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伊本·白圖泰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基礎條目 伊本·白圖泰屬於維基百科人物主題的基礎條目。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傳記專題 (獲評未知重要度
這個條目屬於傳記專題的一部分,用於整理和撰寫維基百科中的人物條目。歡迎任何感興趣的參與者加入這個專題參與討論
 未評級未評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尚未接受評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Template:Language-eb

建議增加李光斌的詞條[編輯]

伊本·白圖泰是中世紀偉大的阿拉伯旅行家,譯者李光斌是中國阿拉伯語翻譯家,集一生的智慧完成這部百科全書式的遊記的翻譯,令人佩服。但是,卻找不到有關李光斌的詞條,令人遺憾。


move here[編輯]

無來源內容:

== 行程 ==

麥加朝聖[編輯]

首先,他沿著北非海岸旅行,穿過現今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斯利比亞埃及的國土,到達開羅。從開羅到麥加有三條路線,白圖泰選擇了最短但是最不常用的那一條,即朔尼羅河而上,從今日蘇丹蘇丹港紅海去麥加。就在他到達蘇丹的時候,當地爆發了針對埃及馬穆魯克統治者的叛亂,於是白圖泰只得折回開羅。在路上,據說他碰到了一位「聖人」,預言他除非先去敘利亞,否則永遠到不了麥加。這樣,白圖泰就決定先去大馬士革,沿途參拜耶路撒冷等聖地後再轉向去麥加。

在大馬士革度過齋月後,白圖泰順利地同一支商隊抵達了麥地那和麥加,完成了朝聖。但是這個時候,已經被旅行迷上的他,決定不再回家,而朝下一個目的地,當時在伊兒汗國統治下的巴格達前進。

伊兒汗國[編輯]

白圖泰穿過現今沙烏地阿拉伯境內的茫茫沙漠,抵達了巴斯拉,然後他轉向東北,朝聖了聖地伊斯法罕,再折回西南,經過設拉子納傑夫,抵達巴格達。當時的巴格達尚未從旭烈兀的劫掠中恢復,尚是一片破敗景象。白圖泰在巴格達遇見了伊兒汗國的大汗不賽因,隨著他一同去了伊兒汗國首都大不里士。在蒙古入侵之時,大不里士沒有抵抗即開城,因此沒有受到什麼兵災,加之位於絲綢之路上,所以當時大不里士成為了西亞首屈一指的商貿中心。在此之後,白圖泰回到了麥加,做第二次的朝聖。

東非之旅[編輯]

白圖泰無法滿足於定居生活,很快他再一次踏上旅程。這次他首先沿紅海南下,經過衣索比亞,到達葉門亞丁,然後他借著季風,沿東非海岸一路往南,相繼訪問了摩加迪沙蒙巴薩桑給巴爾基爾瓦。隨著季風轉為南風,白圖泰往北回到了亞丁,然後他又向北訪問了阿曼,直到今天的荷姆茲海峽。結束這一切後,他又回到了麥加,為下一次旅行做準備。

金帳汗國[編輯]

過了一年,據說德里蘇丹聽說了白圖泰的故事,決定邀請他去印度。白圖泰於是先出發去小亞細亞,因為當時和德里蘇丹同族的塞爾柱人正統治著哪裡,白圖泰認為在那裡可以找到翻譯嚮導。他從今日的黎巴嫩海岸出發,搭乘一艘熱那亞船,抵達土耳其港口阿蘭雅,從那裡,他穿過整個安納托利亞,到達黑海海港細諾普。從那裡,他又搭船穿過黑海,抵達克里米亞卡法港。從卡發出發,他一路往東穿過草原,在一段旅程中,他遇上了金帳汗國大汗月即別,隨著他回到了伏爾加河邊的首都薩萊,據說白圖泰這次旅程最東到達了阿斯特拉罕。恰好月即別的一位拜占庭寵妃有孕,月即別決定派遣白圖泰陪同這名寵妃回故鄉生產。

1332年底,白圖泰抵達君士坦丁堡,見到了東羅馬帝國皇帝安德洛尼卡三世,這是他第一次旅行到非伊斯蘭城市,索非亞大教堂的宏偉令他讚嘆。完成任務之後,他回到阿斯特拉罕,向月即別大汗報告。然後他動身渡過裏海,穿越中亞的草原,經過鹹海,抵達撒馬爾罕布哈拉,在那裡,他終於找到了翻譯和嚮導,向南經過今日的阿富汗,進入了德里

