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中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Joker Twins留言 | 贡献2021年1月19日 (二) 13:13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中国历史 / 中国历史年表
世紀 19世纪中国 / 20世纪中国 / 21世纪中国
年代 1910年代中国 / 1920年代中国 / 1930年代中国 / 1940年代中国 / 1950年代中国大陆 / 1960年代中国大陆 / 1970年代中国大陆
年份 1942年中国 / 1943年中国 / 1944年中国 / 1945年中国 / 1946年中国 / 1947年中国 / 1948年中国 / 1949年中国 / 1950年中国大陆
纪年 丙戌狗年)、中华民国35年
1946年
政治

国家领导人

科技

天文 – 科技 – 铁路

文化娛樂

电影 – 文学 – 音乐 – 遊戲 – 電視節目 中国大陆电视剧 – 台湾电视剧

體育

體育 – 足球 – 籃球 – 棒球 – 撞球

區域

中国 上海  – 香港 – 澳門 – 臺灣 – 日本 – 朝鲜半岛 – 马来亚 – 新加坡 – 歐洲 – 美國

分類

分類 – 出生人物 – 逝世人物列表 – 維基新聞

大事記

1月

2月

  • 中國各界爆發維護國權運動,反對東北特殊化,要求蘇軍依約撤離東北,國際間均不值蘇聯之行為[2]:150
  • 2月1日——蔣介石與周恩來會談,蔣介石表示政府僅派張治中一人出席軍事三人小組,張群不再參加;周恩來轉達毛澤東關於軍黨分立、國共長期合作之意見,並謂毛澤東將參加聯合政府[1]:7970
  • 2月15日——國民政府令:湯恩伯陸軍中將特加陸軍上將銜[1]:7986
  • 2月19日——蔣介石在新生活運動十二週年紀念會上稱要全國同胞「務必明禮義,知廉恥,負責任,守紀律,振衰起敝,貫徹始終[1]:7990。」
  • 2月21日——國民政府授予魏德邁青天白日勳章[1]:7991
  • 2月23日——國民政府令:軍事委員會辦公廳主任賀國光另有任用,應免本職,特任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西昌行營主任;特任朱紹良為軍事委員會副參謀總長兼軍事委員會辦公廳主任[1]:7993
  • 2月24日——蔣介石巡視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完畢,是日返抵重慶[1]:7993
  • 2月25日——《關於軍隊整編及統編中共部隊為國軍之基本方案》簽定[2]:152
  • 2月26日——蘇軍發表撤軍聲明[2]:150

3月

4月

  • 4月1日——山東棗莊解圍,國共雙方協議自即日起,雙方部隊同時撤退,以棗莊為中心,5公里半徑之周圍為非武裝地區,不得駐紮任何部隊[1]:8024
  • 4月5日——長春蘇軍大量撤退[1]:8028
  • 4月6日——國民政府特派郭懺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武漢行營副主任[1]:8028
  • 4月9日——蔣介石偕蔣經國飛抵貴州視察[1]:8030
  • 4月10日——蘇軍撤離長春[2]:150
  • 4月18日——東北民主聯軍攻陷長春[1]:8036,國軍傷亡4千餘人[2]:150。馬歇爾再度訪華[2]:154
  • 4月22日——蘇軍撤離齊齊哈爾[1]:8039
  • 4月23日——國民政府令:軍事委員會委員長重慶行營予以恢復設置,原設成都行轅撤銷,所有業務歸併重慶行營辦理,特派何應欽為行營主任,未到任前由張群兼任[1]:8039
  • 4月25日——正午,哈爾濱市蘇軍全部撤離[1]:8040
  • 4月26日——東北民主聯軍攻陷齊齊哈爾[1]:8041
  • 4月27日——蔣介石月25日飛抵成都,4月28日上午飛重慶[1]:8041-8042
  • 4月28日——東北民主聯軍和平進入哈爾濱[1]:8042
  • 4月30日——蔣介石離開重慶飛抵西安[1]:8043。國民政府頒佈還都令[2]:147

