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羅王朝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7年7月5日) |
朱羅王朝 சோழ பேரரசு | |||||||
---|---|---|---|---|---|---|---|
前4世紀—1279年 | |||||||
國旗 | |||||||
首都 | 初期:Poompuhar、歐賴宇爾; 中期:Pazhaiyaarai, 坦賈武爾 Gangaikonda Cholapuram | ||||||
常用語言 | 中古淡米爾語 | ||||||
宗教 | 印度教 | ||||||
政府 | 君主制 | ||||||
國王 | |||||||
• 848–871 | 韋迦亞剌雅 | ||||||
• 1246–1279 | 拉真陀羅三世 | ||||||
歷史時期 | 古典時期到中世紀 | ||||||
• 建立 | 前4世紀 | ||||||
• 中期注輦國的崛起 | 848年 | ||||||
• 終結 | 1279年 | ||||||
人口 | |||||||
• 核心地區 | 1480萬(1050年) | ||||||
• 統治區域 | 超過3500萬 | ||||||
| |||||||
今屬於 | 印度 斯里蘭卡 孟加拉 馬來西亞 印度尼西亞 新加坡 馬爾代夫 |
歷史系列條目 |
---|
印度歷史 |
朱羅王朝(淡米爾語:சோழர் குலம், 寬式IPA:/'ʧoːɻə/)),又名注輦,是10世紀至13世紀時印度半島古國,其地在今淡米爾納德邦。朱羅王朝最早起源於高韋里河流域,以歐賴宇爾(Urayur)為國都。朱羅王朝的統治者們曾經征服印度半島南部,吞併斯里蘭卡,並佔領了馬爾代夫,甚至還成功地入侵馬來群島的王國。在公元1010年至1200年期間,領土南到馬爾代夫群島,最北到安得拉邦的達戈達瓦里河沿岸。朱羅王朝在13世紀進入衰退,隨着潘地亞王朝的崛起而最終滅亡。
早期歷史
[編輯]早期朱羅的歷史來自淡米爾桑格姆文學,兩位國王喀里佧剌(Karikala)和克僧干楠(Kocengannan)較有名。
7世紀初,唐代高僧玄奘《大唐西域記》稱朱羅為珠利耶國:「周二千四五百里。國大都城周十餘里。土野空曠,藪澤荒蕪…城東南不遠,有窣堵波。無憂王之所建也。如來在昔曾於此處現大神通,說深妙法……城西不遠,有故伽藍。提婆菩薩與羅漢論議之處。」[1]
中世紀
[編輯]9世紀中葉韋迦亞剌雅王(Vijayalaya 在位848年-871年)奮起,奪取坦賈武爾(Thanjavur),設為國都,建立朱羅韋迦亞剌雅王朝。 985年羅茶羅乍(Raja Raja Chola I)登位,雄才大略,擴展朱羅疆域,南至錫蘭,北達羯陵迦(Kalinga),統一南印度。羅茶羅乍還征服溜山國。
羅茶羅乍去世後,其子拉真陀羅繼位,他雄才大略,而且善於征戰,將朱羅領土擴張到極致。他不但全取了斯里蘭卡全島,攻佔了羯陵伽、南喬薩羅地區,還揮師北上戰勝孟加拉的帕拉王朝,佔領恆河下游。他出動了眾多人力物力,用大象將恆河水運到了南印度的高韋里三角洲,裝滿一個湖,並在此地建立新都恆伽孔達-朱羅普蘭。
