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2001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新導向自2001年立法委員選舉
立法院第五屆立法委員選舉

← 1998年 2001年12月1日 2004年 →

共選出225席
獲得過半多數需113個席位
投票率68.02%
  第一大黨 第二大黨 第三大黨
 
領袖 謝長廷 連戰 宋楚瑜
政黨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親民黨 親民黨
上屆結果 70席 123席 新政黨
贏得席次 87席
(區域:69席)
(不分區:15席)
(僑選:3席)
68席
(區域:49席)
(原住民:4席)
(不分區:13席)
(僑選:2席)
46席
(區域:33席)
(原住民:2席)
(不分區:9席)
(僑選:2席)
席次差額 17 55 46
區域票數 3,437,692 2,875,973 1,875,261
區域票率 33.29% 27.85% 18.16%
原住民票數 10,048 73,398 42,575
原住民票率 6.53% 47.71% 27.67%

  第四大黨 第五大黨 第六大黨
 
領袖 黃主文 謝啟大 魏吉助
政黨 台灣團結聯盟 台灣團結聯盟  新黨 台灣吾黨
上屆結果 新政黨 11席 新政黨
贏得席次 13席
(區域:8席)
(不分區:4席)
(僑選:1席)
1席
(區域:1席)
1席
(原住民:1席)
席次差額 13 10 1
區域票數 793,100 269,620 3,723
區域票率 7.68% 2.65% 0.04%
原住民票數 8,460 9,194
原住民票率 5.50% 5.98%


  民主進步黨
  中國國民黨
  親民黨
  台灣團結聯盟
  新黨
  台灣吾黨
  無黨籍

選前立法院院長

王金平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當選立法院院長

王金平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立法院第五屆立法委員選舉
投票日2001年12月1日
當時在任總統陳水扁
任期屆滿日2005年1月31日
改選數225席
選舉制度複數選區單記不可讓渡投票制
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第五屆立法院委員席次分布圖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87)
  台灣團結聯盟 台灣團結聯盟(13)
  台灣吾黨(1)
   無黨籍(9)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68)
  親民黨 親民黨(46)
   新黨(1)

立法院第五屆立法委員選舉於2001年12月1日舉行。本屆選舉由中華民國台澎金馬居民及海外僑民共同選出第五屆立法院全部225個立法委員席次,包括168名區域立委、41名不分區立委、8名僑選立委與8名原住民立委。此次選舉與2001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同日舉行,本次選舉亦為泛綠陣營與泛藍陣營於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後的首次對決。

選舉結果,民進黨獲得87席,較上屆選舉增加17席,成為立法院第一大黨;國民黨從123席銳減55席至68席,由第一大黨降為第二大黨;新成立的親民黨一舉奪得46席,取代新黨成為第三大黨;另一新成立的政黨台灣團結聯盟,則獲得13席,為第四大黨;而原本居於「關鍵少數」地位的新黨則僅獲得1席,完全失去在立法院的影響力;另有政黨台灣吾黨獲得1席。區域部份(包括原住民選區),民主進步黨當選69席,中國國民黨53席,親民黨35席,台灣團結聯盟8席,新黨1席,台灣吾黨1席,獨立參選9席。不分區部份,民進黨15席,國民黨13席,親民黨9席,台聯4席。僑選部份,民進黨3席,國民黨2席,親民黨2席,台聯1席。

從政黨聯盟來看,最後選舉結果,泛藍陣營獲115席,佔總席次225席的51.11%;泛綠陣營獲101席,佔總席次44.89%;無黨籍人士獲9席,佔總席次4%。

背景

[編輯]

2000年總統選舉,創黨十多年的民進黨終於搶下中央執政權。陳水扁當選總統後,由於國會由國民黨佔半數,為了穩定政局,故委任國民黨籍的國防部唐飛為行政院長。後來核四爭議爆發,唐飛辭職,由在國會佔小數的民進黨組閣,而陳水扁國民黨主席連戰會面後,由行政院宣佈停建核四,國民黨受到屈辱,引起國民黨親民黨新黨大團結,組成在野聯盟。自此,行政院在立法院處處受阻,在野聯盟更企圖提出總統罷免案。

2001年中,與國民黨漸行漸遠的前主席李登輝不滿國民黨與親民黨合作,把國民黨黨內的一些李系人馬拉走,組成台灣團結聯盟,與民進黨合作。使李登輝成為國民黨遷台後第一位被開除黨籍的黨主席。

2001年底的立法院選舉,演變成泛藍及泛綠之爭。

經過

[編輯]

由於此次選舉與縣市長選舉同時舉行,所以涉及兩大陣營的領地之戰。

其中,國民黨親民黨是互相競爭的關係,其中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在不分區議席的排名,刻意安排在安全名單之外,所以親民黨提出「宋進立法院」的競選口號。

影響

[編輯]

在這場選舉中,執政的民進黨席次大幅增長至87席,成為立院第一大黨;國民黨席次銳減至68席。但泛藍陣營獲115席,佔總席次225席的51.11%;泛綠陣營獲101席,佔總席次44.89%;泛藍陣營依然過半。

