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禅宗样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下关市功山寺佛殿,始建于1320年

禅宗样”(日语:禅宗様ぜんしゅうよう),日本佛教建筑形制,原称“唐样[1],兴起于12世纪晚期至13世纪早期。

禅宗样借鉴中国宋代建筑的形制,伽蓝布局多为宋代更为流行的南北轴向布局,采用中式台基、门板隔扇、补间铺作花头窗日语火灯窓、木鼻、副阶周匝等技法[2]。虽取法中国,但视乎设计偏好,禅宗样建筑仍会保留一些明显的日本形制,例如可能采用日本传统的杮葺日语杮葺桧皮葺作屋顶,而非中式筒瓦和板瓦;还可能采用“野屋根”技艺,即将殿身构造的屋顶隐藏在装饰性的大屋顶内部[3]

由于和大佛样多有共通之处,且借鉴宋朝建筑风格,禅宗样和大佛样又有镰仓新样式宋样式的别称,相对于传统的和样。

历史

[编辑]
禅宗样佛殿常见花头窗日语火灯窓
京都大德寺补间铺作
镰仓光明寺补间铺作,可见装饰性的“木鼻”
京都建仁寺的禅宗样门板,称“桟唐戸”

12世纪末,僧人荣西道元将中国禅宗临济宗曹洞宗引入日本。荣西在镰仓传法[3],并得到将军源赖家支持,得以在镰仓和京都设立禅宗道场。道元则在福井县创立永平寺,提倡曹洞宗默照禅法。禅宗受到日本武家青睐[3],成为日本佛教的主要派别。禅宗僧人亦将中国宋朝的建筑技艺引入日本,并且和日本本土建筑技术及审美相结合,形成新的建筑形制和风格,原称“唐样”。二战战后,日本建筑学者太田博太郎日语太田博太郎提出“禅宗样”的称法[1]

特征

[编辑]

禅宗样如今是日本佛教寺院的常见风格,日本佛教各宗派都有模仿,并不局限于禅宗自家。禅宗样的明显特征有装饰性的外廊,即“裳阶”,构成重檐样貌[4]花头窗日语火灯窓、中式门板、夯土台基[5][6][7]。整体设计显得轻巧而有序[8]。其他特征还包括:

  • 寺院的整体布局严整,讲究对称。各个建筑的形制、布局、规模和用途都预先确定[3],类似于中式寺院的南北轴向布局:山门大殿、说法堂按南北轴线一字排开[2];相对少建佛塔。和禅宗相比更传统的宗派,如天台宗真言宗,则不甚注重伽蓝布局,更考虑适应地形特点。
  • 佛殿的平面偏向正方形,为整间殿堂,不设隔墙。
  • 屋顶有翘角设计。
  • 采用扇形椽(扇垂木[2]。裳阶多用平行椽(平行垂木)。
  • 采用)来强化构造,殿身与横架之间通过大量穿枋进行拉结。此前平安时代的建筑多使用长押,现仅为装饰性的构件[9][10][11]
  • 斗栱之间插入水平的“通肘木”[12]
  • 斗拱可采用三级出跳(三手先),在日本传统的和样已经很少见。第三级出跳采用尾垂木)作支撑[13]
  • 采用柱间斗栱(补间铺作)构造(詰組)。日本传统风格多用柱头铺作,禅宗样引入中式补间铺作[2]
  • 柱子上下两端削出倒角和曲线,即卷杀()。
  • 柱下设柱础礎盤)。
  • 柱顶穿枋(头貫)上方额外设一层板,称“台轮”。
  • 枋、栱、梁的尖端(木鼻)有涡卷、若草等纹样装饰[3]
  • 大斗下采用瓶形的“大瓶束”构造,“大瓶束”下有“结绵”雕刻装饰。
  • 栏间日语欄間为弓形波浪纹路,称“弓栏间”。
  • 窗户曲线为火焰或花苞形,称为花头窗日语火灯窓[14]
  • 板门的门框由纵横的数根桟木支撑,桟木和门框之间镶嵌小门板(入子板),藉鉴了中式建筑门板的作法,称为“桟唐戸”[2]
  • 采用木制墙壁板,少用土墙。
  • 采用铺砖土质地面,以四分法(四半敷)铺设,即砖缝和水平线呈四十五度角。
  • 木材以原本的素木色(素木造)示人,但会在内部上色。

禅宗样的一些特征和大佛样相通。

图册

[编辑]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Parent, Mary Neighbour. Japanese Architecture and Art Net Users System. Zenshuuyou, retrieved on 2011-04-06
  2. ^ 2.0 2.1 2.2 2.3 2.4 Nishi & Hozumi (1996),第26–27页.
  3. ^ 3.0 3.1 3.2 3.3 3.4 Nishi & Hozumi (1996),第22–23页.
  4. ^ Parent, Mary Neighbour. Japanese Architecture and Art Net Users System. Butsuden, retrieved on 2011-04-17
  5. ^ Fletcher & Cruickshank (1996),第737页.
  6. ^ Nishi & Hozumi (1996),第20页.
  7. ^ Fletcher & Cruickshank (1996),第738页.
  8. ^ Hamashima (1999),第241–243页.
  9. ^ Hamashima (1999),第160页.
  10. ^ Nishi & Hozumi (1996),第24–25页.
  11. ^ Parent, Mary Neighbour. Japanese Architecture and Art Net Users System. Nageshi, retrieved on 2011-04-06
  12. ^ Parent, Mary Neighbour. Japanese Architecture and Art Net Users System. Tooshihijiki, retrieved on 2011-04-14
  13. ^ Parent, Mary Neighbour. Japanese Architecture and Art Net Users System. Odaruki, retrieved on 2011-04-13
  14. ^ Parent, Mary Neighbour. Japanese Architecture and Art Net Users System. Katoumado, retrieved on 2011-04-13

书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