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孔雀级巡逻舰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孔雀级
Peacock class
爱尔兰海军的西亚拉号(LÉ Ciara P42)巡逻舰,原为皇家海军香港中队的史华罗号(HMS Swallow P242)
概观
舰种巡逻舰
拥有国 英国(已除役)
 爱尔兰(已除役)
 菲律宾
制造厂海尔罗素造船厂英语Hall, Russell & Company
计划数5
完成数5
技术数据
满载排水量712吨
全长62.6米(205英尺5英寸)
全宽10米(32英尺10英寸)
吃水2.72米(8英尺11英寸)
燃料柴油
动力两台皮尔斯蒂克英语SEMT Pielstick 18 PA6 V 280柴油机
功率双轴,轴马力14,188 bhp(10,580 kW)
一具肖特尔英语Schottel (company) S103 LSVEST伸缩式辅助推进器,轴马力181 bhp(135 kW)
最高速度25节
续航距离2,500海里(航速17节)
乘员44人
火控装置1 × GSA7 海射手 Mk 1 光电火控仪(于1987年加装GEC V3800热成像仪
侦搜系统Type 1006 平面搜索雷达
武器装备1 × 奥托梅莱拉76毫米口径速射炮
4 × L7通用机枪(7.62毫米口径)
电子设备MS45 Mk 2 回声探测仪
苏格兰阿伯丁海尔罗素造船厂英语Hall, Russell & Company刚完工的薜达灵号(HMS Starling P241)
一艘孔雀级巡逻舰停泊于香港岛金钟添马舰海军基地的港池内(图下方体积较大的一艘船舰),在港池侧边的繁忙马路是夏悫道(摄于1987年)
爱尔兰海军的奥拉号(LÉ Orla P41)原本是皇家海军的斯威夫特号(HMS Swift P243)
爱尔兰海军西亚拉号(LÉ Ciara P42)巡逻舰的右侧
菲律宾海军的埃米利奥·哈辛托号(BRP Emilio Jacinto PS-35)原是皇家海军的孔雀号(HMS Peacock P239)
菲律宾海军的阿波里纳里奥·马比尼号(BRP Apolinario Mabini PS-36)曾是皇家海军的蒲乐福号(HMS Plover P240)
皇家海军的薜达灵号(HMS Starling P241)移交菲律宾海军后改名为阿特米奥·理查特号(BRP Artemio Ricarte PS-37)

孔雀级巡逻舰(英语:Peacock-class corvette)是英国皇家海军第六巡逻艇中队于1984年起装备的巡逻舰,是一款专门为驻港英军在香港水域执行巡逻、临检和搜救任务而建造的舰艇,全数共有五艘,均以鸟类命名[1]。由于驻港英军的规模在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后逐渐缩减,因此其中两艘于1988年除役并转售爱尔兰[2],其余三艘一直留守到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3],及后转售菲律宾[4]

发展沿革

[编辑]

筹建背景

[编辑]

皇家海军第六巡逻艇中队(6th Patrol Craft Squadron),又称香港中队(Hong Kong Squadron),自1969年起常驻于香港,成为驻港英军的海上作战单位[5],于1971年至1972年间先后获调配五艘由顿级(Ton-class)扫雷舰英语Ton-class minesweeper改装的巡逻舰[6],分别是彼治咸顿号(Beachampton P1007)[7]、明顿号(Monkton P1055)[8]、惠斯伯顿号(Wasperton P1089)[9]、伟梅顿号(Wolverton P1093)及约灵顿号(Yarnton P1096)[10]。这批巡逻舰于1950年代完工时原本是木造的扫雷舰,于1971年派驻香港时因为主要用途由扫雷转变为巡逻[11],因此将烟囱后方的单管欧瑞康20毫米口径机炮拆去,改为多加一门博福斯40毫米口径机炮加强火力;舰尾的扫雷具也被拆除,改为放置两艘可用于搜救和登船执法的小艇;而操作这批舰艇的作战单位亦因为任务性质的转变,在1972年将第六反水雷作战中队(6th Mine Countermeasure Squadron)的名称更改为第六巡逻艇中队[12]

香港政府在1975年与英国政府讨论防务预算协议时,英国国防部已经提到驻港皇家海军的五艘顿级巡逻舰将于十年后达到原始设计的使用年限,有需要就替换这五艘旧舰的安排进行商议。由于香港在新订立的防务协议将会为驻港英军承担四分之三的运作经费,因此驻港英军的五艘巡逻舰如需更换,皇家海军又没有适合的舰艇可调派给驻港英军使用时,便需要为驻港英军建造新舰艇,而驻港英军的新造舰艇亦将会参照新防务协议的经费摊分比例,由香港分担四分之三的建造费[13]。香港政府与驻港英军商讨后,于1977年正式向英国国防部提出为驻港英军更换五艘巡逻舰的需求,英国国防部于是就适合驻港英军使用的舰艇展开研究,首先探讨驻港英军将会面对的威胁和香港的操作环境需求,并查找是否有适合的现役舰艇可调派到香港使用,如须要新造便要因应预定的需求订立设计目标,并制定新舰的规格,然后将设计规格、舰上装备、预期所需的金额和预定交舰时间等资料制作成为报告,再转交香港政府审阅,待香港政府确认后便会就新舰的建造进行招标[14]

需求评估

[编辑]

英国国防部在探讨驻港英军的舰艇需求时,皇家海军的幕僚认为驻港皇家海军的主要作用是维持香港的基本防务需要,协助政府部门执行任务,以及支援海上救援工作;若然中国派兵越境对香港发动大规模攻击,由于解放军在水面舰艇和潜艇的数量都有明显优势,驻港皇家海军绝不可能单独应付;不过国防部的幕僚亦认为香港政府成功平息中国政府在背后支持的六七暴动,充分展现出英国维持在香港统治的决心[15];中国与苏联关系恶化并爆发边境冲突后,中国面对苏联军事威胁下正要与美国建交及寻求多数西方国家的承认;加上美国军舰经常到香港访问和补给,因此预期香港受到中国军队发动大规模攻击的风险并不大,所以无须将驻港皇家海军的舰艇需求预设为要与中国海军全面战争的规格,但同时提到驻港皇家海军是有很大机会需要应对海上边界事故[16],包括偷渡、走私和渔业纠纷,而风险最高的是与中国边防、公安、武警及解放军等前线执法单位发生武装冲突[17],因此驻港皇家海军的舰艇须具备应付有限规模海上冲突的能力。皇家海军在评估时曾列出多个潜在的交战对手,并附上性能和武装的资料,包括55甲型炮艇62型护卫艇037型反潜护卫艇等等,都是解放军海军沿岸作战单位大量装备的舰艇,这些舰艇的最高航速可达30节,其中排水量达135吨的62型护卫艇的主要武器是双联装37毫米口径机炮,而排水量达450吨的037型反潜护卫艇更配备有双联装57毫米口径舰炮。虽然这些解放军小型舰艇的吨位不大,但航速快而且火力密集,驻港皇家海军使用由木造扫雷舰改装的顿级巡逻舰早已不是对手,因此皇家海军认为防守香港的新巡逻舰不但航速最少要有25节,亦须要有足够火力与潜在对手抗衡。基于大多数海上武装冲突都在近距离内发生,长距离攻击的反舰导弹并不适用,新舰需要的是反应迅速及可精准打击小型舰艇的舰炮,并能在5,000米内击沉或重创解放军的小型舰艇[14]

