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
外观
(重定向自李綱)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1],字伯纪,祖籍福建邵武,父祖迁居无锡东乡胶山,故自号梁溪居士(梁溪为无锡古称)。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进士,与赵鼎、李光和胡铨合称“南宋四名臣”。
生平
[编辑]李纲生于宋神宗元丰六年闰六月十日(1083年7月27日)秀州华亭官舍[2](今上海松江)。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击退金兵。曾倡议于河北设立藩镇以抵抗金[3],遭由秦桧为首的主和派所斥。赵构称帝后,于建炎元年五月初五起用李纲为宰相(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御史中丞颜岐说:“李纲为金人所恶,不宜为相。”右谏议大夫范宗尹说:“李纲名浮于实,有震主之威,不可以相。”李纲上任,“首陈十事”,决心重整朝纲,主张用两河义军收复失地。李纲主政仅七十五天,建炎元年八月十八日便遭罢相[4],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其施政举措皆被罢。十月八日,受殿中侍御史张浚弹劾,罢观文殿大学士,仍留提举洞霄宫之职。居住鄂州,建炎二年十月间朝廷命其移往澧州(治今湖南常德市澧县)。御史中丞王绹弹劾李纲“经年不赴贬所”。建炎二年十一月四日,又被贬谪万安军(海南岛)。[5]十一月下旬,与子李宗之南渡琼州。[6]建炎四年(1130年),遭贬流放遇赦后,隐居泰宁丹霞岩。绍兴九年(1139年)正月,宋金议和,宋向金称臣纳贡,李纲忧愤成疾。绍兴十年(1140年)正月十五病逝于仓前山椤严精舍寓所,赠少师。淳熙十六年(1189年),特赠陇西郡开国公,谥忠定(虑国忘家曰忠 安民大虑曰定[7])。著有《梁溪集》180卷,附录6卷。
评价
[编辑]- 文天祥《忠定公赞》:“其道则隆,其运则剥。噫,胡出处之不常,为苍天频卜。”
- 朱熹评价:“纲知有君父而不知有身,知天下之安危而不知身之有痼疾,虽以谗间窜斥濒九死,而爱国忧君之志终不可夺者,可谓一世伟人矣!”
- 郑大漠作诗曰:“吾爱李丞相,经术文章匠。时事不可忘,书生作良将。旧筑读书堂,双江古刹上。”
延伸阅读
[编辑][在维基数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