1017年,三佛齊王國征服爪哇後,開始借着壟斷東西海上貿易的地利,向來往商船徵收重稅,對朱羅王朝的東西方貿易帶來不小影響。拉真陀羅派遣使者向三佛齊交涉不果,又派出艦隊向三佛齊示威,但三佛齊拒不讓步。拉真陀羅一怒之下,派出艦隊跨海遠征三佛齊,成功攻佔了馬來半島,攻克了三佛齊首都巨港,佔領了蘇門答臘島和爪哇島的一部分。朱羅王朝成功滅亡了南洋歷史上的首個強權—三佛齊,隨後將勢力範圍又進一步擴張到緬甸和柬埔寨海岸。
羅闍帝羅闍、拉真陀羅二世和毗羅羅貞陀羅
[編輯]1044年,在拉真陀羅去世後,其子羅闍帝羅闍·朱羅一世繼承了王位。他是一個非常出眾的戰士,是朱羅王朝最強大最勇敢的戰士之一,而其父拉真陀羅也非常注重軍事,因此早年獲得了父親的賞識,還在1018年就被立為共治皇帝。他協助父親南征北討,經常身先士卒,如同項羽,但他處理內政的能力在兄弟當中相對較弱。因此他繼位後,就將自己的弟弟立為共治皇帝和繼承人,讓弟弟負責管理全國內政,自己則負責征戰。但在1052年征討遮婁其王朝的時候,身先士卒的羅闍帝羅闍不慎戰死沙場,其弟兼共治皇帝馬上繼位,是為拉真陀羅·朱羅二世,並馬上接過戰場指揮權,擊潰了敵人,贏得了戰爭的勝利,可見他不但善於內政治理,也是一個出色的統帥。
拉真陀羅·朱羅二世統治了不到12年,他穩定了朱羅的內政,同時他出眾的軍事才能也讓他多次擊退了強敵。但在其長子rajamahendra去世後,儘管他還有5個兒子,2個孫子,但還是決定把自己的弟弟——曾經擔任過錫蘭總督的毗羅羅貞陀羅立為繼承人。毗羅羅貞陀羅曾經擔任包括錫蘭總督在內的多個地方主官,內政治理經驗十分豐富,也是一個出色的軍事家。在他繼位後,也和自己的哥哥一樣穩定了內政,還北上出征遮婁其王朝,攻克了其首都卡里亞尼,扶持了維克拉瑪蒂亞六世為遮婁其皇帝。但他的統治只維持了不到7年的時間,就因為年邁而去世。
在毗羅羅貞陀羅去世後,朱羅王朝出現了王位繼承爭議,因為毗羅羅貞陀羅的兩個哥哥子女眾多(拉真陀羅二世有6個兒子,羅闍帝羅闍兒子數量甚至還更多),而毗羅羅貞陀羅制定的繼承人阿迭·拉金德拉被殺,引發了朱羅王朝的內亂。此時,錫蘭的僧伽羅人、南印度的潘地亞等地的復國勢力趁機作亂,西遮婁其王朝也趁機干涉。最終,來自東遮婁其王朝的羅闍羅闍·納蘭德拉贏得了勝利,平定了潘地亞的亂軍,驅逐了西遮婁其帝國,登上王位,但錫蘭的朱羅駐軍並未阻止僧伽羅人統一全島,導致朱羅王朝失去錫蘭的控制權。
晚期歷史(公元1070-1279年)
[編輯]公元1070年,毗羅·拉金德拉·朱羅(Virarajendra Chola)去世,他的女婿——西遮婁其王子維克拉瑪蒂亞六世得知消息後,在他內弟阿迭·拉金德拉·朱羅(Athirajendra Chola)的請求下,派兵經建志城進入朱羅首都,幫助阿迭·拉金德拉奪得王位。但遮婁其勢力的介入引起了不少朱羅貴族的不滿,而且阿迭·拉金德拉也並未通過戰功或者治理地方證明自己的能力,甚至羅闍帝羅闍和拉金德拉二世的兒子們也仍然在世,對王位都有想法。種種因素導致阿迭·拉金德拉剛即位不久,首都就出現內亂,阿迭·拉金德拉在內亂中被殺。最終羅闍羅闍·納蘭德拉(Rajaraja Narendra)的兒子庫羅通伽·朱羅(Kulothunga Chola)結束了亂局,登上了王位,朱羅與東遮婁其王朝合併,又稱朱羅-遮婁其王國。朱羅王朝後期開始。
此後,朱羅王朝的統治仍然穩固、領土完整,直到庫羅通伽·朱羅(Kulothunga Chola三世)之前都非常穩定。但到了1215年,在他的統治下朱羅王朝被1190年復國的潘地亞的摩羅伐摩·孫達羅(Maravarman Sundara Pandiyan II)所擊敗。隨後,朱羅王朝也失去了斯里蘭卡的控制,被復興的僧伽羅人趕走。