由于在美苏冷战时期,皇家海军在北约的主要角色是在北冰洋、北大西洋及北海搜索和追踪苏联核动力潜艇[18],所以舰队主要由排水量数千吨的驱逐舰和护卫舰组成,至于当时在英国沿岸及外海执行巡逻和执法任务的巡逻舰部队,其组成与驻港皇家海军相似,同样是以正等待替换的顿级扫雷舰占多数,英国在1970年代先后建造了排水量千余吨的岛级巡逻舰英语Island-class patrol vessel及排水量200吨的鸟级巡逻艇英语Bird-class patrol vessel更换部分已老旧的顿级。包括英国在内的西欧国家在冷战开始后出于共同对抗苏联的需要,逐渐建立起安全合作和对话的机制,英国因此预期与其他西欧国家在海上爆发武装冲突的机会很低,驻防英国本土的巡逻舰部队,其主要角色亦被定为在外海保护英国的渔业和海上油气设施,舰上装备足以对商船和渔船执法即可,所以排水量过千吨的岛级巡逻舰和接续建造的城堡级巡逻舰英语Castle-class patrol vessel,都仅配备一门40毫米口径机炮,两者均采用远洋拖网渔船的船身设计,最高航速不超过20节,其火力和航速都低于派驻香港的需求,况且皇家海军即使有新服役的巡逻舰也要优先用于汰换本土舰队的老旧舰艇,英国国防部便告知香港政府当前皇家海军没有现役或建造中的舰艇可调派到香港,供驻港巡逻艇中队替换五艘旧舰,香港政府因此决定为驻港英军购买全新建造的舰艇,并与英国国防部商讨购买新舰的事宜[19]

制定规格

[编辑]

英国国防部规划适合在香港驻守的巡逻舰时,不但认为须具备应对海上武装冲突的能力,也提出新舰将要承担多项工作,包括可在香港离岸400海里执行搜救任务;为外国访港军舰领航,并为抵港的核动力军舰护航;到南中国海保护英国商船;亦须具备远航能力,令驻港皇家海军可进行远航训练之余,亦可到友好国家访问及参与联合军演,从而提升皇家海军的国际形象。为了满足执行各项任务的需求,英国国防部对新舰的舰体设计、救援设施、通讯系统、侦搜设备和武器系统等,都进行了深入的评估[20]。在各方面的要求之中,通讯系统是最简单和直接的,只需安装皇家海军同类型舰艇现用的通讯设备,并配合与香港各执法单位通讯需求而作出调校。救援设施要求可应付大型海难的搜救,要有足够空间收容获救者,并可配合海底打捞作业,所以舰上须有起重机和支援潜水员工作的设备。至于舰体设计、侦搜设备和武器系统的选择,因为对新舰的效能和应用有长远的影响,也关乎到采购预算和运作成本,香港又将会为新舰付出大部分开支,因此英国国防部在制定规格时亦要考虑香港政府的意见。虽然侦搜设备和武器系统直接影响到新舰的造价和维护经费,但选择侦搜设备和武器系统涉及军事上的专业判断,香港政府在这方面较缺乏实际经验,所以同意将侦搜设备和武器系统交由英国国防部全权决定,香港政府亦表示会尊重英国国防部的专业意见[21]

甄选武器装备

[编辑]

新巡逻舰的侦搜设备基本上是采用同期英国类似舰艇的雷达,但因为香港的海岸线复杂,而且新舰很大机会要在沿岸执行任务,考虑到雷达在沿岸应用时较易受到杂波干扰,所以新舰除了配备传统的搜索雷达外,也要安装GSA7海射手式光电火控仪,并利用这款火控仪进行目标追踪和控制舰炮瞄准目标。皇家海军要求新巡逻舰须配备可在海上冲突中瘫痪解放军小型舰艇的武器系统,虽然新舰并非用于投入大型海战而不用配备反舰导弹,但面对装有37毫米口径机炮或57毫米口径舰炮的解放军小型高速舰艇,英军当时常用于扫雷舰和巡逻舰的40毫米60倍径机炮,只是一款二次大战时期的高射炮,依赖目视瞄准和人手操炮,不但反应速度慢,射击精确度容易受舰身摇晃影响,对操作人员也缺乏保护,所以早已不敷使用。因此英军要求新舰须配备一款高性能的舰炮,不但反应速度和射击速度都要够快,弹药威力也要够强大,可贯穿15毫米钢板,只要进行一次射击即可重创小型舰艇,而且对小型高速目标要有高命中率,可于距离五公里处精确击中如快艇、炮艇、渔船和高速护卫舰等目标[22]

因为被认为是潜在对手的解放军高速护卫舰装备有57毫米口径舰炮,所以皇家海军选择适合的舰炮口径时,也由57毫米起跳。由于现代化的舰炮都是设计复杂而且价格昂贵,在选择舰炮时也要顾及新舰的吨位限制,最后进入决选的共有三款舰炮,分别是瑞典博福斯57毫米口径速射炮英语Bofors 57 mm L/70 naval artillery gun、意大利奥托梅莱拉76毫米口径速射炮,以及由英国皇家兵工厂L7型105毫米口径线膛炮改装出来的舰炮。其中以L7型105毫米口径线膛炮较为特别,此炮原是英国皇家兵工厂在1950年代为陆军坦克而开发,最早应用于百夫长坦克,并且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被大部分西方国家设计的坦克采用,英国当时有意将这款火炮发展为供中小型舰艇使用的舰炮。因为弹药直径较大,弹头威力将会是三款舰炮中最强,由于此系列火炮已被多个国家的主力坦克选用多年,所以弹种齐全,而当时计划为此炮开发的舰炮炮塔将具有切换弹药的功能,不过利用此炮发展成舰炮仍在计划阶段,而且舰炮的设计较地面车辆使用的火炮更为复杂,相信很难赶及香港新巡逻舰的建造进度,即使此炮一旦完成研发将有望成为三种候选舰炮中的唯一英国货,但因为仍未有成品推出,不利于整个新巡逻舰计划的时程和价格控制[21]

