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中会

坐标21°18′51.55″N 157°51′42.52″W / 21.3143194°N 157.8618111°W / 21.3143194; -157.8618111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12月20日 (日) 10:01 (补救7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陸皓東所設計的青天白日旗

興中會,為孙中山檀香山成立的革命團體,為中國國民黨的前身組織, 中國國民黨即以其成立日1894年11月24日為建黨日。

近代歷史

檀香山

位於廣州市先烈路興中會墳場

1894年11月24日,孫中山夏威夷檀香山創立興中會。其以振興中華,挽救危局為宗旨。會員入會時須高舉右手對天宣誓,其誓詞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倘有貳心,神明鑑察」。邓荫南率先加入,并参加了在何宽家里举行的兴中会成立会议。会上,他当选为兴中会副主席。[1]

永和泰商號經理劉祥、卑涉銀行(Bank of Bishop and Co.,Ltd.)華人經理何寬為首任正副主席;然不久,劉祥便退出興中會。

1895年2月21日,孫中山香港集合陳少白楊鹤龄尢列陸皓東郑士良程奎光等舊友,並與楊衢雲的香港輔仁文社合併,成立興中會總會,檀香山會為支會[註 1]黃詠商獲選為臨時主席[3]。誓詞改為「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

總會的辦事處,以經營貿易的商號“乾亨行”為名,設在香港中環士丹顿街13號。總會機構與檀香山支會大同小異,設總辦、協辦、管庫、華文文案、洋文文案各一人,設董事十人。“會底銀”仍為每人五銀元,“銀會”的股票仍为每股十银元,於開國之日按股發還本利共一百銀元。

廣州起義

1898年興中會會長楊衢雲等人於日本的合照。前排左起︰安永東之助、楊衢雲、平山周、末永節、內田良平;後排左起︰可兒長一、小山雄太郎、宮崎寅藏、孫中山(秘書)[4][5]、清藤幸七郎、大原義剛。

1895年10月10日(農曆八月廿二日)總會決定1895年10月26日(農曆九月初九)在廣州舉行起義(第一次乙未廣州之役),同時選舉楊衢雲為會長及合眾政府大總統(當時亦稱總辦或伯理璽天德,即President),孫中山為秘書乙未廣州之役失败後,陸皓東被清廷捕害殉道。楊衢雲、孫中山被迫逃離香港

11月上旬,陳少白在當時已由日本統治之台灣臺北創立興中會台灣分會,會員有楊心如、吳文秀、趙滿期、容祺年、莊某等五、六人,並逐漸打開局面。[6]

惠州革命

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並曾應允支援興中會發動1900年的惠州革命,孫中山坐鎮台北,後因日本內閣改組,政策轉變,新內閣不願意援助中國革命,惠州革命遂告失敗。[7]

1900年1月24日,楊衢雲辭去興中會會長職務,讓位给孫中山,之後,興中會多次發動起義,均以失敗告終。

與華興會、光復會和其他各會合併

1905年7月30日,興中會与華興會光復會和其他各會合併為同盟會,孫中山成為同盟會總理。孫中山從此掌控黨的最高權力。

興中會組織

名稱(地點) 成立時間 發起人 職員 會員人數 活動
檀香山興中會 1894年11月 孫中山 主席:劉祥,副主席:何寬 約130人 有多人參加乙未廣州之役(第一次廣州起義),孫中山離開後則無活動,於1903年重組,並在希洛設立分會。
香港興中會 1895年2月 孫中山 姓名可查者約五十幾人 策劃廣州革命,設立農學會

参見

注释

  1. ^ 后興中會檀香山支会大部分成员变为梁启超保皇党[2]

參考文獻

  1. ^ http://bdcconline.net/zh-hans/stories/deng-yinnan.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外部链接存在于|website= (帮助)
  2. ^ 冯自由:《革命逸史》
  3. ^ 巨人身影后的烈士杨衢云. [2015-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4. ^ FOCUS 香港烈士楊衢雲被遺忘的辛亥革命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都市日報
  5. ^ 回首香江醫療百年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明報月刊, 二零一一年四月號
  6. ^ 在台興中會的成立. [2010-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18). 
  7. ^ 惠州起義與中國革命. [2010-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07).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