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影子圖書館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影子圖書館(英語:Shadow libraries)是將學術文獻和小說開放提供予大眾的一類線上數據庫。此類數據庫大多都以侵犯版權的方式向人們提供文獻內容。影子圖書館以去中心化及匿名見稱。它們的收藏大多源自用戶和同類計劃[1][2]。較為大型的影子圖書館有創世紀圖書館Z-LibrarySci-Hub、Gigapedia(在2010年關站,改名 Library.nu 後,仍於2012年關站)[2][3]。像創世紀圖書館般的影子圖書館以沒法負擔文獻費用的發展中國家人民為其目標受眾[2]:28[4]

定義

[編輯]

於2011年發表的《新興經濟體中的媒體盜版問題》(Media Piracy in Emerging Economies)創造了「影子圖書館」一語[2]:3。2015年,阿姆斯特丹大學的研究者巴拉斯·伯多(Balázs Bodó)用其代指將大量受版權保護的文獻收藏,並把它們開放予人獲取的網站[4][5]。影子圖書館通常由希望保持匿名的個人或小團體負責營運。館藏的來源主要有三——搜刮網絡、與其他圖書館合作、個人上載。該些館藏可在圖書館上下載。用戶之後亦可能把自己下載的館藏分享出去[6][7]

動機

[編輯]

由於發展中國家的人民在獲得科學知識上有一定困難,所以便出現了建立影子圖書館的需求。1995年至2015年期間,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從2.83億人升至7.25億人,共增加了2.5倍[2]:7。當中升幅又以非洲、南美、印度、中歐、東歐等地為高。此一趨勢促使科學出版物商品化愛思唯爾阿克塞爾·斯普林格集團約翰威立等大型出版商壟斷了有關市場。研究者很少因投稿文章而從出版商那邊收取報酬,他們有的還要無償為該些文章進行同行評審[8][9]。這種情況使得學者們欠缺阻止影子圖書館的動機[10]

隨着付費牆愈來愈高,以及掃描器和電子裝置日趨普及,大規模的線上影子圖書館亦開始應運而生[8]。在2010年代早期,愛思唯爾和斯普林格平均一篇文章要價30美元,訂閱一年份的期刊則要價3,000至20,000美元。這些收入幾乎全部落在出版商手裏[11][12][13][14][15][16]

使用狀況

[編輯]

像創世紀圖書館般的影子圖書館以發展中國家人民為其目標受眾,其用戶大多來自俄羅斯印度美國伊朗埃及德國等地[2]:67。一篇於2019年發表的研究分析了2,800萬宗Sci-Hub下載記錄,結果顯示中度收入國家平均下載每篇出版物的次數高於高收入國家,上中收入國家佔了醫學文獻下載量的一半[17]。在考慮人口比例的情況下,生活於歐洲相對窮國的人較多會使用影子圖書館——該些用戶來自立陶宛愛沙尼亞希臘拉脫維亞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北馬其頓匈牙利保加利亞等地[4][18][19][20]。同時許多人指出,他們從影子圖書館下載文章並不是因為沒有其他合法手段獲得它們,而是因為影子圖書館的介面較美觀、操作簡便。研究已證實,每天使用Sci-Hub會導致館際互借的頻率減少[21][22]。來自中東的用戶偏向在影子圖書館上下載自然科學數學電腦科學類的資料。中歐東歐人則偏向社會科學[22][18]。影子圖書館的大多數作品都是在未經其持有人同意的情況下上載上去的,因此它們仍屬於盜版。在美國和歐洲,「貼出有關盜版的連結是否違法」仍存有爭議[23]

參見

[編輯]

引用

[編輯]
  1. ^ Wuyts 2017.
  2. ^ 2.0 2.1 2.2 2.3 2.4 2.5 Karaganis, Joe (編). Shadow Libraries: Access to Knowledge in Global Higher Education. The MIT Press. 2018 [2021-05-16]. ISBN 978-0-262-34569-9. doi:10.7551/mitpress/11339.001.0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02) (英語). 
  3. ^ 2017 Out-of-Cycle Review of Notorious Markets (PDF). Off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 16–17. 2017-08-16 [2020-10-1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3-04). 
  4. ^ 4.0 4.1 4.2 Duić 2019.
  5. ^ Kristin Whitehair. The Pirate Library Controversy. Public Libraries. [2021-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3). 
  6. ^ Shadow Libraries: Piracy or Necessity?. iRights Info. [2021-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02). 
  7. ^ Cornelia Sollfrank. The Surplus of Copying. Ocopy. [2021-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7). 
  8. ^ 8.0 8.1 Научное пиратство: откуда спрос и кто создает предложение? Часть 1. Эко-Вектор. 2019-04-01 [2021-03-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6). 
  9. ^ Correa, J. C.; Laverde-Rojas, H.; Marmolejo-Ramos, F.; Tejada, J.; Bahník, Š. The Sci-hub Effect: Sci-hub downloads lead to more article citations. 2020-06-29. arXiv:2006.14979可免費查閱 [cs.DL]. 
  10. ^ Shadow Libraries – The Piracy Years. [2021-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02) (美國英語). 
  11. ^ Помещики в науке. Как научные издания получили феодальные права?. Научно-просветительский журнал Скепсис. [2020-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8). 
  12. ^ Michael Eisen. Research Bought, Then Paid For. The New York Times. 2012-01-10 [2020-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6). 
  13. ^ Thomas Lin. Cracking Open the Scientific Process. New York Times. 2012-01-16 [2020-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7). 
  14. ^ Siew 2017.
  15. ^ Smith 2006.
  16. ^ Kare Murphy. Должны ли все научные работы быть в открытом доступе?. Хабр. [2020-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8). 
  17. ^ Till, B.; Rudolfson, N.; Saluja, S.; Gnanaraj, J.; Samad, L. Who is pirating medical literature? A bibliometric review of 28 million Sci-Hub downloads. The Lancet global health. 2019, 7 (1). doi:10.1016/S2214-109X(18)30388-7. 
  18. ^ 18.0 18.1 Bodó, Antal & Puha 2020.
  19. ^ Salager-Meyer 2012.
  20. ^ Stephen Buranyi. Is the staggeringly profitable business of scientific publishing bad for science?. The Guardian. 2017-06-27 [2020-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7). 
  21. ^ Gardner, McLaughlin & Asher 2017.
  22. ^ 22.0 22.1 Pirate libraries. Eurozine. 2015-08-28 [2021-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6). 
  23. ^ Lindsay McKenzie. Linking Liability. Inside Highered. 2019-08-16 [2021-03-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1). 

參考資料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