5月

  • 5月1日——國軍新六軍廖耀湘部攻本溪,5月3日攻占本溪;中國戰區美軍總司令部宣布撤銷,另組駐華美軍總司令部,吉倫、麥克魯任正副司令;軍事委員會委員長重慶行營正式成立,張群兼代行營主任[1]:8044-8045。东宁五一暴乱,在东北东宁县,反对中共政权暴乱,在国民政府和中共政权争夺东北控制背景下,产生的一系列暴乱。
  • 5月2日——蔣介石偕宋美齡由西安飛漢口[1]:8045
  • 5月3日——蔣介石由漢口飛抵南京[1]:8046。國軍克服本溪[2]:154
  • 5月4日——蔣飛抵首都[2]:147。绥芬河五四暴乱,在东北绥芬河,东北反对中共政权的暴乱之一。
  • 5月5日——國民政府正式在南京恢復辦公[2]:147。蔣介石率黨、政、軍要在南京中山陵舉行還都大典,與會者萬餘人[1]:8047
  • 5月8日——绥阳五八暴乱,在东北绥阳县,东北反对中共政权暴乱之一。
  • 5月9日——何應欽在南京陸軍總司令部答記者稱,軍事委員所屬軍令部、軍政部、軍訓後勤部、政治部及參謀本部於5月15日結束,陸軍總司令部月末結束,成立國防部,直隸行政院,最高統帥權屬於國家元首[1]:8049-8050
  • 5月13日——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杜聿明下達進攻四平街之命令,5月14日廖耀湘新六軍、彭鍔第八十八師等10個師成左、中、右三個兵團,輪向四平街實施進攻[1]:8052
  • 5月14日——國民政府令免錢大鈞上海市市長本職,任命吳國楨為上海市市長[1]:8052
  • 5月15日——东安保卫战、鸡宁保卫战、牡丹江保卫战,东北反对中共政权暴乱之一。
  • 5月18日——夜,東北民主聯軍全部從四平街撤退,部分主力撤至松花江北岸[1]:8055
  • 5月19日——孫立人新一軍進占四平街,陳林達之第一九五師攻占四平街東側哈福屯,歷時33天之四平街攻防戰至此結束[1]:8055。國軍克復四平街,東北民主聯軍傷亡過半[2]:154
  • 5月22日——東北民主聯軍完撤出長春[1]:8057
  • 5月23日——蔣介石偕宋美齡、白崇禧、張嘉璈由南京飛抵瀋陽[1]:8058。國軍克復長春[2]:154
  • 5月25日——政治和談會議在南京重開,政府代表王世杰、邵力子、張厲生、雷震同中共代表周恩來、董必武、陸定一就停止衝突、恢復交通、宣傳休戰諸問題進行商談[1]:8059
  • 5月27日——國民政府令桂永清為中華民國駐德軍事代表團團長[1]:8061
  • 5月28日——國民政府特派湯恩伯為首都衛戍司令[1]:8062。國軍克復吉林[2]:154
  • 5月31日——國民政府特任白崇禧為國防部部長,陳誠為參謀總長、兼任海軍總司令,顧祝同為陸軍總司令、免徐州綏靖公署立任本職,周至柔為空軍總司令,黃鎮球為聯合後方勤務總司令,薛岳為徐州綏靖公署主任[1]:8064

6月

  • 6月1日——國防部正式成立[1]:8065
  • 6月5日——國軍直薄哈爾濱[2]:154
  • 6月6日——「伊寧事件」最後協議在迪化簽字,張治中下令釋放全新疆之政治犯[1]:8070
  • 6月23日——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致中原局電:「同意立即突圍,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顧慮,生存第一,勝利第一。」[1]:8086
  • 6月29日——國民政府特任湯恩伯、范漢杰為陸軍副總司令,任命毛邦初、王叔銘為空軍副總司令,任命黃維、陳良、何世禮為聯合勤務總司令部副總司令[1]:8093
  • 6月30日——國軍整編第七十二師新十三旅第三十七團進占中原解放區首府宣化店鎮[1]:8094

7月

  • 7月5日——國立北京大學校長胡適由美國返回中國抵達上海[1]:8099
  • 7月10日——美國總統杜魯門任命燕京大學校長司徒雷登為美國駐華大使[1]:8101
  • 7月14日——蔣介石偕宋美齡由南京飛往廬山牯嶺避暑[1]:8104
  • 7月15日——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由北平飛往南京[1]:8105
  • 7月17日——國防最高委員會決議:各地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營改稱國民政府主席行轅,其組織及職權仍照舊[1]:8107
  • 7月19日——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在廬山牯嶺蔣介石行館向蔣呈遞國書,7月20日司徒雷登返回南京[1]:8108
  • 7月26日——東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訊南京大屠殺慘案,中國政府派許傳音在法庭作證,許陳述目睹日軍在南京殺人、放火、強姦暴行[1]:8112
  • 7月29日——解放軍襲自天津至北平換防之美軍於平津公路之安平鎮,美軍傷亡甚眾[2]:154

8月

9月

10月

11月

  • 11月1日——蔣介石就任國防部預備幹部管訓班青年轉導處處長,原兼處長陳因公務繁忙辭去兼職[1]:8198。國軍登陸煙台[2]:154
  • 11月4日——國民政府代表外交部長王世杰、外交部條約司司長王化成與美國政府代表駐華大使司徒雷登、美國簽約全權代表駐天津總領事施麥斯在南京簽訂《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凡30條[1]:8200
  • 11月25日——國民大會舉行第一次大會,出席1,248人,蔣介石任主席[1]:8217
  • 11月30日——上海市黃埔警察局為整飭市容,拘押攤販300餘人,是日被押者之家屬老幼300餘人前往遞送寒衣,遭警局拒絕,群情激憤,與警方衝突[1]:8222

12月

  • 12月12日——李宗仁由南京乘專機離開南京返回北平,李稱因胃病未愈,暫請假休養,又謂共產黨問題不甚簡單,「時局前途難推斷」[1]:8233
  • 12月13日——國軍克復鹽城[2]:154
  • 12月18日——國民政府特任張繼為國史館館長[1]:8238

參考文獻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韓信夫、姜克夫主編 (编).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 ISBN 9787101079982.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李守孔. 《中國現代史》. 台北: 三民書局. 1973. 
中国大陆新闻动态

因容量有限,本表只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各年各月中国大陆新闻动态。
关于更早年代的各年各月中国新闻动态,详见“××××年中国”(“××××年”表示1949年以前的公历年份)。

依月份排列新聞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