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知识问答/存档/2023年3月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MediaWiki重定向相關問題

重定向後,在近期變更和貢獻頁面中,「AAA(JyunWaan 已移動頁面 AAA 至 BBB)」中,AAA的名稱不是顯示為A,而是顯示為BBB,怎樣才能修改?--JyunWaan - Talk 2023年2月27日 (一) 19:20 (UTC)回复[回复]

不太明白閣下的問題,似乎是WP:移動而非WP:重定向?——留言) 2023年2月27日 (一) 23:37 (UTC)回复[回复]
即使是WP:移動,舊頁面也是重定向頁;
我指的是私人架的MediaWiki,詳細請參考這裡。--JyunWaan - Talk 2023年2月28日 (二) 07:24 (UTC)回复[回复]
可能是数据库设计的Bug?(可能要研究mw:Manual:Database layout)涉及到页面还原、移动,而且可能是错位还原页面,导致page、revision上的pageid和page页面名映射不对?——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3年2月28日 (二) 09:55 (UTC)回复[回复]
我在Miraheze開站時遇過這個問題,如果您有安裝mw:Extension:Display Title的話那很可能是這個擴展搞的鬼。<nowiki>{{DISPLAYTITLE}}</nowiki>是MediaWiki的內置功能,但很可能會在沒注意的情況下誤以為是此擴展所提供的功能而安裝了。此擴展的功能是將所有內部連結(管道連結除外)都顯示DISPLAYTITLE的文本,而該擴展的$wgDisplayTitleFollowRedirects設定若啟用(設定為true)則會將顯示標題延伸至重定向(也就是您的這個情況)。如果您不需要這個功能而又是安裝了那個擴展的話,我建議您可以把它給卸載了。--西 2023年2月28日 (二) 14:07 (UTC)回复[回复]
原來真的是這個擴展問題,這擴展的設定裡有「Display Title Follow Redirects」,就是我這情況;
我就不明這擴展到底有甚麼用途……--JyunWaan - Talk 2023年2月28日 (二) 18:54 (UTC)回复[回复]
我可以想到的用途就是在處理技術障礙而導致每條內連都需要管道連結修正的情況,理論上這也確實是DISPLAYTITLE魔術字的原意。--西 2023年3月1日 (三) 01:21 (UTC)回复[回复]

中国普通高等院校和军事院校是两个体系,为什么我国的大学都称做普通高等院校?

为什么我国的大学都称做普通高等院校?难道还有其他不普通的?为什么我国的大学都称做普通高等院校?我国的高等教育范围一般可以分为3类:普通高等院校、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成人高等教育学校。 普通高等院校就是我们常说的大学,但这个名单里面没有包括军事类院校,因为军事类院校是属于军队的,目的是培养军事专业人才,这是学历教育院校和非学历教育院校的统称,其中包括综合院校、指挥院校、工程技术院校、军事医学院校、士官学校等。--Lalachina005留言) 2023年3月1日 (三) 01:48 (UTC)回复[回复]

意思如果上的是军校或者党校,很少会说上大学是吗--游客中心 2023年3月1日 (三) 02:51 (UTC)回复[回复]
(“我国”大概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吧?)大家都是高等学校,使用同一条招生路线,但军事院校等由于性质特殊,一来基本上不是教育部直管的,二来招生标准更高(身体素质、政审等),所以显得其他院校是“普通高等院校”。“大学”只是高等院校的通称,但严格来说,“军事院校”应该叫“军校”吧?——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3年3月1日 (三) 03:28 (UTC)回复[回复]

全世界(史上)姓名最長的人是誰?

全世界(史上)姓名最長的人是誰?(以UTF-8的位元數來計算,例如一個英文字母算作1個UTF-8位元,一個中文字算作3個UTF-8位元)--42.76.201.70留言) 2023年3月1日 (三) 09:19 (UTC)回复[回复]

全世界(史上)有最多孩子的人是誰?

全世界(史上)有最多孩子的人是誰?--42.76.201.70留言) 2023年3月1日 (三) 09:19 (UTC)回复[回复]

注意這也不一定要媽媽,爸爸也算。--42.76.201.70留言) 2023年3月1日 (三) 09:19 (UTC)回复[回复]

台灣有幾對夫妻是姓名只差一個字的?

