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
勝利(拉丁語:victoria)最初用於戰爭,表示在單次戰鬥中取勝或者在任何競爭中取得成功。軍事行動的成功稱為戰略勝利,而軍事交戰的成功稱為戰術勝利。
就人類的情感而言,勝利伴隨著強烈的養育感,而在人的行為中,並且在人類行為中往往表現在戰前的動作與姿勢上。 在戰前,這為戰時積累過多的內啡肽所致。勝利之舞和勝利之吼與戰舞和個體施暴前的戰吼相對應。羅馬古代傳遞捷報行為的例子,Victoria一詞的起源有如下說法:
- 塔西陀認為,公元69年,蓋烏斯·朱利葉斯·文明在巴達維亞叛亂打敗昆圖斯·佩蒂利烏斯·塞里亞利斯後,巴達維傭兵演唱的勝利曲;
- 579年,倫巴第人在慶祝勝利時唱給奧丁的《可惡之歌》。期間以山羊獻祭,朗戈巴德人圍著羊頭跳舞,同時唱著勝利讚美詩。羅馬共和國和之後的羅馬帝國通過凱旋儀式、勝利柱、勝利拱門等設施或方式來慶祝勝利(例如圖拉真柱)。獎盃是從打敗對手取勝的象徵,例如敵人的武器(斯波利亞)或身體部位(如獵首)。
神話經常將勝利神化,例如希臘的尼刻或羅馬的維多利亞。他們將勝者描述為英雄,作戰過程多為與怪物肉搏(如聖喬治屠龍,因陀羅擊殺阿希,索爾擊殺耶夢加得等)。羅馬神話中的無敵者索爾在基督教中成為基督的綽號。多數保羅將耶穌復活描述為戰勝死亡和罪惡(參見哥林多前書的第15:55節)。
拉丁英語單詞「victory」(十四世紀後使用)取代了古英語等效術語sige (與哥特語的「sigis」、古高地德語「sigu」和現代德語中的「Sieg」同源),這是日耳曼語法中的常見元素(如西吉伯特、齊格弗里德等),前者與凱爾特語的sego和梵語的sahas同源。
常用勝利標誌
[編輯]V字手勢有兩種形式:一種掌心朝外,一種掌心向內。二者在美國皆指勝利[1]。
保羅·科埃略
[編輯]保羅·科埃略在《阿克拉發現的手稿》中提出勝負首先須在知道愛的情況下進行,競爭時的痛苦是未來的勝利、部分觀點認為,長者在愛和痛苦中成熟,知道兩者就像知道勝利。
「失敗是為勇者——只有他們知道輸的光榮和贏的喜悅。
我不是來告訴你失敗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們都知道。只有失敗者才知道愛。因為我們在愛的領域裡打了我們的第一場戰鬥——而且既有可能落敗。我在這裡告訴你,有些人從未被打敗——他們從來沒有參戰。
他們設法逃避傷痕、羞辱、無助,以及那些連戰士都懷疑上帝存在的時刻。」
宗教
[編輯]釋迦牟尼強調存在於個體的不朽,採取行動戰勝自己即是他人,也是我們的勝利;「戰勝自己勝過百戰百勝。那麼勝利就是你的了。即使是天使或惡魔、天堂或地獄也不能從你身上奪走。」佛陀的勝利屬於我們,它永遠存在於每個個體的心中,在無數的生命中展開。
在《薄伽梵歌》第二章第三十八節中,黑天與阿朱那交談時規定了平靜;「要知道,這一切都被它所滲透,堅不可摧。沒有人能摧毀我。」後來,黑天在指示阿朱那以新發現的清晰行動後說:「對待勝利和失敗、得失、快樂和痛苦,為戰鬥做好準備。如此爭戰則不招致罪惡。」罪德是頭腦問題而非身體問題[2]。
一場戰鬥(無論輸贏或逃避),都不會改變人類的本性和純潔性,一切戰鬥皆永恆。覺知失,是苦悲的緣由,知一切得失都一樣,這就是免於相信得失的累加與自己的得失相同的罪過。
在《新約聖經》中,聖保羅和聖約翰的寫到了耶穌戰勝死亡並與門徒分享勝利的情節(例如哥林多前書15:57,約翰一書5:4 )。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Emma-Louise, Bond. The Top 10 Hand Gestures You’d Better Get Right. languagetrainers. Brighton Early Ltd. [30 March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30).
- ^ treating-alike-victory-and-defeat-gain-and-loss-pleasure-and-pain-get-ready-for-the-battle-fighting-thus-you-will-not-incur-sin-bhagavadgita-shlok-chapter-2-verse-38/. www.deeptrivedi.com. [20 May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01).
外部連結
[編輯]- 勝利:定義、理念和現象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