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馬克思主義理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卡爾·馬克思對政治經濟學的批判和隨後的馬克思分析中,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是指資本主義社會內部的生產和分配組織體系。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展之前,以各種形式(租賃、銀行、商貿、生產以營利等)進行私人資本積累。以生產資料的工資勞動和私人所有制為基礎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工業技術,從工業革命開始在西歐迅速發展,後來擴展到世界大部分地區。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特點是生產資料私有制,以資本積累、工資勞動為目的,由資產階級提取剩餘價值,在商品經濟方面,以市場為本。

概要[編輯]

生產方式」(德語:Produktionsweise)只是指「獨特的生產方式」,可以從社會組織方式和使用何種技術和工具來定義。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

  • 生產投入和產出主要是在市場上購買的私有、有價的商品和服務。
  • 生產是為了在市場上進行交換和流通,目的是從中獲得淨利潤。
  • 生產資料的擁有者(資本家)是占統治地位的階級(資產階級),他們從工人生產的剩餘產品中獲取收入,由資本家自由佔有。
  • 資本主義的一個顯著特徵是很大一部分人口對工資勞動的依賴:具體來說,工人階級(無產階級)沒有資本,必須靠出售勞動權來換取工資。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可能存在於政治制度不同的社會(如自由民主、社會民主、法西斯主義、共產主義國家和沙皇主義)中,以及部落主義種姓制度、以農業為基礎的農民社會、城市工業社會和後工業主義等不同的社會結構中。雖然資本主義在歷史前幾個階段以商業活動、銀行、出租土地和小規模製造業的形式存在,但它通常是一種相對較小的活動,是社會組織和生產的主要形式,而現行的財產制度使商業保持在明確的限度內。

區分特徵[編輯]

資本主義社會的縮影是所謂的商品生產程序,M-C-M',並為此目的租用資金,市場參與者的數量決定貨幣價格M,投入勞動力和商品和M'生產市場商品C的打壓價格。它集中在流程 M → M',"賺錢"和價值交換發生在這一點上。併購是資本主義制度的條件,是下一輪積累或生產的必要條件。因此,資本主義是由自由市場調解的個人積累貨幣收益的願望所推動的"生產換匯"。市場本身是由消費者和整個社會以資產階級國家的形式的需求和需求所驅動的。這些願望和需要(在馬克思、恩格斯等人設想的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社會)是驅動力,它將是"生產使用"。當代主流(資產階級)經濟學,特別是與右翼相關的經濟學,認為"看不見的手"通過市場自由,能夠將社會生產與這些需求和欲望相匹配。

"資本主義"作為這種賺錢活動,自文明開始以來就以商人和放款人的形式存在,他們充當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從事簡單商品生產的中間人(因此指的是"商人資本主義")。"資本主義生產模式"的具體之處在於,大多數生產投入和產出都是通過市場(即商品)提供的,基本上所有生產都處於這種模式。例如,在繁榮的封建主義中,包括勞動在內的大部分或全部生產要素完全歸封建統治階級所有,產品也可以在沒有任何形式的市場的情況下消費,它是用於封建社會單位和有限貿易的生產。

這具有重要的後果,即整個生產過程的組織被重塑和重組,以符合受資本主義約束的經濟理性,這種合理性表現在投入和產出之間的價格關係(工資、非勞動要素成本、銷售、利潤),而不是整個社會面臨的更大的理性環境。即為了符合"商業邏輯",整個過程被組織起來並進行了重塑。另一種說法是,資本積累定義了資本主義生產中的經濟理性。在資本主義的繁榮時期,這些不是出於交叉目的運作,因此資本主義是一種進步的力量(例如反對封建主義)。在最後階段,資本主義作為一種生產方式,在行星的基礎上實現了完全的統治,除了它本身,沒有什麼可克服的,最終(對於它來說,資本主義,被視為一個霸權主義進程,而不是歷史發展本身)否定了正統馬克思主義所否定的否定。

在此背景下,馬克思指從資本權力下的生產"正式次級"向資本權力下生產的"真正次級"過渡。在他所謂的"具體資本主義生產模式"中,與之共事的技術以及勞動的社會組織都以商業(利潤和市場為導向)的方式被徹底改造和重塑,"舊的生產方式"(例如手工業)被當時的新工業主義完全取代了。一些歷史學家,如傑魯斯·巴納吉和尼古拉斯·弗魯薩利斯認為,資本主義生產關係早於資本主義生產模式。

基本區別摘要[編輯]

總的說來,資本主義作為一種經濟制度和生產方式可以概括為:

  • 資本積累:以營利為目的的生產,將生產全部或大部分作為隱性目的,限制或消除以前在普通社會或私人家庭基礎上進行的生產。
  • 商品生產:生產以市場換貨:最大化交換價值而不是使用價值。
  • 生產資料的私人所有權:一類資本所有者對生產資料的所有權,無論是單獨、集體(見公司)還是通過一個為資本主義階級利益服務的國家(見國家資本主義)。
  • 工資勞動的至高無上性:工資勞動的近乎普遍性,無論是否所謂的,為群眾強迫勞動超過他們維持自己所需要的,以及社會各階層資產階級價值觀的完全飽和,從上述基礎重塑和重組。

淵源[編輯]