台灣有幾對夫妻是姓名只差一個字的?不考慮只有兩個字的姓名(姓名只差一個字包括以下三種情形:1. ABC、XBC 2. ABC、AXC 3. ABC、ABX)需同字,同音字不算進去。--42.76.77.83留言) 2023年2月17日 (五) 06:03 (UTC)回复[回复]

如果你能找到答案我也是滿佩服的。--E.D.留言) 2023年2月22日 (三) 15:51 (UTC)回复[回复]
就是因為找不到答案所以才要問啊= =戶政事務所不是都會有紀錄?--42.76.201.70留言) 2023年3月1日 (三) 09:22 (UTC)回复[回复]

维基百科条目左侧其他语言的各语言版本是按照什么规则排序的?

每个条目左侧有其他语言列出各语言版本,并不是按照英文字母排序,那是按什么排序的呢?--大化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 2023年3月2日 (四) 07:15 (UTC)回复[回复]

按照语言代码的英文字母顺序--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3月2日 (四) 08:23 (UTC)回复[回复]
谢谢。之前没往这块想。--大化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 2023年3月3日 (五) 07:36 (UTC)回复[回复]

令人无语的“千禧年问题”

为什么支持2001年为千禧年的人不能接受1世纪只有99年,但是又不得不发现0年代只有9年。这套奇怪的逻辑一开始到底是谁造成的问题呢?众所周知,大多数人都是1999年至2000年跨年夜里庆祝新世纪到来,而不是2000年12月31日夜里才开始迎接21世纪。而且如果基于这一已经完成了全域框架性创作的年份逻辑,为了保证0年代如其他所有年代均有10个年份,0年代应该是到10年12月31日为止才好,以此类推,2020年也应仍属于2010年代,或者是1年—1000年应该改名叫0千纪更合适,然后2001年—2100年属于20世纪。--游客中心 2023年2月21日 (二) 17:38 (UTC)回复[回复]

