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新導向自别失八里

庭州,又名別失八里Bechbaliq或Beshbalik)、別石把亦力把力,是中亞古城,原為車師後部王庭所在,因為該王庭由五座城市組成[註 1],故稱為別失八里[註 2],意為「五城之地」,城址位於今吉木薩爾之北[註 3]

唐代庭州轄區約相當今烏魯木齊市吉木薩爾之境。管縣三:後庭縣,蒲類縣,輪臺縣。

歷史[編輯]

漢宣帝元康四年(前62年),漢朝在當地設戊己校尉東漢耿恭在此屯墾。3世紀後,中國陷入內亂,放棄該地區,高車柔然鐵勒突厥相繼占領該地。

7世紀唐朝重新統一中國之後,唐太宗貞觀十四年(640年)派遣侯君集征討高昌西突厥。貞觀二十年(646年),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賀魯內附唐朝,唐朝政府遂在當地設立庭州武則天長安(702年),又在庭州設立北庭大都護府,統管整個天山以北的西域地區。唐德宗貞元六年(790年),庭州被吐蕃攻占,中國勢力再一次退出當地。此後,葛邏祿、吐蕃和回鶻對該地進行了長時間的爭奪,800年,回鶻最終獲勝,在高昌建立回鶻汗國,以北庭為其陪都。耶律大石建立西遼之後,臣服了高昌汗國。

元太祖十四年(1219年)耶律楚材成吉思汗西征,經過的別失八里、輪台高昌于闐等地[1],也即《元史》中,大將阿剌瓦而思攻破的回鶻城別失八里,輪台、高昌、于闐等地[2]。1251年蒙古在此設立了別失八里等處行尚書省。元憲宗蒙哥死後,阿里不哥一度以此處為基地之一與其兄忽必烈爭奪蒙古大汗之位。元朝至元元年(1264年)阿里不哥投降,該地遂為中央政府控制。但是至元十三年(1276年)昔里吉發動叛亂,別失八里行省大部地區被窩闊台後王海都占領。元朝平定南宋殘部的反抗後,於至元二十年(1283年)在別失八里設宣慰司,派萬戶綦公直為宣慰使,率大批新附軍進駐實行屯田[3]。然而到了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察合台汗國後王篤哇占領該地,元貞二年(1295年),元朝再次設立北庭都元帥府。此後經過長時間的爭奪,確立了察合台汗國對當地的統治。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察合台後王(即東察合台汗國黑的兒火者遣使貢方物。永樂四年(1406年),後王沙迷查干遣使貢玉璞等方物。永樂七年,明成祖瓦剌馬哈木為順寧王。永樂十一年(1413年),吏部員外郎陳誠出使西域,曾訪問別失八里[4]

1417年察合台歪思汗弒殺叔叔別失八里國王納黑失只罕,自立為王,號亦力把力宣德二年(1427年),歪思遣使入貢,明宣宗賜歪思金刀甲冑。正統後亦力把力朝貢不絕[5]

清代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設孚遠縣。目前新疆昌吉州以庭州為本區的代稱。

唐朝庭州刺史

注釋[編輯]

  1. ^ 突厥語 besh 為五,baliq 為城。
  2. ^ 耶律楚材西遊錄》作「別石把」,明陳誠《西域番國志》作別失八里。
  3. ^ 魏源認為別失八里在烏魯木齊市徐松《漢書西域志補註認》認為在吉木薩爾之北。向達認為徐松說為正確。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明史卷三百三十二》,出自《明史

參考文獻[編輯]

  1. ^ 耶律楚材《西遊錄
  2. ^ 元史列傳第十
  3. ^ (明)嚴從簡著 《殊域周咨錄·亦力把力》餘思黎點校 中華書局 ISBN 71010006078
  4. ^ 陳誠著《西域番國志·別失八里》 周連寬校注 2000 中華書局 ISBN 7-101-02058-5/K
  5. ^ (明)羅曰褧 《咸賓錄·亦力把力》
  6. ^ 《唐刺史考全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