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布雷希特·杜勒

阿爾布雷希特·杜勒 Albrecht Dürer | |
---|---|
![]() 杜勒自畫像(1500) | |
出生 | 神聖羅馬帝國紐倫堡 | 1471年5月21日
逝世 | 1528年4月6日 神聖羅馬帝國紐倫堡 | (56歲)
知名於 | 版畫、繪畫 |
知名作品 | 《騎士、死亡和魔鬼》 (1513) 《書房中的聖熱羅尼莫》 (1514年) 《憂鬱 I》 (1514) 《杜勒的犀牛》 (1515) |

阿爾布雷希特·杜勒(德語:Albrecht Dürer;1471年5月21日—1528年4月6日)[1],德國中世紀末期、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油畫家、版畫家、雕塑家及藝術理論家。他在二十多歲時高水準的木刻版畫就已經使他稱譽歐洲,一般也認為他是北方文藝復興中最好的藝術家。他的作品包括祭壇、宗教作品、許多的人物畫及自畫像,以及銅版畫。他的木版畫,像是1498年的《啟示錄》系列,比他其餘的作品更具哥德風味。他著名的畫作有《騎士、死亡和魔鬼》(1513)、《書房中的聖熱羅尼莫 (1514年)》及《憂鬱 I》(1514),受到廣泛的分析及詮釋。他的水彩畫也讓他成為第一位歐洲的風景畫畫家,而他的木刻版畫也帶來木刻版畫的創新。
杜勒藉由他對義大利文藝復興的認識,將羅馬神話帶進歐洲北方的藝術,這也使他成為北方文藝復興中最重要的畫家之一,而他也有許多的理論,其中包括了數學定理、透視及頭身比例等。
生平[編輯]

他生於紐倫堡的金匠家庭,其父老阿爾布萊希特·杜勒原為匈牙利宮廷金匠,後移居紐倫堡。童年時代,杜勒隨其父學習金工手藝,15歲後開始了其遊學生活,隨瓦格莫特學習繪畫和木刻,先後遊歷於阿爾薩斯、巴澤爾及斯特拉斯堡。隨他最重要的遊學經歷為兩次義大利的旅行,其間杜勒結識了畫家喬瓦尼·貝利尼和拉斐爾,同時研究了達文西的作品和藝術理論,接觸並學習了文藝復興的思想及風格。
杜勒一生創作了大量木刻畫、銅版畫、油畫和人物素描。其代表作有油畫《四使徒》、《亞當和夏娃》、木版畫《啟示錄》、銅版畫《苦悶》、《騎士、死神、魔鬼》等。著有《人體比例研究》四卷,對透視學和人體解剖學頗有研究。
自畫像之父[編輯]


杜勒早在自己十三歲時(1484)就給自己畫了一幅自畫像,比達文西創作的那幅有名的自畫像(ca. 1510-1515)還要早二十多年。在其一生之中,共創作了近十幅自畫像,包括速寫、素描、版畫和油畫等創作手法,其創作的自畫像大多具有嚴整細緻的特徵,藝術表現力與後來的倫勃朗遙相呼應。因此,杜勒被譽為「自畫像之父」[2]。
影響[編輯]