恕我直言,閣下的邏輯才混亂,因為您把「千禧年」和「千紀」混為一談。事實上,每個「千禧年」只有1年的長度(例如2000年1月1日到2000年12月31日),但每個「千紀」則是1000年的長度(例如2001年1月1日到3000年12月31日)。閣下的「眾所周知」根本不是「眾所周知」,大家1999年跨到2000年是迎接「千禧年」的到來,2000年跨到2001年則是迎接「新世紀」的到來。這邏輯到底哪裡奇怪呢?我對您的奇怪感到奇怪。-游蛇脫殼/克勞 2023年2月21日 (二) 23:19 (UTC)回复[回复]
另外,「0年代只有9年」與「2010年代有10年」究竟有何矛盾之處呢?過去我一直堅決相信March有31天,所以當我發現April居然只有30天時,我就會混亂,並開始質疑「March真的有31天嗎?」嗎?-游蛇脫殼/克勞 2023年2月21日 (二) 23:39 (UTC)回复[回复]
我觉得我并没有逻辑混乱,如果deacde明确定义了是10年的跨度,这群人却可以接受0年代只有9年,那么他们明明也可以接受1世纪只有99年的设定不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要强迫2001年设定为21世纪第一年。既然他们想保证每个centry都是100年,那么难道就不应该保证每个decade都是10年吗。--游客中心 2023年2月22日 (三) 00:40 (UTC)回复[回复]
每個decade都是10年沒錯啊!是您弄錯decade的定義了吧!?西元1230年到1239年是一個decade,西元143年到152年也是一個decade,西元1998年到2007年還是一個decade喔!沒人規定decade一定要從個位數是0的年份開始喔!decade只是「連續的10年」。-游蛇脫殼/克勞 2023年2月22日 (三) 01:09 (UTC)回复[回复]
阁下说的decade指十年,而本人说的decade指年代,此decade非彼decade--游客中心 2023年2月22日 (三) 01:11 (UTC)回复[回复]
如果阁下认为decade只能是连续的十年,我是不是也可以认为只要是连续的一百年就可以叫一个世纪。那我现在定义1912年-2011年为一个世纪,我愿将其命名为1912-2011世纪,这个世纪也有100年。--游客中心 2023年2月22日 (三) 01:13 (UTC)回复[回复]
decade指十年不是我說的,是英文維基辭典說的。另外,連續的一百年確實是「一個世紀」,但請注意「XX世紀」有「一個世紀」那麼長,但並非「一個世紀」那麼長的時間都可歸屬於單一個「XX世紀」。閣下說的1912年-2011年確實是「一個世紀(的長度)」,但卻分屬「20世紀」和「21世紀」。請注意「一個世紀(的長度)」和「21世紀」是不一樣的。蔣宋美齡的生平橫跨19世紀、20世紀、21世紀,但她只活了「一個世紀」多一點。-游蛇脫殼/克勞 2023年2月22日 (三) 01:54 (UTC)回复[回复]
这个问题不需要越扯越远,阁下不需要给我解释世纪问题,我是按你的逻辑来讲得出的结论。回到一开始的问题,如果decade是十年,0年代就不应该是只有9年,要么0年代就不要叫decade。这个bug不需要否认,也不是您造成的。--游客中心 2023年2月22日 (三) 03:17 (UTC)回复[回复]
这终归是1-0体系和0-9体系两种体系的错位导致的,可能我有强迫症才发现如果坚持纯粹的1-0体系,就应该把0年代命名为1年代,这两种体系一旦混用,就一定会出现错位问题。同理,坚持0-9体系的人就应该认为现在应该是2千纪,20世纪。这就是两种体系混用造成的问题,但是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却无人提出过。--游客中心 2023年2月22日 (三) 03:24 (UTC)回复[回复]
那麼0年代就不要叫decade好了,這有什麼好堅持一定要的?
所以您的意思是,坚持0-9体系的人应该认为西元23年是0世紀、0千紀?所以西元23年再過2000年的現在(2023年)就應該是20世紀、2千紀?-游蛇脫殼/克勞 2023年2月22日 (三) 12:09 (UTC)回复[回复]
可能强迫症看来就会觉得从一而终,坚持同一种体系,不要出bug,会更令人舒适。
既然允许0年代出bug,那也没必要强求1世纪不出bug。
最近看了其他语言对这个问题的争议,我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依然是兼顾常用性和直觉性,有民调表明,大多数人普遍直觉都是认为0结尾的年份是新年代的开始,00结尾的年份是新世纪的开始,那么承认1世纪只有99年也根本没有什么不可以接受的。既然都可以接受0年代只有9年,当然可以接受1世纪只有99年。2000年就是21世纪的开始,这是普遍共识,虽然理论上0-9体系确实应该要认为2000年是20世纪的第一年,但是这种想法完全不常见,也没有必要坚持。