由瑞典博福斯设计的57毫米口径速射炮英语Bofors 57 mm L/70 naval artillery gun是一款很适合安装在小型舰艇的舰炮,除了大量装备于瑞典皇家海军的主要作战舰艇外,亦被多个国家海军的导弹快艇选用,而价格较意大利奥托梅莱拉76毫米口径速射炮便宜。此炮采用无人炮塔设计,兼具防空炮的功能,因为口径较小,单发弹头威力也因此受到限制,但射速可达每分钟200发,籍以增加多次击中目标的机会并弥补单发弹头威力的不足。意大利奥托梅莱拉开发的76毫米口径速射炮,于1960年代中期面世后便广受西方国家所采用,由于在设计时已考虑到小型舰艇对安装舰炮的需求和限制,因此全炮不连弹药的总重只有7.5吨,可安装在排水量小至三百吨的巡逻艇或导弹快艇。此炮可遥控操作,其特点是在当时已面世的同类型舰炮中拥有较高的射速,最高射速可达每分钟85发[23],其射击俯仰角由-15度至+85度,可作为防空炮使用。虽然该款舰炮在国际军火市场颇受欢迎,但皇家海军对其评价并不高,认为射击精确度不足,而且价格昂贵[21]。不过到1980年3月,英国国防部对外发布的资料显示已决定在新舰采用奥托梅莱拉76毫米口径速射炮,此举在英国国会旋即引起关注,有国会议员质疑国防部为何不用英国货而去买意大利产品,国防部则认为在选择舰炮时并非没有充分考虑英国货。虽然当初有意使用皇家兵工厂L7线膛炮发展为新型舰炮,但这款105毫米口径的新舰炮并未有制造出样品可供测试;Mk8型114毫米口径舰炮英语4.5-inch Mark 8 naval gun对排水量不足一千吨的舰艇而言又过于庞大;之前一直使用的40毫米口径机炮本来就不符合需求。国防部指意大利奥托梅莱拉76毫米口径速射炮是目前正在生产的舰炮中,而又适合安装在新巡逻舰的最佳选择;其可靠性高,并可配合英国制的GSA7海射手式光电火控仪使用,而且此炮已获北约国家广泛采用。这个选择也使计划中的香港新巡逻舰于完工后,成为皇家海军唯一采用奥托梅莱拉76毫米口径速射炮的作战舰艇[24]

评估舰体款式

[编辑]

在舰体设计方面,除了要求最高航速不少于25节,在经济航速下航程要有2,500海里,也要适应台风的海象,并具备抗损能力,而且必须可在香港现有的船坞设施进行整修,以便在香港长期驻防。因为在1970年代中期,水翼船气垫船成为欧美先进国家海军最时髦的小型舰艇设计,所以在早期的舰体设计构型评选之中,这两款可轻易加速到40节以上的新颖设计亦在考虑之列。水翼船可持续高速航行,如配合电脑控制的水翼,在风浪下高速航行时都可维持稳定性,缺点是构造复杂,造价和维护费用都很高昂,当时皇家海军也购买了由波音929修改而成的迅速号(HMS Speedy P296)英语HMS Speedy (P296)水翼巡逻艇[25],但测试后发现不符合需求,于1986年被转售并改装为客运用途。气垫船的价格在两者之中较便宜,但对强风和大浪的恶劣海象适应能力较差,噪音也较大[26]。英军为加强堵截越南船民涌入香港,曾于1979年将两艘最高航速可达50海里的SR.N6英语SR.N6气垫船运到香港[27],并于同年年底投入阻截偷渡和走私的任务[28]。两艘气垫船都配备雷达并可经由其他执法船只的指引下,利用高速性能追捕涉嫌从事违法活动的快艇,但使用期间也发现不少问题;虽然气垫船可追上目标船只,但缺乏收放小艇的能力,不便于登船搜查工作;运行时发出的噪音太大,不适合埋伏查缉走私,不过军方认为气垫船发出的声浪,也有吓阻海上不法活动的作用[29];气垫船的维护工作较为复杂而且费时,对出勤率造成影响;当初预期气垫船适合在浅水滩岸航行[30],其中一艘却于1982年1月触礁导致船身入水,需要拖走维修,气垫船自此淡出驻港英军 [31]。虽然水翼船和气垫船的航速很高,但低速航行时操控性较差,不适合用于海上执法和救援任务;船身的重量和内部构造亦受到较多限制,船体结构会较为脆弱,在发生海上冲突时如船身受创,生存性将不如传统设计;加上耗油量很大,航程能否符合需求存疑,而且结构复杂令造价和维护费用都十分昂贵,所以这些前卫的设计很快便被香港政府排除掉[22]

决定度身订造

[编辑]

计划中的新巡逻舰虽然并非用于全面战争,但火力要足以应对海上武装冲突,能够胜任海难救援任务,并可支援潜水员进行海底打捞工作。因为香港水域有很多海湾和浅水的区域,如吐露港后海湾,其中后者不但是偷渡和走私等跨境非法活动的热点,更是香港水警最常与越境的中国边防对峙的水域之一,所以新巡逻舰需具备多功能及满足各项性能要求的同时,吨位和尺寸也不能太大,排水量应介乎500吨至800吨之间,否则将难以在狭窄的航道灵活操作,亦不便于在有需要时驶入避风塘。在早期的规划中,新巡逻舰的整体设计是先从市场上物色一款功能相似的现有舰艇,再将设计修改成适合驻防香港的需求;但经评估后认为,英国本土使用的巡逻舰只是在低威胁性海域执行护渔和巡视任务,吨位虽然较大和航程较远,但武器装备却过于贫弱;而国际市场上的巡逻舰普遍是供中小型海军作为主要作战舰艇,很多都配备威力十足的反舰导弹,却缺乏海难救援设备和容纳获救者的空间。香港政府曾向英国国防部表达,香港不是要最平价的舰艇,而是在合理的价格范围内买最好的。由于现有的舰艇设计都不符合要求,香港政府和英国国防部得出的共识是不再从现有的舰艇中寻找合适的设计,而是要购买一款专为香港防务需求而设计的新型巡逻舰[22]

政府公布及拨款

[编辑]

香港政府于1979年1月公布,由于驻港皇家海军的顿级巡逻舰已经老旧,舰上装备亦已经过时,而且这五艘巡逻舰均由木材建造,正常的使用年限将于1980年代初届满,实有更换的必要。香港政府与英国国防部经商讨后认为皇家海军目前没有现役或正在建造中的舰艇适合担任香港水域的巡逻和搜救任务,将要为香港的需求特别设计和建造,因此香港政府将会承担五艘新巡逻舰建造费当中的四分之三,其余四分之一由英国国防部支付,预期香港政府需要为五艘新舰分担2亿5000万港元,而具体价格则要在设计指标在1979年年底订立后才能确定,新巡逻舰较理想的长度最小要有45米,最高航速达到25节[19]财政司夏鼎基于1979年2月底在立法局表示,财务委员会为准备购置新巡逻舰已批准2亿港元的拨款,但这笔款项暂时无须于1979年至1980年度的财政年度中动用,他又认为偷渡来港的非法移民越南船民问题如有恶化,这批新巡逻舰将会特别有用[32]。新舰的具体设计指标在1979年年底确定后,香港政府预期需承担的费用比年初所公布的2亿5000万港元大幅增加,达到3亿8000万港元[24]。英国国防部于1980年3月发报已经与香港政府达成协议,香港政府将会以数百万英镑购买新巡逻舰,令驻港英军可以加强防卫力量。英国国防部又称由于当前英国国防预算紧拙,香港政府比英国政府容易承担购买新舰的费用,而且这批新舰将有助香港查缉走私及阻截非法移民和越南船民大规模涌入香港,所以由香港支付较多的费用会较为合适,同时提到新舰将会安装由意大利设计的76毫米口径速射炮[33]

