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病毒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Artoria2e5留言 | 贡献2021年1月31日 (日) 16:13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鼻病毒 Rhinovirus
人類鼻病毒的分子表面,可以看到棘狀蛋白。
人類鼻病毒的分子表面,可以看到棘狀蛋白。
科学分类
传统分类中包含的子类群
  • Rhinovirus A
  • Rhinovirus B
  • Rhinovirus C
传统分类中未包含,但在
演化层面上包含的演化支
  • (Enterovirus A-L)

鼻病毒學名rhinovirusrhino-希臘文「鼻」的意思)是最常造成一般感冒病毒(其次為冠狀病毒),因為它會感染子引起發炎而命名的。常見的症狀有發燒流鼻涕頭痛等。最适合它生存的温度在33℃到35℃之间,这可以解释它为什么通常在鼻子裡生存,因為鼻腔會接觸到外部的冷空氣,所以溫度會較體溫的37℃低。目前根據其表面的蛋白質種類,已经发现了99种(血清型)鼻病毒,在自然中通常潛伏存在。它的直径仅仅只有30纳米,比其他病毒小得多(天花病毒可達300纳米),為最小的病毒之一。

分類

  • 鼻病毒A (Rhinovirus A)
  • 鼻病毒B (Rhinovirus B)
  • 鼻病毒C (Rhinovirus C)

鼻病毒原來是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一個屬。2007年6月,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 ICTV)第39屆幹事會在加拿大舉行,討論新的分類建議。相關修訂於2008年4月投票,同意并入肠道病毒属。合并的原因是两个“属”没有多少实质差别:两属的基因组结构、颗粒结构都没有区别,并且即使只用A、B两个种都可以在部分区域得到“鼻病毒为并系群”的结果。

2009年7月,ICTV同意加入“鼻病毒C”这一个种。自此“鼻病毒”无论在什么比较中都是并系群。

血清型

鼻病毒A、B由于历史原因共用一个血清型编号系统。鼻病毒C有自己的编号系统。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