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典园林或称苏州园林、苏式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流派,亦是江南园林的重要代表。苏州园林的艺术风格由北方传入南方。这一流派以私人营造的古典园林为主。苏州园林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阖闾城时(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到清末苏州地区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园林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享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之美譽。1997年,苏州城内的四座园林以苏州古典园林之名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编辑]
登录过程[编辑]
1997年和2000年先后有两批共九座园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997年,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4处位于今苏州市姑苏区的古典园林一同列为世界文化遗产[1]。2000年,增补五座古典园林,除吴江区的退思园外,皆位于姑苏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道,没有任何地方比历史名城苏州的九大园林更能体现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理想,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杰作。[2]
登录标准[编辑]
该世界遗产被认为满足世界遺產登錄基準中的以下基準而予以登錄:
- (i)表现人类创造力的经典之作。
- (ii)在某期间或某种文化圈里对建筑、技术、纪念性艺术、城镇规划、景观设计之发展有巨大影响,促进人类价值的交流。
- (iii)呈现有关现存或者已经消失的文化传统、文明的独特或稀有之证据。
- (iv)关于呈现人类历史重要阶段的建筑类型,或者建筑及技术的组合,或者景观上的卓越典范。
- (v)代表某一个或数个文化的人类传统聚落或土地使用,提供出色的典范-特别是因为难以抗拒的历史潮流而处于消灭危机的场合。
登录的园林[编辑]
苏州留园的花园
苏州园林名录[编辑]
2015年起,苏州市政府为了进一步提升对园林的保护和发展,建立完整的苏州园林档案数据库,决定制定《苏州园林名录》[3],截至2018年,名录已公布四批,共有108处古典及现代园林入选。
参考来源[编辑]
|
---|
| 2015年苏州市政府开始制定《苏州园林名录》,截至2018年,共有108个园林在册。 | | 第一批 33座 | |
---|
| 第二批 26座 | |
---|
| 第三批 31座 | |
---|
| 第四批 18座 | |
---|
|
江苏省境内中国古典园林 |
---|
| | | 南京市 | | |
---|
| 无锡市 | |
---|
| 常州市 | |
---|
| 苏州市(苏州园林) | |
---|
| 南通市 | |
---|
| 扬州市(扬州园林) | |
---|
| 泰州市 | |
---|
| 注:1.本表收录园林以私家园林为主,兼收少量寺庙、衙署园林。2.本表收录依据有 童寯《江南园林志》、 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 陈从周《扬州园林》及现存园林情况等。3.苏州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和退思园,扬州个园共十座园林为世界文化遗产。4.标注 国 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注 省 者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
|
|
---|
| 共306家(更新至2021年6月) | | | | | | 华东(96) |
---|
| 上海 4 | |
---|
| 江苏 25 | |
---|
| 浙江 19 | |
---|
| 安徽 12 | |
---|
| 福建 10 | |
---|
| 江西 13 | |
---|
| 山东 13 | |
---|
|
| | 中南(67) |
---|
| 河南 14 | |
---|
| 湖北 13 | |
---|
| 湖南 11 | |
---|
| 广东 15 | |
---|
| 广西 8 | |
---|
| 海南 6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