杜勒在後來的藝術家中有很大的影響,特別是版畫,當代許多人都是透過版畫來了解他的作品,他的畫主要也只在幾個城市中出現,都是私人收藏。他的名聲在歐洲各地傳播,這也鼓舞了像拉斐爾·聖齊奧、提齊安諾·維伽略及弗蘭西斯科·帕爾米賈尼諾等畫家,也為推廣及散播其畫作,也參與版畫的製作。
杜勒在蝕刻畫的創作也影響了德國其他的藝術家,像玲瓏大師試著創作一些大型的蝕刻畫,但後來仍延續著杜勒較小而較狹窄的主題。盧卡斯·范·萊頓是唯一在16世紀前三十年成功創作大型蝕刻畫的歐洲北部畫家。義大利學習杜勒蝕刻畫的畫家有些直接模仿杜勒的風景畫背景(朱利奧·坎帕尼奧拉及Christofano Robetta)或甚至模仿整幅畫(Marcantonio Raimondi和Agostino Veneziano)。不過在1515年後,Marcantonio開創了新的蝕刻畫風格,也越過阿爾卑斯山主導了北方蝕刻畫的風氣,杜勒的影響力也慢慢下降。
杜勒對人體比例的研究以及利用座標格點的轉換來描述臉部變化的作法也激發了達西・湯普森在其著作《生長和形態》中,用類似方式的說明[3]。
信義宗在每年的四月六日會紀念杜勒[4],和老盧卡斯·克拉納赫及Hans Burgkmair一起紀念。美國聖公會的聖人曆中在八月五日紀念杜勒、克拉納赫及馬蒂亞斯·格呂內瓦爾德。
德國的瓦爾哈拉神殿是一座紀念「歷史上說德語的著名人物 – 政治家、君主、科學家和藝術家」的名人堂,其中有杜勒的半身像[5]。
量度四書[編輯]

杜勒關於幾何學的著作名叫《量度四書》(德文名:Underweysung der Messung mit dem Zirckel und Richtscheyt,英文可譯為《使用圓規、直尺的量度指南》或《量度藝術教程》),其中內容主要如下:
- 第一卷,集中研究線形幾何學。杜勒所研究的幾何結構包括螺旋線、蚌線和外旋輪線。他也吸收了阿波羅尼奧斯的概念,以及約翰尼斯·維爾納1522年出版的《'Libellus super viginti duobus elementis conicis'》(拉丁文)一書的內容(這部書比杜勒的《量度四書》早三年出版。)
- 第二卷,進行二維幾何,即正多邊形結構的研究。在這部書裡杜勒偏愛托勒密的方法超過了歐幾里德的方法。
- 第三卷,把這些幾何學原理應用到建築學、工程學和版式編排設計之中。關於建築的部分,杜勒引用到了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的《建築十書》,但也詳細闡述了他自己的經典設計和柱式。在編排設計部分,杜勒依據義大利範例繪製了拉丁字母的幾何結構。然而,他的哥特字母結構是基於完全不同的模塊式體系。
- 第四卷,結束了第一、第二系列而進行三維結構和多面體結構的研究。其中杜勒討論了五種正多面體和七種阿基米德立體,以及他自己的一些發明。在所有內容中,杜勒用網格方式來表現這些實體。最後,杜勒討論了倍立方問題,進而還討論了「construzione legittima」(義大利語中意為「結構法則」),一種通過直線透視法描繪一個立方體的方法。
在博洛尼亞時,杜勒學習了(可能是向盧卡·帕西奧利或布拉曼特學習)直線透視法原理,而且,這時,在一本未出版的皮耶羅·德拉·弗朗切斯卡的專著中,唯一一份被發現的關於這些原理的文字說明中,杜勒顯然對這種運用直線透視描繪立方體的方法已經很精通了。他也熟悉了阿爾貝蒂所描述的「簡略結構」,和達·文西的一種技術,投影幾何結構。儘管杜勒在這些領域中並沒有革新,但他作為北歐地區,第一位運用科學方法,並運用對歐幾里德幾何學原理的認識,論述視覺表現問題的人來說是顯著的。除了這些幾何結構之外,在《量度四書》的最後一卷書中,為了通過模型來介紹透視畫法,杜勒還討論了各種各樣的機械裝置,並作了木刻版畫插圖,它們時常重複出現在關於透視問題的論述中。
人體比例四書[編輯]

