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卡斯蒂永战役: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背景:​ 內容擴充
→‎背景:​ 增加參考資料
第25行: 第25行:
英法百年戰爭雖名曰百年,實際上是指英國與法國在1337年至1453年期間一系列的軍事衝突,而非持續性的單一戰爭。1420年[[特魯瓦條約]]遭到打破後,開啟英法百年戰爭最後一個階段的衝突。英國史學家[[安妮‧庫里|安妮·庫里]](Anne Curry)稱作特魯瓦條約戰爭<ref>{{Cite book|url=http://dx.doi.org/10.1007/978-1-349-22711-2_6|title=The Hundred Years War|last=Curry|first=Anne|date=1993|publisher=Macmillan Education UK|isbn=9780333531761|location=London|pages=151–155|chapter=Conclusion}}</ref>。
英法百年戰爭雖名曰百年,實際上是指英國與法國在1337年至1453年期間一系列的軍事衝突,而非持續性的單一戰爭。1420年[[特魯瓦條約]]遭到打破後,開啟英法百年戰爭最後一個階段的衝突。英國史學家[[安妮‧庫里|安妮·庫里]](Anne Curry)稱作特魯瓦條約戰爭<ref>{{Cite book|url=http://dx.doi.org/10.1007/978-1-349-22711-2_6|title=The Hundred Years War|last=Curry|first=Anne|date=1993|publisher=Macmillan Education UK|isbn=9780333531761|location=London|pages=151–155|chapter=Conclusion}}</ref>。


1451年法國國王[[查理七世 (法蘭西)|查理七世]]的軍隊佔領[[波爾多]]之後,百年戰爭眼看就要結束了。英格蘭此時只能補強其僅剩領地的防禦,其中包括與[[不列顛島]]隔海而望的[[加來]]。然而,波爾多的市民在經歷[[金雀花王朝]]三百年來的統治以後,已經認為自己是英格蘭君主的子民,並派使者要求[[亨利六世 (英格蘭)|亨利六世]]重新奪回該省。
1451年法國國王[[查理七世 (法蘭西)|查理七世]]的軍隊佔領[[波爾多]]之後,百年戰爭眼看就要結束了。英格蘭此時只能補強其僅剩領地的防禦,其中包括與[[不列顛島]]隔海而望的[[加來]]<ref>{{Cite journal|title=The Hundred Years War|url=http://dx.doi.org/10.1007/978-1-349-22711-2|last=Curry|first=Anne|date=1993|doi=10.1007/978-1-349-22711-2}}</ref>。然而,波爾多的市民在經歷[[金雀花王朝]]三百年來的統治以後,已經認為自己是英格蘭君主的子民,並派使者要求[[亨利六世 (英格蘭)|亨利六世]]重新奪回該省<ref>{{Cite journal|title=The Victorian Period|url=http://dx.doi.org/10.1007/978-1-349-17060-9|last=Pollard|first=Arthur|date=1983|doi=10.1007/978-1-349-17060-9}}</ref>


1452年10月17日,當時知名的軍事領袖[[第一代什鲁斯伯里伯爵约翰·塔尔博特|約翰·塔爾博特]]率三千人登陸波爾多沿岸,據傳他當時已有75或80歲高齡,但就考據應為66歲。他與當地居民合作,輕易地在10月23日奪下城市。隨後英軍於該年底控制了大部分的西[[加斯科涅]]地區。法軍雖然預料到英軍將會入侵,但以為他們會由[[诺曼底大区|諾曼第]]地區登陸。在這次的奇襲後,查理七世於冬季籌備軍力,並在1453年春天發動反擊。
1452年10月17日,當時知名的軍事領袖[[第一代什鲁斯伯里伯爵约翰·塔尔博特|約翰·塔爾博特]]率三千人登陸波爾多沿岸<ref name=":0">{{Cite journal|title=Editor's Choice|url=http://dx.doi.org/10.1111/j.1875-595x.1998.tb00471.x|last=Seward|first=Margaret|date=1998-06|journal=International Dental Journal|issue=3|doi=10.1111/j.1875-595x.1998.tb00471.x|volume=48|pages=159–159|issn=0020-6539}}</ref>,據傳他當時已有75或80歲高齡,但就考據應為66歲<ref>{{Cite journal|title=The Victorian Period|url=http://dx.doi.org/10.1007/978-1-349-17060-9|last=Pollard|first=Arthur|date=1983|doi=10.1007/978-1-349-17060-9}}</ref>。他與當地居民合作,輕易地在10月23日奪下城市。隨後英軍於該年底控制了大部分的西[[加斯科涅]]地區<ref>{{Cite journal|title=The Victorian Period|url=http://dx.doi.org/10.1007/978-1-349-17060-9|last=Pollard|first=Arthur|date=1983|doi=10.1007/978-1-349-17060-9}}</ref>。法軍雖然預料到英軍將會入侵,但以為他們會由[[诺曼底大区|諾曼第]]地區登陸<ref name=":0" />。在這次的奇襲後,查理七世於冬季籌備軍力,並在1453年春天發動反擊<ref name=":0" />


