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比亞韋斯托克隔都

座標53°08′17″N 23°09′33″E / 53.13806°N 23.15917°E / 53.13806; 23.15917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比亞韋斯托克隔都
比亞韋斯托克隔都清場期間(1943年8月15日至20日),舉起手來的猶太人被德國安全部隊包圍。
比亞韋斯托克隔都在二戰時期波蘭的位置,位於特雷布林卡滅絕營(圖中的「Treblinka」)的東北方向。
比亞韋斯托克隔都在波蘭的位置
比亞韋斯托克隔都
隔都在今天波蘭的位置
地點德占波蘭比亞韋斯托克
53°08′17″N 23°09′33″E / 53.13806°N 23.15917°E / 53.13806; 23.15917
日期1941年7月26日-1943年9月15日
事件類型監禁、大規模槍決、強制勞役、飢餓、遣送至滅絕營
實施者黨衛隊秩序警察特拉夫尼基人

比亞韋斯托克隔都波蘭語getto w Białymstoku)是納粹德國波蘭占領區新成立的比亞韋斯托克區英語Bezirk Bialystok建立的猶太人隔都英語Ghettos in Nazi-occupied Europe[1]隔都於1941年7月26日至8月初建立於區域首府比亞韋斯托克。該城及周邊地區的大約50,000名猶太人被限制在城內的一個小區域;比亞瓦河英語Biała River (Supraśl basin)從中穿過,將隔都分成兩部分。大多數囚犯都被迫在強迫勞動企業英語Forced labour under German rule during World War II中為德國的戰爭事業勞動,工作範圍主要是在隔都內外運營的大型紡織、製鞋和化工企業。隔都於1943年11月遭到清場,[2]居民被大屠殺列車運往馬伊達內克集中營特雷布林卡滅絕營[3]只有幾百人在戰爭中倖存下來,他們有的在城市的波蘭人區躲過一劫,有的在比亞韋斯托克隔都起義英語Bialystok Ghetto Uprising後逃跑,也有的在集中營中倖存下來。

德蘇入侵波蘭

[編輯]

根據1931年的人口普查,比亞韋斯托克有超過91,000名居民,其中43%是猶太人。[4]這座城市有兩家猶太電影院,幾家猶太人日報、猶太人體育俱樂部、著名的猶太人政黨、以及一座擁有超過10,000本書籍的猶太圖書館,文化生活欣欣向榮。[5]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後,比亞韋斯托克於9月15日被國防軍占領,一周後根據納粹與蘇聯的協議移交給從東方入侵的紅軍[6]1939年11月1日至2日間,戰前的比亞韋斯托克省波蘭第二共和國的一半以上領土被蘇聯吞併[7][8]根據先前在莫斯科簽署的德蘇條約的條款,比亞韋斯托克市被併入蘇聯的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直到1941年6月德國入侵蘇聯為止。成千上萬的猶太難民從德占波蘭地區湧入該城。[5]

在蘇聯占領期間,猶太公司和商店被關閉;猶太社會、教育和政治機構被認定為非法。此外,許多猶太人和波蘭人「資本家」被蘇聯當局流放到西伯利亞[5]

比亞韋斯托克的西白俄羅斯人民委員會選舉通知。

德國入侵蘇聯

[編輯]

1941年6月22日,國防軍襲擊了蘇聯,並於1941年6月26日至27日在巴巴羅薩行動中接管了比亞韋斯托克。309警察營英語Police Battalion 309隨即抵達,[9]其任務是對猶太人社區施加恐怖。[10]第一次針對比亞韋斯托克波蘭猶太人的大屠殺發生於1941年6月27日,被稱作「紅色星期五」,[5]多達2,200名受害者身亡。[9]大猶太會堂英語Great Synagogue, Białystok被潑灑汽油後燒毀,納粹還向會堂內投擲手榴彈;[10]約有700名-[9]1000名猶太人被鎖在其中一併燒死。發生在察那伊基波蘭語Chanajki猶太人社區和公園內的屠殺一直持續到晚上。第二天,大約20-30輛貨車的屍體被運到在市中心外的索斯諾瓦街(Sosnowa)旁依據德國命令挖出的亂葬坑。[9][11]309營的恩斯特·維斯(Ernst Weis)少校喝醉了,後來聲稱對所發生的事情一無所知。他的軍官向國防軍第221安全師英語221st Security Division (Wehrmacht)(309營的上級單位)的約翰·弗魯格貝爾英語Johann Pflugbeil將軍提交的官方報告被迅速篡改。[9]在行動之後,大約300名猶太知識分子遇害,他們於7月3日被卡車運到Pietrasze的田地里。[5]309營隨後被調往比亞沃維耶扎,其位置由警察軍團中心英語Police Regiment Centre的秩序警察第316英語Police Battalion 316第322警察營英語Police Battalion 322取代。兩支部隊被要求圍捕更多的猶太人。1941年7月12日至13日,兩個警察營在比亞韋斯托克郊區實施被稱為「黑色星期六」的大規模槍決事件。[5]據估計,超過3,000名猶太人趕到市政體育場,隨後被帶走並在反坦克戰壕中被殺害。[9][10]在1941年德國占領的頭幾周,共有超過5,500名比亞韋斯托克猶太人被槍殺。[5]

