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Huhu9001/記錄/記錄001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九評共產黨》簡稱《九評》,是《大紀元時報》系列評論性文章,於2004年11月19日發表,主要是對共產主義共產黨(尤其是中國共產黨)政治觀及宇宙觀的評價,以及其統治中國大陸期間的歷史事件造成的影響。《九評共產黨》獲得2005年美國亞裔記者協會「網絡報導類最佳獎」[1],並被認為引發退出共產黨相關組織的三退運動。該書已被翻譯為27種語言[2]。這本書在中國大陸地區為禁書之一。[3]

內容[編輯]

《九評》主要是對共產主義和共產黨(尤其是中國共產黨)政治觀及宇宙觀的評價,以及對其統治中國大陸期間的歷史事件造成的影響,並稱其為「邪靈」或「流氓」等。[4]書的扉頁上這樣介紹:「它全面揭示了中共建政以來的一切謊言邪說,幫助世人認清了中共的本質。」[5]

目錄[4][編輯]

【九評之一】評共產黨是什麼

【九評之二】評中國共產黨是怎樣起家的

【九評之三】評中國共產黨的暴政

【九評之四】評共產黨是反宇宙的力量

【九評之五】評江澤民與中共相互利用迫害法輪功

【九評之六】評中國共產黨破壞民族文化

【九評之七】評中國共產黨的殺人歷史

【九評之八】評中國共產黨的邪教本質

【九評之九】評中國共產黨的流氓本性

作者[編輯]

本書作者列名「大紀元系列社論」[6]或「大紀元」[7]國立臺灣大學經濟系教授張清溪在接受台灣中央廣播電台採訪時,就九評作者的問題說「都是美國的大紀元編輯執筆的。」[8]
而據《開放雜誌》2006年1月號曾報導,中國異議人士鄭貽春是《九評》一書的作者,他於2005年12月被法院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判處七年徒刑[9]。不過,為鄭貽春辯護的高智晟律師發表緊急聲明說:「今天上午,我的涉案人鄭貽春在《九評中國共產黨》(下稱《九評》作者)的通告發表後,經與有關可靠渠道溝通,說《九評》的作者另有其人。」[10]對此,大紀元專欄作家章天亮則發表〈為何聲明自己是《九評》的作者?〉一文,對鄭貽春的之所以如此聲明作出解讀[11]

影響[編輯]

香港街頭的「九評退黨」橫額

《九評共產黨》於2004年11月19日開始在《大紀元時報》上連載,已集結成書在中國海外出版,也剪輯出一套紀錄片,透過網絡及其他途徑傳播。發表不久在國際社會上引起了一定反響,並被翻譯成英、日、德、法、韓、俄、西班牙、越南及意大利等27種語言。從《九評共產黨》問世以來,對此書的研討會已在全球50個大城市舉辦過。2014年九評十週年研討會美國場,美國前國務院助理國務卿里斯、美國智囊機構資深研究員費歇爾、魏京生出席[12]

退黨[編輯]

自由亞洲電台報導,稱《九評共產黨》引發大量中國共產黨黨員退黨。[13]大紀元退黨網站從2004年12月開始接受「退出黨、團、隊」的服務,2005年1月發表了《大紀元鄭重聲明》[14],呼籲中國人退出共產黨相關組織以自保。截至2014年7月20日,依該網站數據,有超過一億七千萬名中國人聲明退出共産黨或共青團少先隊[15]。 大紀元時報的退黨網站宣稱目前已經有逾1.8億人退出中國共產黨(或共青團或少先隊)[16]

大紀元方面認為,中國共產黨2005年1月推出的保先運動,要求黨、團、隊員重新宣誓,係因應退黨潮而來[17]。但中國共產黨2012年稱其黨員數量仍呈現增加的趨勢[18]

在中國大陸流傳情況[編輯]

BBC報導,由哈佛大學法學院、劍橋大學和多倫多大學共同組成的開放網絡促進會(OpenNet Initiative)2005年發表中國網絡封鎖的研究報告,指出九評受到中國政府關注,只要網站出現「九評」二字,90%遭到中共當局封鎖[3]。2005年9月26日,據BBC援引「開放網絡促進會」(OpenNet Initiative)報導,中共當局採用思科北方電訊等西方網絡公司的技術封鎖網絡,並令網絡公司協助過濾「敏感」言論,有90%提到「九評」二字的網站被封鎖。並且通過發展中共官方網站和網評員進行網上宣傳,網評員拿工資的職員偽裝成普通網友發言。[3]
不過,著名中國盲人維權律師陳光誠指出,「在中國社會現在,你一覺醒來,每家每戶都能看到《九評》」、「自從這樣的信息自由流通——這個《九評》系列社論發表以後,中國的很多民眾,從只知其然,而走到還要知其所以然的這樣一個關鍵的時刻。儘管百姓還沒有走出恐懼,可是大家都似乎在等待著一個機會,等待著一個社會發生變革的這樣一個機會。」 [19]


評價[編輯]

中國大陸[編輯]