我只是觉得那些2001年才开始庆祝新世纪的人,或者认为2021年才开始进入2020年代的想法一样可笑。也许是当初他们想标新立异还是怎么样,大家都是2000年庆祝新世纪到来,他们偏要认为2001年才是新世纪,还硬强调这样才能保证第一个世纪有100年,但是却又不保证第一个年代有10年。所以说当我发现大多数语言的维基百科都写2001年是新世纪的时候,就觉得很无语。--游客中心 2023年2月22日 (三) 12:48 (UTC)回复[回复]
en:Decade#0-to-9 decade。0年代不是一個「十年紀」(decade),對應翻譯不是「0th decade」而是「0s」。「XXs」翻譯為「某某年代」本身不存在問題,中文的「年代」除了「十年」外同時還具有「時期」的意思(wikt:en:年代),「XXs」翻譯為「某某年代」更符合後者的定義,而並不等於「第幾個十年紀」;「第一個十年紀」確實是「公元一年至十年」,與「第一世紀」為「公元一年至百年」的順數方式相同。「0年代」跟「第一個(十年紀)年代」是不同的體系,所謂的bug根本就是因為從來不是同一件事。--西 2023年2月22日 (三) 16:48 (UTC)回复[回复]
文字上,「decade」的字根是「deca」(十),故準確而言定義上必須是「十年」;「century」字根源於「centum」(百),準確而言定義上必須是「百年」。英文維基百科的「0年代」條目(en:0s)當中,首段並無將「0s」定義為一個「decade」而是"0-to-9" decade-like timespans,不同於en:10s直接了當的The 10s decade ran from January 1, AD 10, to December 31, AD 19,也是可以看出分別的地方。「0s」是一個年代沒錯(年代as in timespan),但不是一個「decade」「十年紀」的「年代」。--西 2023年2月22日 (三) 17:14 (UTC)回复[回复]
又看了一个文章说这是混用了基数词和序数词导致的。年份、世纪、千年纪没有0是因为序数词没有第0这样的用法,而年代有0年代则是用的基数词(实际上也不完全是,因为10年代没有被命名为1年代,20年代也没有被命名为2年代),而且年代的序数词并不常用,因为很少有人统计现在离元年代到底过去了多少个,一般只是说每个世纪的00是第一个年代以此类推。
总之,年份世纪和千纪的标号与序数词都是一一对应的,唯独年代的标号不是序数词,所以在这一点上造成了两种不同的首尾感知,以及错位的问题。--游客中心 2023年2月23日 (四) 00:17 (UTC)回复[回复]
我不完全認同這個理由。年份、世紀、千紀確實是用序數詞定義的(所以西元後最先遇到的一百年是1世紀,而不是0世紀,因為沒有所謂「第0個」一百年),但是年代並不是用序數詞定義,但也不是直接用基數詞定義的。0年代應該是「1990年代、1980年代、1970年代、……」逆推而來的,而1990年代是指「在中文裡,可以被稱作『一九九幾年』的那幾年」(這跟臺灣所謂的九年級生是類似的,九年級生是民國「九十幾年」出生者),因此1990年代是1990年到1999年、1980年代是1980年到1989年、……。年代並不是直接用「第幾個十年」定義的(不論有沒有「第0個」)。-游蛇脫殼/克勞 2023年3月4日 (六) 12:04 (UTC)回复[回复]
因為沒有「西元0年」這一年,所以不管是年代(10年)、世紀(100年)、還是千紀(1000年),其起始年份必須是除以該數(10、100、1000)餘1的數字,而不是能整除的數字,而你要知道某年屬於多少(年代、世紀、千紀),就把該年的年份數字除以(10、100、1000),再「無條件進位」取到整數位,例如今年(2023年)屬於203年代、21世紀、3千紀。--42.76.68.233留言) 2023年2月25日 (六) 03:58 (UTC)回复[回复]
樓上所說正確,這是因為西元紀年沒有0年所導致的,這點在年代條目首段也有寫明:「由于公元纪年中缺少0年,因此,有且仅有的两个只有9年的年代为前0年代0年代」。所以解決方法可以改採用其他有0年的紀年方式,例如人元紀年,就沒有這個問題了。西元0年代會是人元10000年代,人元紀年每個年代的年份數量也是固定相同的,不會有1-0體系和0-9體系兩種體系混用的問題。--AmikuAsman留言) 2023年2月25日 (六) 18:16 (UTC)回复[回复]
我现在越来越喜欢人类纪年法了。人类文明所有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事件都可以在数轴的正轴上展现。--游客中心 2023年2月26日 (日) 15:16 (UTC)回复[回复]
嗯嗯我也很喜歡這種紀年方法,所以我認為有朝一日應該用人元全面取代現行的西元紀年(基督紀年),這樣一來在各個層面上都會瞬間方便很多,轉換成本也極小。--AmikuAsman留言) 2023年2月28日 (二) 00:42 (UTC)回复[回复]

