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舞

地板舞、霹靂舞、布雷克舞(英語:Breakdance),是街舞的一種。1970年代起源於美國紐約市的布朗克斯區,早期代表舞團(Dance Crew)有Mighty Zulu Kingz 和 Rock Steady Crew。早期跳霹靂舞的舞者多為西班牙語裔美國人,而非非裔美國人。
Breakdance是嘻哈文化的四大元素之一。使用的音樂伴奏風格始於嘻哈音樂和節奏布魯斯,進而也反哺了嘻哈音樂的發展至今。作為嘻哈舞類中最廣受歡迎的一種,影響已從起初美國有限的非主流傳播發展到世界範圍的廣泛傳播,成為現代舞蹈文化的一部分。霹靂舞於2024年巴黎奧運首度成為奧運運動項目。
介紹[編輯]
Breakdance是一種以個人風格為主、體育性質較強的技巧性街舞種類,舞者統稱為B-boy或b-girl,跳舞稱breaking、b-boying、b-girling。英文名字來源於伴奏採用的音樂歇段,即是「歇段舞」,音譯為「布雷克舞」,港台稱「地板舞」,也有人形象的譯為「霹靂舞」,來描述其中貼近地面,以頭、肩、背、膝為重心,迅速旋轉、翻滾的動作。
歷史[編輯]
霹靂舞起源於美國,也是北美街舞中最早的舞種。它的創始人是美國東岸黑人歌星詹姆斯·布勞德。他於1949年在電視上唱新歌時,自己創作了一種稀奇古怪的動作,青年們競相模仿,並在街頭進行跳舞比賽,因這種舞蹈大都在街頭表演,故又稱「街頭舞蹈」,即街舞。這種舞蹈傳到西岸洛城後,又出現了模仿機器人或傀儡動作的機械舞。美國東西兩岸兩大派街頭舞蹈結合起來,深受青年們的歡迎。
到了20世紀60年代,出現了一位傑出的舞蹈家,名叫詹姆斯·布朗,他表演時—邊嘶聲歌唱,一邊舞蹈,並且舞蹈動作以滑行和旋轉為主。他把黑人的舞蹈動作如駱駝步和單腳滑等舞步與俄國的舞步劈叉與旋轉等結合在一塊,並以黑人的快速樂曲伴奏,創造出了與以往不同的一種新式霹雷舞。他的舞蹈迷倒了大批青少年,成為受青少年格外喜愛的自由風格的舞蹈。
到了19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現了—個新的霹雷舞蹈團,稱之為「祖魯族」。祖魯族中出現不少霹靂舞星、祖魯族擅長表演「臀轉」和「蜘蛛步」等舞蹈技巧。祖魯族舞者對舞蹈動作進行不斷地更新,每一個人從不做與別人相同的動作。這一時期除舞蹈動作與姿態不斷翻新、豐富多彩之外,還出現了許多高難度技巧,如「身軀向上扭擺」、「背轉」、「風車轉」等。 霹靂舞至今仍在世界各地流行,也流行於中國。改革開放之後,霹靂舞傳入中國,成為青少年的業餘文化娛樂活動之一,也成為青少年鍛鍊身心的一種健康活動。
地板舞為2024年巴黎奧運會比賽項目[1]。
技巧[編輯]
霹靂舞的動作大致可以分為五類:搖滾步(Toprock)、排腿(Footwork)、大地板(Power-move)、定點(Freeze)和翻滾(Flip)。
動作 | 例子 |
---|---|
Toprock | 2 steps, Indian step, Shuffle, Skate, Side step, Step the corner, Kicks等 |
Footwork | 6 steps, CC, 3 steps, Coffee-Grind, Sweep, Shuffle, Zulu-spin, Baby-love等 |
Power-move | Backspin, Windmill, Baby-windmill, Halo, Flare, Air-Flare,Elbow Air-Flare, Swipe, Headspin, Chair Flare, Shoulder spin等 |
Freeze | Baby-Freeze, Side-Freeze, Chair-Freeze,Halo-Freeze, Air-Freeze, Air-Chair,Air-Baby, Elbow-Freeze, Shoulder-Freeze,Headstand, Handstand等 |
Flip | Front-roll, Back-roll, Back-flip, Side-flip等 |
具體分類[編輯]
(旋轉類的都歸類於大地板)
- 小地板[Style Moves]
- freeze
(定格類的都歸類於小地板)
空椅是小地板,但是如果空椅加上轉動,變成空椅轉,就變成大地板了。
- 大地板、小地板都要具備的:
- 戰鬥舞(Up Rock)
- 搖滾步(Top Rock)
- 排腿(Foot Work)
- JJ
- 不屬於大地板、小地板的特技:
- 翻類:包括手翻、空翻、轉體...等等。
風格[編輯]
風格分類上,有一類強調power moves和它們的拼合。另一類則是強調footwork和freeze上面。Rock Steady Crew是強調footwork來顯示舞者的個人風格。縱使power moves有一種強大的衝擊並且相當充滿活力,但要將個人風格融入這些動作是很難的。而在spinning的時候,power moves實在無法和節拍一起融入。這反而有點近似體操的動作,而不像在跳舞。因為這些因素,Rock Steady Crew便提出強調footwork型式的是傾向於九十年代的舞蹈風格。
流行文化[編輯]
《霹靂舞》(Breakin')同時還是一部電影的名稱。該電影拍攝於1984年,講述一個爵士舞女舞蹈者凱麗遇到兩個地板舞者旋風和馬達,從此凱麗改變了她的舞蹈風格,表演地板,並在爵士舞評委對他們的懷疑中獲得舞蹈的成功的故事。
中國大陸和香港於1987年引進了這部電影,它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並在中國大陸和香港掀起了一股地板的熱潮,街舞比賽也隨之越來越大型。
參見[編輯]
參考[編輯]
- ^ 奥运新项目观察——霹雳舞入奥的“喜与忧 ”. [2020-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7).
外部連結[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