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尚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度尚(117年—166年),博平東漢末期政治人物,兗州山陽郡湖陸(今在山東微山縣張樓鄉程子廟村東昭陽湖中)人。與張邈王考劉儒胡毋班秦周蕃向王章,八人合稱「八廚[1]元嘉元年(151年)任上虞長(今浙江餘姚縣西)時,為孝女曹娥立曹娥碑,碑文有「上虞縣令度尚字博平、弟子邯鄲淳字子禮撰」題名,蔡邕在碑陰題:「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的謎語,意為「絕妙好辭」[2]

生平[編輯]

度尚少年喪父,事母至孝,精通《京氏易》、《古文尚書》。因家中貧困,名聲不顯,鄉里沒有推舉他做官。無奈之下,只好為同郡的宦官侯覽管理田地,才得以獲得郡上計的小職,此後被拜為郎中,除為上虞長。任內為政嚴峻,善於發掘剷除治下的奸猾非法,被部下稱為神明;期間錄用了縣人朱儁[3]。遷任文安令(今河北文安縣東北),縣內爆發瘟疫,導致糧食漲價百姓發生饑荒,他開倉賑濟,營救病者,百姓得以安度危機。冀州刺史朱穆巡察文安時,對他的才能感到很奇異。

延熹五年(162年),長沙郡、零陵郡賊人聚集七八千人,自稱「將軍」,攻入桂陽、蒼梧、南海、交趾等地,交趾刺史和蒼梧太守望風逃奔,朝廷派御史中丞盛修募兵討伐,不能克敵,而且募兵中的六百多豫章郡艾縣人,因得不到兵餉賞賜,發生兵變,焚燒了長沙郡縣,攻佔益陽(今湖南益陽縣東),殺死縣令。朝廷再次派遣謁者馬睦,監督荊州刺史劉度征討,官軍再度失利,馬睦、劉度兵敗逃回。漢桓帝下詔讓公卿推舉官員以代替劉度,尚書朱穆推舉了右校令度尚。

度尚擔任荊州刺史後,與部下同甘共苦,廣募南方的蠻夷兵,講明當兵的糧餉和戰功的賞賜,然後進擊叛軍,大破之,降者數萬人。桂陽宿賊渠帥卜陽、潘鴻等畏懼度尚威烈,逃入山谷。度尚窮追數百里,一直打到南海縣,破其三屯,多獲珍寶。度尚欲繼續剿滅卜陽、潘鴻等人,但士兵在戰爭中得到的繳獲很多,已經沒有興趣繼續戰鬥。度尚思量暫緩之則士兵不戰,逼之士兵又必定逃亡,於是宣稱卜陽、潘鴻等人作賊十年,習於攻守,今官軍勢弱,須等待諸郡所發的援軍一起到達後,你們再併力攻打。允許軍中官兵出去射鳥打獵。兵士喜悅,紛紛外出。度尚秘密派親密手下焚燒軍營,將士兵們繳獲的財物全部燒毀,打獵回來的兵士們不禁淚留滿面。度尚一個個安慰,假裝很是內疚,自責不已。又激勵士兵說:「卜陽等人的財寶足夠你們幾代富裕,諸卿再接再勵,燒掉的只是少少,何足介意!」士兵們被他激起戰意,度尚馬上下令整軍備戰,次日一大早直接奔赴賊營,乘着士氣旺盛,卜陽、潘鴻等人又沒有防備,遂大破平之。

度尚擔任荊州刺史三年,將境內叛亂全部平定,延熹七年(164年),被封為右鄉侯,轉任遼東太守。

度尚走後,荊州兵朱蓋等人,不滿朝廷兵役時間太久,又不發糧餉,再次發動兵亂,與桂陽賊胡蘭等三千餘人復攻桂陽,焚燒郡縣,桂陽太守任胤棄城而走,亂軍發展到數萬人,轉攻零陵郡,太守陳球固守抵抗。漢朝廷再次拜度尚為中郎將,率幽州冀州黎陽烏桓步騎二萬六千人前往救援陳球,長沙太守抗徐等發諸郡兵,共同討擊,大破之,斬胡蘭等首級三千五百顆,余賊退走蒼梧。桓帝詔賜度尚錢百萬,再次任命他為荊州刺史。

度尚見胡蘭餘黨南走蒼梧,害怕他們又返回作亂,破壞自己平定荊州的功勞,於是上書宣稱他們是蒼梧郡的賊人,入侵荊州境內。將責任推給交趾刺史張磐,漢朝廷於是將張磐征下廷尉審理,剛好大赦可以出獄。張磐受此冤枉,不肯出獄,堅持要和度尚對質理論,度尚理屈辭窮,最後認罪,以先前的功勳抵罪。延熹九年(166年)去世,年五十。

趙明誠《金石錄》有《漢故荊州刺史度侯之碑》收錄,碑雲度氏其先出自顓頊,與楚國同姓,熊〇之後。按《元和姓纂》度姓,但云古掌度之官,因以命氏。不言其與楚同姓。趙明誠認為度尚蓋未嘗為桂陽太守,而曰卒於遼東者,皆史之誤也。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閱讀此作者作品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後漢書·卷38》,出自范曄後漢書

參考[編輯]

東漢八廚 張邈 · 度尚 · 王考 · 劉儒 · 秦周 · 蕃向 · 王章 · 胡毋班

註釋[編輯]

  1. ^ 陳壽三國志·呂布張邈臧洪傳》
  2. ^ 《後漢書·列女傳》
  3. ^ 《後漢書·朱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