1941年6月,當地猶太人被德國人逼迫掃街

無論城市中直接進行的屠殺行動狀況如何,新區都成為了別動隊的早期行動地。當德軍向東推進時,每個集團軍群都伴有一支別動隊突擊隊。希姆萊於1941年6月30日在比亞韋斯托克區英語Bezirk Bialystok成立期間訪問了該市,並宣稱該地區存在很高的蘇聯游擊活動風險;猶太人立即被懷疑涉嫌幫助蘇聯游擊隊。[12]黨衛隊地區總隊長阿瑟·內貝英語Arthur NebeB別動隊被要求摧毀所謂的內務人民委員部勾結者。帝國安全總辦下令自波蘭總督府召喚了兩支部隊:赫爾曼·沙佩爾英語Hermann Schaper的黨衛隊齊辛瑙-施羅特斯堡突擊隊(Kommando SS Zichenau-Schroettersburg)和沃爾夫岡·比爾克內爾英語Wolfgang Birkner的比亞里斯托克突擊隊(Kommando Bialystok),以協助別動隊的行動。[12]在德國占領的早期,這些流動行刑隊英語Einsatzkommandos圍捕並殺死了該地區數千名猶太人。[12]

隔都

[編輯]

根據德國軍事當局的命令,比亞韋斯托克隔都於1941年7月26日正式成立。6月30日成立的當地猶太人委員會負責猶太人到指定地區的轉移。住在隔都地區的所有波蘭人都被勒令搬出。隔都的單人間內安置了多達三個猶太家庭,彼此用帘子隔開。隔都最初有兩個大門通往外界,一個在Jurowiecka街,另一個在Kupiecka街。隔都範圍包括Lipowa,Przejazd,Poleska和Sienkiewicza等街道。1941年8月1日,隔都對外關閉,有43,000人被困在裡面。由24名猶太人組成的猶太人委員會於8月2日召開了第一次會議,並成立了13個部門。Ephraim Barash是一位49歲的機械工程師,當選為代理委員長。委員會由Gedalyah(Gedalia)Rosenman 拉比擔任主席。隔都設有湯廚房、醫務室、學校、隔都警察局、浴室和其他設施。猶太人委員會將努力工作作為生存的關鍵,其主要職責是為德國人提供勞力配額。[11]隔都的人口在很短的時間內成長到超過50,000人。隔都周圍被一座頂上有鐵絲網的木牆包圍,三個入口由德國人監督的猶太警察把守。在猶太人委員會的幫助下,隔都內建立了紡織廠和軍工廠。隔都口糧嚴格執行配給制。[2][5]

第一次驅逐

[編輯]

1941年9月,納粹當局宣稱,比亞韋斯托克隔都的猶太人口太多,並責令將部分人口驅逐到附近的普魯扎內。猶太人準備了目標清單。驅逐行動於9月18日開始,持續了一個月。[13]4,500名最虛弱和最貧窮的猶太人被送走,其他人則通過大肆賄賂猶太人委員會躲過了驅逐。[14]截至1942年1月18日,委員會的各級官員人數已達1,600人,這一數字到了6月達到了4,000人。委員會成員增長的主要原因是能夠收到特別津貼,以及肉類、豆類、果醬、肥皂、麵粉、以及過冬用的大量煤炭的優惠券。[15]與此同時,隔都人口的口糧配給總體嚴重減少,一開始是每天500克麵包,然後減少至每天300克,導致飢餓猖獗。[16]用倖存者Riva Shinder的話來說,隔都成了「羞辱性的壓迫,槍擊[和]絞刑」的代名詞。從外面偷運食物會被處以死刑。1941年12月,一個猶太人抵抗組織成立,由Tadeusz Jakubowski和Niura Czerniakowska領導,Riva Shinder擔任其秘書。他們聽取無線電廣播,書寫公報,並有一台複製機。他們還在工廠中進行破壞活動。[17]