此後,南方的潘地亞實力逐漸增強,並最終導致朱羅王朝於公元1279年滅亡。當時的潘地亞國王是查太伐摩·孫達羅(Jatavarman Sundara)。
朱羅王朝滅亡後,中國依然稱呼印度南部為注輦,明朝史籍稱為瑣里[2]、西洋瑣里[3]。
人口
[編輯]在公元1048年左右,朱羅王朝核心地區人口達1480萬,算上哲羅、案達羅、羯陵伽等附庸國,和錫蘭、克里希納河平原、孟加拉等地,人口達三千餘萬。
軍事
[編輯]在中世紀,朱羅王朝建立了一支組織度高、紀律性好的軍隊,在日後的擴張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和同期的其他印度軍隊不同,朱羅王朝的軍隊都受過專業的訓練,士氣高,有很強的尚武傳統。
軍隊組成
[編輯]大軍團(Senais)
朱羅王朝的常備軍被組建成若干個Senais(以下稱大軍團),是朱羅軍隊當中最大的編制。每個大軍團的組成視乎其駐地和任務而定。在王朝的不同時期,大軍團的數量從1個到3個不等。
軍團(Thalam)
一個大軍團(Senai)被分為若干個軍團(Thalam),由一名將軍(Thalapathi)指揮。每個軍團在很多物資上實現自給,有自己的武器庫和相關的軍需品資源,軍團編制如下:
3個戰象團(Yanaipadai),每個團300-500頭大象
3個騎兵團(Kudhiraipadai),每個團500-1000騎
6個步兵團(Kaalaatpadai),各2000到3000名步兵
2個輔助團(Thalpadai),1000-2000步兵、500-1000騎,多用作後衛部隊,也曾作為游擊部隊使用。
2個衛生營(Marathuvarani),每個200-300名醫師,全部配馬
1-2個突擊團(Oosipadai ),人數不明
每個軍團共900-1500頭戰象、2500-5000騎兵、14000-22000步兵(不算突擊團)、400-600名醫師。
最大數目:1500頭戰象、5000騎、22000步兵、600醫師,總數約30000人(未算上突擊團)。
師(Ani)
一個軍團通常被劃分為三個師(Ani),編制如下:
1個戰象團
1個騎兵團
2個步兵團
2個輔助團
海軍
[編輯]除了不能直接參與海戰的騎兵與大象,朱羅軍隊的步兵在需要海上作戰時被大量分配給海軍擔任陸戰隊。印度本地特色的弓箭手,一直被其他文明公認為精銳力量,自然可以在戰船上提供優質火力。武士階層出生的重步兵,習慣以高質量的鐵劍為武器,並用盾牌擋住對手攻擊。至於專門被招募入伍的沿海珍珠採集者,也被要求在混戰中下水,破壞敵方的船錨等關鍵設置。他們甚至通過東來的阿拉伯人轉手,獲得了源自敘利亞地區的希臘火技術。這也讓他們在東方水域的戰鬥中,顯得無往不利。其戰船甚至配備了弩炮和投石機,用以投擲燃燒彈。
雖然船隻的技術基礎沒有非常明顯的長進,但步伐不大的升級還是讓朱羅艦隊能夠橫行一時。朱羅人在當時就已經將平底船航海發展到了極致,造出了可以搭載400名戰士的巨型戰艦,甚至還造出了逆風航行能力良好的三桅帆船。同時輔以專門用來兩翼包抄的快船和各類小艇,組成分工明確的大型艦隊。如果有貴胄隨軍督戰,也能搭乘更高規格的皇室遊艇。
與中國(宋朝)的關係
[編輯]朱羅王朝與宋朝的關係良好,曾經在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遣使朝貢。 宋元時期,注輦國和中國有交通。宋代《嶺外代答》、《諸蕃誌》各有專條。從中國前往注輦,可從泉州乘海舶,取道故臨,再轉搭小船可達注輦國;也可取道蒲甘前往。[4]