招标过程

[编辑]

新巡逻舰的具体规格于1981年确定,包括最高航速要有25节,在经济航速下航程可达2,500海里,可在离岸400海里执行搜救任务,能够在台风的海象下出海超过10天,具有优良的低速操纵性能,可靠近其他船只并执行登船任务,具有良好的损害管制能力,以及可搭载100名乘客[34]。为了达到设定的要求,新舰的排水量因此较将会被替换的顿级巡逻舰大上一倍,满载排水量超过700吨,而船体的长度达到60米,亦比当时扫雷舰常见的45至50米更长。由于五艘巡逻舰的拥有者将会是皇家海军,新舰的设计和建造合约对英国本土的造船厂而言,可说是伸手可得,但香港政府认为五艘新舰的建造费有四分之三是由香港承担,而且香港的造船业界亦表示有意参与这批巡逻舰的建造工作,如果将全部建造合约都直接批给英国船厂,在香港必然引起舆论非议,所以香港政府提出应让香港本地船厂参与建造工作,不过皇家海军指出香港的造船厂缺乏建造现代化舰艇的经验,质疑新舰是否适合交由香港的造船厂建造。由于英国造船业在1970年代正面临与西德、法国、荷兰、丹麦和瑞典等欧洲传统造船大国相似的情况,受到东亚的日本和当时劳动成本较低的韩国和台湾激烈价格竞争,英国造船业的规模正逐渐收缩,船厂的倒闭导致部分沿海重工业地区出现严重失业问题,如果连垂手可得的皇家海军造舰合约都流出英国,执政保守党势必被在野工党狂追猛打。由于英国当局希望新舰能留在英国建造,而香港政府亦争取让香港的造船厂可参与其中,经协商后决定将五艘新舰的招标分拆成两部分,先招标由英国船厂设计和建造第一艘,之后招标的四艘则按首艘的设计建造,并且英国和香港的船厂都可投标。这样便可令英国造船厂传承为皇家海军设计和建造军舰的传统,又不至于将香港本地船厂的参与机会完全排除在外[21]

五艘新舰的建造于1981年初展开招标,第一艘将由英国造船厂投标建造作为同型舰的原型[35],并已有三家英国船厂入标竞争,余下四艘的建造合约则另外招标。由于香港政府提供五艘新舰四分之三的建造经费,所以余下四艘的建造合约,除了英国船厂竞逐外,亦开放予香港的造船厂投标。参与投标建造四艘新舰的香港本地造船厂,分别是香港船厂和中华造船厂,而被军方认为最有条件承造新舰的香港联合船坞本来亦有意投标,但后来以其位于青衣岛船坞长度不合适为理由放弃[21]。由于占整份新舰合约最大金额的武器和核心设备是由英国厂家主导供应,所以香港船厂即使中标亦只会是建造船体,而获益最大的仍是出售核心设备的英国供应商。英国国防部先会审视各家造船厂所具备的条件,然后将各项资料编成报告,并会先将报告交予香港政府审阅后才会批出正式的建造合约。由于有香港的造船厂入标竞逐建造合约,英国国防部曾经派员到香港视察参与投标的香港本地船厂[35]。五艘新巡逻舰的第一艘原型和四艘同型舰的建造合约在1981年完成招标后,均由位于英国苏格兰阿伯丁海尔罗素造船厂英语Hall, Russell & Company(Hall, Russell & Company)承造,这是一家专门建造小型专门性船舰,员工约有750人的英国船厂。新巡逻舰于1982年定名为孔雀级,五艘新舰的合约总值达6亿1300万港元,其中4亿6000万港元由香港政府承担[36],由于合约价值明显高于1979年评估的金额,所以香港立法局需要为五艘新舰追加拨款[24]

对于五艘巡逻舰的建造合约全部由一家英国船厂独得,香港造船业界对结果并不感意外;由于香港造船业缺乏完整的设计现代化军舰经验,所以在招标中难免落入较为不利的地位。虽然五艘新舰的建造合约,因为香港政府提出要给予香港本地船厂参与建造工作的机会,而将造舰的招标分拆为两部分,先招标由英国船厂设计和建造第一艘,再按照第一艘的设计向英国和香港的船厂招标建造后续四艘。由于中标负责后续四艘建造工作的造船厂,须要确保各舰都是按照第一艘的设计和标准建造,因此不可避免要向负责设计和建造第一艘的英国船厂支付派出顾问和监督的费用;即使香港当时的工资成本比英国低,但这款专为驻防香港而设计的巡逻舰全数只有五艘,难以通过大量建造同型舰,大幅度摊薄需要支付给设计方顾问费和监工费而产生的成本;而中标负责设计和建造第一艘的英国船厂,在建造后续四艘的招标中,将可有效控制成本而占尽优势,最终囊括全部五艘建造合约。对于香港本地船厂竞投后续四艘建造合约落败,有入标竞投的中华造船厂批评中标价偏高,而香港政府则对香港本地船厂落选表示失望[37]

建造及试航

[编辑]

五艘孔雀级巡逻舰是海尔罗素造船厂英语Hall, Russell & Company在1979年10月为皇家海军承造两艘城堡级巡逻舰之后最大的军舰订单[38],在英国造船业不景气下对该厂的存续极为重要。首艘孔雀级巡逻舰于1982年1月在苏格兰阿伯丁的海尔罗素造船厂动工,于1982年12月下水,而接续两艘孔雀级亦于同年在该造船厂动工建造[1]。第一艘孔雀级于1983年6月完工,并由雅丽珊郡主为该级巡逻舰的首艘孔雀号(Peacock)主礼命名仪式[37],其后在皇家海军位于苏格兰的海军基地展开试航[39];第二艘蒲乐福号(Plover)和第三艘薜达灵号(Starling)亦先后于同年举行下水礼,并分别由港督尤德爵士夫人尤彭雯丽和身兼行政局立法局议员的邓莲如主礼,而在下水礼上同时为薜达灵号命名的邓莲如,更成为首位为皇家海军军舰命名的香港人[37]。第二艘蒲乐福号于1984年初完工后展开试航[40],而最后两艘孔雀级也先后于1983年动工,并分别于1984年3月及1984年9月下水[37]

首艘孔雀级巡逻舰孔雀号原定于1983年12月移交给皇家海军,并于1984年2月抵达香港,成为驻港皇家海军第六巡逻艇中队的最新成员,但孔雀号在1983年下半年的试航中,海军发现该舰有两大问题必须修正,交舰日期因此需要延迟。其一是两台柴油引擎的震动较预期严重,连带令主轴的轴承和推进器亦容易受损,后来发现是支撑引擎的托架缓冲物料未有发挥应有效能,须要变更托架的设计。第二个问题是原本设计可于台风下恶劣海象操作的孔雀级,在试航期间遇上大浪时舰身却出现异常摆动,经检查后发现是位于舰身的稳定鳍设计不良,需要重新设计和安装。海军要求造船厂必须修正好问题并重新测试满意后才能够收货,首舰孔雀号移交给海军的时间因此较原定延迟达九个月,未能按预期于1984年年初先行驶回香港,要推迟至与第二艘完工的蒲乐福号一同返港归队[37]

