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斯·魯維埃
外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莫里斯·魯維埃(法語:Maurice Rouvier,1842年4月17日—1911年6月7日),法國政治家。
魯維埃生於普羅旺斯省的艾克斯市(Aix-en-Provence)。早年在馬賽經商。他是甘必大的支持者,於1870年創辦共和派報紙《平等報》(L'Egalite),1871年7月他在返回馬賽,在國民議會中以共和黨補選為議員。他成了一個公認的金融權威,並多次擔任預算委員會的報告人或主席。
第三共和國初期君主派與教權主義相勾結,串通一氣反對共和國,尋求時機企圖恢復君主制。教會嚴重動搖着共和制的基礎。甘必大明確提出教權主義就是敵人的口號。在1881年大選後,茹費里內閣垮台,他出任甘必大內閣的殖民地部長和商務部長,他的一項計劃其中包括政教分離、權力下放政策、實行收入所得稅。1883年至1885年擔任過茹費里內閣同一職位。在1887年5月31日他在共和黨溫和派的支持下組閣,出任總理兼財政部長。時逢格雷維總統因其女婿捲入一場政治醜聞,魯維埃於12月12日辭職。1889年至1892年和1902年至1905年兩次擔任財政部長。1905年至1906年再次任法國總理,6月6日接替德爾卡塞兼任外長。任內因法、德兩國為爭奪摩洛哥所引起的戰爭危機同德國談判,在1906年1月召開的阿爾赫西拉斯會議上,簽訂了有利於法國的條約。承認摩洛哥獨立,但又承認法國和西班牙對摩洛哥的警察控制權。
魯維埃卒於上塞納省的塞納河畔納伊(法國巴黎西北郊的住宅區)。
前任: 勒內·戈布萊 |
法國總理 1887年 |
繼任: 皮埃爾·提拉爾 |
前任: 埃米爾·孔布 |
法國總理 1905年-1906年 |
繼任: 費迪南·薩里昂 |
波旁復辟 | |
---|---|
七月王朝 | |
第二共和 | 杜邦·德勒爾(英語:Jacques-Charles Dupont de l'Eure) → 阿拉戈 → 卡芬雅克 → 巴羅(英語:Odilon Barrot) → 奧普爾(英語:Alphonse Henri d'Hautpoul) → 空缺 → 福謝(英語:Léon Faucher) → 空缺 |
第二帝國 | |
國防政府 | |
第三共和 | 杜弗爾 → A·布羅伊 → 德西塞 → 比費(英語:Louis Buffet) → 杜弗爾 → 西蒙 → A·布羅伊 → 羅什布埃 → 杜弗爾 → 沃丁頓 → 弗雷西內 → 茹費理 → 甘必大 → 弗雷西內 → 迪克萊爾(英語:Charles Duclerc) → 法利埃 → 茹費理 → 布里松 → 弗雷西內 → 戈布萊(英語:René Goblet) → 魯維埃 → 蒂拉爾 → 弗洛凱 → 蒂拉爾 → 弗雷西內 → 盧貝 → 里博 → 迪皮伊 → 卡西米爾-佩里埃 → 迪皮伊 → 里博 → 布儒瓦 → 梅利納 → 布里松 → 迪皮伊 → 瓦爾德克-盧梭 → 孔布 → 魯維埃 → 薩里安(英語:Ferdinand Sarrien) → 克列孟梭 → 白里安 → 莫尼(英語:Ernest Monis) → 卡約 → 普恩加萊 → 白里安 → 巴爾杜 → 杜梅格 → 里博 → 維維亞尼 → 白里安 → 里博 → 潘勒韋 → 克里蒙梭 → 米勒蘭 → 萊格 → 白里安 → 普恩加萊 → 弗朗索瓦-馬薩爾(英語:Frédéric François-Marsal) → 赫里歐 → 班勒衛 → 白里安 → 赫里歐 → 普恩加萊 → 白里安 → 塔迪厄 → 肖當 → 塔迪厄 → 斯泰格 → 賴伐爾 → 塔迪厄 → 赫里歐 → 保羅-邦庫爾 → 達拉第 → 薩羅 → 肖當 → 達拉第 → 杜梅格 → 弗朗丹 → 布伊松 → 賴伐爾 → 薩羅 → 布魯姆 → 肖當 → 布魯姆 → 達拉第 → 雷諾 → 貝當 |
維希法國 | |
臨時政府 | |
第四共和 | |
第五共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