《諸蕃志》對朱羅王朝的記載
[編輯]注輦都城有七重,城高七尺,第一、二城為民居,有環城水濠隔離。第三、四城為官府,第五、六城為王府,第七重為王宮。注輦國好戰,畜養戰象六萬,每頭戰象高七八尺,象背馱小屋,戰士用弓箭遠戰,和近距離用長矛格殺,戰士英勇善戰,視死如歸,戰勝者得到獎旗表功。[4]
歷代君主
[編輯]早期朱羅 約前400年-200年
- Ellalan
- Kulakkottan
- Ilamchetchenni
- 迦厘迦羅 Karikala 約190年
- Nedunkilli
- Nalankilli
- Killivalavan
- Kopperuncholan
- Kochchenganan
- Perunarkilli
中間期 約200年-848年
中期朱羅
- 維闍耶洛耶·朱羅 Vijayalaya Chola 848–891(?)
- 阿迭多·朱羅一世 Aditya Chola I 891–907
- 婆蘭多迦·朱羅一世 Parantaka Chola I 907–950
- 健陀羅阿迭多·朱羅 Gandaraditya Chola 950–957
- 阿鄰闍耶·朱羅 Arinjaya Chola 956–957
- 孫陀羅·朱羅 Sundara Chola 957–970
- 優達摩·朱羅 Uttama Chola 970–985
- 羅闍羅闍·朱羅一世 Rajaraja Chola I 985–1014
- 羅貞陀羅·朱羅一世 Rajendra Chola I 1012–1044
- 羅闍帝羅闍·朱羅一世 Rajadhiraja Chola 1018–1054
- 羅貞陀羅·朱羅二世 Rajendra Chola II 1051–1063
- 毗羅羅貞陀羅·朱羅 Virarajendra Chola 1063–1070
- 阿提羅貞陀羅·朱羅 Athirajendra Chola 1067–1070
晚期朱羅
- 俱盧同伽·朱羅一世 Kulothunga Chola I 1070–1120
- 維羅摩·朱羅 Vikrama Chola 1118–1135
- 俱盧同伽·朱羅二世 Kulothunga Chola II 1133–1150
- 羅闍羅闍·朱羅二世 Rajaraja Chola II 1146–1173
- 羅闍帝羅闍·朱羅二世 Rajadhiraja Chola II 1166–1178
- 俱盧同伽·朱羅三世 Kulothunga Chola III 1178–1218
- 羅闍羅闍·朱羅三世 Rajaraja Chola III 1216–1256
- 羅貞陀羅·朱羅三世 Rajendra Chola III 1246–1279
參見
[編輯]資料來源
[編輯]- ^ 玄奘. 珠利耶國. 大唐西域記 10.
- ^ 《明史》卷325:瑣里,「近西洋瑣里而差小」
《殊域周咨錄》卷8:「瑣里又曰西洋瑣里……其國與伽藍洲師子國相鄰,或雲南距柯枝,西瀕海,自柯枝海行可三日至」。 - ^ 《明會要》卷79
《東西洋考》卷2
《咸賓錄》卷4
《續通典》卷149
《清一統志》卷424
《皇輿考》卷12
《外國詞》
《裔乘》卷7
《明四夷考》卷下
《象胥錄》卷5 - ^ 4.0 4.1 趙汝適. 注輦國. 諸蕃志.
