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切斯科·彼特拉克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弗朗切斯科·彼特拉克
Francesco Petrarca
出生(1304-07-20)1304年7月20日
神聖羅馬帝國佛羅倫斯共和國阿雷佐
(今 意大利托斯卡尼大區阿雷佐省阿雷佐)
逝世1374年7月19日(1374歲—07—19)(69歲)
神聖羅馬帝國阿爾夸彼得拉爾卡
(今 意大利威尼托大區帕多瓦省阿爾夸彼得拉爾卡)
職業政治家詩人
國籍佛羅倫斯共和國(今屬 意大利
創作時期文藝復興

弗朗切斯科·彼特拉克意大利語Francesco Petrarca,1304年7月20日—1374年7月19日),或譯為彼托拉克[1]彼得拉克佩脫拉克意大利學者、詩人、和早期的人文主義者,因其主張以「人的學問代替神的學問」,亦被視為人文主義之父。

生平[編輯]

彼特拉克於1304年出生在意大利佛羅倫薩附近的阿雷佐,父親是律師兼法院公證人。他的童年是在靠近佛羅倫薩的因奇薩鄉村中度過的,因而養成他的托斯卡納口音,日後以此方言寫出了許多動人的詩歌。

他的父親,瑟·彼特拉克(Ser Petracco)和但丁一起於1302年被貴族的「黑黨」(Neri)政權從佛羅倫薩放逐。瑟與其家人追隨從1309年教會分裂中遷居亞維農教宗克萊孟五世遷至亞維農居住,他的早年就在那裏度過。

1317年到1320年他在法國蒙彼利埃大學就學,1320年到1326年在意大利北部的博洛尼亞學習。儘管他父親希望彼特拉克學習法律和宗教,但是他的主要興趣卻在於寫作和古羅馬文學,常與他的朋友薄伽丘分享他的(創作)激情。為了搜尋拉丁語寫成的經典和手稿,他不惜穿梭於法國、德國、意大利和西班牙。隨着他的首部大型作品《阿非利加》(Africa,一部關於大西庇阿的拉丁文史詩)的出爐,彼特拉克成為了歐洲的名人。

1326年,他父親過世後,彼特拉克又回到了亞維農。在那裏,他供職於不同事務所。作為一個學者和詩人,他在短時間內就名氣大增。1341年在羅馬,他獲得了詩人桂冠。作為大使他在歐洲旅遊甚廣,是位多產的作者。旅行時他注重收集古人的手稿,以此整理重現古羅馬希臘文人的精神內涵。作為該活動的主要發起人之一,他說:「每一位我所重新發現的古代著名作者,都是上一代的新罪證和又一個不光彩行為的證明。他們不僅不滿足於自己的無恥的無所作為,還任由別人思想的碩果和祖先辛苦的勞作和縝密的觀察寫就的作品因為他們令人不堪容忍的忽視而消亡。」就這樣,他創造了「黑暗時代」的概念。

1336年4月26日,彼特拉克和他的兄弟以及另外兩個同行者爬到了旺度山的山頂(1,909米)。他記述了這次旅行,很久以後他把它寫成一封信給他的朋友Dionigi di Borgo San Sepolcro。在那時,登山本身沒有其他原因是很罕見的。因此1336年4月26日被認定為「登山運動」的誕辰日,他本人也被稱為「登山運動之父」。

晚年,作為國際級的學者和著名的旅行家,他遊歷於意大利的北部。雖然他終身未婚,但是卻和一個或者幾個女人生有三個孩子(後人不清楚到底是幾個女人):子Giovanni,1337年生於亞維農;女兒Francesca,1343年生於沃克呂茲省;Giovanni 1361年在瘟疫中離世。Francesca和Francescuolo da Brossano(他後來成為彼特拉克遺囑的執行人)結了婚。1362年,他們的長女Eletta出生後不久,為了躲避當時肆虐部分歐洲的瘟疫,他們到威尼斯與彼特拉克團聚。彼特拉克的第二個孫子(女),Francesco,生於1366年,但是不到兩周歲就夭折了。

