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建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五台佛光寺大殿
少林寺塔林唐代法玩禪師塔

唐代建築以氣魄宏偉、嚴整開朗為其特點,規模宏大,規劃嚴整,中國建築群的整體規劃在這一時期日趨成熟。建築風格舒展樸實,莊重大方,色調簡潔明快。與當時「以勢壯美」的美學傾向密不可分。建築工藝和材料的使用已經非常純熟[1]:28

由於土木結構建築不易保存,唐代木構建築僅存四處,在今山西省河北省境內,以中唐時重修的南禪寺大殿最為古老,亦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

各類建築[編輯]

城池、建築群[編輯]

唐朝都城——唐長安城(今陝西省西安市)和東都隋唐洛陽城遺址皆修建了規模巨大的宮殿苑囿官署,其中長安是當時世界上最宏大的城市,其規劃也是中國古代都城中最為嚴整的。城內的大明宮更是雄偉,其遺址面積相當於北京紫禁城總面積的四倍多。當代研究者將唐長安城視為最具代表性的唐朝建築,認為「它的規劃布局對後世建築規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27

宗教建築[編輯]

唐代佛教寺院、道教宮觀建築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現存的、山西省五台山南禪寺佛光寺大殿是典型的唐代佛教寺院建築[1]:28。此外,唐代的磚石建築也有進一步的發展,佛塔大多採用磚石建造,現存唐塔也均為磚石塔,包括:西安大雁塔小雁塔廣州懷聖寺光塔大理千尋塔等。

建築工藝[編輯]

唐代的木構建築實現了藝術加工與結構造型的統一,包括:斗拱柱子、房等,建築構件均體現了力與美的完美結合。

對於初盛唐的結構,可從敦煌壁畫及同時代日本建築窺得一二。初唐承隋制,斗拱簡單,最多出一至二跳。如出兩跳,多第一跳偷心,第二跳承令拱或替木。補間鋪作多用人字拱,偶有駝峰。檐下正心一線用一拱一枋作一組,出兩跳側用兩組,枋上不隱刻出慢拱。各枋使用單材,枋間置散斗或斗子蜀柱。[2]

盛唐經濟發達,生產力大大發展,連帶建築技術也快速提高。斗拱在短時間內演變為成熟的樣式,發展到最多雙抄雙下昂的四跳,複雜度更大增,出現逐跳計心及重拱等樣式。盛唐斗拱最外出跳多承令拱不出耍頭。補間用一朵,櫨斗置於駝峰上,出跳比柱頭斗拱少。中晚唐承盛唐啟五代,斗拱演變較少。中唐出現耍頭出令拱,並削成批竹狀。南禪寺大殿第一層枋上刻出慢拱。[2]

遺址和遺存[編輯]

宮殿遺址[編輯]

木構建築遺存[編輯]

現今遺存的唐代木構建築僅餘五台佛光寺大殿五台南禪寺大殿、芮城廣仁王廟正定開元寺鐘樓等四座。但最早的南禪寺大殿建於建中三年(782年),已屬中唐。

影響[編輯]

唐代建築對日本建築有深遠的影響,日本從奈良時代起傳入了中國唐代建築風格,稱為白鳳樣,後本土化演變成和樣。後世的日本傳統建築也保留不少唐代建築的特色。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張瑞雪. 《唐朝建筑风格与文化特色研究》. 蘭台世界 (遼寧省瀋陽市: 遼寧省檔案局(館)、遼寧省檔案學會). 2012, (2012年第027期): 27—28 [2021-10-25]. ISSN 1006-774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7) (簡體中文). 
  2. ^ 2.0 2.1 簫默. 敦煌建築研究.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2. ISBN 7111111540 (簡體中文). 

參見[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