蓽澄茄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蓽澄茄
科勒藥用植物》(1897),
Cubeba officinalis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木蘭類植物 Magnoliids
目: 胡椒目 Piperales
科: 胡椒科 Piperaceae
屬: 胡椒屬 Piper
種:
蓽澄茄 P. cubeba
二名法
Piper cubeba

蓽澄茄(學名:Piper cubeba),又名尾胡椒(英語:tailed pepper),是胡椒屬的一種植物,被栽培以獲取其果實精油。它主要生長於爪哇島蘇門答臘島地區,因此有時也被叫做爪哇胡椒。其果實在成熟之前被採集,並被仔細地加以乾燥處理。蓽澄茄的貿易由其乾燥的漿果組成,乾漿果在外觀上類似於黑胡椒,但比黑胡椒多了梗柄——即「尾胡椒」的「尾巴」。在乾燥過程中,果皮會產生褶皺,顏色也會從灰棕色變為黑色。其種子很硬,呈現白色並富含植物油。蓽澄茄的氣味被描述為一種讓人愉快的香味。其味辛辣刺鼻,有些微苦味。蓽澄茄音譯自梵語विडङ्गviḍaṅga),不過這個梵語詞原本是指味道酸甜的白花酸藤果

蓽澄茄通過印度與阿拉伯人之間的貿易傳向歐洲。古法語中的quibibes一詞來自於阿拉伯語中起源未明的kababahكبابة),英文名稱cubeb則來自古法語。[1][2]蓽澄茄首先以阿拉伯名字出現在鍊金術著作中。在約翰·帕金森的著作《Theatrum Botanicum》中,他提到葡萄牙國王在1640年前後下令禁止銷售蓽澄茄,以促進黑胡椒的貿易。在19世紀的歐洲,蓽澄茄貿易曾因其醫學用途而經歷了一段短暫的復興,但是此後它在歐洲市場幾乎消失。在西方,它仍然被用作琴酒香煙香味劑;在印度尼西亞非洲則被用作食物的佐料。

歷史[編輯]

在公元前4世紀,西奧佛雷特斯提到了「komakon」,可將其與肉桂混合後作為芳香劑的成分。公元16世紀,吉勒梅·巴德克勞狄斯·薩爾馬修斯認為komakon就是蓽澄茄,也許是因為爪哇語中的蓽澄茄與「kumukus」的發音相似。這個誤解造成了一個奇怪的事實——在西奧佛雷特斯之前,希臘人便與遠在太平洋的爪哇人有了貿易聯繫。[3]希臘人不可能從其它地方獲得蓽澄茄,因為爪哇的種植者們通過烤焦漿果使其絕育,並確保其不在其他地區種植,以維護他們的壟斷權。[2]

在中國的唐朝時期,蓽澄茄從蘇門答臘的室利佛逝傳入中國。在印度,這種香辛料被叫做「kabab chini」,意即「中國蓽澄茄」,也許是因為中國人也是貿易中的一環,但更有可能是因為它是與中國的貿易中的一項重要商品。在中國,它被叫做「vilenga」或「vidanga」,起源於梵語中的名稱。《海藥本草》的作者李珣認為它與黑胡椒生長在同樣的樹上;唐代的醫生認為蓽澄茄能化食、祛邪、黑髮、香體的作用。不過,沒有任何跡象表明蓽澄茄在中國被用作調味品。[4]

成書於9世紀的《一千零一夜》中,提到蓽澄茄可以用於治療不孕,這表明其已被阿拉伯人作為醫藥用途。蓽澄茄在10世紀前後進入了阿拉伯的菜餚中。[5]寫於13世紀晚期的《馬可波羅遊記》中,將爪哇描述蓽澄茄與其它一些高價物種的產地。14世紀,蓽澄茄被魯昂利佩的商人以以胡椒的名義從穀物海岸運入歐洲。聖方濟會的作者Francesc Eiximenis在一則14世紀的寓言故事中,描述了一名世俗的神職人員進食的習慣——在沐浴後吃掉用肉桂、蓽澄茄與蛋黃混合的古怪食物,可能是被作為春藥

在歐洲,蓽澄茄亦被認為有祛邪的作用。在17世紀後期,一名天主教教士盧多維科·瑪麗亞·Sinistrari記錄了祛邪的方法,在其中蓽澄茄是一種能擋住夢魘的薰香的成分。[6]即使在今天,他的薰香的配方還在被新異教主義的作者引用,他們也主張蓽澄茄能被用於製作香袋與符咒

在銷售的禁令解除後,蓽澄茄的烹飪用途戲劇性地在歐洲消失了,只有它的醫學用途還延續到了19世紀。在20世紀早期,蓽澄茄從印度尼西亞通過定期航班運往歐洲與美國。貿易量逐漸減少到平均每年135噸,並在1940年後實際上停止了。[7]

化學成分[編輯]

干的蓽澄茄漿果包含有由單萜(50%檜烯、α-側柏烯、蒈烯1,8-桉油酚)與倍半萜烯石竹烯古巴烯、α-和β-蓽澄茄油烯、δ-蓽澄茄烯、蓽澄茄醇、大根香葉烷)構成的精油。

蒸餾掉蓽澄茄中的水分大約可獲得15%的精油。液態的蓽澄茄油烯的分子式為C15H24。常溫下為淡綠色或藍黃色的粘稠液體,有輕淡的樟木香氣。[8] After rectification with water, or on keeping, this deposits rhombic crystals of camphor of cubebs (C15H60).

蓽澄茄素(C10H10O3)是存在於蓽澄茄中的一種晶狀物質,由葉普根尼·叔本蘭與Capitaine在1839年發現。可從蓽澄茄油烯、或蒸餾後剩餘的殘漿中分離出。

腳註[編輯]

  1. ^ Hess 1996,p.395)
  2. ^ 2.0 2.1 Katzer 1998
  3. ^ Cordier, Yule 1920) Chapter XXV.
  4. ^ Schafer 1985,p.151)
  5. ^ Hal 2002,p.32)
  6. ^ Sinistrari 2004,p.56-57). "... Incubus none the less persisted in appearing to her constantly, in the shape of an exceptionally handsome young man. At last, among other learned men, whose advice had been taken on the subject, was a very profound Theologian who, observing that the maiden was of a thoroughly phlegmatic temperament, surmised that that Incubus was an aqueous Demon (there are in fact, as is testified by Guazzo (Compendium Maleficarum, I. 19), igneous, aerial, phlegmatic, earthly, and subterranean demons who avoid the light of day), and so he prescribed a continual suffumigation in the room. A new vessel, made of earthenware and glass, was accordingly introduced, and filled with sweet calamus, cubeb seed, roots of both aristolochies, great and small cardamom, ginger, long-pepper, caryophylleae, cinnamon, cloves, mace, nutmegs, calamite storax, benzoin, aloes-wood and roots, one ounce of fragrant sandal, and three quarts of half brandy and water; the vessel was then set on hot ashes in order to force forth and upwards the fumigating vapour, and the cell was kept closed. As soon as the suffumigation was done, the Incubus came, but never dared enter the cell."
  7. ^ Weiss 2002,p.180).
  8. ^ Lawless 1995,p.201)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