服役及转售

[编辑]

首两艘孔雀级巡逻舰孔雀号和蒲乐福号于1984年通过验收后由驻港皇家海军第六巡逻艇中队接收,两舰的烟囱两侧皆有象征香港中队的红龙白底队徽。两艘新舰于同年9月22日从英国朴次茅斯启程驶回香港,期间曾停泊多个港口及邀请沿途多个国家的军政界人士登舰参观[41],经历为期两个月及10,600海里的航程后[13],两舰于1984年11月19日抵达香港[42]。时任香港总督尤德于当日上午乘坐驻港皇家空军的直升机飞到鲤鱼门上空 [43],迎接孔雀号和蒲乐福号驶入维多利亚港,而驻港皇家海军的三艘顿级巡逻舰亦联同皇家海军陆战队的四艘海骑式快艇出海相迎,并组成编队护送两艘孔雀级巡逻舰到添马舰海军基地靠泊[44]。港督尤德于11月24日下午登舰视察,蒲乐福号在港督登舰后随即升起象征港督在舰上的香港总督旗,随后联同孔雀号一起从添马舰海军基地出发,开往鲤鱼门东南面的水域,展示新舰的航速及灵活性,期间曾经测试76毫米口径速射炮的操作,由直升机进行补给,以及两舰间使用绳索互相交换物资的演练,至傍晚返回添马舰海军基地[45]。后续的孔雀级巡逻舰于1985年先后抵港归队[46],最后一艘于1985年9月抵达香港后[47],驻港皇家海军终于完成对五艘顿级巡逻舰的替换。因为于1984年12月签订的中英联合声明确定香港主权将于1997年7月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港英军的规模将会逐渐缩减,因此英军于1987年决定将只服役了两年的最后两艘孔雀级出售,只留下首三艘继续服役至1997年主权移交,从英国调派来港的英军人员如有多出将会返回英国,皇家海军香港中队亦已停止在香港进行招募,并尽可能为在香港招募的本地人员安排内部调职[48],将要出售的两艘孔雀级于1988年6月后停止执勤[49],而两艘巡逻舰撤出后的任务空缺将由香港水警填补[50]。英国政府与爱尔兰政府于1988年8月签订意向书,两艘从驻港英军退役的孔雀级巡逻舰以每艘五千万港元出售给爱尔兰[51]。爱尔兰海军接收后,两舰分别更名为西亚拉号(Ciara)和奥拉号(Orla),并于1989年1月在爱尔兰海军再度服役。

孔雀级在香港服役期间曾参与多次救援任务,包括到果洲群岛以东的外海拯救受伤的渔民[52],到南中国海搜索机械故障的游艇[53]。1991年8月15日,在香港东南65海哩发生的南中国海油田事故[54],有一艘巴拿马注册的(DB29)管道铺设船遭受台风法雷德引发的暴风雨吹袭翻沉[55],导致船上195人堕海或被困船舱,香港海上救援协调中心接报后,驻港皇家海军即派出两艘巡逻舰,联同由驻港皇家空军皇家香港辅助空军派出的多架直升机展开救援行动[56],并协调附近船只,在海难发生当日救起达162人,当中12人获救时证实死亡,这次成为孔雀级巡逻舰在香港服役期间所参与的最大规模海难救援行动。1990年代初跨境走私活动猖獗[57],孔雀级巡逻舰在出勤时亦会联同香港水警香港海关执行反走私行动,并曾经成功追截走私艇及拘捕涉嫌走私的疑犯[58]。除了日常的巡逻、执法和救援行动外,孔雀级巡逻舰亦会于海军基地开放日的活动上,进行战术表演及开放市民登舰参观[59]

由于驻港英军的三艘孔雀级巡逻舰于1997年主权移交后不会留在香港,英军也不打算留用作英国本土的海岸巡逻及渔业保护用途,所以英国政府在香港回归日临近前一直为三艘巡逻舰寻找外国买家[1],而成功出售后所得的款项,将会按香港和英国在孔雀级新造时协定的经费分担比例,金额的四分之三交给香港政府,余下的四分之一拨归英国政府。1997年6月30日是皇家海军香港中队最后一天在香港运作的日子,在当日早上,三艘孔雀级巡逻舰驶离昂船洲海军基地并执行最后一次在香港水域巡逻的任务,先由西面驶入维多利亚港,在通过威尔士亲王大厦对出海面时向准备接载查理斯王子和最后一任香港总督彭定康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艇,及来港协助主权移交安排的皇家海军22型护卫舰漆咸号互相敬礼[60],然后继续向东航行并通过鲤鱼门水道,之后转向南面海域并顺时针环绕香港岛一圈,期间途经赤柱、浅水湾和香港仔,再由西面驶回维多利亚港与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艇和漆咸号护卫舰会合[61]香港主权移交仪式在7月1日凌晨结束后,来港主礼的查理斯王子与最后一任香港总督彭定康在中环军营附近的码头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艇启程离开香港[62][63],三艘孔雀级巡逻舰在香港接到的最后一个任务便是护送载有英国王储和末代港督的不列颠尼亚号由香港前往菲律宾,孔雀级巡逻舰在香港十余年的服役生涯至此结束[3]。三艘孔雀级巡逻舰在前往菲律宾期间曾经在南中国海与皇家海军执行亚太巡航任务的“九七海浪行动”主力队伍会合,并一同接受查理斯王子在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艇上的海上检阅[64],但是三艘孔雀级抵达菲律宾后未有跟随皇家海军队伍返回英国,而是停留在当地。孔雀级巡逻舰于1997年8月1日正式从皇家海军退役,驻守香港已有25年的第六巡逻艇中队此时亦已经解散,三艘孔雀级巡逻舰以2000万美元的作价被转售给菲律宾[65]。菲律宾于接收后分别将舰名更改为埃米利奥·哈辛托号(Emilio Jacinto)、阿波里纳里奥·马比尼号(Apolinario Mabini)及阿特米奥·理查特号(Artemio Ricarte),并于同年8月4日在菲律宾海军再度服役[4]

设计及配备

[编辑]

整体设计

[编辑]