注輦國,西天南印度也,東距海五里,西至西天竺千五百里,南至羅蘭二千五百里,北至頓田三千里。自古不通商,水行至泉州約四十一萬一千四百餘里。欲往其國,當自故臨易舟而行,或雲蒲甘國亦可往。其國有城七重,高七尺,南北十二里,東西七里。每城相去百步,四城用磚,二城用土,最中城以木為之,皆植花菓雜木。第一第二城皆民居,環以小濠, 第三第四城侍郞居之,第五城王之四子居之,第六城為佛寺,百僧居之,第七城卽王之所居。屋四百餘區所,統有三十一部落。其西十二,曰只都尼、施亞盧尼、羅琶離鼈琶移、布林琶布尼、古檀布林蒲登、故里、婆輪岑、本蹄揭蹄、閻黎池離、那部尼、遮古林、亞里者林;其南八,日無雅加黎麻藍、眉古黎苦低、舍里尼、密多羅摩、伽藍蒲登、蒙伽林伽藍、琶里琶離游、亞林池蒙伽藍;其北十二,曰撥羅耶、無沒離江、注林、加里蒙伽藍、漆結麻藍、握折蒙伽藍、皮林伽藍、蒲稜和藍、堡琶來、田注離、盧娑囉、迷濛伽藍。民有罪,命侍郞一員處治之,輕者縶於木格,笞五七十至一百,重者卽斬,或以象踐殺之。其宴則王與四侍郞膜拜於階,遂共作樂歌舞,不飲酒而食肉。俗衣布。亦有餅餌。掌饌執事用妓,近萬餘家,日輪三千輩祗役。其嫁娶先用金銀指環,使媒婦至女家,後三日會男家親族,約以田土、生畜、檳榔酒等,稱其有無為禮;女家復以金銀指環、越諾布及女所服錦衣遺壻。若男欲離女,則不敢取聘財,女欲卻男,則倍償之。其國賦稅繁重,客旅罕到。輿西天諸國鬭戰,官有戰象六萬,皆高七八尺,戰時象背立屋,載勇士,遠則用箭,近則用槊,戰勝者象亦賜號,以旌其功。國人尚氣輕生。或有當王前用短兵格鬭死而無悔。父子兄弟不同釜而爨,不共器而食,然甚重義。地產眞珠、象牙、珊瑚、玻璃、檳榔、豆蔲、琉璃、色絲布、吉貝布。獸有山羊、黃牛。禽有山鷄、鸚鵡。果有餘甘、藤蘿、千年棗、椰子、甘羅、崑崙梅、波羅蜜之類。花有白茉莉、散絲、虵臍、佛桑、麗秋、靑黃碧婆羅、瑤蓮、蟬紫、水蕉之類。五穀有綠黑豆、麥、稻。地宜竹。自昔未嘗朝貢。大中祥符八年,其主遣使貢眞珠等,譯者導其言曰:「願以表遠人慕化之意。」詔閤門祗侯史祐之館伴宴,錫恩例同龜茲使。適値承天節,其使獲預啓聖院祝壽。至熙寧十年,又貢方物,神宗遣內侍勞問之。其餘南尼華囉等國,不啻百餘,悉冠以西天之名。又有所謂王舍城者,俗傳自交趾之北至大理,大理西至王舍城不過四十程。按賈耽《皇華四達記》雲,自安南通天竺,是有陸可通其國。然達麽之來,浮海至番禺,豈陸程迂迴,不如海道之迅便歟!
- 《古亞洲文明百科全書》,查爾斯·F.W.海厄姆著,王毅譯,上海人民出版社,ISBN 978-7-208-07098-1
延伸閱讀
[編輯][在維基數據編輯]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車離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注輦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珠利耶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瑣里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
- 《宋史/卷489》,出自脫脫《宋史》
- 《明史卷三百二十五》,出自《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