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鳥翼龍屬
翠鳥翼龍屬 化石時期:晚白堊世,
| |
---|---|
A:正模肱骨;B:橈骨及尺骨;C:正模胸骨;D:歸入該屬的第四掌骨;E:正模第四掌骨及肩胛烏喙骨;F:正模股骨。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蜥形綱 Sauropsida |
目: | †翼龍目 Pterosauria |
演化支: | †夜翼龍形態類 Nyctosauromorpha |
演化支: | †遠夜翼龍類 Aponyctosauria |
屬: | †翠鳥翼龍屬 Alcione Longrich et al., 2018 |
模式種 | |
†遊蕩翠鳥翼龍 Alcione elainus Longrich et al., 2018
|
翠鳥翼龍(學名:Alcione,或譯阿爾庫涅俄翼龍)是翼龍目的一個屬,來自摩洛哥晚白堊世馬斯垂克階的奧勒德阿卜杜恩盆地,目前僅含一個已知物種:遊蕩翠鳥翼龍(A. elainus)。該翼龍與包括神鳥翼龍和巴巴里翼龍在內的其它幾種翼龍共棲於海洋環境中。
發現與命名
[編輯]該屬所有已知標本均是在一場歷時三年、出土約200件翼龍標本的挖掘活動中發現的。正模標本FSAC-OB 2由部分骨骼組成,其中保存了包括股骨、肱骨、肩胛烏喙骨和胸骨在內的多種材料。歸入該屬的標本包括FSAC-OB 217(由第四掌骨組成)、FSAC-OB 156(一個下頜骨)及更完整的FSAC-OB 4(由肱骨、橈骨、尺骨、部分第四掌骨、第四趾第一趾骨、肩胛烏喙骨及胸骨組成)。[1]
翠鳥翼龍命名自希臘神話中被神明變成翠鳥的阿爾庫涅俄。種名A. elainus取自希臘語elaino一詞,意為「迷失」或「遊蕩」。[1]
描述
[編輯]翠鳥翼龍是種翼展1.8—2.4米(5.9—7.9英尺)的小型翼龍。與近親相比其四肢比例較短。其解剖特徵對該類群而言較為典型。下頜骨狹窄、(在背視圖中)呈Y型且缺少牙齒,相反的是其具有鋒利邊緣。正模標本肩胛烏喙骨融合,表明該個體已經成年。該骨骼在許多夜翼龍科中均呈飛鏢狀,在無齒翼龍科中則不那麼明顯。[1]
分類
[編輯]以下分支圖展示了安德烈斯等人於2014年首次提出、並由朗里奇等人於2018年更新額外數據的系統發育分析結果。作者發現翠鳥翼龍屬於夜翼龍科。[2][1]
鳥掌翼龍超科 Ornithocheiroidea |
| ||||||||||||||||||||||||||||||||||||||||||||||||||||||||||||||||||||||||||||||||||||||||||
費爾南德斯等人(2022年)在系統發育分析中發現翠鳥翼龍是翅翼龍和神鳥翼龍的姐妹群。三者與夜翼龍科構成新演化支遠夜翼龍類。[3]
無齒翼龍類 Pteranodontia |
| ||||||||||||||||||||||||||||||||||||||||||||||||||||||||||||||||||||||||
古生物學
[編輯]翠鳥翼龍更短的翅膀表明,該屬比其它夜翼龍科更適合在飛行中快速拍打翅膀。另一種解釋認為該適應是為了輔助水下運動,因為現代食魚鳥類皆有短小的翅膀。[1]
古生態學
[編輯]翠鳥翼龍發現於摩洛哥北部奧勒德阿卜杜恩盆地馬斯垂克階晚期的磷酸鹽中。該地質單元不隸屬任何地層。其分為數層,而翠鳥翼龍發現於第三層(Couche III)。該層段可追溯到白堊紀末滅絕事件以前約一百萬年的馬斯垂克階最末期。第三層代表了當時已知的最具多樣性的海洋生態系統。[1]
該區域已發現為數眾多的海洋生物,包括鯊魚和硬骨魚,此外還有海龜、蛇頸龍及滄龍。僅發現了少量零碎恐龍化石,包括一種阿貝力龍類及一種蜥腳類。該地層的其它翼龍最初僅有神龍翼龍科的茅利塔尼亞磷礦翼龍。然而,除翠鳥翼龍外,近期研究還揭示了該地區至少還有五種翼龍,包括巴巴里翼龍、神鳥翼龍和特提斯翼龍。[1]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1.6 Longrich, Nicholas R.; Martill, David M.; Andres, Brian; Penny, David. Late Maastrichtian pterosaurs from North Africa and mass extinction of Pterosauria at the Cretaceous-Paleogene boundary. PLOS Biology. 2018, 16 (3): e2001663. PMC 5849296 . PMID 29534059. doi:10.1371/journal.pbio.2001663.
- ^ Andres, B.; Clark, J.; Xu, X. The Earliest Pterodactyloid and the Origin of the Group. Current Biology. 2014, 24 (9): 1011–6 [2023-08-18]. PMID 24768054. doi:10.1016/j.cub.2014.03.030 .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9).
- ^ Fernandes, Alexandra E.; Mateus, Octávio; Andres, Brian; Polcyn, Michael J.; Schulp, Anne S.; Gonçalves, António Olímpio; Jacobs, Louis L. Pterosaurs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of Angola. Diversity. 2022, 14 (9). 741. doi:10.3390/d140907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