杜勒關於人體比例的著作名叫《人體比例四書》(德文名:Vier Bücher von Menschlicher Proportion),完成於1528年。第一卷書主要撰寫與1512至1513年,完成與1523年。展現了五種不同結構類型的男性和女性的體形,身體的所有部分被描繪成總高度的一段。杜勒的這些結構是以古羅馬的維特魯威以及杜勒對「二三百位真人」的經驗觀察結果為依據的"[6]。第二卷書中包括八種更進一步的類型。關於這一系統,杜勒可能是向1525年的弗朗西斯科·迪·喬治的《'De harmonica mundi totius'》一書學習的。在第三卷書中,杜勒給出了一些可以用來修改人體比例的法則,包括凸面鏡及凹面鏡數學模擬法;這裡杜勒還論述了面相學。第四卷書專門討論運動原理。
然而,附於最後一卷書後的是杜勒寫於1512與1528年之間的一篇獨立的美學短文,在這篇文章中可了解到杜勒關於「理想美」的理論。杜勒拒絕阿爾貝蒂的客觀美觀念,提出一種建立在多樣性基礎之上的相對美概念。儘管如此,杜勒仍然相信真理隱藏在大自然之中,而且相信有一些規律支配著美,雖然他發現很難為這樣的法則去確定一定的標準。1512或1513年,他寫下的三個法則是「實用」(『Nutz』)、「稱心」 (Wohlgefallen)與「中庸之道」(Mittelmass)。然而,不像阿爾貝蒂和萊昂納多那樣,杜勒最為苦惱的不僅僅是關於美的抽象概念的理解,而是關於一位藝術家該如何創造出美的圖像的問題。在寫於1512與1528年之間的這篇文章的最後草稿中,杜勒對藝術的信仰,從人類自發的靈感創造,發展到「精神的綜合選擇」的觀念[6],換句話說,就是「一位藝術家憑藉豐富的視覺經驗去想像一個美的事物」。杜勒對於一位藝術家超越靈感的能力的信仰,促使他認為「一個人隨手在半張紙上花一天的時間用鉛筆畫出的東西,或在一塊小木頭上刻出的東西,可能比另一個人花了一年的辛勤勞動炮製出來的大作品更有藝術魅力。」[7]
作品[編輯]
- 《杜勒自畫像 (1484年)》,1484年,藏於維也納阿爾貝蒂娜博物館
- 油畫《杜勒自畫像 (1493年)》,1493年,藏於巴黎羅浮宮
- 木刻版畫《啟示錄》,1498年
- 板面油畫《杜勒自畫像 (1498年)》,1498年,藏於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
- 板面油畫《杜勒自畫像 (1500年)》,1500年,藏於慕尼黑老繪畫陳列館
- 板面油畫《玫瑰經之後瞻禮》,1506年,藏於布拉格國家美術館
- 板面油畫《亞當和夏娃》,1507年,藏於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
- 油畫《萬人殉道》,1508年,藏於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
- 素描《祈禱的手》,1508年,藏於維也納阿爾貝蒂娜博物館
- 油畫《海勒爾祭壇畫》,1507-1509年,藏於法蘭克福施泰德藝術館、卡爾斯魯厄國家美術館
- 《杜勒裸體自畫像》,1509年,藏於魏瑪宮
- 木刻《大受難》,1497-1510
- 木刻《小受難》,1511
- 《蘭道爾祭壇畫》(《聖三一的崇拜》),1509-1511年,藏於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
- 版畫《憂鬱 I》,1514年,
- 版畫《書房中的聖熱羅尼莫 (1514年)》(1514)
- 版畫《騎士,死亡和魔鬼》(1515)
- 木板畫《丟勒的犀牛》,1515年
- 油畫《皇帝馬克西米利安一世肖像》,1520年,藏於奧地利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
- 油畫《雅各布·富格爾肖像》,1520年
- 油畫《書房中的聖熱羅尼莫 (1521年)》,1521年
- 油畫《希羅尼穆斯·霍爾茨舒爾肖像》,1526年,藏於柏林畫廊
- 油畫《雅各布·穆費爾肖像》,1526年,藏於德國柏林畫廊
- 油畫《四使徒》,1526年,藏於慕尼黑老繪畫陳列館
-
《杜勒自畫像 (1484年)》,1484年13歲,藏於維也納阿爾貝蒂娜博物館
-
油畫《杜勒自畫像 (1493年)》,1493年22歲,藏於巴黎羅浮宮
-
木刻版畫《啟示錄》第四幅:《四騎士》,1498年
-
油畫《杜勒自畫像 (1498年)》,1498年,藏於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
-
油畫《杜勒自畫像 (1500年)》,1500年,藏於慕尼黑老繪畫陳列館
-
《玫瑰經之後瞻禮》,1506年,藏於布拉格國家美術館
-
油畫《海勒爾祭壇畫》,1507-1509年,藏於法蘭克福施泰德藝術館、卡爾斯魯厄國家美術館
-
《杜勒裸體自畫像》,1509年38歲,藏於魏瑪宮
-
版畫《騎士,死亡和魔鬼》, 1513年
-
版畫《憂鬱 I》,1514年,
-
版畫《書房中的聖熱羅尼莫 (1514年)》,1514年
-
杜勒的犀牛,1515年
-
油畫《皇帝馬克西米利安一世肖像》,1520年,藏於奧地利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
-
油畫《雅各布·富格爾肖像》,1520年
-
油畫《書房中的聖熱羅尼莫 (1521年)》,1521年
