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端門 (北京)

座標39°54′37″N 116°23′51″E / 39.910396°N 116.397364°E / 39.910396; 116.397364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端門
1901年的端門

端門,是位於天安門午門之間的門,建築結構及風格與天安門相同。

歷史

[編輯]

端門,又稱「重門」,位於北京城中軸線上天安門午門之間,地處皇城內、紫禁城外。[1]

端門始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築結構及風格與天安門相同。[2]康熙六年,端門重建。《國朝宮史·卷十一·宮殿一·外朝》載:天安門「其北相直榜為端門,康熙六年重建,制與天安門同。南立華表二,左右兩廡各二十二楹。東為太廟街門,門內為太廟。……西為社稷壇門。門內為壇。……」

端門城樓在明清兩朝主要用於存放皇帝儀仗用品。每當重大典禮以及重要節日,端門城樓下的御道兩側,排列有各類鹵簿,數量龐大,自太和殿一直排列至天安門(明朝稱承天門),長達兩華里。端門及午門城樓上奏鍾、鼓。[2]

1917年,北京政府教育部國立歷史博物館位於國子監的館址「地處偏僻,屋舍狹隘」,決議將故宮前部端門至午門一帶地方以及房屋改作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址。1918年7月,國立歷史博物館從國子監遷入端門至午門的新館址,並且將午門正樓及兩翼雁翅樓、四角亭辟成10個陳列室,陳列藏品;午門下的東、西廡房各三間作為辦公室,東、西朝房作為貯藏室;端門城樓貯存重、大的文物。當時,國立歷史博物館共有館舍150餘間,文物57375件[3]。1924年8月1日,國立歷史博物館在午門城樓舉行展覽並正式對外展出。從中華民國初期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端門城樓一直是歷史博物館(初名國立歷史博物館,後來多次更名,1960年更名為中國歷史博物館,成為2003年成立的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前身之一)的文物庫房[2]。1955年,對端門進行了修繕[4]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北戴河會議決定在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籌建新館,於同年10月28日開工,1959年8月31日完工,該館遂將主要展覽及收藏的重要文物遷入新館。此後,歷史博物館仍然控制着端門地區,包括端門及端門以北的朝房[3]。1987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審批範圍包括午門在內的紫禁城,端門則不在審批之列[5]

1999年,端門城樓經過文物搬遷、油漆彩畫等方面修繕,正式向遊客開放。此後,端門城樓大殿舉辦過《百位帝王展》、《名人書畫展》等等。2003年中國國家博物館成立後,端門隸屬該館管理[2]。2007年,中國國家博物館以國際博物館日為契機,在端門城樓推出「國史講堂」暨系列歷史講座及文物鑑賞活動[3]

除了端門以外,中國國家博物館還將端門以北的東、西朝房長年出租給個人,舉辦各種臨時展覽,以招攬遊客。在端門北側的御道以西,陳列着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明清時期「紅夷古炮」群,其中包括「武成永固大將軍」、「神威大將軍」等古炮。[3]

2011年5月1日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的主持下,由中國國家博物館管理的端門及端門北側的朝房正式移交故宮博物院管理和開放,以恢復午門前的歷史格局及莊嚴氣氛[6]

端門牌匾

2009年8月8日凌晨,高某(雲南人)在端門城樓上縱火,高某從施工腳手架上墜落後經搶救無效死亡。事件發生後,各級領導相繼作出批示。北京市公安局刑偵總隊牽頭,天安門地區公安分局派員參加,成立「8·07」專案組。專案組通過調取證據,覆核勘查,又派人赴雲南省調查,查明了高某在端門人為縱火的主要事實, 很快完成偵辦。同時,天安門地區公安分局組織治安、消防等等監管部門,對天安門地區的重點單位、重點部位進行了拉網式安全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均責令改正。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長單志剛組織指揮,天安門地區公安分局與北京市公安局科技處、信通處迅速研究並制定了天安門地區重點部位技防部署方案。在2009年8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預演前,完成了全方位視頻監控系統以及自動預警系統的建設,督導相關單位對安全管理制度進行了健全。[7][8]

