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河洛文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河洛文化当前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编辑于2020年9月12日 (六) 18:36 (补救4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这个网址是本页该版本的固定链接。

(差异) ←上一修订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修订→ (差异)
河洛文化
洛阳龙门石窟
类属 华夏文明
语言 中原官话
地域 黄河洛河交汇一带
意义 中原文化核心组成部分

河洛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河洛”指黄河洛河交汇地带即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河洛文化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和核心[1]。河洛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文化,易经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论语》上讲:“凤鸟不至,河不出图。”《竹书纪年》里讲:黄帝在河洛修坛沉璧,受龙图龟书。 河洛文化的古代地域以洛阳盆地为中心,西至潼关华阴,东至荥阳开封,南至,北跨黄河至晋南济源一带。

特征[编辑]

  • 原发性:河图洛书是中国哲学的开端,同时儒学道学佛学等都起源于河洛。
  • 正统性:河洛文化在古时就是人们追求和信仰的标志,儒学渊源于河洛三代的礼乐文化。
  • 兼容性:有强大的吸引、包容、凝聚的力量,能兼容并包,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辐射力和同化力向外传播延伸。
  • 连续性:河洛地区有古代三皇五帝传说,还有与传说相关的历史遗迹。大量地下文物的发现,印证了历史文献记载的真实性。[2]

参考文献[编辑]

  1. ^ 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和核心. 华夏经纬网. 2008-06-13 [2010-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23). 
  2. ^ 河洛文化的三个特点. 人民网. 2012年12月15日 [2014年8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8月19日). 

外部链接[编辑]

参见[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