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三公
外觀
明朝三公,即明朝的太師、太傅、太保三職的合稱,正一品。負責協助皇帝處理重要國事政務,職位至重。
概述
[編輯]洪武三年,明太祖朱元璋授李善長為太師、徐達為太傅、常遇春為太保。建文年間,三公職位被撤。直到永樂二十年八月,明成祖朱棣再恢復三公職位,但無實授。宣德三年,明宣宗授英國公張輔為太師,沐晟為太傅,陳懋為太保,當時三公官職,幾乎為專授。自宣德、正統年間以後,三公成為虛銜,為勳戚文武大臣加官、贈官。然而文臣中沒有生加三公者,只有死後追贈(例:劉伯溫 追贈 太師)。嘉靖二年,明世宗加楊廷和為太傅,楊廷和辭而不受。之後文臣中全加太師、太傅、太保者,只有張居正。其中萬曆九年加太傅,十年加太師[1]。
通常都是由太保加至太傅,之後加至太師。明朝一朝中,獲得太師加官的多為武將,比如張輔、張懋、朱永、張鶴齡、徐光祚、郭勛、朱希忠等;文官除了李善長,只有張居正[2]。
參考文獻
[編輯]- ^ 《明史》(卷72):「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正一品;少師、少傅、少保為三孤,從一品掌佐天子,理陰陽,經邦弘化,其職至重。無定員,無專授。洪武三年,授李善長太師,徐達太傅。先是,常遇春已贈太保。三孤無兼領者。建文、永樂間罷公、孤官,仁宗複設。永樂二十二年八月,複置三公、三少。宣德三年,敕太師、英國公張輔,少師、吏部尚書蹇義,少傅、兵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楊士奇,少保兼太子少傅、戶部尚書夏原吉,各輟所領,侍左右,咨訪政事。公孤之官,幾於專授。逮義、原吉卒,士奇還領閣務。自此以後,公、孤但虛銜,為勳戚文武大臣加官、贈官。而文臣無生加三公者,惟贈乃得之。嘉靖二年加楊廷和太傅,辭不受。其後文臣得加三公惟張居正,萬曆九年加太傅,十年加太師。」
- ^ 《明會要》(卷29):「洪武三年,授李善長太師,徐達太傅。(先是,常遇春已贈太保。 )三孤無兼領者。(《職官志》。 ) 建文、永樂間,罷公、孤官。仁宗即位,授張輔太師,沐晟太傅,陳懋太保;蹇義進少師,楊士奇進少傅,夏原吉進少保。於是公、孤之官備。(《弇山集》。 ) 宣德三年十月乙酉,上以蹇義、夏原吉、楊士奇、楊榮四人皆春秋高,賜璽書曰:「古者,師保之職,論道經邦,不煩以政。少師義、少傅士奇、少保原吉、太子少傅榮,皆祖宗遺老,畀輔朕躬。今黃髮危齒,尚令典煩劇,兼有司之事,非所以優之也。其輟所務,朝夕在朕左右,討論治理,共寧邦家。其勛階爵祿並如故。」 (《昭代典則》。 )公孤之官,幾於專授。迨義、原吉卒。士奇還領閣務。自此以後,公孤僅虛銜,為勛戚文武大臣加官、贈官。而文臣無生加三公者,惟贈乃得之。(《職官志》。 )嘉靖二年,以楊廷和滿四考,超拜太傅。四辭而止。(《本傳》。 )張原疏:「祖宗設師、傅、保之官,而處之禁密之地。師,導之教訓;傅,傅之德義;保,保其身體;乃其職也。今楊廷和少師也,蔣冕少傅也,毛紀、費宏少保也,皆陛下師臣也。顧未得密勿論道之義,乃登言章奏之間,並置之不聽。師臣如此,臣屬何望?」(《明臣奏議》。 ) 十九年,加方士陶仲文少師,久之加少傅,仍兼少保。二十三年,加少師,仍兼傅、保。(《陶仲文傳》。文彬按:明世一人遍歷三孤者,蹇義、楊士奇、劉吉、劉健、馬文升、李東陽、楊廷和、梁儲、王瓊、楊一清、張孚敬、夏言、嚴嵩、高拱、徐階、李春芳、張居正、張四維、申時行凡十九人。若兼領三孤,則方士仲文一人。 ) 二十六年,加大同總兵官周尚文太保。(《尚文傳》。 ) 萬曆五年,遼東總兵官李成梁加太保。二十九年,復鎮遼東加至太傅。(《成梁傳》。文彬按:《明史尚文傳》云:「終明之世,總兵官加三公者,尚文一人而已。」而《成梁傳》,由太保加至太傅。實不止尚文一人。 ) 九年,張居正以十二載滿,加太傅。十年,以遼東捷,進太師。(本傳。文彬按:明加太師者,武臣如張輔、張懋、朱永、張鶴齡、徐光祚、郭勛、朱希忠,皆勛戚也。文臣則自李善長後,唯居正一人。 ) 崇禎三年,加孫承宗太傅,辭不受。四年,以考滿,加太傅,復辭不受。(本傳。弇州云:文臣無至三公,獨張居正加太傅至太師。錦衣帥無至公孤,獨陸炳加太保兼少傅。方士無至公孤,獨陶仲文加至少師兼少傅、少保。三人皆楚產,前後相去三十年。後皆被追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