孔雀级是一款专为香港的操作环境而设计的沿岸巡逻舰,由于皇家海军香港中队不但要履行保卫香港的职责,亦要维持海上治安、执行海上搜救和海底打捞等任务,所以孔雀级的设计并不侧重于火力和航速等作战效能,而是需具备多功能[34]。因为香港属亚热带气候,并且每年都会受到台风吹袭,所以设计时已考虑到空调系统的效能,并且重视在大风浪下的耐航性[1]。负责建造孔雀级巡逻舰的海尔罗素造船厂于1970年代后期分别建造了岛级巡逻舰英语Island-class patrol vessel城堡级巡逻舰英语Castle-class patrol vessel,这两款巡逻舰主要为英国的渔业保护而建造[38],皆采用远洋渔船的舰体设计,而孔雀级以巡逻、反偷渡、反走私和海难搜救为主要任务,皇家海军在招标设计时要求孔雀级需有军舰的外观[22]。由于任务性质及应用海域有较大分别,所以孔雀级没有直接套用岛级和城堡级的设计。孔雀级的巡逻范围以香港及邻近海域为主,排水量小于在英国外海和专属经济水域执行渔业巡护任务的岛级和城堡级,但孔雀级的航速较高,武器火力也较为强大。相较于驻港皇家海军之前使用由顿级扫雷舰改装而成的巡逻舰,孔雀级的排水量大上一倍[36],满载排水量达到712吨,舰体空间较顿级充裕;长度和宽度分别是62.6米和10米,大于顿级的长46米和宽8.5米,吃水也较深,可提供较顿级为佳的耐航性[36]。孔雀级的舰体使用钢材建造,内部的隔舱设计可保证两个相邻舱间进水后都不会沉没,以满足皇家海军对生存性的要求。英国军事杂志《简氏战舰》的编辑指孔雀级的上层构筑是使用镁铝合金制造,可能有易燃危险,造成类似福克兰群岛战争的损失;国防部回应指孔雀级的角色并不是到大西洋作战,铝材用于建造军舰已有多年历史,但没有提及孔雀级有使用镁铝合金[66]。孔雀级没有设置机库和直升机甲板,位于主炮前方的前甲板被划为直升机吊运点,使用前先将主炮旋转到其中一侧,便可腾出空间供直升机进行垂直补给[34]

轮机及装备

[编辑]

孔雀级的主机为两台皮尔斯蒂克英语SEMT-Pielstick 18 PA6 V 280 柴油机,总输出马力14,188匹,双轴推进,最高航速25节,航速17节时续航力2,500海里。相较于之前的顿级最高航速只有15节,在航速12节时续航力2,500海里,孔雀级的最高航速不但快上10节,在相同续航里程下的经济航速也较高。为了在低速航行时都有良好的回转能力,舰身装有一具可伸缩及左右回转的肖特尔英语Schottel (company) S103 LSVEST辅助推进器,这具输出马力181匹的辅助推进器在需要使用时才降入海中,不使用时则可收入舰体内,可避免对高速航行造成阻力。由于这具辅助推进器可左右回转籍此改变动力的输出方向,因此无须启动主轴的推进器,孔雀级都可达成低速航行及转向,有利于在狭窄水域进行回转和靠泊的操作。孔雀级具备接受海上加油的能力,并配备淡水生产设备,自持能力较顿级巡逻舰大幅增强,可以连续十天在海上作业而无须补给,不但可延长执行巡逻和搜救任务的时间,驻港皇家海军也因此可前往东南亚国家和西太平洋地区进行亲善访问和参加联合军演[13]。舰上配备完善的中央空调系统,即使在热带地区操作都可维持舒适性[4]。孔雀级的标准编制是44人,包括6名军官及登船搜查小组的成员。舰上的空间在需要时可搭载达100人,以便收容在执法或拯救行动中需要被转移到舰上的人员,舰内还设有医疗设施。由于舰上的空间宽敞,可提供较佳的居住条件,所以适合远洋航行[13]。在舰尾甲板设有两台起重机并备有两艘SR5M硬壳充气突击艇,可供登船临检、追截走私或海上搜救时使用;舰上亦备有供潜水员使用的减压舱,可支援潜水员进行海底搜索及打捞[1]

孔雀级的桅杆上装有一具由凯文休斯英语Kelvin Hughes(Kelvin Hughes)供应的Type 1006平面搜索雷达,舰上亦配有用于探测海床资料的MS45 Mk 2回声探测仪[65]。相比起之前的顿级巡逻舰只有两门由人手操作的博福斯40毫米60倍径机炮,孔雀级大幅增强武装,在舰首配备一门奥托梅莱拉76毫米62倍径速射炮,射速可达每分钟85发,并由位于舰桥上方的GSA7 海射手(Sea Archer)Mk 1光电火控仪进行目标追踪和射击控制,这具光电火控仪于1987年更整合GEC V3800热成像夜视仪增强全天候追踪和接战能力[67]。舰上还有4支7.62毫米口径的L7通用机枪提供近程火力,也可用于警告性的射击[4]

转售后的升级

[编辑]

爱尔兰

[编辑]

爱尔兰海军于1988年从皇家海军购入两艘较后期建造的孔雀级[51],在爱尔兰海军服役时被更名为奥拉号(LÉ Orla P41)及西亚拉号(LÉ Ciara P42),两舰的装备于服役后并没有被大幅修改,只是加装两支12.7毫米口径M2重机枪[68]。爱尔兰海军在西欧各国中属于较小规模的海军,两艘孔雀级巡逻舰自服役起一直担任该国主要的近岸巡逻舰艇。奥拉号曾于1993年在一次登船搜查行动中,破获爱尔兰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毒品走私案[2];西亚拉号亦于1999年在爱尔兰西南面海域派员登上商船搜查时,截获爱尔兰历来规模第二大的毒品贩运案[69]。两舰在2014年进行检查时被发现含有早年仍未被禁用的石棉,因此需要停用数个月进行移除[70]。爱尔兰海军后来为孔雀级更新导航和电子设备,并在舰上加装两座德国莱茵金属Rh202 20毫米口径机炮英语Rheinmetall Mk 20 RH-202增强近程火力[71]

奥拉号及西亚拉号在2022年7月8日正式除役[72],两舰的空缺会从新西兰皇家海军中购入两艘退役的湖级近岸巡逻舰英语Lake-class inshore patrol vessel填补。

菲律宾

[编辑]

菲律宾海军于1997年购入三艘从皇家海军除役的孔雀级[73],在同年8月再度服役时分别被更名为埃米利奥·哈辛托号(BRP Emilio Jacinto PS-35)、阿波里纳里奥·马比尼号(BRP Apolinario Mabini PS-36)及阿特米奥·理查特号(BRP Artemio Ricarte PS-37)。 由于菲律宾海军在1990年代仍主要由马尔瓦尔级英语Malvar-class corvette黎刹级英语Rizal-class corvette等美国在二次大战时期建造,及后转交菲律宾使用的巡逻舰组成,所以三艘孔雀级在服役后即成为菲律宾海军最先进的作战舰艇[4]。菲律宾于2003年决定为孔雀级进行三阶段的升级计划,首阶段耗资达1,740万美元的升级由英国防务工程公司奎奈蒂克英语Qinetiq承包[74],这阶段主要涉及武器和电子设备的翻新和升级,包括翻修舰首的奥托梅莱拉76毫米口径速射炮,在舰尾加装一座装有M242巨蝮式链炮的遥控武器站,使用Radamec 1500型光电火控仪取代原有的GSA7海射手式光电火控仪,舰上的导航及控制系统亦被更新,包括换装斯帕利海事公司的Bridge Master E系列搜索雷达,雷神公司的陀螺罗经,换装全球定位系统及更新风速计,这个阶段的升级于2004年11月开始,至2006年11月全部完成[4]。第二阶段是2007年展开的动力系统升级计划,包括翻新舰体及动力系统,换装动力系统的监察及控制单元,更新发电机和辅助动力系统等。在2010年代执行的第三阶段属于延寿计划[4]。除了升级和延寿计划外,近程火力亦有所增强,在烟囱前方的两侧各加装一门20毫米口径的MK 16机炮,及以两支M2重机枪取代原有的四支7.62毫米口径通用机枪。菲律宾海军还计划在孔雀级加装反舰导弹,但碍于可利用的甲板空间和负重余裕已接近饱和,只能选用海贼鸥导弹英语Sea Skua之类的轻型反舰导弹,因此加装导弹的构想仍未有实施[75]

