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模板討論:Infobox bridge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模板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無需評級。
本模板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建築專題 (獲評模板級不適用重要度
本模板屬於建築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建築相關條目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模板級模板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模板無需評級。

Troll[編輯]

什麼是「Troll」?傳說應該翻譯成「lore」吧。--Voidvector 2007年8月4日 (六) 04:44 (UTC)[回覆]

不好意思,其實我自己也不太清楚,因為這是當初我從英語翻譯過來的時候就有的(請見英語版的2007一月的歷史紀錄,看到當時的英語解說覺得應該是跟橋的傳說或傳奇有關(因為Troll意指怪獸)。不過現在已經被去除了,我想這裡也沒有需要,所以要刪除是無所謂的。-- Nikopoley✪尼可波里|《舉手發言》 2007年8月4日 (六) 04:59 (UTC)[回覆]
看了一下英文模板歷史,troll函數是破壞者添的[1]。我了解其意思,Troll英文裡已可以指居住橋下的無家可歸者。此函數應該消除。--Voidvector 2007年8月4日 (六) 05:16 (UTC)[回覆]

名稱[編輯]

應該把所有名稱有關的函數壟在一起。--Voidvector 2007年8月4日 (六) 04:46 (UTC)[回覆]

不好意思,不太懂你的意思,可以再詳細敘述一下嗎?謝謝-- Nikopoley✪尼可波里|《舉手發言》 2007年8月4日 (六) 05:00 (UTC)[回覆]
這條目里有很多名稱有關的函數(我剛才說參數),比如bridge_name,native_name,official_name,also_known_as。我說應該把他們排列在一起。--Voidvector 2007年8月4日 (六) 05:16 (UTC)[回覆]

location_map[編輯]

橋梁所在地處於地球上的什麼位置,應該是讀者比較希望直觀了解的基本信息,所以建議把location_map加入模板里。目前的做法是在extra這項嵌套Template:Location map(效果暫時參看:鷹島肥前大橋),感覺似乎不太好。

  • 一方面需要重複輸入經緯度坐標,兩次輸入的格式可能略有不同,兩次的值也可能出現差異,總之比較麻煩。
  • 而且顯示效果是box套box比較丑。雖然把小box里的caption參數不填可使map的方框消失,但就不能給map加文字說明了。假如在map內加文字(label=圖內文字),又可能遮擋map。

中文的Infobox Bridge里沒有Location_map是不是因為英文的這個模板里也沒有?不過我看法文和德文是有的。另外像中文Template:Infobox Dam之類裡面也是有的。不過我不懂源代碼,所以沒有加上,也想看看大家的意見。假如覺得加上好的話,希望有人能協助完成。下附前述幾個原生支持Location_map的模板的鏈接和顯示效果:

語言 Infobox模板 顯示效果
fr:Modèle:Infobox Pont fr:Viaduc de Millau
de:Vorlage:Infobox Brücke de:Rheinkniebrücke
Template:Infobox Dam 觀音岩水電站

--fao留言2015年2月3日 (二) 15:17 (UTC)[回覆]

關於「carries」參數的中文說法[編輯]

個人認為沿用原來的「承載」比較合適。承載一詞,既可用於具體的公路或鐵路名(這並不違背中文的遣詞規則,例: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承載京滬高速鐵路雙線、滬漢蓉鐵路雙線和南京地鐵雙線共6條平行鐵道…… [2]),也可用於泛指的線路類型(如:四車道公路、高速鐵路等);而改為「通過路線」不妥,第一,可用於具體路線,但不適合泛指類型;第二,易產生歧義,誤解為橋梁所穿過的另一條路線。歡迎Howard61313Htmlzycq二位發表意見,謝謝!--千里走單騎 歡迎討論 ▪ 關注橋梁專題隧道專題 2015年8月14日 (五) 12:36 (UTC)[回覆]

  • (:)回應:據我所知,橋梁的「承載」一般是用於流量或重量方面,例如「乘載能力」、「乘載力」、「乘載重量」、「承載車流量」,而非具體的交通路線。或許「使用路線」可以解決這問題?—Howard61313留言2015年8月14日 (五) 14:05 (UTC)[回覆]
(:)回應:閣下這樣理解過於片面了,「承載」詞性為動詞,釋義:承受支撐物體[3],當然可用於具體的公路或鐵路等物體。閣下上述所列的都是由「承載」構成的詞組,但並不能說明它只能「用於流量或重量方面」。而閣下建議的「使用路線」就更加背離本意,到底是「橋梁使用路線」?還是「路線使用橋梁」?本來「承載」二字就可解決的問題,何必要絞盡腦汁來替代呢?--千里走單騎 歡迎討論 ▪ 關注橋梁專題隧道專題 2015年8月15日 (六) 08:21 (UTC)[回覆]
@Howard61313:注意到閣下在「承載」後面又增加了「路線」二字,那麼對於沒有具體名稱的公路、鐵路、管道等,「承載路線」與之匹配實在是個語法錯誤了。例如:「承載路線:四車道公路」,但是四車道公路不是一條具體路線,而是一種公路類型。本來用「承載」即可,何必畫蛇添足?--千里走單騎 歡迎討論 ▪ 關注橋梁專題隧道專題 2015年8月23日 (日) 01:57 (UTC)[回覆]
(:)回應:這欄位還可以填「四車道公路」?我看到全部都是填有名稱的鐵公路啊。—Howard61313留言2015年8月23日 (日) 05:15 (UTC)[回覆]
(:)回應:總不能只把自己看到的就當做整個世界吧?維基中文裡隨便就能找到很多填寫了非具體線路名稱的例子:五峰山長江大橋太平府長江副汊公路大橋萬州長江三橋東水門長江大橋鼎山長江大橋俄羅斯島大橋昂船洲大橋多多羅大橋、…… 簡直不勝枚舉,閣下拿這個當理由,自己覺得有說服力嗎?--千里走單騎 歡迎討論 ▪ 關注橋梁專題隧道專題 2015年8月23日 (日) 08:49 (UTC)[回覆]