假如成績沒有不及格

我一直在想 那些回家要把考卷給爸媽看 爸媽看到不及格的分數 就會罵到臭頭的學生們 除了及格的以外 我覺得都是不及格害的 每次一定要考到六十分以上才甘願 那些成績好的人 不僅被爸媽稱讚 還有豐厚的獎勵 這一點都不公平! 我希望成績能不要分及格跟不及格 假如沒有的話 我覺得都平等的!--艾倫射手留言) 2023年3月6日 (一) 11:34 (UTC)回复[回复]

若干人作直線排列,甲乙相鄰且乙丙不相鄰的方法數

  • 甲乙丙丁戊5人作直線排列,甲乙相鄰且乙丙不相鄰,求總方法數。
  • 甲乙丙丁戊己6人作直線排列,甲乙相鄰且乙丙不相鄰,求總方法數。

被自己出的問題難倒了。謝謝!

使用排容原理會繞回來、作白工,因為總人數3人以上,易知必然「甲乙相鄰且乙丙不相鄰」的方法數=「甲乙不相鄰且乙丙相鄰」的方法數。

若窮舉,限制「甲乙相鄰且乙丙不相鄰」,

  • 甲乙丙3人直線排列有乙甲丙、丙甲乙共2種排法。
  • 甲乙丙丁4人直線排列有乙甲丙丁、甲乙丁丙、乙甲丁丙、丙甲乙丁、丁乙甲丙、丙丁甲乙、丙丁乙甲、丁丙甲乙共8種排法。

5人以上我就算不出來了,排法太多......---游蛇脫殼/克勞 2023年3月2日 (四) 15:09 (UTC)回复[回复]

设一共有n个人,则答案是:1*2*(n-2)!+2*[(n-1)!-2*(n-2)!](“!”代表阶乘
参见以下两个条目:排列组合
甲乙在一起的排列一共有2*(n-1)!种(甲乙二人自己谁先谁后*将甲乙捆在一起后与其他人排列的排法个数),这之中,丙要么在甲乙二人之一旁边,要么不在。丙在甲乙二人之一旁边的排列有2*(n-2)!种(丙与“作为整体的甲乙二人”谁先谁后*将甲乙丙捆在一起后与其他人排列的排法数),这种情况下甲乙的顺序也被确定了:甲在丙旁边才能满足条件;而丙不在旁边的时候的甲乙顺序就不受限,所以给这部分乘2。--樱桃纳米粉留言) 2023年3月6日 (一) 11:06 (UTC)回复[回复]
您的答案可以進一步因式分解吧?
所以是答案是嗎?---游蛇脫殼/克勞 2023年3月6日 (一) 15:38 (UTC)回复[回复]
当然可以化简或因式分解,您算的也是对的。我一开始的写法是为了体现思路而已。--樱桃纳米粉留言) 2023年3月7日 (二) 01:03 (UTC)回复[回复]

關於喬峰身上紋身的問題

喬峰身上的狼頭紋身是何時紋的?嬰兒時期就紋的嗎?--36.224.236.176留言) 2023年3月9日 (四) 04:57 (UTC)回复[回复]

人類創造過最大的文字為何?

  • 人類歷史上印刷/建築過高度或闊度最大的文字在哪裡,文字的內容為何?(以投影方法造出,或設計的本意非構出文字而僅形狀相似不計算在內)
  • 人類歷史上印刷/建築過高度或闊度最大的漢字在哪裡,內容為何?(計算條件同上)

謝謝!--Dalistationery (這裡找我) 2023年3月9日 (四) 13:38 (UTC)回复[回复]

請問這是哪位戰車兵?

https://rekowiki.org/w/images/6/62/Img11073.jpg

只知道這位老戰車兵接受BBC2017年以前的紀錄片訪談,但是不清楚是誰?---- Matt Zhuang表示有事按「此」留言 2023年3月11日 (六) 15:50 (UTC)回复[回复]

林襄是誰

林襄是誰--永成留言) 2023年3月13日 (一) 08:54 (UTC)回复[回复]

請看「林襄」條目。此外,請多加利用維基百科搜尋引擎查詢。--2001:B011:A401:5227:A55C:46AF:DE0E:86FD留言) 2023年3月13日 (一) 09:07 (UTC)回复[回复]

「為什麼...(某事)...的原因/理由」是不是通常是贅詞?

如題。例如

「這就是為什麼我討厭香菜的理由。」是不是贅詞?

其實只需要說「這就是為什麼我討厭香菜。」或「這就是我討厭香菜的理由。」就好了?