==戰鬥==
==戰鬥==

2018年8月24日 (五) 09:00的版本

卡斯蒂隆戰役
百年戰爭的一部分

卡斯蒂隆戰役
日期1453年7月17日
地点
结果

法軍取得決定性勝利

百年戰爭實質上的結束
参战方
英格蘭王國
指挥官与领导者
約翰·塔爾博特  讓‧布羅
兵力
約6,000-10,000[1][2] 約7,000-10,000[1][2]
伤亡与损失
4,000 100

卡斯蒂隆战役(英語:Battle of Castillon 法語:Bataille de Castillon)是英法百年战争的最后一场战役,发生在加斯科涅的多尔多尼河畔卡斯蒂隆(今卡斯蒂隆拉巴泰尔),法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自此英格兰王国失去除加来海峽群島外的全部法国领土。

背景

英法百年戰爭雖名曰百年,實際上是指英國與法國在1337年至1453年期間一系列的軍事衝突,而非持續性的單一戰爭。1420年特魯瓦條約遭到打破後,開啟英法百年戰爭最後一個階段的衝突。英國史學家安妮·庫里(Anne Curry)稱作特魯瓦條約戰爭[3]

1451年法國國王查理七世的軍隊佔領波爾多之後,百年戰爭眼看就要結束了。英格蘭此時只能補強其僅剩領地的防禦,其中包括與不列顛島隔海而望的加來[4]。然而,波爾多的市民在經歷金雀花王朝三百年來的統治以後,已經認為自己是英格蘭君主的子民,並派使者要求亨利六世重新奪回該省[5]

1452年10月17日,當時知名的軍事領袖約翰·塔爾博特率三千人登陸波爾多沿岸[6],據傳他當時已有75或80歲高齡,但就考據應為66歲[7]。他與當地居民合作,輕易地在10月23日奪下城市。隨後英軍於該年底控制了大部分的西加斯科涅地區[8]。法軍雖然預料到英軍將會入侵,但以為他們會由諾曼第地區登陸[6]。在這次的奇襲後,查理七世於冬季籌備軍力,並在1453年春天發動反擊[6]

戰鬥

影響

參考資料

  1. ^ 1.0 1.1 Wagner 2006, p. 79
  2. ^ 2.0 2.1 Seward 1978, p.260
  3. ^ Curry, Anne. Conclusion. The Hundred Years War. London: Macmillan Education UK. 1993: 151–155. ISBN 9780333531761. 
  4. ^ Curry, Anne. The Hundred Years War. 1993. doi:10.1007/978-1-349-22711-2. 
  5. ^ Pollard, Arthur. The Victorian Period. 1983. doi:10.1007/978-1-349-17060-9. 
  6. ^ 6.0 6.1 6.2 Seward, Margaret. Editor's Choice. International Dental Journal. 1998-06, 48 (3): 159–159. ISSN 0020-6539. doi:10.1111/j.1875-595x.1998.tb00471.x. 
  7. ^ Pollard, Arthur. The Victorian Period. 1983. doi:10.1007/978-1-349-17060-9. 
  8. ^ Pollard, Arthur. The Victorian Period. 1983. doi:10.1007/978-1-349-17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