,1984年托馬斯·桑卡拉執政時改為「布吉納法索」(Burkina Faso),"Burkina"源於莫西語,意為「正直」或「正直的人」,"Faso" 則源於德尤拉語,意為「祖國」[5]

1896年時法國人來到上伏塔地區並聲稱此地為法國屬地,但長久以來統治該地的摩西人頑強反抗,直到1919年時首都瓦加杜古淪陷,一些原屬象牙海岸北方的省分被併入新成立的殖民地裡,合稱「上伏塔」,是法屬西非聯邦的組合單位之一。1932年法屬西非因為經濟上的考量被拆散成較小的單位,直到1937年時上伏塔與周圍地區才被重組並改稱為「上科特迪瓦」(法文:Haute-Côte d'Ivoire)。1956年時法國通過新的法案重新檢討該國的海外屬地政策,上伏塔也在兩年後的1958年時,被升格成法國底下的自治共和國,並在1960年8月5日脫離法國獨立。獨立後的上伏塔歷經了長達數十年的政治不穩與多次政變。

1983年,以青年軍官托馬斯·桑卡拉布萊斯·孔波雷為代表的革命力量發動軍事政變,奪取國家政權並建立軍政府,桑卡拉擔任總統,孔波雷出任總統府國務部長兼司法部長。1984年,上沃爾特改名為布基納法索,意為「正直人民的土地」,並啟用桑卡拉作詞作曲的新國歌《一夜》,沿用至今。認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推崇古巴革命的桑卡拉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土地改革,大規模掃盲、預防接種和造林運動,建立官員財產申報制度等,同時大力提升女性地位。這些舉措快速地推進國家的去殖民化與工農業發展。1986年,聯合國認定布基納法索實現了糧食自足,消除了饑荒[6]桑卡拉執政後期,政府內以孔波雷為代表的保守派與桑卡拉產生矛盾,部分激進國策也遭到中產階級的反對,觸犯了法國在西非的利益。1987年10月,在法國的支持下,孔波雷再次發動軍事政變,殺死桑卡拉,1989年以發動未遂政變為由對政府進行清洗。此後孔波雷施行獨裁統治,並連任第2-5屆布基納法索總統。

2014年10月30日,布基納法索多個城市有民眾示威,約1500名示威者因不滿已經四次連任總統的孔帕奧埃計劃修改憲法延長任期,衝進國會、首都瓦加杜古的市政廳和執政黨總部縱火。除了一般平民外,參與示威的還包括了部分軍方人士。而在遭到抗議民眾闖入與破壞之後,國營的布基納廣播電視台法語Radiodiffusion-Télévision du BurkinaRadiodiffusion-Télévision du Burkina, RTB)也立即停止訊息的播送[7]。 2014年10月31日,孔帕奧埃宣布辭去總統職務,流亡科特迪瓦[8]

2015年9月16日,布基納法索爆發政變,支持被罷黜前總統布萊斯·孔波雷的士兵們衝入該國的內閣會議,逮捕了臨時總統米歇爾·卡凡多(Michel Kafando)和總理亞科巴·伊薩克·齊達英語Yacouba Isaac Zida(Yacouba Isaac Zida),以及其他部會首長[9]

9月21日,卡凡多獲釋後,前往法國大使館暫避。[10]

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協調發動政變的總統衛隊和反對政變的軍隊進行談判後,9月23日早上,總統衛隊簽署協議,交還權力予過渡政府,卡凡多隨後宣佈恢復執政。[11]

2015年11月29日,總統選舉舉行,人民進步運動的羅克·馬克·克里斯蒂安·卡波雷在第一輪投票中以53.43%的得票率當選[12],卡波雷於2015年12月29日宣誓就職[13]

2022年1月23日,布基納法索發生軍事政變。1月24日,以保羅-亨利·桑達奧果·達米巴中校為首的軍方在電視上宣布羅克·馬克·克里斯蒂安·卡波雷已被罷免總統職位。隨後,軍方宣布中止憲法,解散政府和議會,關閉陸空邊境,全境晚9時至次日凌晨5時實施宵禁。[14]1月25日,軍隊宣布接管政府。

2022年9月30日,布基納法索於一年內第二度發生政變易卜拉欣·特拉奧雷於電視講話中宣布保羅-亨利·桑達奧果·達米巴已被罷免總統職位。[15]

地理

[編輯]

布吉納法索的面積約27萬平方公里,位於西非內陸,與馬里象牙海岸加納多哥貝寧尼日爾為鄰,坐標介於北緯9度至15度、東經2度至西經5度之間,因居伏塔河上游,因而被稱為「上伏塔」。

伏塔河在境內,其流量受乾、雨二季的控制,呈閒歇河狀態,無航運,亦少水利灌概,致使農業生產力低落,不易自給自足,因此在歷史上,本區常被鄰國瓜分,而不能獨立成國。

布吉納法索以熱帶草原氣候為主,年降水量介於500~1000毫米,南多北少。

全境並無沙漠,但西部有廣大地區土壤多沙,十分貧瘠;而東南部伏塔河谷則有采采蠅的騷擾,故在宜於居人的中部及東部,人口已甚為密集,尤以中部為最。這是因為在十五、六世紀時,上伏塔曾備受當時的回教強國曼丁哥(Mandingo)及桑海王國的壓迫,上伏塔的莫西族部即集居在中部平原上抵抗[16]