謝謝!-游蛇脫殼/克勞 2023年3月11日 (六) 13:27 (UTC)回复[回复]

汉语“羡余”现象的本质及其修辞功能----Cat on Mars 2023年3月11日 (六) 14:41 (UTC)回复[回复]
主要还是前一句的重点「为什么」在句子中间可能起不到强调的作用,导致句子头尾不平衡。----Cat on Mars 2023年3月11日 (六) 14:51 (UTC)回复[回复]
需要看前文才能判斷出這一句是否為贅詞。如果前文已經有表達相同意思,那就是贅詞。反之,如果前文只是隱含,並未完整表達,那麼就不是贅詞,而是在強調。--2001:B011:A401:5227:A55C:46AF:DE0E:86FD留言) 2023年3月13日 (一) 09:05 (UTC)回复[回复]
我试着翻译并补充了羡余条目以供参考,羡余和赘余之间的差异主要是其是否起到了有益的作用,但是是否合理有时也是基于社会接受而定。本质上「为什么」应该省略,这一说法似乎是「the reason why」的直译,「the reason why」属于英文中的羡余现象,如果按照英语的非羡余说法应该是說「這就是為什麼我討厭香菜」(That's why I hate coriander),但因为欧化中文的流行,人们对这种说法接受程度也在提升,从汉语本身的语法讲这句话是否合理又是另一种讨论。----Cat on Mars 2023年3月13日 (一) 10:35 (UTC)回复[回复]

的士數的典故發生的時間與地點?

如題。拉馬努金哈代的這個故事在數學科普書以及介紹拉馬努金的文章中流傳得很廣,可是「人事時地物」,只有人、事、物被提及,時與地就很少被描述。

有沒有人能告訴我這個故事發生於哪一年(若能更精確自然更好)?拉馬努金住的醫院位於哪個國家(若能更精確自然更好)?謝謝!---游蛇脫殼/克勞 2023年3月13日 (一) 15:52 (UTC)回复[回复]

按《A Mathematician's Apology》p.37(維基百科圖書館鏈結)的記載,似乎是在一戰期間(或前後?)的帕特尼。——留言) 2023年3月15日 (三) 00:43 (UTC)回复[回复]

点头才见朱颜子,转眼翻为白头翁

点头才见朱颜子,转眼翻为白头翁。这句话是歇后语吗?--2407:CDC0:AF92:751A:F31D:8AB9:4C6E:20E9留言) 2023年3月12日 (日) 15:57 (UTC)回复[回复]

没有破折号,所以不是歇后语。退一步讲,哪怕抛开格式不谈,前句也不能推理出后句,所以内容上也不能算是。实际上,这是出自《金瓶梅》的一句(但部分字眼有出入),全诗如下:

日坠西山月出东,百年光景似飘蓬。
点头才羡朱颜子,转眼翻为白发翁。
易老韶华休浪度,掀天富贵等云空。
不如且讨红裙趣,依翠偎红院宇中。

——《金瓶梅词话》第十五回开场诗

--樱桃纳米粉留言) 2023年3月15日 (三) 05:15 (UTC)回复[回复]

有好康的嗎

痾--2402:7500:95F:591C:FD9A:B918:790D:143B留言) 2023年3月15日 (三) 14:31 (UTC)回复[回复]

有理數邊三角形與60度內角

三角形三邊長,其中是正奇數,請問

  • 是否都必為整數?
  • 這樣的三角形是否都至少有一個內角是

謝謝!---游蛇脫殼/克勞 2023年3月10日 (五) 06:44 (UTC)回复[回复]

好歐--2402:7500:95F:591C:FD9A:B918:790D:143B留言) 2023年3月15日 (三) 14:32 (UTC)回复[回复]
@克勞棣:考虑令, 其中n为正整数, 代入运算后发现b, c均可化简为系数为整数的二次多项式, 命题一得证. 随后利用余弦定理求得a与c的夹角, 得到a与c夹角余弦值恒为, 命题二得证. --Yining Chen留言|贡献) 2023年3月17日 (五) 13:38 (UTC)回复[回复]