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許米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許米乃是一位來自以弗所早期基督徒,是使徒保羅的反對者,使徒保羅將他與亞歷山大和腓理徒聯繫在一起。

聖經記載[編輯]

在提摩太前書1章20節中,「有人」(包括許米乃)已經放棄了信心和無虧的良心,並且在真道上如同船破壞了一般。 保羅補充說,他已將許米乃和亞歷山大交給撒但,以便他們不再誹謗。有些人認為這種說法與哥林多前書5章5節類似,其中保羅命令教會驅逐一名從事性不道德行為的成員,希望他的靈魂最終能因這種管教而得救。

否認復活[編輯]

保羅將許米乃和腓利都列入其中,他們的褻瀆和虛妄的胡言亂語會增加,變得更加不敬虔,他們的教導「如同毒瘡,越爛越大」(提摩太後書2:17)。保羅宣稱許米乃和腓利都就是剛才所描述的例子,他補充說這兩個人「偏離了真道,說復活的事已過,」。

初期的諾斯底主義[編輯]

不可能準確地定義這種異端的全部性質,但從保羅對此的說法來看,許米乃和菲利圖可能相信基督教諾斯底主義異端的早期形式。諾斯替教徒認為,這種從罪惡中的覺醒已經發生在他們自己身上,因此將來不可能有死者聽到上帝兒子的聲音並從墳墓中出來的一天(約翰福音5:28) 。

這種復活的精神化源於所有物質本質必然邪惡的觀念。這個想法立即導致了這樣的結論:人體本質上是邪惡的,如果人要升華到他的真實本性,他必須擺脫束縛,不是擺脫罪惡,而是擺脫身體。這種對身體的蔑視導致了對復活字面意義的否認。基督關於這個主題的所有教導都只是在寓言意義上解釋了靈魂從罪中復活。

使徒對待這些教師、許米乃和他的同伴的方式,不僅在於重新斷言他們所否認的真理,而且還對這些教師作出判決——「我已經把他們交給撒但,使他們受責罰,就不再誹謗了。」對於這句話的含義,解釋起來存在很大困難。有些人將其理解為簡單地逐出教會。其他人則認為它表示遭受某些身體痛苦或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