經濟

[編輯]

在經濟上,以立國,佔了全國近八成的勞動力。由於境內資源匱乏,且地處沙漠邊緣,可耕地面積較少,布吉納法索一直是個非常貧困的國家,也是周邊非洲國家主要的外來勞工輸出國。境內唯一的一條鐵路是通往象牙海岸,所以與該國的互動密切;布吉納法索以及鄰近的西非國家,包括尼日、貝南、多哥、象牙海岸、馬利、塞內加爾等國,在獨立之前都是法屬西非的一部份,所以在獨立以後,這些國家的官方語言均為法語。目前布基納法索所用的貨幣西非法郎Franc CFA )也是這幾個國家所共同成立西非經濟貨幣聯盟Union économique et monétaire ouest-africaine, UEMOA)所發行。

純賴微弱的農牧經濟並不能支持其國民的生活,因此每年布吉納法索均有大批勞工外流,主要移向南方各鄰國如迦納、科特迪瓦和幾內亞,出賣勞力以賺取生活所需,有的是短期工作,但也有不少人是長期居留國外。據估計現有近百萬布吉納法索人民,幾乎長期居住在迦納象牙海岸兩國,顯示出其母國脆弱的經濟狀況[16]

行政區劃

[編輯]

布基納法索下轄13個大區(法語:Région,一級行政區),13個大區下轄45個(法語:Provinces,二級行政區),分別如下(括號內為各省首府):

城市

[編輯]

瓦加杜古為其首都,有人口一百萬餘人,亦為過去莫西族人在此所建瓦加杜古王國的故都。由象牙海岸首都阿比讓伸入布吉納法索的鐵路線,現以瓦加杜古為終點,將來擬展築至尼日的首都尼亞美

 
布基納法索最大城市排名
排名 名稱 大區 人口
博博迪烏拉索
博博迪烏拉索
1 瓦加杜古 中央大區 1 086 505
2 博博迪烏拉索 上盆地大區 360 106
3 庫杜古 中西大區 87 347
4 瓦希古亞 北部大區 61 096
5 邦福拉 瀑布大區 60 288
6 代杜古 布克萊迪穆翁大區 45 341
7 卡亞 中北大區 39 229
8 多里 薩赫勒大區 37 806
9 滕科多戈 中東大區 37 658
10 雷奧 中西大區 37 535

外交

[編輯]

至2020年1月為止,布基納法索已經和122個國家建交。

與中華民國關係

[編輯]

布吉納法索的前身上沃爾特曾在1961年與中華民國建立外交關係,但在1973年10月23日斷交。 1994年2月2日,雙方復交,但在2018年5月24日與中華民國二次斷交至今。

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係

[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布吉納法索在1973年9月15日建交,1994年2月4日,因布政府與中華民國政府簽署復交公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宣布中止與布國的外交關係,2018年5月26日布基納法索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簽署聯合公報,兩國正式恢復中斷24年的大使級外交關係。

軍事

[編輯]

布基納法索與馬里尼日爾的軍政府代表,在2023年09月16日簽署名為《薩赫勒國家聯盟》協議,宣布三國只要其中一國遭受襲擊,其他兩國就會提供包括軍事援助在內等各項援助[17]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CIA Factbook.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CIA). [2017-1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4) (英語). 
  2. ^ 2.0 2.1 2.2 2.3 Burkina Faso.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April 2022 [2022-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9) (英語). 
  3.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9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19-12-2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4-16). 
  4.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9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19-12-2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4-16). 
  5. ^ 存档副本. [2017-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7). 
  6. ^ Lepidi, Pierre. Thomas Sankara, l'écologiste. Le Monde (Paris). 2020-01-03 [2022-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31) (法語). 
  7. ^ Burkina Faso parliament set ablaze. BBC. 2014-10-30 [2014-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30) (英語). 
  8. ^ Burkina Faso general takes over as Compaore resigns. BBC. 31 Oct 2014 [31 Oct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12). 
  9. ^ 布基納法索軍方宣布解散政府. 美國之音. 2015-09-17 [2015-09-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5). 
  10. ^ Burkina Faso : le président de la transition s'est réfugié à l'ambassade de France. France Info. 2015-09-22 [2015-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11. ^ Burkina Faso : le président Kafando et son gouvernement de retour au pouvoir. France Info. 2015-09-23 [2015-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12. ^ 卡波雷在布基纳法索总统选举中获胜. 中新網. 2015-12-01 [2018-05-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08). 
  13. ^ "Burkina Faso swears in new president, capping transi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gence France-Presse, 29 December 2015.
  14. ^ Burkina Faso: Shots heard near presidential palace. 2022-01-24 [2022-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4). 
  15. ^ Burkina Faso army captain announces overthrow of military government. 2022-10-01 [2022-10-01]. 
  16. ^ 16.0 16.1 《非洲地理》256頁,1983年9月三版
  17. ^ 【抱團取暖】馬利、尼日與布吉納法索三國軍政府簽署協議 將共同合作應對叛亂與外部侵略威脅 -- 上報 / 國際. www.upmedia.mg. [2024-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23).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