進一步的驅逐和起義

[編輯]
一封德意志國鐵路電報,內容是1943年8月18日從比亞韋斯托克運送特雷布林卡滅絕營的最後一列共35節貨車。 這是滅絕營關閉前的最後一次驅逐。

1943年2月5日至12日,第一批約10,000名比亞韋斯托克猶太人被移動營圍捕,以便大規模「疏散」隔都。他們被送上大屠殺列車,在特雷布林卡滅絕營遇害。有2,000名受害者因為生病或太虛弱無法搭乘貨車,被當場擊斃。[5]與此同時,大約7,600名囚犯被重新安置到城內新的中央中轉營,等待進一步篩選。其中可以工作的人被送到馬伊達內克集中營。經過馬伊達內克的另一次工作能力篩選後,他們被送往波尼亞托瓦集中營英語Poniatowa concentration camp、布里津集中營(Blizyn)、以及奧斯威辛的勞動和滅絕營。被認定為過於虛弱無法工作的人在馬伊達內克的毒氣室全數殺害。超過1,000名猶太兒童被派往波希米亞特雷西恩施塔特隔都,隨即被送往奧斯威辛-比克瑙集中營殺害。1943年8月16日,作為萊茵哈德行動的一部分,德國黨衛隊與烏克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白俄羅斯的志願幫手(即所謂的特拉夫尼基人)一同襲擊了隔都,旨在將其最終毀滅。[2]面對最後的驅逐,猶太人地下組織發動了隔都起義。1943年8月16日晚,數百名波蘭猶太人開始武裝起義,對抗執行清場的部隊。 [2]

大屠殺倖存者、歷史學家西蒙·達特納英語Szymon Datner寫道:「對隔都的封鎖持續了整整一個月。1943年9月15日,在最後一次抵抗的火焰被撲滅之後,黨衛隊部隊撤退了。」大規模驅逐的最後階段隨即開始。[2]在比亞韋斯托克地區,只有幾十個猶太人設法逃脫,並加入了包括蘇聯政黨在內的各種黨派團體。1944年8月,紅軍再度占領比亞韋斯托克。

波蘭救國軍成員Marcin Czyżykowski將食物和藥品帶入隔都,在回來的路上將猶太兒童帶到他和他的妻子Maria的家中。他們的家中最多同時滯留有12人,隨後會安置到波蘭家庭中。 [18]