在2002年中,民進黨為了考試院長同意權的問題,與泛藍陣營爭奪國民黨內的一些游離委員,曾一度成功奪得國會過半數,但維持時間不長。

但隨著國會生態的轉變與政治局勢的發展,變成以國民黨和親民黨為主的泛藍陣營與民進黨和台灣團結聯盟為主的泛綠陣營之間的對立,朝小野大導致國政陷入空轉。

當選情況

[編輯]
政黨 得票數 得票率 區域立委 不分區立委 原住民 僑選 總計 席次變動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 3,447,740 33.4% 69 15 0 3 87 +17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2,949,371 28.6% 49 13 4 2 68 -55
親民黨 親民黨* 1,917,836 18.6% 33 9 2 2 46 +46
台灣團結聯盟 台灣團結聯盟* 801,560 7.8% 8 4 0 1 13 +13
 新黨 269,620 2.6% 1 0 0 0 1 -10
台灣吾黨 42,474 0.4% 0 0 1 0 1 -8
無黨籍 899,254 8.7% 8 0 1 0 9 -3
選舉人數 15,822,684
總投票數(投票率) 10,468,990(66.2%)
無效票數 141,135(1.3%)
有效票數 10,327,855(98.7%)
*獲得不分區立委的門檻為5%
各選區得票最高的政黨:
  親民黨
  新黨
  無黨籍人士。
各選區最高票當選人黨籍:
  親民黨
  新黨
  無黨籍人士。
選區 名額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親民黨 親民黨 台灣團結聯盟 台灣團結聯盟 其他
台北市一選區 10 羅文嘉卓榮泰王雪峰林重謨 蔡正元穆閩珠 李永萍許淵國秦慧珠 陳建銘
台北市二選區 10 段宜康沈富雄郭正亮藍美津 章孝嚴陳學聖 龐建國林郁方李慶安(當選無效)[1] 陳文茜
高雄市一選區 6 林進興陳其邁朱星羽 江綺雯羅世雄 蘇盈貴
高雄市二選區 5 梁牧養湯金全郭玟成 邱毅 羅志明
台北縣一選區 8 張清芳王淑慧李文忠周伯倫 李嘉進 鄭志龍周錫瑋 廖本煙
台北縣二選區 10 鄭余鎮陳景峻周慧瑛陳茂男 蔡家福李顯榮陳宏昌 李鴻鈞柯淑敏 許登宮
台北縣三選區 9 周雅淑陳朝龍賴勁麟 洪秀柱羅明才 李慶華鄭三元林德福 趙永清
基隆市 3 王拓 徐少萍 劉文雄
宜蘭縣 4 張川田陳金德 廖風德 鄭美蘭
桃園縣 13 李鎮楠陳宗義彭添富邱垂貞郭榮宗 呂新民張昌財楊麗環朱鳳芝陳根德 孫大千邱創良鄭金玲
新竹縣 3 張學舜 邱鏡淳 陳進興
新竹市 3 柯建銘 張蔡美 呂學樟
苗栗縣 4 杜文卿 何智輝劉政鴻 徐耀昌
台中縣 11 林豐喜邱太三簡肇棟郭俊銘 楊文欣徐中雄楊瓊瓔劉銓忠紀國棟 馮定國 顏清標
台中市 7 李明憲謝明源 盧秀燕洪昭男 沈智慧黃義交 何敏豪
彰化縣 10 魏明谷江昭儀邱創進周清玉 游月霞卓伯源陳杰林進春 謝章捷 陳進丁
南投縣 4 蔡煌瑯湯火聖 吳敦義 陳志彬
雲林縣 6 蘇治芬林國華 曾蔡美佐許舒博 陳劍松 高孟定
嘉義縣 4 蔡啟芳何金松 李雅景 張花冠
嘉義市 2 蔡同榮 黃敏惠
台南縣 8 葉宜津陳唐山李俊毅侯水盛鄭國忠 郭添財李全教 謝鈞惠
台南市 6 唐碧娥賴清德王幸男 林南生王昱婷 錢林慧君
高雄縣 9 林岱樺余政道徐志明 陳麗惠林益世王金平 趙良燕鍾紹和 林志隆
屏東縣 7 林育生曹啟鴻鄭朝明邱議瑩 曾永權廖婉汝 蔡豪
澎湖縣 1 林炳坤
花蓮縣 2 盧博基 傅崐萁
台東縣 1 黃健庭
金門縣 1 吳成典(新)
連江縣馬祖 1 曹原彰
平地原住民 4 章仁香楊仁福廖國棟 林正二
山地原住民 4 曾華德 林春德 高金素梅瓦歷斯·貝林(吾)
全國不分區 41 洪奇昌尤清陳道明劉世芳張俊宏林濁水高志鵬許榮淑邱永仁顏錦福邱彰鄭貴蓮陳勝宏陳忠信劉俊雄 饒穎奇江丙坤陳健治黃昭順高育仁王鍾渝黃德福蔡鈴蘭陳健民鄭逢時侯彩鳳李和順[2]陳建年[3]高仲源黃逢時 劉憶如殷乃平李桐豪劉松藩林惠官顧崇廉鍾榮吉蔡中涵高明見 黃宗源吳東昇程振隆黃政哲
僑選 8 蕭美琴張秀珍張旭成 關沃暖孫國華 林政義楊富美 王政中

注釋與參考資料

[編輯]
  1. ^ 委員會議討論通過李慶安雙重國籍案 (doc) (新聞稿). 中央選舉委員會. 2009-02-06 [2009-02-06]. 李慶安涉有修正前之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67條之1規定視為當選無效情事,進行討論,會中決議撤銷李慶安第7屆台北市議員及第4、5、6屆立法委員當選人名單之公告,並註銷其當選證書。 [失效連結]
  2. ^ 2004年退出中國國民黨,自動喪失立委資格,其席次由黃逢時遞補當選。
  3. ^ 因就職日前獲任命為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並放棄中國國民黨籍,故從未就職,其席次由高仲源遞補當選。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