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下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12月11日 (五) 09:09 (补救3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下駄
假名げた
平文式罗马字geta

下馱是日本傳統的木屐,使用於室外。屐,日语训读“阿师太”(あしだ)[1],意思是足下[2],屐称为“足下”来自唐朝风俗。[3]平安时期称作“屐子”。[4]屐糸,和名“阿之太乎(あしだお)”[5],日语俚语称为鼻绳。[6]

參見

参考资料

  1. ^ 『倭名類聚抄』には「屐,一名足下,和名阿師太(あしだ)」とある。
  2. ^ 《枕草纸》:“はかまきたるわらはのあしだはきたるそれはいまやうのもの”
  3. ^ 僧遠年 撰,唐,《兼名菀》:“屐〔音奇逆反〕一名足下。”. [2013-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1). 
  4. ^ 清少纳言,平安时期,《枕草紙》
  5. ^ 和漢三才図会「履襪類」. [2013-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4). 
  6. ^ 《俚言集覧》,江户时代,“屐糸鼻繩,糸、和名阿之太乎。本草云鼻繩なあく”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