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提烏德貝爾特二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新導向自提奥德贝尔特二世
提烏德貝爾特二世
Theudebert II
奧斯特拉西亞國王
提烏德貝爾特二世的金幣
奧斯特拉西亞國王
統治595年3月28日—612年
前任希爾德貝爾特二世
繼任提烏德里克二世
出生586年
逝世612年(26歲)
王朝墨洛溫王朝
父親希爾德貝爾特二世
母親法伊洛貝法語Faileube
宗教信仰天主教

提烏德貝爾特二世(Theudebert II)是墨洛溫王朝法蘭克國王奧斯特拉西亞國王(595年—612年在位)。奧斯特拉西亞及勃艮第國王希爾德貝爾特二世與妻子法伊洛貝(Faileube)的長子、勃艮第國王提烏德里克二世之兄長。

生平

[編輯]
587年的高盧地圖

提烏德貝爾特二世出生於586年。595年,父親希爾德貝爾特二世被毒殺,提烏德貝爾特二世繼承奧斯特拉西亞王國,統治蘭斯梅茨,而弟弟提烏德里克二世繼承父親從他的伯父貢特拉姆繼承的勃艮第王國。由於兩人皆年幼,由祖母布倫希爾德再度攝政[1]

596年,堂兄紐斯特里亞國王克洛泰爾二世與他的母親芙蕾德貢德英語Fredegund違反協議奪取共治的巴黎,其後身為兒子攝政的芙蕾德貢德更派遣軍隊入侵拉福,打敗提烏德貝爾特二世及提烏德里克二世的軍隊。

599年,提烏德貝爾特二世放逐祖母布倫希爾德至香檳奧布河畔阿爾西,幸好遇上一名農民將她送至提烏德里克二世的國土。提烏德里克二世歡迎她,並在其影響下與兄長展開復仇戰爭。勃艮第王國在桑斯打敗了提烏德貝爾特二世,但克洛泰爾二世乘機開始掠奪兩兄弟的土地,這又促使二人聯手對抗克洛泰爾二世。他們恢復對紐斯特里亞的戰爭,並於600年在蒙特羅附近擊敗了克洛泰爾二世。塞納河瓦茲河之間的土地被他們兩兄弟平分,提烏德里克二世接收塞納河與盧瓦爾河之間的領土,包括近布列塔尼的邊界地區。他們二人還聯手攻打加斯科涅,征服當地的居民,並將Genialis推舉為公爵[2]

可惜,兩兄弟很快又再次決裂,提烏德里克二世在埃唐普打敗提烏德貝爾特二世。604年,克洛泰爾二世與兒子墨洛維入侵勃艮第王國,提烏德里克二世於埃唐普與墨洛維及紐斯特里亞宮相蘭德里克英語Landric會戰,但是提烏德貝爾特二世不肯出兵相助。雖然提烏德里克二世戰勝,但是他的宮相貝托阿爾德英語Berthoald卻戰死。610年,提烏德貝爾特二世入侵勃艮第王國,佔領了亞爾薩斯圖爾高及香檳等地。這時,提烏德里克二世立定決心攻打提烏德貝爾特二世,他先於611年在圖勒擊潰奧斯特拉西亞軍隊,其後於612年在曲爾皮希再次獲勝,提烏德貝爾特二世被俘,囚於修道院。據說,美茵茨主教盧德加斯特英語Ludegast曾為提烏德貝爾特二世請求免死[3][4][5],可是布倫希爾德仍將提烏德貝爾特二世及其子墨洛維殺死。

提烏德貝爾特二世有一位女兒奧斯特拉西亞的埃瑪英語Emma of Austrasia,根據聖奧古斯丁修道院編年史記載,安瑪於601年在教宗額我略一世的書面請求下嫁給肯特國王埃德巴爾德英語Eadbald of Kent[6]

參考文獻

[編輯]
  1. ^ Thatcher, Oliver Joseph and Schevill, Ferdinand. Europe in the Middle Age, C. Scribner's Sons, 1896. [2017-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09). 
  2. ^ Grégoire de Tours, Historia Francorum, VII,
  3. ^ Wolfgang Haubrichs: Die Anfänge: Versuche volkssprachlicher Schriftlichkeit im frühen Mittelalter (ca. 700-1050/60). (Geschichte der deutschen Literatur von den Anfängen bis zum Beginn der Neuzeit. Bd.1, Teil1) Stuttgart 1995 S. 75
  4. ^ Laury Sarti, Perceiving War and the Military in Early Christian Gaul (ca. 400–700 A.D.), Brill Publishers, Leiden, 2013, ISBN 9789004258051, p. 89
  5. ^ Jeffrey Burton Russell, Medieval Civilization Wipf and Stock Publishers, 2005, p.145
  6. ^ M. O. H. Carter, The Age of Sutton Hoo: The Seventh Century in North-Western Europe, p.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