(:)回應:在下覺得英文維基里這個 carries 參數原本只要填這個橋是公路、鐵路還是石油管道水利渡槽什麼就行了,後來逐漸擴展為具體的線路名,我們既然已經把用途改變了,label名也可以變。--Htmlzycq留言2015年8月15日 (六) 12:22 (UTC)[回覆]

(:)回應:閣下所謂「英文維基里這個 carries 參數原本只要填這個橋是公路、鐵路還是石油管道水利渡槽什麼就行了」,可有來自英文維基的明確說明不能填入具體線路名?亦或只是閣下的個人觀點?如果是後者,建議勿將您的個人理解強加於一個被大量使用的模板之中,謝謝。--千里走單騎 歡迎討論 ▪ 關注橋梁專題隧道專題 2015年8月16日 (日) 09:33 (UTC)[回覆]

完成,無人反對則恢復為原有的「承載」。--千里走單騎 歡迎討論 ▪ 關注橋梁專題隧道專題 2015年8月22日 (六) 14:35 (UTC)[回覆]

地區詞轉換問題[編輯]

「開通」一詞本來只有中國大陸使用,香港和台灣均使用「通車」一詞。故我在Template:Infobox bridge增加地區詞轉換。但被淺藍雪強行回退。故現特此詢問緣由。--Billytanghh 討論 歡迎參與亞洲月 2019年2月25日 (一) 20:25 (UTC)[回覆]

什麼都能扯出地域差異來,我很佩服,先別說這兩詞在大陸跟本就是通用的,香港台灣沒有「開通儀式」、「大橋開通」這種說法?現在凡有一點差異(在存在通用的情況下)就要強行進行地域差異區分的行為,我看不慣,連日常用語都要開始地域大規模差異化了,有完沒完。淺藍雪 2019年2月26日 (二) 00:44 (UTC)[回覆]
閣下這個可能需要前往字詞轉換進行討論而不是這裡。--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2月26日 (二) 00:47 (UTC)[回覆]
我不認為我在扯出地域差異。很多香港、台灣的報道,比如[4][5][6][7]都用「通車」一詞。反而「開通」一詞則多用在中國大陸的報道,比如[8][9][10]。故此我認為增設地區詞轉換的做法合理。--Billytanghh 討論 歡迎參與亞洲月 2019年2月26日 (二) 01:04 (UTC)[回覆]
日常用語來這麼幾個來源說話有什麼用,我還能拿出同等的反例來,等港台大陸用戶討論好了。--淺藍雪 2019年2月26日 (二) 01:08 (UTC)[回覆]
我是臺灣用戶,就我看過的臺灣新聞報導中,開通、通車都有使用,但我更常看到「通車」一詞。我的淺見是:「開通」可能指橋樑工程的兩端連通,不見得是完工,而「通車」就是指完工開放車輛通行。此例也可用在隧道。--Tp0910留言2019年2月26日 (二) 02:42 (UTC)[回覆]
(▲)同上,媒體報導與政府公告多見「完工通車」而罕見「開通」。—— Eric Liu留言留名學生會 2019年2月26日 (二) 05:43 (UTC)[回覆]
「開通儀式」之外的用法多見嗎?以我的語感,即使是大陸也應該是用通車表示投入使用,而不是開通。 --ᡠᠵᡠᡳ
ᡠᠵᡠ
ᠮᠠᠨᡩᠠᠨ
2019年2月26日 (二) 06:37 (UTC)[回覆]
關鍵Template:Infobox bridge中的橋梁可能用於人行天橋,與其爭論開通還是通車,不如直接改成啟用日好了,和啟用典禮保持一致。--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2月26日 (二) 06:53 (UTC)[回覆]
中性的「啟用日」也行。--Tp0910留言2019年2月26日 (二) 10:29 (UTC)[回覆]
開通在大陸還可用於訂閱服務等,如開通來電顯示。--XL-028留言2019年2月26日 (二) 07:04 (UTC)[回覆]
在澳門道路上,「開通」用於道路由未用狀態轉為使用狀態[11],「通車」則用於道路本身已是使用狀態但改變使用方式[12];兩者意義並不全然相同。但最重要的是,橋不一定是行車的,「通車」一詞明顯不適合用於Template:Infobox bridge。--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19年2月26日 (二) 07:08 (UTC)[回覆]
認同街燈的最後一句(澳門是甚麼使用狀況我不妄論,香港是甚麼使用狀況我不清楚);隧道和地面道路同理。我不認同淺藍雪的回退理由,但其回退動作確實是做對了。ΣανμοσαThe Trve Lawe of free Monarchies 2019年2月26日 (二) 09:30 (UTC)[回覆]
如此說來,開通了未必通車,兩者意義不同。 --ᡠᠵᡠᡳ
ᡠᠵᡠ
ᠮᠠᠨᡩᠠᠨ
2019年2月27日 (三) 11:01 (UTC)[回覆]
同意,包含行人橋。另外我所反對的只是強行把「開通」當做大陸用語,「通車」當成港台用語,還把意思劃了等號的行為而已。單用通車,當時我都未必管的。淺藍雪 2019年2月26日 (二) 14:07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