彼特拉克於1367年左右在帕多瓦定居。在那裏,他的餘生沉浸於宗教沉思中。1374年7月18日,彼特拉克在Euganean Hills的Arquà離世。

關於勞拉詩作[編輯]

1327年,一位名為蘿拉的女士在亞維儂的聖克萊教堂出演Rime sparse(「離散的旋律」)。她的身影激發了彼特拉克曠日持久的創作衝力。後來那些沿襲他的格的文藝復興詩人們把這三六六首詩的合集稱為《Canzoniere》(《歌本》或《歌謠本》)或《薄霧集》(意大利文:Rime Sparse)。勞拉本人可能就是Laure de Noves, Hugues de Sade(Marquis de Sade的一個祖先)的妻子,或者,她只是理想化的或者虛構人物。在彼特拉克的詩中,勞拉的表現不同於大家熟知的遊吟詩人和他們的高貴的戀愛(courtly love)。她的出現使彼特拉克體會到了不可言傳的愉悅,但是他不求回報的愛戀使得這種情緒很難持久,除了說她看起來很可愛,有一頭金髮和謙虛高貴的氣質外,在彼特拉克的作品中幾乎沒有關於勞拉的確定詳細信息。

勞拉和彼特拉克從來沒有見過面。因而彼特拉克把他的感情全部傾注到作品中。他的詩是感嘆的,不是勸誘的。他的散文表現出對男人追逐婦女的蔑視。在1348年勞拉離世時,詩人的哀傷和他以前的絕望一樣難以忍受。後來,在《給後人的信》中,詩人寫道:「我年輕時,我曾一直和那無法抵抗的,但是純潔的,我唯一的愛,鬥爭。如果不是她的早逝,我會繼續鬥爭下去,(鬥爭)痛苦,但是對我是有益的。鬥爭把那團火熄滅。我常常希望我能說我完全自由於肉體的欲望了,但是我知道,那樣我是在說謊。」

意大利式十四行詩(Petrarchan Sonnet)一詞即來源於他。浪漫作曲家李斯特為他的三首十四行詩(47,104和123)加譜成歌,名為"Tre sonetti del Petrarca"(意即「彼特拉克的三首十四行詩」)。後來作曲家把它列為了Années de Pélerinage II - Italie 組曲(《巡禮之年》第二集「意大利」)共七首鋼琴獨奏曲的中的第四、第五和第六首。

作品[編輯]

在彼特拉克的拉丁語作品中,《De Viris Illustribus》是一部三部劇(Secretum)話劇,是於聖奧古斯丁的辯論;《Rerum Memorandarum Libri》是一部未完成的關於重要美德的論文;《De Remediis Utriusque Fortunae》是最流行的拉丁散文作品;《Itinerarium》是去聖地的導遊書;《De Sui Ipsius Et Multorum Ignorantia》是反對亞里士多德學派的著作。值得注意的是,他的學術作品和史詩使用拉丁語書寫,而他的十四行詩和合組歌(canzoni)則使用的是意大利語

中譯作品[編輯]

  • 《歌集》(意)彼特拉克著,李國慶、王行人譯,廣州:花城出版社,2000年12月
  • 《秘密》彼特拉克著,方匡國譯,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4月

遺產[編輯]

2003年11月,據說病理解剖學家將會從阿爾夸彼得拉爾卡的棺材中發掘彼特拉克的骨骸,來驗證19世紀的關於他身高1.83米的說法。如果這個說法屬實的話,可以斷定的是他本人是非常高的。此外,這個小組還希望重構他的頭蓋骨,以期得到關於他身體特徵的計算化形象。但不幸的是,經過2004年的DNA檢測證明,棺材中的頭骨並不是他的。[來源請求]

參考文獻[編輯]

Bishop, Morris.(1961). Petrarch. In J. H. Plumb(Ed.), Renaissance Profiles, pp. 1-17. New York: Harper & Row. ISBN 0-06-131162-6.

  1. ^ 齊世榮 (編). 世界史·近代卷. 北京: 高等教育. 2007: 48. ISBN 978-7-04-022290-6.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