2015年9月3日,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開始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在端門外廣場迎接出席大會的外國領導人和配偶,並同他們合影留念。[9]

2024年7月27日,端門作為「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的組成部分,入選世界遺產[10]

建築

[編輯]
端門與午門間的廣場

端門的城台下部有五個券形門洞,長均為40米,中間的門洞最大,高達8.82米。其他四個門洞依次向外縮小,分別為4.43米寬、3.83米寬。中間的門為御路門,僅供皇帝走,兩側的王公門供王公等貴族走,最外側的品級門供三品以上官走。五個門洞內各有兩扇朱漆大門,門上有「縱橫各九」的鎏金銅釘。[1]

端門曾於文革時期懸掛和天安門相似風格的毛主席畫像和標語。標語左側為「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萬歲」,右側為「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勝利萬歲」[11],畫像和標語於1975年移除。

端門城樓內共有60根直徑大約92厘米的紅漆楠木柱。城樓正面36扇門窗,採用菱花格式,窗下部為雕花裙板。[1]

端門城樓內有一口雙龍盤鈕大鐘,重逾3噸。過去每逢早晚朝、節慶日或者皇帝出巡、迴鑾時,端門敲鐘,午門擊鼓,鐘鼓齊鳴。1900年八國聯軍攻占北京,一群英屬印度兵來到端門城樓,搶掠城樓內的儀仗、兵器、金器。最後僅剩下懸在城樓中央的大鐘,英屬印度兵用槍擊壞了大鐘頂部的鐘鈕龍爪。[1]

天安門至端門之間的東、西兩側為朝房,各有26間,東朝房正中是太廟街門,西朝房正中是社稷壇街門,分別通往太廟社稷壇。端門至午門之間的東、西兩側為六科(即吏、戶、禮、兵、刑、工六科)值房;東側北部開闕左門,闕左門南有廟右門,通往太廟;西側北部開闕右門,闕右門南有社左門,通往社稷壇。民國時期,太廟、社稷壇改為公園後,太廟街門、社稷壇街門、廟右門、社左門均被封閉[1]。如今,社稷壇街門是天安門地區管理委員會北京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駐地,太廟街門是餐廳。

2017年9月,端門城台南側的主入口處建成一處長8米、寬2.5米、高5.9米的玻璃幕牆避風閣,幕牆上懸掛「故宮博物院」五字,避風閣整體結構與原建築並無任何連接[12]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端門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東城旅遊網,於2013-10-18查閱
  2. ^ 2.0 2.1 2.2 2.3 端门,数字东城,于2013-10-17查阅. [2013-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9). 
  3. ^ 3.0 3.1 3.2 3.3 國家博物館即將在端門大殿舉辦「國史講堂」系列活動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國國家博物館,2007-05-18
  4. ^ 「文革」中誰保護了故宮?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新華網,2007年1月22日
  5. ^ 故宮端門城樓自封「世界歷史文化遺產」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南方網,2003-12-24
  6. ^ 蔡武在故宮修繕工程專家諮詢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山東文化網,2011-05-23
  7. ^ 端門城樓縱火案,載 牛青山 主編,北京東城年鑑2010,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年
  8. ^ 参加文化部党员轮训第二期(基层支部书记)培训班心得体会,文化部党建在线,2010-04-12. [2013-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9). 
  9.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新華社. 2015-09-04 [2020-0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7). 
  10. ^ “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華網. 2024-07-27 [2024-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7-28). 
  11. ^ 文革时端门曾贴标语"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中新网. www.chinanews.com.cn. [2022-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1). 
  12. ^ 故宫端门玻璃幕墙建成 悬挂“故宫博物院”字样. 中國新聞網. 2017-09-28 [2023-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4).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