-
油畫《希羅尼穆斯·霍爾茨舒爾肖像》,1526年,藏於柏林畫廊
-
油畫《雅各布·穆費爾肖像》,1526年,藏於德國柏林畫廊
參見[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 ^ Müller, Peter O. (1993) Substantiv-Derivation in Den Schriften Albrecht Dürers, Walter de Gruyter. ISBN 978-3-11-012815-4.
- ^ 方建華. 世界最偉大的藝術家:打開藝術的窗景 走進大師的心靈. 德威國際文化. 30 March 2012: 1507–. ISBN 978-986-6153-60-0.
- ^ Thompson, D'Arcy. On Growth and For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17: 290–292.
- ^ Lutheranism 101 edited by Scot A. Kinnaman, CPH, 2010
- ^ Walhalla. [2014-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8).
- ^ 6.0 6.1 Erwin Panofsky, "The Life and Art of Albrecht Dürer", Princeton, 1945, ISBN 978-0-691-00303-0
- ^ Panofsky:283
外部連結[編輯]
![]() |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阿爾布雷希特·杜勒 |
- Connecticut College collection of Dürer's work, organized by topic[永久失效連結]
- The Strange World of Albrecht Dürer at the Sterling and Francine Clark Art Institute. November 14, 2010 - March 13, 2011
- Dürer Prints Close-up: a series of short videos that explore the subjects and techniques of Dürer's prints. Made to accompany The Strange World of Albrecht Dürer at the Sterling and Francine Clark Art Institute. November 14, 2010 - March 13, 201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Innovated Life Art Gallery: Dürer's suite for Apocalipsis cum Figuris.
- Works by Albrecht Dürer at Museumsportal Schleswig-Holstein
- Works by Albrecht Dürer at the Museum of New Zealand Te Papa Tongarew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Albrecht Dürer: Vier Bücher von menschlicher Proportion (Nürnberg, 152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Selected pages scanned from the original work. Historical Anatomies on the Web. 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 Java Applet inspired by Dürer's work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Albrecht Dürer的作品 - 古騰堡計劃
- 約翰·J·奧康納; 埃德蒙·F·羅伯遜, Durer, MacTutor數學史檔案 (英語)
- www.duerer.nuernberg.de
- Albrecht Dürer: The siege of a fortress at the Canadian Centre for Architecture[永久失效連結]
- Dürer, Albrecht, De symmetria partium in rectis formis humanorum corporum, (153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googlebooks
- Melencolia I, 500th anniversary tribut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