馬克思認為,資本以商人、租賃和借貸活動的形式在小規模上存在了幾個世紀,有時還成為小規模的工業,有一些工資勞動(馬克思也很清楚,在資本主義工業出現之前,工資勞動在規模上存在了幾個世紀)。簡單的商品交換和由此產生的簡單商品生產,構成了貿易資本增長的初始基礎,有着悠久的歷史。馬克思的"資本主義時代"可追溯到16世紀,即從商人資本主義和相對較小的城市作坊開始.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要成為主導整個社會生產過程的獨特生產方式,必須結合許多不同的社會、經濟、文化、技術和法律政治條件。

在人類歷史上的大部分時間裏,這些歷史並沒有走到一起。資本存在,商業貿易存在,但它並沒有導致工業化和大規模的資本主義工業。這就需要一系列新的條件,即大規模生產的具體技術、獨立自主和私人擁有和生產資料貿易的能力、被迫以出售勞動權力為生的一類工人、促進商業的法律框架、使貨物大規模流通成為可能的有形基礎設施、私人積累的安全等等。在許多第三世界國家,即使今天仍有大量資本和勞動力,許多這些條件仍然存在——資本主義市場發展的障礙與其說是技術問題,也不是社會、文化和政治問題。

如果一個社會、一個地區或民族是"資本主義",如果收入分配的主要收入來源和產品是資本主義活動,這還不一定意味着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那個社會中佔主導地位。

定義結構標準[編輯]

馬克思從未將資本主義的生產模式作為簡短的總結,儘管他有時在手稿中嘗試。

從某種意義上說,馬克思的三卷本作品《資本論》(1867-1894年)而聞名,作為一個整體,提供了他對資本主義生產模式的"定義"。然而,可以概括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特徵如下:

  • 生產資料(或資本貨物)和消費手段(或消費品)主要生產供市場銷售:產量的產生是為了在公開市場銷售:只有通過出售產出,資本所有者才能要求部分剩餘勞動力,實現利潤。同樣,生產投入也作為商品通過市場供應。投入和產出的價格主要受市場供求規律(最終受價值規律)的制約。簡言之,資本家必須用金錢來刺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才能製造商品。然後,這些商品被出售給市場以牟利。利潤再次成為資本家再投資以製造更多商品並最終獲得更多資本的更大資本的一部分。
  • 生產資料("私營企業")作為有效的私人控制和/或法律強制所有權,其後果是,投資和管理決定是由資本私人所有者自主決定的,而且由於商業保密和競爭的限制,沒有按照集體、有意識的規劃協調其活動。企業能夠在市場所體現的供求力量的框架內製定自己的產出價格,生產技術的發展以盈利標準為指導。
  • 其推論是直接生產者的工資勞動("就業"),他們被迫出售其勞動權力,因為他們無法獲得替代的維持生計手段(除了自營職業者或勞動僱主,如果他們能獲得足夠的資金),並且只能通過市場交易獲得消費手段。這些工薪階層大多是雙重意義上的"自由":他們從生產性資產的所有權中"解放"出來,他們可以自由選擇僱主。
  • 社會生產是在私人資本所有者和管理者分散決策過程激增的基礎上進行的,其媒介是資產所有權、政治或經濟影響、成本、銷售、價格和利潤的競爭。資本所有者之間為利潤、資產和市場而發生競爭:資本所有者和工人之間就工資和條件問題;以及工人之間在就業機會和公民權利問題上的關係。
  • 資本主義生產在競爭壓力下的總體目標是(a) 通過削減生產成本、增加銷售和壟斷市場和供應,儘可能最大化淨利潤(或實現淨超級利潤):(b) 資本積累,以獲得生產性和非生產性資產:(c)將商品和服務的供應及其消費私有化。勞動力剩餘產品的較大部分通常必須再投資於生產,因為產出增長和資本積累相互依賴。
  • 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先前特徵中,出現了這種生產社會的基本階級結構:工業和土地上私人資本資產的所有者和管理者階層、工資和薪金收入者階層、由失業者組成的永久後備勞動力大軍以及各種中間階層,如自營職業者(小企業和農民)和"新中產階級"(受過高等教育或技能高薪的專業人員)。
  • 資本主義國家的財政嚴重依賴向人民徵稅和信貸,即資本主義國家通常缺乏任何自主的經濟基礎(如國有工業或土地所有權),以保證足夠的收入來維持國家活動。資本主義國家為商業、民間社會和政治界定了法律框架,其中規定了公共和私人的權利和義務以及合法的財產關係。
  • 資本主義發展以社會不協調和計劃外的方式以私人主動方式發生,其特點是周期性地出現生產過剩(或產能過剩)危機。這意味着,產出的關鍵部分根本無法出售,或者不能以實現先前裁定的利潤率的價格出售。生產過剩的另一面是生產資本的過度積累:投入生產的資金比獲得正常利潤的資金多。其後果是衰退(經濟增長率下降)或嚴重情況下是蕭條(實際負增長,即產出絕對下降)。由此推論,大規模失業時有發生。在1820年以來的資本主義發展史上,至今已發生了20多次這樣的危機,目前,裝機容量利用不足是資本主義生產的一個永久特徵(目前平均產能利用率通常在60%至85%之間)。

在審查特定地區和時代的資本主義生產模式的具體表現時,可以發現這些主要定義標準的例外情況,但例外證明規則的意義在於,隨着時間的推移,特殊情況往往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