注釋和參考

[編輯]
  1. ^ Geoffrey P. Megargee英語Geoffrey P. Megargee (編). The United States 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 Encyclopedia of Camps and Ghettos, 1933–1945. Volume II: Ghettos in German-occupied Eastern Europe.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9: 886–871. ISBN 978-0-253-35599-7. 
  2. ^ 2.0 2.1 2.2 2.3 2.4 Szymon Datner英語Szymon Datner, The Fight and the Destruction of Ghetto Białystok.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December 1945. Kiryat Białystok, Yehud.
  3. ^ Statistical data compiled on the basis of: "Glossary of 2,077 Jewish towns in Poland"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February 8, 2016,. by Virtual Shtetl Museum of the History of the Polish Jews  (英文), as well as "Getta Żydowskie," by Gede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波蘭文) and "Ghetto Lis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y Michael Peters at ARC (英文). Accessed August 3, 2017.
  4. ^ Central Statistical Office (Poland)英語Central Statistical Office (Poland). Population by Religion and Sex. Wikimedia Commons: Polish census of 1931 – Białystok Voivodeship, p. 57 of 413 in PDF (or 27 in quoted document). Województwo białostockie. Table 11. [M.] Białystok city. Population: 91,101 (1931). Catholic: 41,493. Judaism: 39,165.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M. Sypniewska, K. Bielawski, A. Dylewski. Białystok – Jewish Community. Virtual Shtetl Museum of the History of Polish Jews: 6–7. [August 3,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5). Encyclopedia Judaica and Christopher Browning confirm the death of 2,200 Jews on June 27 ('Red Friday') as well as about 300 Jewish intellectuals on July 3rd, and over 3,000 Jews on July 12, 1941 ('Black Saturday'), for the total of over 5,500 Jewish victims of Orpo terror in the first weeks of Operation Barbarossa. 
  6. ^ Piotr Eberhardt英語Piotr Eberhardt; Jan Owsinski. Ethnic Groups and Population Changes in Twentieth-century Central-Eastern Europe: History, Data, Analysis. M.E. Sharpe. 2003: 121, 199–201 [2019-03-16]. ISBN 076561833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5). Territory invaded by the Germans encompassed 188,700 sq km. The Soviets invaded a total of 201,000 sq km of Poland; of which 103,000 sq km were annexed to the Belorussian SSR; 89,700 sq km to the Ukrainian SSR; and 8,300 sq km of the Lithuanian SSR. 
  7. ^ Bernd Wegner英語Bernd Wegner (編). From peace to war: Germany, Soviet Russia, and the world, 1939–1941. The period of Soviet-German partnership (Berghahn Books). 1997: 74– [2019-03-16]. ISBN 1-57181-8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5). 
  8. ^ Keith Sword (編). The Soviet Takeover of the Polish Eastern Provinces, 1939–41. The mass deportations of the Polish population to the USSR (Springer). 1991: 224 [2019-03-16]. ISBN 134921379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5). 
  9. ^ 9.0 9.1 9.2 9.3 9.4 9.5 Christopher R. Browning. Arrival in Poland (PDF). Ordinary Men: Reserve Police Battalion 101 and the Final Solution in Poland (Penguin Books). 1998. pp. 11–12 or 28–29 in current document [1992] [2019-03-16]. See also: PDF cache archived by WebCite.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17) –透過direct download 7.91 MB. Chpt. 3. Note 8, p. 12 (29 in PDF) source: YVA, TR-10/823 (Landgericht Wuppertal, judgement 12 Ks 1/67): 40— 
  10. ^ 10.0 10.1 10.2 Fred Skolnik, Michael Berenbaum (編). Białystok (PDF). Encyclopaedia Judaica. 2nd Edition, Volume 3 (Macmillan). . pp. 570–572 of 797 in current document [2019-03-1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3-15). German occupation was from June 27, 1941, to July 27, 1944. At that time some 50,000 Jews lived in Bialystok, and some 350,000 in the whole province. On the day following the German occupation, known as 「Red Friday,」 the Germans burned down the Jewish quarter.[p.570] 
  11. ^ 11.0 11.1 Sara Bender. The Jews of Bialystok During World War II and the Holocaust. UPNE. 2008: 87–112 [2019-03-16]. ISBN 158465729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5). 
  12. ^ 12.0 12.1 12.2 Alexander B. Rossino英語Alexander B. Rossino. Polish "Neighbors" and German Invaders: Contextualizing Anti-Jewish Violence in the Białystok District during the Opening Weeks of Operation Barbarossa. Polin: Studies in Polish Jewry, Vol. 16. 2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February 22, 2014). Cited by Bogdan Musiał英語Bogdan Musiał in: "Konterrevolutionäre Elemente sind zu erschiessen": Die Brutalisierung des deutsch-sowjetischen Krieges im Sommer 1941, (Berlin: Propyläen, 2000), pp. 32, 62. 
  13. ^ The Holocaust Encyclopedia. Jews expelled from the Ghetto: September 18, 1941. Bialystok. 1939 – 1944 Timeline. United States 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May 7, 2009). 
  14. ^ Bender(2008),第109-114頁。
  15. ^ Bender(2008),第116-117頁。
  16. ^ David Patterson. The Complete Black Book of Russian Jewry. Transaction Publishers. 2003: 207 [2019-03-16]. ISBN 1412820073. Note #34 to chapter Belorussia, p. 19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0). 
  17. ^ Patterson(2003), pp.198-199。 Riva Shinder的見證。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8. ^ Polscy Sprawiedliwi. Maria & Marcin Czyżykowski. Sprawiedliwy wśród Narodów Świata – tytuł przyznany. Przywracanie Pamięci. 2015 [March 19,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17). 

拓展閱讀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