同级舰列表

[编辑]

全部共五艘孔雀级巡逻舰都由位于英国苏格兰阿伯丁海尔罗素造船厂英语Hall, Russell & Company建造[1],先后于1984年至1985年加入英国皇家海军香港中队,全部都以鸟类命名,除了第一艘孔雀号,其余四艘的中文名都是直接由英文音译。较新的两艘于1988年被转售爱尔兰,其余三艘一直服役至1997年转售菲律宾。

舰名 其他译名 舷号 动工 下水 完工 服役及除役 后续情况
孔雀(Peacock) - P239 1982年 1982年12月1日 1983年 1984年 - 1997年 1997年转售菲律宾,改名“埃米利奥·哈辛托”(Emilio Jacinto),舷号(PS-35)
蒲乐福(Plover) 千鸟 P240 1982年 1983年4月12日 1984年 1984年 - 1997年 1997年转售菲律宾,改名“阿波里纳里奥·马比尼”(Apolinario Mabini),舷号(PS-36)
薜达灵(Starling) 欧椋鸟 P241 1982年 1983年9月7日 1984年 1984年 - 1997年 1997年转售菲律宾,改名“阿特米奥·理查特”(Artemio Ricarte),舷号(PS-37)
史华罗(Swallow) 燕子 P242 1983年 1984年3月30日 1985年 1985年 - 1988年 1988年转售爱尔兰,改名“西亚拉”(LÉ Ciara),舷号(P42)
斯威夫特(Swift) 褐雨燕 P243 1983年 1984年9月11日 1985年 1985年 - 1988年 1988年转售爱尔兰,改名“奥拉”(LÉ Orla),舷号(P41)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Peacock Class Offshore Patrol Vessels. www.btinternet.com. [2019-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9. 
  2. ^ 2.0 2.1 Former Hong Kong 'Peacock' Pair Pass 30 Years of Operations With Irish Naval Service. afloat (Baily Publications Ltd). 2018-11-03 [2019-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30). 
  3. ^ 3.0 3.1 Peacocks unite for final patrol (PDF). Navy News. August 1997: 19 [2024-08-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12-03).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PS Emilio Jacinto Class. www.globalsecurity.org. [2019-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7). 
  5. ^ Critchley, Mike. British Warships & Auxiliaries. Maritime Books. 1978. ISBN 0 9506323 0 9. 
  6. ^ 明頓號退役 添馬艦今舉行告別儀式. 华侨日报. 1985-09-04: p.8. 
  7. ^ 彼治咸頓號巡邏艦官兵參加跳傘訓練. 工商晚报. 1977-12-10: p.2 [2019-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15). 
  8. ^ 本港海軍巡邏艦拯救過程困難. 工商晚报. 1977-01-16: p.6 [2019-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15). 
  9. ^ 英軍直升機吐露港墮海 機上三人逃出 巡邏艦惠斯伯頓號已撈獲. 华侨日报. 1977-02-27: p.4 [2019-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15). 
  10. ^ 四十少警獲英軍招待 昨乘巡邏艦暢遊港海域. 华侨日报. 1977-07-22: p.10 [2019-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15). 
  11. ^ 英海軍巡邏艦兩艘抵港. 华侨日报. 1971-09-17: p.11 [2019-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15). 
  12. ^ Task Force Hong Kong. www.gunplot.net. [2019-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8). 
  13. ^ 13.0 13.1 13.2 13.3 《戰艦尋蹤-海軍在香港》唯一為香港建造的英艦:孔雀級 第1版. 香港: 中华书局 (香港). 2017年07月: p.276 [2019-02-19]. ISBN 9789888488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8). 
  14. ^ 14.0 14.1 《戰艦尋蹤-海軍在香港》唯一為香港建造的英艦:孔雀級 第1版. 香港: 中华书局 (香港). 2017年07月: p.279 [2019-02-19]. ISBN 9789888488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8). 
  15. ^ 六七暴動40周年回顧:走過香港文革的歲月. 苹果日报. 2007-05-06 [2019-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9). 
  16. ^ 90年初中國公安屢越邊界 曾於港水域用槍指嚇港警. 苹果日报. 2018-12-28 [2019-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5). 
  17. ^ 類似公安船出現后海灣機關槍指嚇 水警黑夜追走私大飛遇大陸公安拔槍擋駕 警方極為重視已知會大陸徹查眞相. 华侨日报. 1991-11-09: p.4 [2019-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7). 
  18. ^ 英国海军的兴衰浮沉:冷战后“重出北大西洋”. 中国新闻网. 2015-06-12 [2019-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06). 
  19. ^ 19.0 19.1 新建五艘巡邏艦 本港負擔近二億. 香港工商日报. 1979-01-17: p.8 [2019-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15). 
  20. ^ 《戰艦尋蹤-海軍在香港》唯一為香港建造的英艦:孔雀級 第1版. 香港: 中华书局 (香港). 2017年07月: p.280 [2019-02-19]. ISBN 9789888488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8). 
  21. ^ 21.0 21.1 21.2 21.3 21.4 《戰艦尋蹤-海軍在香港》唯一為香港建造的英艦:孔雀級 第1版. 香港: 中华书局 (香港). 2017年07月: p.283 [2019-02-19]. ISBN 9789888488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8). 
  22. ^ 22.0 22.1 22.2 22.3 《戰艦尋蹤-海軍在香港》唯一為香港建造的英艦:孔雀級 第1版. 香港: 中华书局 (香港). 2017年07月: p.282 [2019-02-19]. ISBN 9789888488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8). 
  23. ^ Oto Melara 76mm Naval Gun (PDF). The Market for Naval Surface Warfare Systems. July 2010: p.3 [2019-03-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1-10-05). 
  24. ^ 24.0 24.1 24.2 《戰艦尋蹤-海軍在香港》唯一為香港建造的英艦:孔雀級 第1版. 香港: 中华书局 (香港). 2017年07月: p.284 [2019-02-19]. ISBN 9789888488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8). 
  25. ^ THE EVALUATION OF THE HYDROFOIL HMS SPEEDY. trid.trb.org. [2019-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08). 
  26. ^ 噪音太大兼會影響其他船隻安全 氣墊船走港澳計劃 官方證實不會批准. 华侨日报. 1980-12-19: p.6. 
  27. ^ 增兵下週到港 加強截偷渡客 氣墊船巡海域速度快效果增 誰方負擔軍費港與英商討中. 华侨日报. 1979-06-22: p.5. 
  28. ^ 英兩海軍氣墊船下月初前運抵港. 工商晚报. 1979-07-05: p.8. 
  29. ^ 避過海軍氣墊船追截 快艇着火焚燒. 华侨日报. 1981-08-01: p.9. 
  30. ^ 英軍氣墊船與大陸船相撞 雙方陳艦對峙 僵持一日始釋誤會. 华侨日报. 1980-03-01: p.11. 
  31. ^ 觸礁軍部氣墊船今午將拖返基地. 工商晚报. 1982-01-20: p.8. 
  32. ^ 將另購五艘巡邏艦 有助防止難民湧入. 华侨日报. 1979-03-01: p.9 [2019-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15). 
  33. ^ 香港購買英巡邏艦 加強防難民入境 價值數百萬英鎊. 华侨日报. 1980-03-18: p.2 [2019-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15). 
  34. ^ 34.0 34.1 34.2 孔雀級巡邏艇. 中国军舰博物馆. [2019-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18. 