  • 中國國務院防範和處理邪教問題辦公室二局編寫的《反邪教法制教育學習問答》一書稱「『法輪功』邪教組織拋出《九評共產黨》(以下簡稱《九評》),煽動退黨、退團、退隊」,並指其敵視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該書還認為《九評》經常出在法輪功團體以噴塗、張貼、騷擾電話、郵件和在人民幣上書寫這些方式散發的宣傳標語中。[20]
  • 著名中國盲人維權律師陳光誠指出,「在中國社會現在,你一覺醒來,每家每戶都能看到《九評》」、「自從這樣的信息自由流通——這個《九評》系列社論發表以後,中國的很多民眾,從只知其然,而走到還要知其所以然的這樣一個關鍵的時刻。儘管百姓還沒有走出恐懼,可是大家都似乎在等待著一個機會,等待著一個社會發生變革的這樣一個機會。」 [19]

海外[編輯]

  • 已退出共產黨的前烏克蘭最高蘇維埃主席、蘇共垮台後1991年首任總統克拉夫丘克多次向公眾推薦《九評》,是他最喜歡的書之一,認為會改變億萬人的思想,「這本書提供了很多引人思考的史料,不僅僅揭露共產黨的邪惡,更促使億萬人在讀過書之後退出共產黨。這本書給你一個機會去更廣泛地思考:保護人權,保護人命,民主,自由,法治至上等等,這些在共產主義世界裡沒有價值,完全被忽視。」[2]
  • 自由亞洲電台報導,九評在中國廣泛傳播,對幫助民眾認清共產黨本質有重要作用;並引述評論員指出,九評讓中華民族進行道德反省的運動,為中華民族進入「沒有共產黨的後中共的社會」做道德和思想的準備[21]。英文大紀元時報編輯斯蒂文指出,「九評是大紀元獻給中國人民的禮物"。"在經過了多年的謊言毒害和恐怖脅迫,中國人通過九評能系統、理論性地了解歷史真相;彼此交流中共的統治給他們造成的巨大痛苦和損失;走出中共的夢魘,重新思考已被共產黨破壞的中國美好而又偉大的古老文明。」[22]自由亞洲電台專訪,大紀元總編輯郭軍表示,《九評》最大特點,"就是在中共黨文化的語言系統之外來看待中共和評價中國發生的事情。《九評》對中共的剖析使得人們幡然醒悟。人們認識到中共邪惡的思想體系毒害和侵蝕着中國社會,表示要作退出中共,遠離邪惡,不去助紂為虐這樣一個良心選擇。對於這個民族來講有很大的意義。」[23]


參見[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The Free Library. AAJA Recognizes Excellence in News Coverage Retrieved 28 Apr 2013
  2. ^ 2.0 2.1 安娜(烏克蘭基輔記者). 烏克蘭前總統熱愛九評 揭共黨罪行(含專訪錄像). 新唐人電視. 2014-11-19. 
  3. ^ 3.0 3.1 3.2 BBC國際媒體部(BBC Monitoring) 張強. 分析:互聯網的民主力量引起反彈. BBC英國廣播公司. 2005-09-26. 
  4. ^ 4.0 4.1 《九評共產黨》網上版/MP3
  5. ^ 聞劍. 西方政治家评《九评共产党》. 自由亞洲電台. 2005-07-23. 
  6. ^ 大紀元時報系列社論. 九評共產黨.十周年紀念版. 博客來書店. 2014-08-27.  參數|newspaper=與模板{{cite web}}不匹配(建議改用{{cite news}}|website=) (幫助)
  7. ^ 大紀元. 九評共產黨. 博客來書店. [2004-12-25]. 
  8. ^ 章天亮:中共中央最相信九評 2005-04-09,《大紀元時報》
  9. ^ 《中國事務論壇》 鄭貽春:我就是《九評共產黨》的作者
  10. ^ 高智晟:關於誰是《九評》作者的新聲明 (看中國 2005-12-23)
  11. ^ 章天亮:為何聲明自己是《九評共產黨》的作者(大紀元時報 2005-12-23)
  12. ^ 法轮功组织举办《九评》发表及“退党”十周年活动. 自由亞洲電台. 2014-12-04. 
  13. ^ 西方政治家評《九評共產黨》,自由亞洲電台,2005-07-23
  14. ^ 大紀元鄭重聲明
  15. ^ 大紀元退黨網站
  16. ^ 退黨
  17. ^ 美国学者讨论《九评》引发的退党风潮和中国的未来. RFA 自由亞洲電台. 2005-04-20. 
  18. ^ BBC. 中共党员人数超8200万创新高. 2012-06-30. 
  19. ^ 19.0 19.1 【禁聞】華府《九評》研討會 巨變撼人心(含發言錄像). 新唐人電視. 2014-11-25. 
  20. ^ 國務院防範和處理邪教問題辦公室二局.反邪教法制教育學習問答.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2013年 ISBN 978-7-5367-5753-0 / D-587
  21. ^ “九评共产党”发表两周年座谈会在旧金山举行. 自由亞洲電台. 2006-11-20. 
  22. ^ 東方. 学者谈法轮功九评批共. 自由亞洲電台. 2005-01-06. 
  23. ^ 《大纪元时报》总编:法轮功问题不解决中国不可能是和谐社会. RFA自由亞洲電台. 2012-07-19. 

相關書籍與文獻[編輯]

  • 大紀元,《九評共產黨:一份對中國共產黨的判決書》,博大出版社 2004年,ISBN 1-932674-13-6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