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奪罪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飛車搶劫示意圖

搶奪罪是一項刑事罪名,指乘人不備公然奪取他人財物,屬於財產犯罪的一種,其嚴重程度介於「竊盜罪」與「搶劫罪」之間。

中華民國[編輯]

中華民國刑法》第325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搶奪他人之動產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實務上認為,搶奪罪需乘人不及抗拒而為之,但未必達到不能抗拒的程度;若行為已明顯違反被害人意願而以強暴脅迫等手段實施者,則將落入強盜罪的範圍,不再以搶奪論處[1]

中華人民共和國[編輯]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搶奪的定義為: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乘人不備,公然奪取他人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與搶劫罪不同之處就在於:本罪只侵犯公私財物的所有權,而不危害人身安全,屬單一客體行為。而搶劫罪則是帶有暴力脅迫的手段去劫取財物。

搶奪罪的懲罰為:

  1. 犯本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2. 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3. 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4. 攜帶兇器搶奪的,依照本法第263條關於搶劫罪的規定定罪處罰。

參見[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最高法院 110 年度台上字第 5301 號刑事判決:「搶奪與強盜雖同具不法得財之意思,然搶奪僅係乘人不備公然掠取,若施用強暴、脅迫或他法使被害人身體上或精神上處於不能抗拒之狀態,而取其財物或令其交付者,則為強盜;且亦非以行為時間之長短或行為人之主觀犯意作為唯一之判斷標準。是縱行為人之行為時間短暫,或本係基於搶奪犯意為之,惟若其行為已使被害人達於不能抗拒之程度 ,自應成立強盜犯行,或認已提昇為強盜犯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