  35. ^ 35.0 35.1 香港更換五艘巡邏艦計劃. 工商晚报. 1981-03-12: p.3 [2019-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15). 
  36. ^ 36.0 36.1 36.2 港府訂製巡邏艦 兩艘明年中試航. 香港工商日报. 1982-05-04: p.7 [2019-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15). 
  37. ^ 37.0 37.1 37.2 37.3 37.4 《戰艦尋蹤-海軍在香港》唯一為香港建造的英艦:孔雀級 第1版. 香港: 中华书局 (香港). 2017年07月: p.286 [2019-02-19]. ISBN 9789888488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8). 
  38. ^ 38.0 38.1 Castle Class Offshore Patrol Vessels. www.btinternet.com. [2019-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18. 
  39. ^ 雅麗珊郡主今晚離港 行前訪孔雀號巡邏艇. 华侨日报. 1986-04-14: p.5 [2019-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7). 
  40. ^ 兩艘新巡邏艦 八月抵港服役. 工商晚报. 1984-01-24: p.1 [2019-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15). 
  41. ^ 兩艘新巡邏艦下月中可抵港. 工商晚报. 1984-10-24: p.1 [2019-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15). 
  42. ^ 兩艘新巡邏艇抵港. 工商晚报. 1984-11-19: p.1. 
  43. ^ 新製巡邏艇 兩艘明抵港. 华侨日报. 1984-11-18: p.4. 
  44. ^ 在英訂購五艘巡邏艇 兩艘駛抵本港 替代舊艇任務. 华侨日报. 1984-11-20: p.5. 
  45. ^ 港督伉儷乘坐新巡邏艦 出海視察操作性能. 华侨日报. 1984-11-23: p.5 [2019-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15). 
  46. ^ 新巡邏艇昨日抵港. 华侨日报. 1985-01-11: p.12. 
  47. ^ 海軍新巡邏艇 昨起投入服務. 华侨日报. 1985-09-24: p.9. 
  48. ^ 駐港皇家海軍兩艘巡邏艦退役 剩下三艘巡邏艦留港直至一九九七. 华侨日报. 1988-01-05: p.5 [2019-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15). 
  49. ^ 皇家海軍巡邏艦今年內只撤兩艘. 华侨日报. 1988-04-04: p.11 [2019-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15). 
  50. ^ 兩艘駐港巡邏艦撤走水警接替工作. 华侨日报. 1988-03-30: p.5 [2019-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15). 
  51. ^ 51.0 51.1 撤港巡邏艦轉售愛爾蘭 兩艘值五千萬. 华侨日报. 1988-08-21: p.6 [2019-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15). 
  52. ^ 海軍巡邏艦孔雀號 海外拯救受傷漁民. 华侨日报. 1988-06-29: p.3 [2019-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15). 
  53. ^ 巡邏艦已尋獲機器故障遊艇. 华侨日报. 1988-04-17: p.6 [2019-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15). 
  54. ^ TYPHOON SINKS DERRICK BARGE IN S. CHINA SEA. Oil & Gas Journal. 1991-08-26 [2019-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0). 
  55. ^ 16 Lost and 168 Saved as Barge Sinks Off Hong Kong. The New York Times. 1991-08-16 [2019-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9). 
  56. ^ 本港接報展開海難拯救大行動 躉船暴風雨中翻沉十二人死廿一失踪逾百六人獲救 今再展開搜索. 华侨日报. 1991-08-16: p.1 [2019-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31). 
  57. ^ 日前稔灣事件 中港各執一詞 缺乏證據難判. 华侨日报. 1991-12-20: p.1 [2019-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2). 
  58. ^ 海軍巡邏艦再度奏功東坪洲發現五舢舨拘七人蛇檢電視機. 华侨日报. 1991-02-24: p.4 [2019-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15). 
  59. ^ 駐港皇家海軍添馬艦海軍日 週末開放歡迎參觀 巡邏艦快速艦表演樂隊演奏 入場收費撥捐軍人慈善機構. 华侨日报. 1990-11-28: p.3 [2019-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15). 
  60. ^ Government won't buy handover warship HMS Chatham.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013-01-06 [2019-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8). 
  61. ^ 《戰艦尋蹤-海軍在香港》皇家海軍光榮撤退 第1版. 香港: 中华书局 (香港). 2017年07月: p.317 [2019-02-19]. ISBN 9789888488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8). 
  62. ^ 駐港英軍今晚全數撤離. 中华电视. 1997-06-30 [2019-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7). 
  63. ^ 曾載彭定康離港 不列顛尼亞號或有望「翻生」. 苹果日报. 2016-09-21 [2019-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8). 
  64. ^ 《戰艦尋蹤-海軍在香港》皇家海軍光榮撤退 第1版. 香港: 中华书局 (香港). 2017年07月: p.319 [2019-02-19]. ISBN 9789888488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8). 
  65. ^ 65.0 65.1 孔雀級巡邏艦. www.mdc.idv.tw. [2019-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31). 
  66. ^ 港新訂巡邏艦有潛在性危險. 工商晚报. 1982-10-21: p.8 [2019-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15). 
  67. ^ Sea Archer 30 (GSA.8) – Archived 12/2002. Land & Sea-Based Electronics Forecast. [2019-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4). 
  68. ^ P42 - LÉ Ciara. www.military.ie. [2019-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6. 
  69. ^ L.É. CIARA P 42. www.military.ie. [2019-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4). 
  70. ^ Asbestos found on board third naval vessel. Irish Examiner. 2014-08-24 [2019-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9). 
  71. ^ P41 - LÉ Orla. www.military.ie. [2019-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4). 
  72. ^ Irish Navy decommissions a third of its fleet. irishtimes.com. Irish Times. 8 July 2022 [2022-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2). 
  73. ^ Peacocks may go to Philippines (PDF). Navy News. February 1997: 40 [2024-08-22]. 
  74. ^ 英国防务公司为菲律宾海军升级近海巡逻舰. 人民网. 2015-01-27 [2019-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4). 
  75. ^ Naval Institute Guide to Combat Fleets of the World, 15th Edition: p.552. 2007-03-28 [2019-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4).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