德里蘇丹國[編輯]

德里蘇丹國是建立在非穆斯林國土上的伊斯蘭國家,剛剛經歷過一場叛亂,因此蘇丹穆罕默德·圖格拉克非常急於延攬熟悉伊斯蘭教法的人才,以鞏固其統治。白圖泰在麥加居住多年,饒有學識,於是被任命為卡迪法官)。圖格拉克喜怒無常,因此白圖泰有時生活在寵信之中,有時又被猜疑籠罩。因此,他決定離開。這時恰好蘇丹要派人出使中國,白圖泰立刻自告奮勇。這樣,他既能離開德里,又可以訪問新的土地了。

東南亞和中國[編輯]

從德里一出發,白圖泰一行就遭到了印度教信徒的襲擊,幾乎喪命。在到達南印度的港口古里之後,出航的船隊尚未出發便遭風暴。三艘船中兩艘沉沒,第三艘被迫拔錨啟航,兩個月後被蘇門達臘島的統治者擒獲。白圖泰當時正在清真寺中禱告,倖免於難。但是,他也不敢回德里,只能託庇於當地穆斯林統治者之下。很快,印度教徒推翻了穆斯林的統治,白圖泰倉皇逃出,流落馬爾地夫

在馬爾地夫他停留了九個月,在此期間,他被任命為當地的大法官,甚至被迫娶了國王的女兒。但是,白圖泰不想留在馬爾地夫,於是他隨意判罰,惹怒了國中上下,終於,他被趕出了馬爾地夫。接下來,他去了錫蘭,看到了亞當橋。但是他的船隨後先是遇上風暴,又被海盜搶劫,使他被迫又折返古里,然後又是馬爾地夫。

這一次,他立刻找到了一艘來自中國的船隻,並順利地經過馬六甲海峽,沿著越南海岸北上,最後到達了元朝南中國的主要港口泉州。從泉州出發,他又去了杭州。白圖泰沿著京杭大運河一直北上去了北京,他在中國的時間大約是在1336年到1349年。

歸程[編輯]

在杭州,白圖泰決定要回家。但是,他已經無法決定那裡是自己的家了。他首先坐船回到古里,但是他不敢面對圖格拉克。於是他穿過阿拉伯海去阿曼和巴格達,在那裡,他得知伊兒汗國陷入內戰,阿不塞因已經死去,國家已經崩潰。這樣,他決定回去麥加,經過大馬士革的時候,他得知黑死病開始蔓延,他的父親已經死去。白圖泰立即決定要回摩洛哥的家鄉。經過撒丁島,他回到了丹吉爾,發現母親也在數月前過世。此時,已經距離他離開家鄉大概有25年了。

西班牙和摩洛哥[編輯]

在家中沒有待多少時候,白圖泰又出發去當時在穆斯林統治下的西班牙——安達盧西亞。當時卡斯提爾的國王阿方索十一世正舉兵威脅攻打直布羅陀,丹吉爾的穆斯林們組織了一些志願者去守衛該城,白圖泰也是其中一員。但是阿方索隨即死於黑死病。所以等到白圖泰抵達安達盧西亞的時候,威脅已經解除。於是,白圖泰一路遊覽,最北到達瓦倫西亞,然後經過格拉納達回家。回到摩洛哥後,白圖泰發現自己居然還沒有遊歷過這個國家,於是他又出發去聖地馬拉喀什,發現由於黑死病,已經成為空城。於是他又去了摩洛哥當時的首都非茲,遊覽一番後,回到了丹吉爾。

馬里[編輯]

在丹吉爾,白圖泰聽說了撒哈拉沙漠南面的神秘國度——馬里帝國,據說當時世界一半的黃金都產於馬里。白圖泰於是決定要去馬里1351年秋天,白圖泰出發去馬里,穿過撒哈拉沙漠後,他先抵達了古城Taghaza,這是一座用食鹽建造的城市,是摩洛哥人用鹽交換馬里人黃金的據點。然後他又向南旅行,沿著一條他認為是尼羅河的大河航行(實際上那是尼日河),最後抵達了馬里的首都,見到了國王曼薩·蘇萊曼。之後,白圖泰踏上了歸途,在廷巴克圖,他收到了摩洛哥蘇丹的命令,命令他立即回鄉。

signed

--(研究維基v百度百科hanteng) 2013年3月11日 (一) 11:27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伊本·白圖泰中的2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體缺陷) 2018年7月30日 (一) 03:43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